1994年,在一堂分子生物学课上,一名12岁的学生观看了影片《侏罗纪公园》,并表现出对恐龙以及生物工程异乎寻常的热情和兴趣。2011年,长大后的这名学生在MIT博德研究所的一场学术会议上首次听说了CRISPR这种奇特的基因序列,并在随后的几天呆在自己酒店的房间里把能找到的相关论文都读了一遍。他是张锋(入选2013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2013年发表论文并成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一“21世纪最重大的生物科技发现”的先驱者之一。当时,他30岁。
2011年夏天,一名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与他的两个朋友在父亲家中开发了一款叫作"Picaboo"的App,试图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阅后即焚”的图片社交方式,他们并不成功。当年秋天,他们改进了App并将其改名为"Snapchat",并在随后的短短一年内大获成功,以其独有的“闪照”重新定义了欧美年轻人的新潮社交。他是Evan Spiegel(入选2016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TR35),继2013年同样在父亲家中拒绝了Mark Zu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 30亿美金的收购提议之后,他于2017年成为福布斯榜上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当时,他26岁。
Snapchat从早期的失败到后期的成功
©Snap Inc.
科技创新有着移山填海、重塑现实的力量,而掌控这股力量的青年人则是时代的选民。看见他们,就看见了世界的未来。
五四青年节之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推出“MEET 35 - 青年科学家这样说”系列短视频,邀请往届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名单的杰出科技创新青年,谈谈他们如何改变世界。
第二期视频聚焦TR35青年科学家“并不成功”的科研路,看看大神们都是如何看待失败的?
期待落空总在踌躇满志之际,希望出现常在心灰意冷之时。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失败”故事。
下期预告:科学家也有35岁焦虑?丨青年科学家这样说

自1999年以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遴选出35岁以下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远见者、先锋者、发明家、人文关怀者或者创业家。“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35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堪称科技领域全球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在产业界和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同。
【正在报名】
2022年"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的报名火热进行中!欢迎35岁以下的中国(包括目前在海外的华人)青年学者、科研工作者、发明家、科技创业者等报名参选,同时也向社会各界征集候选人提名,共同寻找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35人
欢迎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进行报名,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关于新一届评选的更多细节请持续关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APP”公众号。
【咨询邮箱】
[email protected]
-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