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作者 | 苏霍伊
编辑 | 九月
近日,“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在上海骑行40多公里,只为到公司拿U盾,给员工发工资”一事引发热议。一时间,这也戳中了不少CEO、财务人员的痛处,有网友感慨,“时时刻刻都得把U盾挂在身上保护着”“人在北京,U盾在上海,银行催了俩月对账”……
创业者李静注意到,天下苦U盾久矣。在个人手机转账如此发达的今天,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却还只能靠网银U盾加持。疫情期间,隔离及其他因素导致“人盾分离”,或者有U盾却没有适配的电脑,一些公司经营业务因此受到牵连。
这也是李静创业之初看到的一大市场需求。
U盾自诞生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最直接的功能是和银行相连,进行付款工作。2017年,李静创立“司库立方”,希望让企业“丢掉”U盾,直接通过SaaS平台进行资金管理,让B2B支付像C2B一样方便。
但过去4年间,风口从电子烟,到自热食品、代餐、无糖饮料等消费互联网,又轮转到企业服务,司库管理赛道却鲜有人关注。很长一段时间,她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司库是什么”。
“司库”一词,最早起源于隋朝,是指掌兵器卤簿的部门或机构,后指金库和国库。在西方,司库是英文Treasury在财务管理领域的中文翻译,Treasury 在英文中的含义较多,如国库、金库、财政部、金融、财资等,是对金融领域中资金属性较强的相关事项的统称。
现代提到的“司库”,则是指企业的核心部门——资金部,主要负责现金管理、投资、风险控制等。司库的发展受企业内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新技术及时代背景下,司库的形式及价值也在发生变化。
2022年,司库管理终于等来了“风口”。
今年伊始,两则国资委发布的“要求加强司库体系”建设的重磅文件,将司库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上台面:
先是2022年1月,国资委发布1号红头文件《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中央企业加快司库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到企业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管理能力现代化和国资监管数字化的新要求,要将司库体系建设作为促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不到2个月,国资委再度发布23号文《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数字化司库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资金管理,实现安全高效。
图注:《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部分内容
图注:中国日报网关于国资委发文的新闻
“司库建设”的引擎被强势启动这不仅是对中央企业提出了极为明确的要求,更是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出指导与预警。
司库立方创始人李静对赛道的热度有切身感触,“政策颁布后,很少有人再向我咨询‘司库’是做什么的,更多的央企、国企、民营企业等主动找到我们。企业对司库体系建设的需求度骤然增加,这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李静告诉「甲子光年」。
“区别于传统的现金管理方法,现代企业司库管理是站在企业集团公司对于资金集中管控的需求视角,从战略的高度上,将资金视为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应对变化的金融环境下企业对于金融资产风险的有效管控。”李静说。
通俗而言,通过司库管理,企业能够实时判断哪条业务线最赚钱,企业应该把钱花在哪条业务线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以及把钱花在哪个时间节点可以产生最大的经营价值。
司库管理为什么会火起来?司库管理又是如何帮助企业更加集约、高效、安全地管理资金?李静又是如何提前布局的?
带着这些问题,「甲子光年」与李静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

1.解决企业“流动性陷阱”

甲子光年请先介绍下司库立方。
李静:我们成立于2017年,是司库SaaS领航者,主张重塑银企直付根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资金交易管理解决方案,即让老板告别U盾,高效管理资金,“用钱生钱”。
司库立方主要使用云技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企业搭建基于“SaaS+PaaS+微服务”的AI智能资金管理系统,以支付为核心,叠加数百个产品矩阵,支持客户“积木式拼搭”,实现客户在资金管理上看、管、攒、赚的各类需求。创新及独有的专利技术能够降低银企直联的对接门槛与时间成本,从而帮助企业从现金流管理层面和企业数据架构再造层面,实现降本增效的价值。
近日,我们还通过了SAP的认证,是在中国获得认证的首家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据了解,福布斯2000全球富豪榜92%是SAP客户,44万客户分布在超过180个国家和25个行业,加入SAP对司库立方未来服务全球客户,起到推动作用。
甲子光年你的企业为什么会用“司库立方”这个名字?
李静:“司库”是专有名词。“司库”一词最早起源于隋朝,而今“司库”即财库,是公司的资金部,主要负责现金管理、投资和风险控制等职能。
我希望客户一看便知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资金管理,所以在企业名字中引入了“司库”一词;“立方”则代表几何中的六面体,我们将为企业提供“完整、稳固、均衡、安全和链接”的服务。所以起名时,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司库立方”,也有“扬名立万、链接四方”之意
甲子光年创业时,你注意到国内企业现金流管理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李静:大约十年前,我当时还在金融集团负责财务和资金业务,因工作缘故,我几乎接触过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厂商资金操作系统,发现传统软件无法满足客户创新性的业务管理需求
越是大型的金融集团,简单的事情越容易复杂化。我当时所在的集团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交易,比如业务收支、投资收支、日常收支等,这些交易既复杂又琐碎。然而,行业却没有能够准确计算流动性的工具。如果连金融行业还难以在脱离人工的情况下做流动性预测,那其他行业的智能化程度可能更低。
要知道经营中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失败的约占90%。由此可见,现金流状况时刻决定企业命脉。
但为了确保现金流,企业往往又陷入另一个极端 —— 在账上沉积更多的营运资金,业内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全球变暖的形势,正越来越严峻:
2022年1月的狭义货币M1(流通中的现金+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为61.39万亿元,流通中的货币(M0)为10.62万亿元。以此计算,企业活期存款为50.77万亿元——这意味着,有50.77万亿元资金趴在企业账户上闲置。
数据信息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我当时就意识到,这可能是司库管理行业中最突出的痛点。随后我曾向很多供应商提出过对应的产品需求,但在市场上,根本没有合适的产品能满足,而且现成的技术供给能力也“力不从心”——在做完产品基础搭建后,传统供应商每基于我们新需求迭代一次产品时,都会重新计费,再次收取从基础搭建到更新的全流程费用,在时效性上,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在我看来,企业的资金管理还有更多提升的可能性,这也是我创立司库立方的出发点。我想打造一款操作高效、简单且全面的资金管理系统,既能接企业,又能接银行,架一座银企直联的桥梁打造便捷的企业资金管理。

2.“1个API接入全球1000+银行、50+支付机构”

甲子光年司库立方已在司库管理行业打拼五年,它是如何帮助企业管理资金?
李静:其实就司库管理赛道而言,我认为司库立方已经做到司库SaaS领航者。
首先,我们用1个API接口集合了全球1000+家银行、50+支付机构
传统的银企直连模式,十分依赖硬件部署和研发周期,但我们采用了轻量化“银企云”部署模式,企业接入司库立方产品的1个API接口,就等于接入了全球银行。
比方说,A公司在世界各地遍布数百家分支机构。如果A公司接入司库立方的SaaS平台,便可以轻松掌控每个分支机构的账户余额、流水,并且总部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远程遥控账户即可支付工资、开销与报销等,在手机端审批确认,资金便可第一时间通过银行账户划拨到收款方。
其次,司库立方统一平台管理账户和资金,支持智能流动性管理,让企业的资金池高效流转,提高闲置资金比例和富裕度。
一家企业,可能是横跨地产、家居连锁等多个行业的集团企业客户,其各分公司采用不同的财务软件,衍生出数以千计的银行账户,信息数据孤岛林立,难以融合协作。
司库立方实现跨行多账户统一平台管理,告别网银,支持资金集中管理和支付
每个系统孤岛之间的沟通,99%都和钱有关,现金流就像血液一样链接了这些孤岛,使得企业和银行之间互联互通。司库立方的银企直联能够一边链接企业的应收应付诉求,一边链接银行获取现金流流水和交易凭证,让资金管理真正做到更高效。
此外则是降本增效。
司库立方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现金流,让企业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实现经营价值最大化。
首先是降本。
之前一个有着270家分支机构的知名集团企业,没有建立资金池用以提升资金有效利用率,每年仍需向银行贷款,仅贷款成本就高达数亿元。司库立方可直接帮企业做到降本,不仅无需额外贷款融资,可操控资金还有结余。
根据集团内部财务数据横向对比测算,新的财资管理系统每年帮助企业节省贷款成本逾2亿元,节约人力成本超3888万元。
其次是增效。
之前讲到,司库立方技术系统相当于企业的财务人员。比如一家公司日均交易量达到500笔左右,均通过某协同办公系统线上发起,但进行线下审批,并且需要手工生成凭证,需要20位出纳人员进行。同时,财务人员查询过程长,方式繁琐,每一笔查询业务耗时将近10分钟(找U盾-登网银-手工查询-等待系统反馈-截图告知)。在采用司库立方之后,财务能够实时处理账务,出纳人员和银行U盾数量大大减少。
甲子光年银企一体化,也就是“业财银”三流一体,是司库立方特有的模式,能不能进一步讲解这种模式?
李静:现在我们正处在产业数字化3.0阶段,财资管理的特点包括:数据不落地、实时可视、量化经营指标、智能AI经营预测、数据驱动业务发展,和数据驱动挖掘企业潜在价值等。
首先,我们深入业务场景和上下游,将业务流的应付和资金流的实付连接一起。其二是通过自身“银企云”链接全球银行,实现企业内部业财银一体化,上下游产融结合,业务流、资金流、数据流三流一体,支持企业发挥最大的经营价值。
三流合一的“关键先生”是资金流。链接银行,打通“银企”一体化,才能实现真正的三流合一,解决数字化底层问题。我曾在很多峰会上都提出过这一点,并带领司库立方深耕银企直联。
在我看来,业务和财务系统只要涉及审批,都和钱有关。企业内部所有的系统几乎都和钱有关,都要和银行之间进行数据或者支付的交互。但其实和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交互最多的是资金,而资金流肯定是离不开银行的。
那时,国内的创业风潮还仅仅停留在报销费控上,由于企业99%的业务都和资金相关,业财融合是大家探讨的主旋律。而打通企业内部的系统做数字化,还只是大家争先宣传的口号,并不曾付出行动。
后来的故事就是,2022年,国资委1号红头文件提到三流合一,指出资金流是三流合一的关键。此时,司库立方已经成长为链接全球近1000+银行,50+支付机构的司库SaaS领航者。建立在云平台的司库立方,凭借架构体系,在业财银一体化的大势中屹立潮头,在产业互联数字化的三流合一中,占据关键的链接地位。
甲子光年疫情期间,司库立方如何协助企业运作?
李静: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按下了“暂停键”,在线办公、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指南,电商、直播带货等领域迎来爆发。
在这个过程,司库立方主要有三层赋能:
第一,支持B2B平台的在线支付和收款,让企业告别U盾。
我们的平台能让客户在远程办公时实现企业账户的在线支付。很多企业老板手里都会常备一大把盾,掌控着付款权和审批权。疫情期间,隔离及其他因素导致U盾无法使用,或者有U盾却没有适配U盾的电脑,公司的经营业务很可能因此受到重大影响。
第二,疫情促使企业更加重视自己的现金流和资金管理,提升支付及一系列财资管理经办效率,成为紧急而迫切的事情。司库立方助力企业实现账户之间的自动化交易、归集、付款、对账等,提高现金流效率,全程无人操作。
第三,司库立方的资金管理可以反馈数据,指导企业的业务发展
以电商公司为例,通过司库立方的资金管理,可以辨别具体单品SKU的销量分析数据,从而对应匹配进货数据,智能化提供SKU补货指导。系统还能反馈不同收款平台的产出比,从而指导企业对应分析引流投放策略。
通俗而言,企业能够实时判断哪条业务线最赚钱,企业应该把钱花在哪条业务线才能实现更好发展,以及把钱花在哪个时点可以产生最大的经营价值。
司库立方的资金管理已经变成了企业辅助决策的大脑,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经营价值最大化,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市场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反馈与认可,从2019年到现在,司库立方业务的年增幅一直处在150%到200%之间。

3.“越是这样一个时代,越要重视口碑的力量”


甲子光年司库立方的创立是你第一次创业吗?这几年,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悟?
李静:我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大二起,我就开始创业,带着满腔热血,把学费都投了进去,结果由于经验不足失败了。当时每天只能吃泡面,为了省钱,我练就了一手“腌白菜”的手艺。后来,我也没有“安稳”过,不断创业,踩过很多坑,吃过很多苦,也赚到过钱。
正是基于这段“折腾”的经历,很多投资人都会评价我有很高的财商,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
随后,我去了金钱最多的行业——金融行业,一路摸爬滚打,先后在多家千亿上市集团担任财务及投资高管,创立过企业集团内部银行管理体系,曾帮助在职企业管理金融规模超1000亿元,主导过旗下企业上市、并购、二级市场投资和金融产品打造。
那时正值2015年,SaaS刚刚兴起。大集团的固有节奏与初创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要求相距较大,与集团董事们沟通后,我决定带项目单独出来闯荡。
说不纠结是不可能的。如果我退出,则需要清退当时所持上市公司和之前创业项目的全部股份,是选择财富自由稳定的生活,还是再拼一把?
那年我30岁左右,资源、认知和精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个时代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女性较大宽容度,让女性可以放手一搏,我便All in了我的全部。
初期,创业资金成了最愁人的事。人力成本、公司租金、业务投入、日常运维等企业开支,都像一座座大山压在我身上。“创业致富”的故事,在我身上演变成“创业返贫”,前3年我不敢拿工资、不敢报销,将积蓄全都放在了司库立方的产品研发和员工身上。
很多人和我聊完,都会评价我很真诚,无非是我拨动了大家的心弦,与其说我打动了大家,不如说大家是被自己内心真诚的渴望所感动。因为重压之下,我们也从没将产品夸得天花乱坠,甚至偶尔做到满分,我们也谦虚地向客户索求不足之处,争取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惊艳到每一个客户。要知道,越是这样一个时代,越要重视口碑的力量。
截至目前,司库立方是一家B轮的企业,资方涵盖经纬创投、信天创投、涌铧投资等机构。业务服务涉及30个细分行业,包括金融保险、金融集团、券商信托、零售电商、汽车经销、医药等。让客户用司库立方的1个API,链接全球1000+银行、50+支付机构,目前已实现帮助企业资金规模达100,000亿元以上。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依然会选择创业,谁让我生来就爱折腾,谁让我一直向往可以带领我的同事做出值得我们骄傲一辈子的事情呢?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