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少年的足球梦

奋斗十几年,尽其所能地把自己的收入投入到足球中,把一个业余队带进了职业联赛,孔兵能从中得到什么呢?球不是他在踢,得不到球场的快乐。钱,他赚不到,反而像个无底洞似的不断的往里续,那他又图的什么呢?他实际上也在预计下一盘大棋,那就是对足球从投入到渐渐持平和有所盈余必须建立培训青少年和成人足球的基地,基地需要一批好教练,高水平的业余球队到职业队一定会有不少球员会教好足球!预期目标很清晰,但要达到需要经过超乎想象的努力,而且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除去有愿景,也还有历史的积淀,那就是少年时代的梦想太深了,甚至一直在支配着他的生命和理想。

孔兵1968年北京宣武门内大街后青厂胡同生,这是老北京四九城的地段。孔兵的父母都是军人起初在军事机关上班他父亲是军医,母亲是护士长,孔兵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内蒙的一个部队了,孔兵从小都在姥姥身边长大。姥姥很疼爱外孙,但姥姥没多少文化,也不催促他学习,让他按男孩子的心愿自由成长。孔兵小时候贪玩儿,加上那个年代还没有扩招考大学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路子,能及格就算了。如果父母一直在身边,他可能就要走另一条路,但对社会的贡献未必就比今天更大。

后来父母为了孩子们转业回到了北京,母亲分配到整流器厂当了党委书记,父亲本来有机会进大医院可是80年代初医生的收入还不如工厂,也就是当时流行的民谣“手术刀不如剃头刀”。现在念及起来也追悔莫及,医院的退休金比企业高多了。父亲当时就选择了二机床厂做医生那是北京市足球搞得最好的地方,车间之间都能打联赛。足坛名将李辉、胡建平的父辈都在北京二机床厂,走上足球运动员的路都受了父辈影响。孔兵也感叹,如果自己的父亲也能像他们的父亲辅导自己踢球,真没准也是足球运动员了。孔兵从小就在二机床足球场看比赛,也深深感染了他幼小的心灵,做个运动员也成了他的理想。
由于姥姥一直比较比较惯着从小就好动,也明显比别的小孩儿跑得快,跳的远。他的特长被他家亲戚是东城体校的校长李大鹏看上了李大鹏是体操教练,带出过体操冠军杨山。有一次家庭聚会发现他体育上有天赋,想让练体操。孔兵很高兴,后来李大鹏测了他的骨龄,觉得孔兵未来的个头不太适合练体操。这算是第一次挫折,打击不小。
在孔兵十岁那一年正是阿根廷举办世界杯,改革开放初期一切外来的事物都特别吸引老百姓眼球。大家街头巷尾议论世界杯是如何激动人心有怎样精彩绝伦。那时候普通人家还没有电视,正好父母用转业费买了一台9寸黑白电视,摆在院里全院二十来人都带着各自的板凳看球。孔兵大人们们讲肯佩斯决赛独中两元,荷兰因克鲁伊夫缺席痛失桂冠。那时候小孩儿业余生活很单调,除了什么拔老签、拍洋画儿就是弹球儿或者叠方宝叠三角儿,这比起足球来就太小儿科了。从此孔兵和一些小伙伴踢起了小皮球,真是是特别高兴的事儿。(待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