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但,幸福其实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有,是做给别人看的;无,才是你自己的。自省、体悟、反思、复盘……现代人常用的词语,其核心内容应是——问心。
问心的源动力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传习录》)
人类的良知,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地被埋藏在心底,越来越深,上边覆盖了所谓的亲情、友情、爱好、利益、面子等等。多少年来,人类对宝藏趋之若鹜,从未间断。它代表了探秘,代表了财富,代表了机会,代表了改变。把纯洁的艺术品从尘土中取出,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这个过程其实和格物致知是一样的。如果可以用寻宝的动力,挖掘自己内心最珍贵的良知,那么世界将充满美好,充满快乐。
问心的过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好学是向上问的过程,是求知的过程;下问是突破学习的边界;问心是对格物的最好诠释。问心的程度越深,越明了,得到的答案也越真实,越可靠。
问心的结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菩提偈》)
结果并不重要,心里想的才是真正需要的。人们在做困难的选择时,常常会拿硬币出来,许下选择,抛向空中,落地为实。其实在抛向空中时,内心闪出的结果,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结果,无需去抛,只需扪心自问即可。
结语
问天、问地、问他人……不如问自己。人活一世,重要的是“活”的过程。
(文/深海)
TEL:010-652838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