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
没人再想生孩子了。
想想也是。
一般而言,生孩子之前的标准流程至少还包括了恋爱——结婚——随之才来到生育
准入门槛太高了。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在1982年就提出一个理论:孩子如今是消费品
对于父母而言,生育已是一生之中仅有的一两次下定决心才能购买的一种奢侈耐用消费品。 
对于连进入恋爱都没兴趣的低欲望一代人来说,生孩子可不就是奢侈品消费吗?
当然,我说的是日本。
国产片也曾先锋过,比如1988年[疯狂的代价]就写出过放在2022当下可随意吊打内娱的台词:
「听说国外正研究男人怀孕的事呢
这事要是弄成了,妇女才算彻底解放」
顺便,最近一部网飞日剧帮它实现了。
也替无数在生育上遭过罪的女人们,圆了一回大梦——
当男人怀孕时。
请欣赏最近爆火的漫改大剧《桧山健太郎的怀孕》
好惨一新手男妈妈
斋藤工知道吗?
模特出道、胸肌优秀、嫩臀漂亮。
对不起,我反省,总之提起工桑,他那禁欲偏又肉欲的混合了木村拓哉与安藤政信之美的颜就让人心痒痒。
但在这部剧里,他变了。
变得身材臃肿,横向发展。
这里
变得不修边幅,还随意湿乳。
变得昏昏沉沉,一副气压很低的衰样。
平常挺任劳任怨、主动内卷一标准社畜,最近竟然频频请假、跟不上进度、开会走神、小拖后腿。
就连跑厕所的时间都比平常多了一倍不止。
上司看不下去,主动找其谈心曰:
“最近怎么了,魂不守舍的。”
健太郎捂着微隆起的小肚子,实诚又痛苦的说:
“对不起,把身体搞坏了。”
上司get了,这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啊,于是开启一顿劝:
不是,您这是合计找老婆还是找保姆啊?这是找保姆还是找驴子啊?
也正因为抱有上司这种想法的男人太多,所以日本的结婚率和生育率,才年年创下新低吧。
女人们不再对结婚和生育抱有积极的期待。
享受起职业进取和自由独身的快乐(日本媒体将这一趋势称为“独身主义综合征”)
于是,你看到,在健太郎和亚季(上野树里 饰)的关系里,健太郎才是“老婆”的角色。
毕竟,怀孕的是他。
时间倒退回几天前。
他们还只是彼此相对合拍的性伙伴之一。
健太郎喜欢在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来到亚季家,享受一晚的亲密。
他们不谈恋爱、不谈婚姻,甚至不谈1v1,职场是核心,私人生活显得随意散漫。
健太郎作为广告创意人,刚凭借一个好策划升了职,职场高升得意,情场档期排满。
以至于被告知怀孕的那天,都需要推算下日子彼时是和哪个女生搞的。
在本剧世界观里,男人怀孕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大约每年能发生40起这样的概率。
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前,健太郎对男孕夫的看法是:“有点恶心”。
等买彩票的概率击中自己,健太郎直接被击懵了。
和大多数男人遇到这种事的第一反应一样:不可置信。
随即——抓紧时间堕胎。
但堕胎也不大容易,比如首先需要伴侣签一个同意书。
亚季作为独身主义都市女郎,知道孩子后的下意识反应就是“我不想要”。
于是,脱口而出:“这一定是我的孩子吗?你肯定也约了其他人吧。”
听说健太郎准备堕胎后,又明显松了口气。
但她忘了,这娃可不用自己拼了老命去生,被闺蜜提醒后,亚季又反悔想留下孩子。
于是,签约见面时,亚季旁敲侧击,嘴上“不给你压力”心里“快给老子生”。
健太郎可比大多数相同境遇下的女孩臭硬多了,敢骂对方“渣男”语气并直接怼到点上:
“生下来也好、堕胎也好,要承担风险的,可是我啊。”
哇偶。
你看,到自己身上时,这不是比谁都清楚的知道嘛。
作为珍稀动物的名人男妈妈
男妈妈好,男妈妈妙。
男妈妈肚子是块宝。
就要男妈妈,就要男妈妈。
看男妈妈处处受挫,受的都是“身在女性的境遇”的挫。
当然是一半爽文,一半致郁文。
爽点在,女人生育的苦难——身心折磨、职场劣势、母职惩罚等等——被反转到男人身上。
不用怀胎生育的女人终于能不那么糟心的潇潇洒洒置身事外。
亚季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鼓捣他留下孩子。
可以在表明“共同养育”后,完全不拒绝来自国外的就职机会。
可以在对方“求结婚”后,相当大方的表示结什么婚、从没这意愿。
男人焦虑得想结婚。
男人焦虑得怕失业。
男人焦虑得变老变丑。
男人身心焦虑的同时,还要承受另一层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
比如。
自己明明也是孕夫,但在地铁上,在周围人的凝视权力下,他只得起身给孕妇让座。
再比如,公司的体力劳动,也都是理所当然找健太郎来帮忙。
神社里的祈祷仪式,孕夫本人才是主角,对方却一直对着亚季舞。
正因为遭受的偏见太多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才有了一场日式爆发。
当被记者问到:“会承担起男性孕夫义务吧。”
健太郎火了:“拜托这义务是个什么鬼东西——
然后然后,一通输出。
这也是前文所说“致郁”之意所在。
当女性看前几集健太郎怀孕与生育困境,跟着一起共情——转眼就迎来打脸。
不是说他的困境不具体,不是说他的困境不真实。
恰恰相反,正因为切中了女性生命历程中熟悉的、结构的、系统性的困境,才让人失望。
因为,你会发现,健太郎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怀孕的男人,解决困境的思路与境遇,与女性完全不同。
健太郎决定留下孩子的契机,出自职场需要。
打出“孕夫”这张牌,完成第一眼夺人眼球的广告设计。
广告爆了,订单爆了,合作爆了。
健太郎作为公开的大肚孕夫,成为文化icon,立马得到源源不断的名气和资源,事业更上一层楼。
比起一般女性怀孕的职业受挫、职业中断。
男性怀孕,反成为资源和武器,更助力事业。
我可真是没想到这发展呢。
可是又毫不意外。
毕竟,那可是男人啊,是第一性呢。
怀孕了的第一性,当然是珍稀保护动物咯。
你会发现,身为孕夫,他们不仅得到职场与媒体的优待与照顾。
在面对所遭受的不公时,他们也更容易公开言谈,且颇有成效。
健太郎利用网红孕夫的名气,创办了男性孕夫交流论坛,他们分享孕夫产品设计偏见,就在公共领域引发讨论。
同事不理解:“只是说了些理所当然的事,就引起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呢。”
当然了,这可是个“默认的男性”世界啊。
理所当然普遍被漠视的,也只是女性的身体经验与隐秘疼痛。
但当一天,男人也能怀孕。
怀孕生育的隐秘之痛,也理所当然进入了公共领域
正如剧中那句台词:
「那是因为女性的声音,长久以来一直都被忽略了,结果男人一说,大家都突然能听到了。」
而健太郎被优待的、作为孕夫的体验。
只是一代代女性早已经历了几千上万年的寻常,她们只是长久被规训、被消声、被漠视着而已。
更好的未来?
生育只是生育吗?
生育明明是再生产活动——
包括从受孕到生育为止的生物学过程,还包括把生下的孩子抚养成人的过程。
这种再生产劳动,却被排除在市场之外,被冠以“爱”和“母性”之名由女性一力承担。
她们也因为生育,遭受着全方位的“母职惩罚”——
由性别-婚姻导致的就业不平等;
婚姻-生育带来的职场中断风险;
性别-生育驱动导致的薪酬不平等。
可是,即使是怀孕性别反转这样的剧,你也很难在男性身上看到相同的“母职惩罚”。
《桧山健太郎的怀孕》偏离了这个核心。
它走向了一个更不锐利的探讨方向——
当孕夫作为社会性少数群体出现之时,为少数群体争取不受歧视和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只有少量男性被随机怀孕的世界观设定。
也注定了它很难真正站在女性群体的位置去探讨这一性别的真实困境。
而作为一部轻喜剧漫改剧,它很容易给出美好的走向与结局。
但现实远没有那么容易。
你看,国剧《亲爱的小孩》只是稍微碰触一下孕育的真实困境,不就在被骂“贩卖焦虑”吗?
我们连抵达真实都难以做到。
更何况去真正为她们改变处境呢?
就连语调轻松、并不尖锐的《桧山健太郎的怀孕》,在IMDb上也能被恶意刷分到1.3分。
可见,不拥有子宫的性别,与感同身受这四个字这辈子无缘。
就连想象这种可能性,都可能冒犯到一部分他们。
正如脱口秀演员小北犀利精准:
相对而言,《桧山健太郎的怀孕》让人看到“更好未来”的部分,反倒是女主角亚季。
在大城市漂泊的职业女性,头脑清晰、意志独立。
愿意和男主角一起分担育儿,但拒绝走进传统婚姻。
更不因即将到来的育儿问题,拒绝正上升的职业前景。
她面对乡下老家人对孕夫的偏见,绝非沉默以对,而是正面纠正。
转而与男主角通话,讲要创建属于自己的新型关系。
她既不是传统的为爱付出、隐忍牺牲型,更非当代互联网社区推崇的绝心绝情、自私自利型。
她利己,但也能共情更弱势的孕夫;
她负责,但有自己的底线和标准;
最重要的,她不因为共担育儿,就为更强势的制度妥协。
这些特质,都分外让人动容。
因为你知道,男人怀孕有可能在长久的未来都只是文学或科学幻想。
但这样的女性角色,却远非只是文学理想。
她们存在,且越来越多——这当然,就是,更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