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传了许久的“大新闻”终于在周一尘埃落定。
先是有消息人士透露,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被约谈,导致周一早盘招商银行的股价瞬间跌去7%。
而后在下午,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又在网络上快速地发酵。田惠宇卸去招商银行的职务,转而在招商局的金控平台发挥余热,这对于年富力强的田行长而言,不免显得有些突兀了!

作为境内最优秀零售银行的一把手,时值壮年却“靠边站”,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

“田行长会不会明升暗降?”相信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猜测。
但事实上,和田行长有关的各种新闻却早有征兆,4月12日山东省纪委的网站就赫然挂着这样一条新闻,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的行长王业接受组织审查。
众所周知,田惠宇出身于建行系统,作为建行的资深员工,历任北京分行行长和总行相关职级,在建行体系颇有人脉。
及至4月18日一系列新闻导致招商银行股价出现大起大落时,我们试图把这些新闻线索穿起来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似乎又显得顺理成章了。
1
金融高管频频落马,是时代的必然
就在两位建行系领导相继出现状况前,金融圈的高管落马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从更早的中信银行副行长孙德顺,到现在,金融系统反腐的进程在短时间内瞬间提速。
上周中纪委的网站上显示16人被查,其中就有5人来自金融机构。
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再到哈尔滨银行和中原信托,从四大国有银行到城商行,从银行到信托,再没有一块金融贪官的庇护所了。
作为普通一民,对于金融贪官被抓,我们自然应该弹冠相庆。
但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更应该读出金融反腐加速的背景和意义。
2018年开始的资管新规和后续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不仅挤出了金融融资中的水分,也让金融机构的各种问题充分暴露。
不少金融机构在过去习惯通过非标资金池隐藏坏账,错配的资金池为投资者带来温馨的“固定收益”,而这个暗箱也为金融机构创造了掩盖问题的空间。
“出了坏账不怕,用资金池再投放一笔不就完事了么?”
用暗箱的资金池给问题项目投放,把银行表内的贷款置换出来。银行的不良率下降,理财资金池赚了利差,投资者获取了刚兑的收益,金融高管们也拿到了丰厚的奖金,每个人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这种惯性在资管新规后被终结,问题资产瞬间变得无所遁形。而国家层面对于地产的严控,进一步发酵了不良资产,窟窿越来越大,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终于玩不下去了。
俗话说“拔起萝卜带起泥”,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强的当下,由此掀起各种被掩盖的金融腐败问题,这并不出人意料。
“裸官”、“暗箱之下的灰色交易”和“巨额财富”,伴随着中央在金融反腐领域雷霆手段的进一步深入,这些名词将会以更高频次出现在报端。
多米诺骨牌已经被推倒了,谁都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这个链条下的最后一个。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坏账和金融机构的盈利都会被很好的包装,除非特意点破,否则难以形成大问题,“发展解决一切问题”嘛!

资管新规后,金融大池子的水越来越少,而灵活机动、可以处理坏账的水就更少了!
各种问题被充分暴露也就非常自然了,那些在过去“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问题,那些在过去因为“业绩好能力强”可以被粉饰的问题,在此刻都会变成不能容忍的案件,不断触发着大家紧张的神经

当搞明白这些事情背后的逻辑时,我们自然可以预料到这一系列事情的结局。
许多在高增长年代不算问题的问题,都将会成为金融高管的“原罪”,越来越多的金融高管或将被谈话,或身陷囹圄。
这两天或许又有更多大行行长传出“新闻”,也并不会太让人新奇了!

————分割线————
有人说,资管新规的出台意味着监管套利时代的结束。
但从另一方面讲,资管新规也宣告了金融从业者“好日子”的终结。
在过去,乘着时代的β赚大钱的岁月一去不复返,那些只是凭借关系和运气而晋升的高管们,也将迎来自己最终的结局。
许多人把变革视为洪水猛兽,把这些大脑袋们的上上下下被视为金融动荡的开始。


但我总觉得,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待此事。
在金融的新时代中,行业β的加持慢慢减弱,个体的α将会成为金融职场的决定力量。个人能力终将取代关系和交际,成为金融体制重塑的关键。
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行业的动荡和个体的煎熬,可从长期看,这个过程却是金融行业正本清源的必经之路,更是值得我们满怀信心去迎接的。
2
金融腐败,绕不开的房地产和资金池
2019年,地产调控愈演愈烈,高杠杆、低周转的泰禾提前迎来了自己的生死时刻。黄其森在泰禾行将病危的时刻,重金招募建行的领导作为泰禾的副总裁,牵头集团融资。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新官上任的黄曦为了兑现自己的使命,在老东家内部多方游说。2019年泰禾获得来自建行福州分行100亿的信贷支持。
可惜的是,这钱来得还是太晚了,吊命的人参终究没有救下病危的泰禾,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快速走过了一段有来无回的历程。
过去曾担任建行总行机构部的黄曦可能没有想到,泰禾对外宣称的“1000万年薪”这么不好挣,发到手里的奖金还未焐热,自己便失去了自由。
“生命中的每一个馈赠,都在背后标明了价格。”
黄曦拖着渐行渐远的身影,难过之余他可能唯一想到的就只有这句茨威格的名言了。
离钱最近的地方诱惑最多,房地产又是典型的高利润行业。和房地产打交道的金融机构和从业者,又有几个敢说自己是真正清白的呢?
保交房是泰禾最大的使命,金融机构为了民生的安稳也不能抽贷。这即将变成坏账的资产,必须有人负责。
人际关系所编织的一个大网,却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索命符”!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公司走向债务重组,越来越多的金融高管们也会继续重复着眼下的故事。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杜甫这句诗恐怕要改一改了,金融高管变成高危行当,又会有哪个新人能笑得出来呢?
4月19日又传来光大证券6位高管被“一锅端”的消息,前董事长在去年刚被免职,新董事长在一年后就重蹈覆辙,让人唏嘘不已!
非常巧合的是,光大证券最大的问题项目(MPS)的金主就是招商银行的理财资金。
但连续两波高管相继折戟,以至于最后全军覆没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MPS事件的善后处理真的有那么多坑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光大证券 MPS”一窥究竟)
回到这个事情本身,许多朋友在关心,田惠宇的离去是否会对招行长期股价构成影响(4月19和20日招行A股股价已经连跌两天)?
结论也很简单,一点不会!
反而现在的招行可能是长期投资的最佳买点。(前提你本来就看好招行)
1,招商银行的壮大,是一段草根逆袭的历史,从来就没有什么权贵扶植。
2,这几年招行的改革难言成功。
招行过去几年“去招行化”和“建行化”即将终结,王良行长作为老招行,将让招行的管理风格重回正轨。
3,王良行长出身基层,是招行北京分行零售起势的关键人物,不善言谈却是个具有招行基因的实干家,他的过渡可能是最佳选了。
3
写在最后,金融行业最好的时光已经结束?
短期的阵痛和长期的理性出清将会在较长时间里共存。
行业的β无法向每个个体平均施加影响的时候,就是个人α展现的最佳时机。
在过去,为数不多的高管位置,却早已被“高门大姓”或裙带关系所绑定,这样的金融行业,怎么都难说健康。
金融反腐导致金融高管变成“高危行当”,一方面清理出更多的位置“重新再来”,另一方面却也让那些试图走捷径的关系户再度审视岗位的“性价比”。
到底是踏实赚钱好,还是一时风光后换来一纸红头文件?新的思维逻辑也必然要在这个行业内部重新建构。
从这个角度看,我对金融行业未来反而会抱有更高的期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草根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不管这种机会是被动亦或是主动,不管是伟大的机会还是伪装的陷阱,金融行业的生态都将向积极的方向进行变革。
但在新秩序建立的漫长过程中,我有几点自己的推想,并不成熟,仅供参考。
1,重新建立预期,金融行业的增速不可避免会降缓。
彼时,“能吏”凭借着过人的业绩,工作以外的瑕疵可以被包容。
但新的形势下,金融高管的第一使命必将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大金融体系里,“能吏”让位于“守成之士”,金融机构的工作绩效必然要被牺牲。
监管和纪检的压力将会持续增加,“不犯错”是表面,但上层意志的执行,可能会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至于这种效率的提升,对于短期实体经济是好是坏,我们按下不提。
去接受新监管形势下金融行业的低增速,不仅仅是跃跃欲试的从业者、也是踌躇满志的金融高管和手握生死大权的上层领导需要提前预期的。
这种增速的变化,不仅仅影响到金融机构的报表,同样也影响着我们的钱包。
2,金融体系中,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更有优势。
指望着讲政治的央企国企金融机构,在未来的金融大潮中拍出自己的浪花,已经是不太现实了。
在这些机构中,吃准β、不犯错误,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如果你尝试“精进有为”,民营金融机构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不是民营有优势,而是民营有做事的空间。(当然,民企老板自己脑抽的概率也更大)
当然,那些在过去几年沉溺于资金池和自融的民营金融并不在这个范畴中。
随着金交所口子的一步步收窄,“作恶”的自融也将很快走向历史的终结,在中国金融未来的历史里,不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3,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将会重塑
2014年前后,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成为北大和清华招收各省状元最多的学院,道理很简单,无非是大家都看中了金融行业的“好钱途”。
甚至一度出现省里的前五如果没填写这两个学院,会被视为异类的情况。
但眼下的金融,光环不再,那个曾经“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已经吸引力不在。
这是金融的哀伤,但却是实体经济之大幸。
越来越多的顶尖才子走向高科技的阵营,奔向计算机、半导体甚至是精密制造,才能够给志在长远的中国经济提供最大的推力。
“金融强则实体弱”,从借贷关系看这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在人才储备领域,这句话又何尝不对呢?
金融高管成为高危行当,这在宏观经济的大棋下可能并不刺激,但越来越多的状元们弃金融而奔实体,才是这局大棋中率性精彩的一步。
转自温和的强硬派 作者 温和的强硬派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