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格特约作者 陈季冰
纵使整个城市都被禁足在家的当下,“市场”仍然展现出它倔强不屈的生命力。
更准确地说,在大街上空无一人、铁将军把守所有店面的当下,“市场”更加凸显出了它的无可替代性。
4月4日,也就是上海浦西“封城”的第4天晚间,网络上疯转的一则语焉不详的简短消息让无数上海主妇夜不能寐。说是最新的防疫政策将要一刀切停掉全部快递和外卖的市内物流,因为外卖小哥成了近来病毒传播的重要载体。但对这些主妇来说,这几天的一日三餐,除了封城前夜紧急抢菜和囤货的“战果”之外,全都脆弱地系于几大平台上的几条狭窄渠道。
所幸4月6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及时澄清了这则不实信息。发言人说,外卖平台骑手是本次全市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在保障市民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上海主要外卖等电商平台每日骑手上岗人数约1.1万人,下一步还将提升平台运营能力,释放更大外卖运力。当然,市防控办也督促电商平台做好对“人”“物”“场”的防控,特别是要求骑手一日一次核酸、一次抗原检测。
4月6日,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快递、外卖要停的消息是不实的,目前,上海主要外卖等电商平台每日骑手上岗人数约1.1万人。
而在同日召开的市委市政府防控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对社会动员和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工作作部署时,特地强调要“充分发挥平台作用”“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以及“把社工、志愿者等各类(社会)力量吸纳进来”……
这是对市场和社会力量在这一次史无前例的上海抗疫中的地位的高度肯定。
实话说,如果没有互联网,尤其是如果没有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我们简直不敢想象眼下会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只要这段时间身在上海的,大概无人会否认,各居住小区的业主微信群就是他们最重要、甚至唯一的“公共空间”。当春光明媚的现实世界被一条封控线拦在窗外,他们与外部世界的一切信息沟通和对最基本的吃饭问题的一切需求,就都只能仰赖微信群等几个社交平台了。
到昨天为止,我一位住在浦东的亲戚已经被封控了近一个月。她说,自己现在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看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过去大多数时候沉寂冷清的业主微信群如今变得人声鼎沸,每分钟都会刷出几十条留言,她则生怕错过其中的任何一条有用信息。
更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是,过去隔一个门洞就像隔了1亿光年的邻里们,相互之间也热络起来。他们每天忙于交换信息、调剂生活必需品,当然,也少不了互帮互助的感人场面。我住的大楼里一位70多岁的阿姨得知本楼有位年逾9旬的独居老人后,每天都会给他端去一盒饭菜……
我昨晚还跟妻子开玩笑说,微信团队最近几天肯定会发现,他们的上海区域基本上全是女人的市面。我建议微信团队的人不妨通过大数据筛选,适时插入一些食品类电商广告,一定比做公益还要受欢迎。这不就是“科技向善”的最鲜活体现吗?而且市场行为与雪中送炭的行善结合在一起,既一举两得,又高效。
虽说这只是玩笑,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上海,政府管抗疫,微信等社交媒体支持信息流通,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等电商负责基本物资保障……
疫情中正在送货的外卖员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人对20多年来蓬勃兴起的互联网产业寄于了各种期待,也施加了许多非难。例如,在期望方面,有些人将它与所谓“国家竞争力”,甚至21世纪的“国运”联系在一起;而在非难方面,另一些人又指责它的“无序扩张”压缩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
我们当然完全可以对这些期望和非难展开见仁见智的讨论,多半也不太可能获得一个定论。然而从这些日子亲历的上海“全域静态管理”过程中,我所能获得的最切身、最深刻、也最难忘的启发便是:不管互联网是不是所谓“硬核科技”,是不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它首先是市场需求的产物。换句话说,它首先是老百姓用来解决日常生计的。另一方面,它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流通和商品交易的效率,降低了它们的成本,还将极大地拓展传统信息交流和商品交易的广度和深度,使之触达过去根本不可能到达的任何一个角落。
联网的力量既不是政治、军事这类“硬实力”,虽然它的充分应用能够赋能这类“硬实力”;互联网也不是价值观、基础科学、文化这类“软实力”,尽管它有助于更高效地扩散这类“软实力”。如果说互联网蕴藏着巨大力量的话,归根结底,这是市场力量,而科技则如虎添翼
昨晚与一位过去的媒体同行朋友聊天时,他说,这几天,你认识一个局长,还不如认识一个平台骑手管用!我接茬说,这不正是社会进步的最生动体现吗?
我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希望为上海的基层一线说几句公道话,并呼吁全社会在这“特殊时刻”都能看到他们的难处和委屈。
出乎我的意料,这篇文章发表后获得了很强烈的反响,还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效果。从四面八方反馈来的消息来看,我突然仿佛成了这些基层一线工作者的代言人。最近两天来,上海的媒体和自媒体上报道一线之难、呼吁体谅关爱他们的声音也渐渐多起来了,有关部门甚至还发出了相关倡议书。
应上海电台之约,4月5日下午参与了一期“市民与社会”的谈话节目(预计本周五播出)。我在那个访谈里表达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我的主旨主要不在于让更多人去关爱这些一线工作人员,更不是责难那些“不理性”的人民群众。
事实上,所有人都需要和应该被关心,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人们有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力更好地自己照顾好自己,而不是抑制这种积极性,打压这种创造性,削弱这种能力。这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所谓“社会治理能力”,从而也从根本上解放这些基层一线,让他们不再疲于奔命,而事情反而做得更好。
因此,政府行政体系最好的作为并不是自己去拼命作为,而是创造条件让“市场”和“社会”去发挥更大的作为。
我希望,这能够成为这次百年不遇的抗疫动员留给我们所有人的最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
(作者系上海资深媒体人)
  赛格大道的第63篇文章
排版 一迢
往期回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