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明明 李晗 徐烨烽
2022年二季度宽信用背景下债市继续升温。信用利率配置有一定分化,票息类品种更受市场的青睐;在此期间政策多措并举,呵护市场主要经济体融资环境。其中央行23条同时提出保障城投平台和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从市场表现而言,政策暂未对城投债产生显著拉动效果,而地产债虽度过最恐慌时期,但仍处高位盘整状态。接下来仍需关注美联储加息前的窗口期,稳经济政策密集出台带来的市场调整机会。
政策跟踪:
2022年4月18日央行、外管局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23条”),通知指出要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按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我们在前序报告“债市启明系列20220420—央行23条再度吹响城投集结号?”中提及“23条”可视为当前城投政策调整的一个节点,但仍需关注后续更多的相关政策。作为机构投资者,虽然不能根据部分表述的相似来进行捕风捉影,但是也需要洞悉市场政策风向的转变,把握政策对市场带来的影响,提前做出相应的判断。
市场影响:当前城投市场与2018年有所不同,政策效应未必如此明显。
2018年国常会相关论述的发布是建立在去杠杆的大周期下,当时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利差处于历史高位,具有全面收敛的空间。然而当前整体城投债利差都压降至历史低位,中高等级城投债利差几乎没有下降空间。此次不能像自媒体那么乐观的鼓吹某些情景,客观来看,这次的政策是在保障稳增长和宽信用的大背景下,对于城投和地产以及实业的客户,防控隐性债务增长仍然至关重要,尤其是文件在“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前面加了风险可控的表述。但是整体对于城投市场呵护居多。
“23条”发布后一周,市场反应未及预期。
一级市场方面,2018年国常会后城投债发行量增加,一周内增幅达17.15%;而此次“通知”发布后一周内城投债发行量未明显上升。二级市场方面,2018年国常会后各等级城投债信用利差有不同幅度下降,中低等级利差降幅尤为明显,AA级五年期城投债一周内利差降幅达14.11%;而本次“通知”发布后一周内各等级城投债信用利差无进一步压缩趋势。
政策暖风频吹,关注地产债修复节奏。
我们看到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频频出台政策呵护地产融资,“23条”提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4月22日银保监会强调完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地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4月25日中国证券报报道央行召集商业银行及多家房地产公司开会,讨论关于房地产并购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问题。可以看到为化解出险企业的信用风险,监管层多措并举。而4月以来地产展期也并未引起市场恐慌和地产利差回调,侧面印证了本轮地产债风险带来的恐慌情绪得到平复,地产债已跌至底部,接下来关注销售回暖节奏对债券的拉动作用。
托管数据概览:2022年一季度数据对比,商业银行偏爱避险品种,境外机构出现减持。
一季度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2.82万亿元,对避险品种更为依赖,增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1.35万亿;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793.93亿元,增持主要集中在同业存单4388.08亿元;境外机构出现减持,主要券种托管规模减少1134.17亿元,减持主要集中在政策性银行债。
信用债托管:信用债方面,一季度整体托管规模增量为7567.42亿元:
1)企业债:一季度托管金额减少179.41亿元至2.82万亿元。
2)中票:一季度托管金额增加2963.21亿元至8.27万亿,其中广义基金和商业银行增配力度较大。
3)短融+超短融:一季度整体托管金额增加4783.62亿元至2.89万亿元,其中超短融增加4564.32亿元至2.33万亿,短融增加219.30亿元至5526.02亿元。 
风险因素:
疫情持续对实体经济产生冲击;信用风险事件发生超预期;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