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美国人文系列(十三)
世界上最挑剔的顾客
04/28/2022
生活在世界上最挑剔的消费者群里,咱的安全感有了极大提升(63语录)
由于要照顾不同需求的人,美国是个"先进与落后共存"的社会。
当中国已经普遍用手机消灭了现金和信用卡的时候,美国依然有很多人,坚持使用支票、现金和信用卡等方式付账!想想也理解,因为,很多老年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美国邮局,就是这种落后方式的一个代表。
当中国邮局被遍地开花的快递公司打得体无完肤的时候,美国邮局却依然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美国家庭的信箱,两天不清理,就会被各种广告、公函和折扣券塞得满满当当。咱们下班后检阅信箱,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一份作业。
在清理信箱“做作业”的过程中,也会有惊喜发生。
这一日,咱家领导拆信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张支票(见下图)。

财迷的领导马上拿了支票给咱,问咱是什么东东,是否需要开户或者购买什么产品。
一般而言,美国这种“苍头小利”,往往需要先开户、或者锁定若干时间的会员,才有这等“福利兑现”。这类广告几乎每天都有,刚来美国的时候,咱是没少研究这类“福利”。由于对美国经济运行游戏规则不了解,经常是前3个月免费,其后锁定一年的会员费,而自己其实根本不需要这种会员福利,很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赶脚。
看到支票上的金额还不少(200多刀),咱不由地开始阅读兑现支票上的说明,却原来这不是广告,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这是银行发出的,金额达到221.31美金的支票,一般而言,如果是折扣或者福利,都是整数。看到这样一个数字,咱觉得,可能是掉下来的馅饼了

故事是这样发生的。
美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保健品:Move Free(维骨力),对老年人关节疼痛的舒缓,很多人都说“吃了有效”。咱回国的时候,也经常买一些带回去给家里老年亲友,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也或是真正有效,绝大多数老人都说,吃了后“关节不疼了”。
咱也没当真,因为,毕竟属于保健品,不属于药物,这种东西如果有效,凭咱以往的经验:应该是心理作用大于生理作用才是。(有国内临床医生告知,这种维骨力,有效成份Glucosamine,在国内骨科经常是医生开出的处方药)
大概是2年前,看到新闻,说是生产维骨力的家被人告了,说是误导消费者,最后,家拿出5千万美金,赔偿给所有购买过维骨力的消费者。消费者只需要上网填一下自己的信息,不需要出示任何购买凭证,就可以获得“曾经购买过3瓶”的赔偿额,大约66刀(22美金/瓶)。如果索赔超过3瓶,就需要出示购买凭证。
咱购买的远远不止3瓶啊,看到这个消息,咱开始翻箱倒柜找凭证了。
谁还保留了购买某类产品的发票呢?只有亚马逊上有购买的记录了!
于是,把亚马逊网站上购买记录复制一份,上传给登记网站,接下来……咱就把这事给忘光了。
想不到,几年后,厂家还真把钱给寄来了,是不是连利息也包括进来了,咱不知道,因为,怎么会有零钱呢?
10年前咱买房政府补贴,由于申报到兑现有时间差,最后寄来的支票,把其中的利息也补上了,这是美国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
带着好奇,咱去研究了一下这个诉讼案,本以为,维骨力因为被消费者告上了法庭,应该从货架上消失了才对,却发现,这个诉讼案实际上是:挑剔的顾客在“行使权力”。(This case is about joint supplements and, more precisely, the advertising statements printed on their boxes. The plaintiffs have sued the maker of the supplements under state law, contending that the statements on the boxes are misleading. 简单翻译如下:这个案例是关于联合补充剂——更准确地说,是印在包装盒上的广告声明。原告根据州法律起诉补充材料的制造商,称包装盒上的陈述具有误导性。)
上网查了一下,咱以为被官司打得一蹶不振的维骨力,却到处都是该产品的售卖,可见,产品质量应该没有问题,否则,早就被淘汰了

美国的家真的很难,稍不注意,就可以被“世界上最挑剔的顾客”--美国消费者给告上了法庭。
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个买了麦当劳咖啡的老太太,边开车边喝咖啡,结果把自己给烫了。老太太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告麦当劳咖啡太烫,结果大跌眼镜:老太太获得数目不菲的赔偿金。
这个维骨力案子,和老太太诉麦当劳案子很有一比。
有个姓Yamagata的(应该是日裔)联合了几个消费者,投诉维骨力生产商RB公司,说该生产商在包装盒上的一些描述,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咱曾经仔细研究过那些说明,人家从来不敢说有治疗作用,都明确表明,没被药监局认可具有治疗作用),违反了加州和纽约州的法律(咱们其它州的消费者跟着沾光了),索求巨额赔偿。
这是网站转载的案例详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该案例,上面有案例号

RB公司当然不同意啦,结果就闹上了法庭。
一般而言,在美国,普通消费者告大公司,大公司往往都会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因为,媒体都会向着消费者,大公司一旦被媒体狂轰滥炸,官司烦人不说,股票、市场份额、信誉等等,损失将是天文数字。
于是,双方接纳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咱给你钱,你们就别闹了!
结果,跟着沾光的咱,就被天上掉下的、一个200多刀的大馅饼给砸了。
美国这类案子其实并不鲜见,近期发生的一个案例也是这样。
世界著名的药企庄臣公司(Johnson & Johnson)就被消费者告上了法庭,有22位女士,说幼年时代使用了该公司生产的婴儿爽身粉,导致她们成年后患了卵巢癌。“这些女士如何证明自己用过该产品、该产品如何被证明致癌、她们患卵巢癌和幼年使用该产品如何关联”这类法庭证据链,咱都不清楚,但有一点咱清楚,这就是:只要有人上法庭,律师和法官就有事可干了。
22位女士索取的赔偿金是多少?天文数字:20亿美金($2 billion)!合着一个人快一亿刀了。
庄臣案例22位女士索求的赔偿金额,见下面蓝色标记,竟然达到20亿美元,让没有见识的咱惊掉了下巴

当然,生命是无价的,是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女士患了卵巢癌,是值得同情的,如果真是庄臣公司导致的,按美国的价值观,把庄臣赔破产了,也应该。咱一个同学在庄臣,他看到这句话,肯定要骂咱了)
最后,还是出现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庄臣拿出一亿多美金,赔偿了诸位“患了卵巢癌”的女士,也有很多非原告跟着沾光了。
看到身边发生的这些“匪夷所思”的案例,咱第一个感觉就是:美国的消费者也忒刺头了,绝对是世界上最挑剔的顾客。
有这样一群消费者,对企业来说,是福还是祸?各位自行解读吧。
咱认为,短期而言,对企业是祸,但长期来说,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这无疑是让企业精益求精的一项绝佳的“市场反馈”。
在这里,假如您在市场上买到有信誉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产品”,恭喜您,您肯定可以获得一个比咱这个200多刀大得多的馅饼,没准您这辈子可以“躺赢”了。
现在美国什么产品最畅销?对了,苹果、特斯拉……
假如咱买到的产品:苹果手机漏电、充电器爆炸……特斯拉刹车失灵、电池液泄漏……咱,肯定发财了!
生活在世界上最挑剔的消费者群里,咱的安全感有了极大的提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