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朋友圈有人转《计算机世界》发的通知,宣布停工停业。通知上也说了最近两年半以来,持续严重亏损,撑不下去了。应该很早就走下坡路了。去年,《计算机世界》就宣布停发纸质版,已经预示了现在的结局。
很多人并不知道《计算机世界》其实是一份报纸。这也是国内非常老牌的信息产业方面的报纸,有多老呢?1980 年创刊,到今年都 40 多年了。背景也很强,国内唯一一家中外合资的新闻出版物。后来曾经一度名列全国报业十强,有人甚至略带夸张的说「中国 IT 史,半部看计世」,但居然就搞到濒临倒闭了,太令人唏嘘。为啥衰落成到今天的地步,你问我,我也不知道。相信大家都感到很惊讶,怎么会这样了呢?这就是事情的全部了,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这篇文章你觉得如何?点个赞吧?
我和这份报纸还是有感情的。大学四年,读这个报纸得有三年多。不少同学喜欢读《电脑报》,但我喜欢《计算机世界》,开始读之后就几乎一期不落。记得学校门口的报刊亭是周一到货,从三块钱一期读到三块五一期,厚厚的一大叠,当然,很多版面都是广告,但印刷相当不错,由此也可以知道当初这份报纸该有多赚钱。虽然广告多,但内容质量很过硬,通过这份报纸,我对整个 IT 行业有了不错的了解,参加工作后,跟同事聊起来,发现有些工作几年的朋友还没有我对行业里的事情了解得多。
那时候的《计算机世界》,几乎完整的报道了行业内所有大事,比如倪光南柳传志之争,比如 .COM 泡沫,再比如国产操作系统……有很多让人过目不忘的报道,比如写蓝点 Linux 半年上市那篇,读罢真是热血沸腾。记得我把那篇报道放在床头,不知道反复读了多少遍。
我当时读报纸就已经开始关注作者了,印象最深的就是刘韧,因为他最擅长写人物,中关村的 IT 英雄们几乎被他写了个遍,现在几乎没有人能写出他那样风格的文章。
刘韧在《计算机世界》刊发的文章我应该都看过,以至于有些不是他写的,我也记成了作者是他。比如当时有个系列连载小说《小康的生活》,很多人物都有现实世界里的对应,我记得的有以求伯君为原型的「侯哥」,主人公应该是以杨元庆为原型。这部小说后来出版了,改了个名字叫《逃往中关村》。对了,作者是汪向勇,不知道现在在做什么。
在我的记忆里,《计算机世界》在第二波互联网浪潮来临的时候,也就是 BAT 开始崛起的时候,传统的纸媒就走下坡路了,如果要分析外部原因,那可以说是三大门户网站抢了不少传统媒体的生意。内部有没有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计算机世界》的外资股东是 IDG,旗下有个现在大名鼎鼎的投资机构,IDG 资本,也是从那时候起步的。
2005 年以后,《计算机世界》唯一能被记起的文章可能是 2010 年「3Q 大战」期间刊发的那篇大骂腾讯的封面文章,当然,这篇文章能有名也是因为标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媒体如此斯文扫地。虽然今天自媒体时代,标题党盛行,但 2010 年的时候,还是蛮出格的举动,没几天,为这篇文章又做了道歉。
在今天,如果一个刚入行的新人想了解一下互联网行业的概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媒体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回想起来,还好那时候有《计算机世界》。

题图:高品图像 GaopinImage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