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龄后的孩子们来说,“写字”一定是让爹妈比较费心的一大问题。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也越来越重视书写。在讲解生字的时候,不仅让学生们要记住字形、字音,更会要求书写的美观,重点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书写方法都会一一要孩子们进行练习。
辅导孩子写字,的确是个特别劳心的活。
有的家长干脆给孩子早早报名了硬笔书法兴趣班,把这个“重任”外包给更专业的人来做。
最近,我倒是读了一本有关写字的书,名字叫《写字基本功》,作者布衣老师是一位台湾研究硬笔写字教学二十余年的讲师。
这本《写字基本功》,是一本很特别的“写字”辅导书。之所以叫“基本功”,是因为书里面几乎用了大部分篇幅来讲解正确的拿笔姿势、写字施力的方法。
不同于以往的写字教学更注重笔画、字的间架结构这些问题,布衣老师认为,把字写好的第一步,应该是把笔拿对了,姿势坐对了,手腕的劲用对了。
解决了这些问题,诸如手磨出茧、写一会就手疼、坐姿不端正、写字速度慢等等关于写字的许多“病症”就都自然解决了。
我跟着布衣老师在书中提到的方法,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握笔姿势和写字方法,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真的是“连字都不会写”。
虽然被纠正后的写字方法,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适,但书写了一会儿我就发现,自己再也不用跟握着笔的指头较劲了,手也不觉得累了。
今天就用这篇笔记把书中的内容分享给大家,帮大家解除一些有关孩子写字的困惑。
临摹了这么久的字帖,为什么眼会了,手还是没会?
一提到让孩子练字,很多人第一时间都想到找一本字帖让孩子临摹。
字帖临摹当然重要,但布衣老师认为,字帖以及对字间架结构的分析,都仅仅是让孩子“知道”这个字怎么写。
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只是“眼睛会了”。一到了要上手真正书写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字的笔画要点自己根本“写不来”。
这就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差距。
就像布衣老师所说的那样——
写字,是先“写”了,才有“字”。
“写”是动词,是字帖里看不到的动作,它是前因,更是完整的过程。“字”则是名词,它只是最后看到的一个结果。
怎么“写”,决定了最后呈现怎样的“字”。
我们往常看到的大部分书写教学,几乎都只关注字体笔画结构,关注写字“知道”的部分,至于如何“做到”,就只能让我们自己去摸索了。
可其实一百个“知道”,还不如一个“做到”。得先能“做到”,再来谈“知道”,才有意义。
所以,布衣老师总结了学习写字的四个步骤:
1、松:放松
良好的执笔姿势,可使手指柔软放松,得以发挥运动的最大效能。
2、抵:抵靠
光是放松是无法写字的,让笔杆能有效抵靠,形成物理杠杆作用的支点和较长的施力臂,更可有效操控,能省力、稳定地书写。
3、力:施力
只是稳定地书写,没办法提高写字的速度也不行,想想孩子们在课堂上记笔记,或者考试时候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书写。
所以,必须要学习更快、更灵活的施力方式。
4、结:结构
能挥洒无碍后,学习笔画、架构的规则与共通性,并应用在平时书写中,让字写得更漂亮。
从布衣老师的总结,我们也可以看出,把字写得好看,是学习写字的最后一步。
对多数学生来说,可能都没有对前三个阶段的能力有足够的训练和重视。但其实,只有具备前3个阶段的基础,学习硬笔书法才能真正见成效。
而这前三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写字基本功就属于我们所说的“做到”。就像布衣老师所说的那样,正确的握笔姿势、有效的施力运笔,两者配合才能算“一套”写字基本姿势。
“握笔姿势有如武功的招式,施力则是背后的内功。唯有两者兼具,才是真武功。”
不是把字写漂亮,就算会写字
通常,我们夸奖一个人“写字写得好”,就专门是指他写字很漂亮。
而在这本《写字基本功》里,布衣老师认为,这其实是人们对书写的一个误区。
作者认为,写字能力包括很多方面:
轻松性、灵活性、健康性、耐久性、速度可变性、工整美观性等每个方面都同等重要,不能只把‘好字’视为唯一的指标。
如果孩子每天的作业字都很好看,但写得很慢、费力、手痛、歪头近视,且每天因此没时间玩、每遇考试常写不完,有用吗?”
写好字不稀奇,写得轻松灵活、具有速度、健康耐久,才是真正把字写好。
可以说,作者的这个观点真的是颠覆了我心目中对硬笔书法的理解。我一直以为,让孩子练字,就是学习把字写得美观好看,完全没有想过应该同样重视轻松、速度这些方面。
其实要我自己写字,如果慢慢写,倒也并不算难看。但一旦写得快了就没法保障质量,而且写得久一点,手就会非常酸痛。
潼潼也有类似问题。她会为了追求完美,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写在田字格里的汉字,书写速度自然没法做到很快,而且也是写一会儿就喊累。
读完这本《写字基本功》之后,我也开始转变对潼潼写字方面的要求,更注意写字的“实用性”。
拿笔写字之前,先看孩子坐得对不对
在讲握笔姿势之前,咱们先做好写字的“准备”。书中总结的正确坐姿如下:
  • 桌椅的高度差,以坐在椅上时,桌面高度不超过手肘为原则
当升高椅子高度时,请注意不能让孩子的双脚悬空离地,可以放一把小椅子垫在脚下。
  • 身体距离桌面约一横拳,放松舒适即可
不需要特别挺直,以免僵硬疲劳。眼睛与纸张保持约30厘米的距离。
  • 灯光来自左上角(左手写字者相反)
台灯放在左上角,光刚好可以照到书本上,不受手部遮挡。
  • 肩膀自然放松下垂,手臂不用力夹紧,也不过度外张
前臂和桌面下缘成约70度角并伸向桌面,手部保持在身体中线右方一拳处书写。将前臂大约一半长度置于桌面,不要让整个前臂全部接触桌面。
可以看图感受一下:
图示的角度、距离,倒没必要拿尺子去量,与图中所示大致相同,几个细节把握好就可以。
比如我在对照的时候就发现,潼潼在写字的时候有时前臂基本上全部接触桌面,而且有时候右手过于偏向身体中线。
之前,我只注意让孩子距离桌子一拳,头抬高,腰板挺直,经过适当的调整之后,孩子的坐姿果然端正了许多。
除了坐姿,纸张摆放的位置也很关键。
很多人在写字的时候,都以为必须要摆正,而且要保持以身体为中心居中摆放。但其实,布衣老师总结说,正确的方式应该是:笔尖的书写位置保持于身体中央以右的视线可见区域内。
因为起笔要从纸的左上角来写,所以一开始就要把纸张往右下摆放,使起笔时能在身体中央偏右约一拳处来书写,这样才不会阻挡笔尖视线,也不会造成手臂过度前伸和倾斜。
而且,布衣老师还建议,可以适当把纸张往左倾斜10-20度,让右上角略高于左上角。
这个小小的建议,帮潼潼解决了字写着写着就往右上倾斜的现象。也改变了我原来认为的书本要放平这样的观念。
什么样的握笔姿势才正确?
好的握笔姿势,是写好字最最关键之处。
有的时候,孩子的笔画歪歪斜斜、写着写着铅笔就断掉了、某个笔画倾斜的不够平滑……可能都是握笔姿势或书写施力方法不太对造成的。
所以,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非常重要。
而关于这一点,布衣老师的总结可谓简洁明了。他认为,握笔姿势的核心就是:
不握笔!
我们常说的“握笔”,其实更准确来说,应该是“架笔”。笔是被架在手指之间的,而并非是用手指紧紧攥住。
让孩子想象一下,轻握脆皮甜筒的感觉。先不拿笔,学会放松拳头。
记住这个轻松的感觉,再拿起笔感受一下,用宽松的拳头握笔时的感觉。
前面我们提到了,“握笔”其实是“架笔”,是指由食指与后三指所形成的一个“三角支架”把笔架在中间。
我们之前所想象的抓握笔杆的观念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我们用手指抓握的时候,手指就需要同时负责抓握和运笔两个功能
这样做会让手指的抓握点成为支点,限制了手指的活动范围,写起字来不够灵活。
布衣老师总结了正确的握笔步骤:
1、将握甜筒的宽松拳心末三指翘起,转换成“OK”手势
2、想象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一个“圆环”,穿过铅笔这根“棍子”,“圆环”吊挂在“棍子”上
3、左手放开,铅笔应该快要掉落(因为拇指和食指只是位于铅笔上方,未抓住笔)
4、再把末三指自然并拢,由下往上撑托住铅笔(不需出力),这就形成了稳固三角支架
这样“架笔”的手很轻松吧?甩一甩手试试,即使这么轻松,铅笔也不会掉落,十分稳固。
此外,书中还对大拇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的姿势细节做了详细的描述。
我们这在这里也给大家一一介绍下,大家可以在调整握笔姿势的时候,仔细对照一下。
大拇指姿势细节
1、接触位置
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拇指指腹的右上方(靠近食指方向)与笔杆相接触。
而常见的一些错误包括:
  • 拇指打直:接触笔杆部位会在拇指的中间和下方。
  • 拇指过度弯曲用力:接触笔杆部位会集中于拇指指尖,指尖压力大且疼痛。
2、用力程度
拇指只是负责在一旁轻扶笔杆,起到支撑作用,不需用力往内夹。大多数人过度使用拇指指力来夹笔或运笔,进而产生很多连带的副作用。
3、拇指和食指的相对位置
拇指要略高于食指,不可与食指等高。这是拇指最自然轻松的状态,且不会引起食指后缩内凹、费力酸痛的现象。
常见错误:拇指与食指对称等高。
4、拇指和食指的分合
拇指和食指的分合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而是随笔杆粗细变化而调整。细笔杆可使三指相接近而碰触,粗笔杆可使三指距离拉大而分开。
而具体的距离分合程度,我们仍应以手指的舒适轻松度和运笔灵活性为标准来调整。
当握细笔杆(如铅笔)时:
拇指尖右上方会与食指轻微碰触。但需注意,拇指前端不可超越食指侧面,必须让食指的指腹“顶”在拇指尖右上方,使拇指和食指两指互成“入”字形,这才是一个有效的支架,才能使我们改正总是紧握笔杆的错误习惯。
“入”字形
而一些常见的错误包括:
  • “人”字形:拇指过于前伸到食指侧边,成为“人”字形。
以下这样,都不是正确的姿势:
  • “八”字形:当握细笔杆(如铅笔)时,拇指与食指之间出现空隙,呈“八”字型。
如果是小娃,握的是较粗的笔杆,则不用要求两指碰触,否则手指就是过分捏握,只要成为中央分开的“入”字形,就可以了。
中指姿势细节
1、笔杆依靠点
在中指末端关节前方的凹陷有肉处,约在中指指甲根部旁的相同高度处。
这样的姿势有利于缓解写字带来的疼痛,也会改善中指磨出硬茧的情况,让手指运笔更加灵活。
常见的错误如图所示,可以对照图片调整。
食指姿势细节
食指负责下压施力的功能,是所有手指中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角色。观察握笔姿势可发现。只有食指是位于笔杆上方的。所以,唯有靠食指才能有效达成下压施力的操作。
食指的姿态和接触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写字的下压操控能力,所以大家也应该特别关注一下食指。
1、接触笔杆位置:食指偏右半侧(往中指方向)
接触点在食指的中央偏右方,才能让食指往左挪动而站上笔杆上方的重心制高点,以足够的力道按压笔杆。
常见错误是以食指中央或偏左半侧接触笔杆(与拇指对称等高的姿势):
2、食指的姿势
食指成为两段弯曲的姿势,可与笔杆形成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具有更好的支撑力。
另外,食指的两段弯曲需成为挺立的“7”字型屋顶,不可过于外伸塌陷、也不可过度用力内缩,才能使食指具有易于下压的弹性功能。
常见错误如图所示,大家可以自行对照:
食指弯曲成三段,与笔杆接触面积小,不便于施力。
食指两段弯曲过度后缩,造成食指内凹弯曲,费力、疲劳、僵硬,造成中指受压大,疼痛。
食指过于前伸,会造成无谓的疲劳,也会使食指活动范围受限,不利于下压等各方向操作。
原来写字的时候,笔并不是搭在虎口处的!
分析完手指的位置和姿势,我们再来看看,笔应该搭在手的哪个位置。
许多孩子在写字的时候都习惯把笔搭在接近虎口的位置,这种方式也是不对的。
正确的方式,是将笔杆放在后端靠在食指第三节纹线上。
如果靠在虎口的位置,容易让笔失去后端支点,手指接触笔杆面积小,无支撑性,费力,手指活动受限,笔尖视野不佳。
还有人把笔搭在食指骨根部突起处,会让笔没有那么稳当,笔杆容易往后滑落。为了避免滑落,手指只能更加用力的握笔。
而放在书中建议的位置,会让执笔、运笔都更加稳固,可以保持笔杆不在手中摇摇晃晃,反作用力还会帮我们写出更加笔直的线条。
除了笔在手中的正确支点,写字的时候手部还有两个支点,就像支撑脚架那样,帮助我们更好的书写。
1、大支点
位置:在手腕掌根,靠外侧的豌豆骨突起处。
功能:承受手部的主要重量、重心及手腕施力时的支点。
2、小支点
位置:在小指“末端关节处”。
功能:既提供末三指由下往上支撑的基座,也和大支点一前一后合作,提供手部前段的支撑点。
常见错误,如图所示:
末三指应该自然层叠内缩,就像楼梯一般逐阶上升,上宽下窄收于掌缘内侧。
末三指要与掌心保持一定距离。否则小支点就消失了,失去了脚架的功能,造成手指紧绷疲劳。
此外,手腕应该自然上扬,不左右弯曲,这样才能保持手腕灵活,在写字时,自由施力。
有关正确的握笔姿势大致的细节小暖就给大家分享完毕了。书中还有一些更加细微的介绍,比如手腕的角度等等,大家如果想多一些了解,可以到书中仔细阅读。
最后,再用一张图总结一下正确握笔的要点:
怎么帮孩子改正总歪头写字的毛病?
很多孩子写字都有歪头的毛病,长期歪头也会对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其实,歪头有的时候并不单纯是坐姿问题,还很有可能是握笔姿势不正确的原因。书中总结了造成写字歪头的几点原因,这里也总结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孩子改正这个坏习惯:
1、姿势错误或者握笔过紧,让笔杆直立并且拇指遮挡到笔尖
改正方法:全部手指放松后往外推出,且拇指回缩,不与食指相叠。
2、握笔太低,握笔处过于接近笔尖
改正方式:提高握笔高度,不能低于铅笔削笔线。
3、手腕过度左翻,使掌心与桌面接近平行,像个锅盖一样,挡住了笔尖
改正方式:手部往右翻转约30°,要能看见笔尖。
4、手臂太前伸或过近,视线仰角过小或过大,都会看不到笔尖
改正方式:保持将前臂约一半长度置于桌面即可。
5、纸张位置摆放错误,使书写位置处于身体中线及左半侧
改正方式:以笔尖书写位置为准,保持在身体中央(鼻子)偏右一拳处书写。
除了上述内容,《写字基本功》一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写字的时候如何正确用手腕、食指下压进行发力,并附上了一些线条和汉字书写练习,让孩子们通过书写来感受正确施力与自己之前全部靠手指发力有何不同。
书里还写了能让字体马上变好看的八个方法,比如横画往右上斜、竖画垂直、撇画和斜画45度要像溜滑梯等等。
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分享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书中去看一看。这本书在纠正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方面真的要算非常细致的了,而且很多观点也颠覆了我们之前的习惯。
如果有朋友觉得,看图片还是不够直观的话,小暖也搜到了一部分布衣老师的讲解视频:
在b站搜索:布衣老师爸妈写字学堂
UP主一共搜集了十几段有关布衣老师的讲解视频,包括握笔姿势、坐姿、手臂位置等等,大家可以结合今天的文章,再搭配视频,一起帮助孩子来做好写字的基本功。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写得又快又好还不累。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