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戴建峰
本周,4⽉22⽇-4⽉30⽇,
我们迎来“国际暗夜周”。
但很明显,这世界已远远不够“黑”——
早在2016年,科学家统计发现,
美国、欧洲大陆多达99%区域
存在不同程度光污染
80%的北美人,看不到银河。
德国地学中心(GFZ)研究发现,人造光范围正以每年地表面积的2%增加,同比增加的还有光辐射量。光污染中尤以LED灯泡发出的蓝光为甚,其中最直观的结果就是——晚上亮到看不见星星。
图为加拿大西南城市卡尔加里(Calgary),2010年(左)与2015年(右)被点亮区域的卫星图像对比。右图中许多郊区已被点亮,许多社区已从橙色钠灯变为LED灯。
供图:NASA'S EARTH OBSERVATORY/KYBA, GFZ
此外,据国际暗夜协会(IDA)统计,光污染的增长速度是⼈口增长两倍;1992年⾄2017年,世界平均照度增加了270%,⼀些地区增加了400%。现在全球83%以上的⼈口都生活在光污染之中。
在过去十年间,本文作者有幸多次在国内外拍摄星空,他去到地球上——那些尚且很“黑”的地方,一睹夜空中亮起的“星星之火”,也给我们带来关于纯净银河的想象火种
摄影:戴建峰

撰文、摄影:戴建峰
银河耀长城
⼆⽉,璀璨的银河中⼼从河北⾦⼭岭的⻓城上升起。⾦⼭岭⻓城修筑于明代,有着“万⾥⻓城,⾦⼭独秀”的美誉。
南迦巴瓦峰上的银河拱桥
午夜时分,壮丽的银河拱桥从南迦巴瓦峰上升起。⻄藏林芝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曾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峰”。其⼭顶终年积雪,云雾缭绕,难见真容。(5张全景拼接)
(横滑下图查看全景)
英仙座流星雨与北斗七星
2018年8⽉13⽇,黎明前两⼩时内,英仙座流星⾬在新疆那拉提草原上绽放(7张堆栈);地平线上⽅还能看到勺⼦状的北⽃七星。英仙座流星⾬是北半球三⼤流星⾬之⼀,由斯威夫特-塔特尔周期彗星释放的尘埃产⽣。
羊卓雍错上的银河
十月的日落后,天蝎座与⼈⻢座所在的银河中⼼就竖⽴出现在⽺湖上空;右侧依稀可见⻩道光正指向银河,⽽左侧还可以拍到红⾊的⼤⽓辉光。(4张拼接)
触摸世界之巅的星辰
10张拼接
在尼泊尔萨加玛塔国家公园,我独⾃⼀⼈爬上海拔5500⽶的卡拉帕塔岩石山丘(Kala Pattar),触摸世界之巅的星⾠。高寒高海拔使拍摄异常艰苦,但我的内⼼却⽆⽐激动,因为此刻喜⻢拉雅⼭脉的全景星空正毫⽆保留展现眼前。
(横滑下图查看全景图)

照⽚上⽅,⻩道光与银河形成⼀个“V”形。红⾊的北美星云指引着明亮恒星:天津四,这是⼀颗位于天鹅座的明亮恒星,它距离我们2600光年,其亮度是太阳10万倍。照⽚中记录下的光芒来来⾃2600年前,那时古⽼的基拉蒂⼈(Kirati)正创造第⼀个喜⻢拉雅王国。画⾯的中间,7161⽶的普莫里峰(Pumori)上⽅是仙王座和仙后座。照⽚的下⽅,⾦⽜座正从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和努⼦峰上冉冉升起。
⽼忠实泉与银河
美国⻩⽯公园⽼忠实泉的星空。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间歇泉,每90分钟喷发⼀次,⾼度达到40-50⽶。
阿拉穆特的全景夜空
8张拼接
在伊朗北部的厄尔布尔⼠⼭脉,我和伊朗星空摄影师⼀起拍摄阿拉穆特的星空。阿拉穆特是⼀个古代城堡遗址,宫殿就建⽴在这个巨⼤的岩⽯之中。
(横滑下图查看全景夜空)

相传阿拉穆特曾是古代波斯帝国的教育中⼼。800年前,著名天⽂学家纳⻄尔·艾德丁·图⻄在这⾥做了⼗多年天⽂观测,深刻影响了伊斯兰天⽂学并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和欧洲。

神庙的守护者
这是世界⽂化遗产地:素可泰,泰国第⼀个王朝的⾸都。此地建筑依照“曼荼罗”进⾏设计,以展现佛教与宇宙的关系。
摩尔曼斯克的极光
8张拼接
满怀希望在北冰洋边等待,没有征兆、就在⼀瞬间,左边⼭脊上突然出线⼀条绿⾊光带,像蛇⼀样在天空游⾛。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两条极光迅速破云⽽出,席卷头顶整⽚天空。爆发最强时,绿⾊和粉红⾊极光竟同时出现,但⼜在⼏秒内消失不⻅。
巴尔喀什湖的⽉⾊
2017年,⾃驾欧亚⼤陆从中国去往意⼤利,途径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夜晚,上弦⽉异常明亮,⽉光映在湖⽔上,波光粼粼,形成⼀⽚⽩⾊耀斑。
复活节岛的银河
24张拼接
对于许多古⽼⽂明来说,⼈们会通过各种⽅法观测⽇⽉星⾠,⽐如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岛上共有880多尊摩艾⽯像,但它们⼤多数都在海滩上⾯向内陆。只有阿胡阿基维(Ahu Akivi)的这7尊摩艾⾯向⼤海,且恰恰在春分和秋分时⾯对⽇落。
(横滑下图,查看全景)
江浙沪最黑的夜
浙江开化高田坑村,银河在宁谧的乡间油菜花田升起。
开化县,江浙沪地区最“黑”的地方之一,也是浙江省最西边的一个县城。
开化县“关灯”前
但这里的景观灯会在12点关闭——
“关灯”后——猎户座英姿飒爽;金牛之眼闪闪发光;天狼星耀眼无比;仅用肉眼,我们就可以看到仙女座大星系,那可是来自250万光年外的光芒。
日出时点亮光明,
入夜后还给星空。
瞳孔上映出远方星辰,
“知道光与光是怎么打招呼的吗?
咱在最黑的地方见!”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进入“踏春出游季”专区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