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关注小吏

公元541年,宇文泰的“商鞅”,他的财政兼后勤部长(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开启了三项改革。(魏丞相泰欲革易时政,为强国富民之法,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减官员,置二长,并置屯田以资军国)
1、裁撤了多余官员。(简化组织架构,方便宇文泰一杆子插到底)
2、基层施行了乡正和里长的“两长制”。(抄北魏“三长制”的作业)
3、军队屯田。
(抄曹魏起家的许下屯田)
苏绰又撰写了六条诏书,在九月份经宇文泰批准后全境施行,内容分别是:
一、清心。要提高官员个人道德水准,做好人民的表率。
二、敦教化。要发挥好地方政府的导向作用,对已经乱糟了几百年的民心进行教化与宣传。(教之以孝悌,使民慈爱;教之以仁顺,使民和睦;教之以礼义,使民敬让)
三、尽地利。要劝农,将粮食安全问题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在全国范围内打击懒汉流民。(若有游手怠惰,早归晚出,好逸恶劳,不勤事业者,则正长牒名郡县,守令随事加罚,罪一劝百。此则明宰之教也)
各地方执政的过程中注意频率和尺度,不要瞎动作乱动作,不要以施政之名实行罪恶之事去骚扰百姓。
(夫为政不欲过碎,碎则民烦;劝课亦不容太简,简则民怠。善为政者,必消息时宜而适烦简之中)
四、提拔贤良。办好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官员。(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民浊)
扰民阻碍大生产运动的官员一律罢黜。
(如闻在下州郡,尚有兼假,扰乱细民,甚为无理。诸如此辈,悉宜罢黜,无得习常)
基层的“两长”选拔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要选拔出当地的能人乡望去当选。
(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闾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各得一乡之选,以相监统。夫正长者,治民之基。基不倾者,上必安)
五、慎重狱讼。减少杀伐,量刑宜宽;若遇到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的这种反面典型,杀一利百,以清王化,可以重刑。
六、均赋役。民不患寡患不均,豪强贫弱要一碗水端平。(今逆寇未平,军用资广,虽未遑减省,以恤民瘼,然令平均,使下无匮。夫平均者,不舍豪强而征贫弱,不纵奸巧而困愚拙,此之谓均也)
基层官员手中的权力很大,弹性很大,是照顾豪强欺负百姓的最大黑手,别以为上面不知道你们这些弯弯绕,后面要专门治理这事。(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民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民怨。又差发徭役,多不存意。致令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强者或轻使而近防。守令用怀如此,不存恤民之心,皆王政之罪人也)
宇文泰对苏绰的改革极度重视,专门摆在座位右边还命各部门官员通篇背诵,并规定凡是担任牧守令长的,如果不熟悉这六条诏书和户籍制度就不能当官。
(太祖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西魏的国力开始迅速起飞。

讲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都知道这一套是好东西,那为啥历朝历代能打造这个国家机器的那么少呢?
最基本来讲,从东汉亡了之后三百多年了,有几个政权拿出了这套国家账本?

是缺乏天纵奇才吗?真的是苏绰天纵奇才吗?
不否认这一点,后面隋唐的记账、户籍祖源都来源于苏绰这。(绰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包括流传至今的“红头文件”制度,也是从苏绰这定的规矩。
苏绰的记账方式是按户统计,在每户户主之后逐一登记户内成员及奴婢之名,每人名下记载性别、年龄等情况,并登记受田数字和应纳租调数,然后每户算出应该交的税是多少;一户一户再汇总形成一个地区的税额。

这是一整套算数公式,有技术含量的东西全民推动起来从来不容易。
史书中说是宇文泰拿这套户籍征税技术考核官僚系统,发挥导向作用让关中吏治大变的,貌似是领导的高度重视让关中发动机转起来的。
领导的重视就那么厉害吗?
孝文帝对自己的种姓改革也挺重视,但死的时候洛阳仍然满大街穿的还都是胡衣。

领导的重视值钱,国士大才值钱,但这中间还需要落地的智慧。
宇文泰是罕见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改革的政治家。
改革这事几千年来就成功了几个人,这跟天青色等烟雨的青花瓷一样火候难以把握,宇文泰之所以能够成功,他和苏绰的这个君臣组合固然厉害,但背后点石成金的地方其实是当年给北魏“太和改制”保驾护航了十五年的文明太后。
苏绰的那一套,其实就是当年“三长制”的变种。

当年文明太后用了十五年,让渡了自己的大部分利益,付了巨款帮整个华夏无痛的过渡了这一整套国家操作系统。
宇文泰之所以能迅速的富国强兵,除了关中在天灾后腾出了太多存量利益供分配之外,更多是站在了文明太后的肩膀上。

各地政府,各地豪族对这套都熟,都能快速上手,所以就没有障碍。
这才是关键的核心。
没有老太后,宇文泰这辈子剩下这些年都捋不明白。
当年即便铁腕如商鞅,他的变法也是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让整个国家捋顺的。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就现在的这个年年见血的国际环境,你宇文泰有这个时间?高欢会给你机会捋家里的利益线头?会让你在各郡插上吸管方便你调集资源?
都在趁你病要你命,利用你改革的痛点去搞分裂做文章,你不可能改革下去的。

我们在《女王的棋局》那章详细写了,改革中间那是多少险关和利益需要去妥协和兑现啊,老百姓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和智商,没本事一下子就彻底适应和配合你的改革大计。
如果没有文明太后的底子,就这么个双方互挖墙角的国际环境,你宇文泰有办法铁腕改革?

举个例子。

杜弼发现百官都在贪污公款,于是让高欢反腐,高欢对他说:贪污这事是习俗,这不叫毛病,你格局小了,现在西面的宇文泰是顶级猎头,南边有个念经的老头对汉人的士大夫很有号召力,要是现在反腐,咱那堆军官都一路向西了,咱那堆文官都南下投奔福报了,你的心情我理解,现在不是时候。(行台郎中杜弼以文武在位多贪污,言于丞相欢,请治之。欢曰:“弼来,我语尔!天下贪污,习 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 东复有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
高欢这话杜弼到底还是没听明白,后来在出兵西魏时请求高欢先除内贼,高欢问:内贼是谁啊?
杜弼说:掠夺百姓的那群勋贵们。
高欢这回没跟这个不开窍的废话,命相府士兵拉弓搭箭举刀握矛排成面对面两行,对杜弼说:你给我走过去!
杜弼吓尿了,高欢随后对他说:啥都没干你就已经吓破胆了,这帮立功的勋贵们都是刀口舔血的人生,都是百死余生,天下都是人家打的,苦一苦百姓又能咋地,咋能按常理去要求人家!(弼战栗流汗。欢乃徐谕之曰:矢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虽按不刺,尔犹亡魄失胆。诸勋人身犯锋镝,百死一生,虽或贪鄙,所取者大,岂可同之常人也)
高欢跟杜弼讲了一个道理:
这是个利益打底的世界。
从前面苏绰定的那些规矩也能看出来,基层的事,办好全在“两长”,文明太后时代我们也说过,担任基层的行政官员也还都是地方的豪族。
如果没有文明太后的基础,如果地方豪族不清楚“两长制”对自己的好处和油水,你宇文泰怎么可能推的下去,尤其边境地区,像河东那看你宇文泰不上道早早的就都投奔高欢了。
没有文明太后帮“隋唐”趟好了路,宇文泰只能有啥是啥的妥协着能过一天是一天,根本不可能在这年年大战中搞这种国家体制建设。

我们前面为啥要说《女王的棋局》那章是本季最硬核一篇呢?
没有人家,所谓的什么大唐气象不知道要再摸索多少年,
毕竟文明太后时代的国际环境,执政水平,改革大才,风调雨顺都凑在一块的机缘太罕见了。
西边在抄作业,其实东边也在抄,高欢那也是个明白人。
先是定规矩,叫百官在麟趾阁商定法律制度,命名为《麟趾格》。(东魏诏群官于麟趾阁议定法制,谓之《麟趾格》)
这年十月十六,开始颁布新法。
接着统一度量单位,规定各州一律以四十尺为一匹。(魏丞相欢以诸州调绢不依旧式,民甚苦之,奏令悉以四十尺为匹)
然后改善河南民生,恢复战后生产,做大人口蛋糕,由于东西连年征战,河南诸郡一片荒芜大量人口流失,高欢命各州的渡口桥梁都设置粮库,通过水道转运供应粮食,供给部队防备饥荒,又在幽、瀛、沧、青四州煮盐官营收税支付军需,至此财政收支开始平衡。
(东西分裂,连年战争,河南州郡鞠为茂草,公私困竭,民多饿死。欢命诸州滨河及津、梁皆置仓积谷以相转漕,供军旅,备饥馑,又于幽、瀛、沧、青四州傍海煮盐,军国之费,粗得周赡)

到了这一年时,东魏已经连年好收成,一斛谷的价格降到了九钱,东魏一片祥和景象。
(至是,东方连岁大稔,谷斛至九钱,山东之民稍苏息矣)

高欢这边除了没能耐反腐之外,跟文明太后几乎一个套路和节奏,等到了546年时高欢已经有行政能力彻查全境范围内户口了,一口气清查出来了六十多万黑户重新进入国家账本。(东魏以丧乱之后,户口失实,徭赋不均,冬,十月,丁巳,以太保孙腾、大司徒高隆之为括户大使,分行诸州,得无籍之户六十余万,侨居者皆勒还本属。十一月,甲申,以高隆之录尚书事,以前大司马娄昭为司徒)
东西方在比着大生产,在比着恢复文明太后的荣光。

既生欢,又生泰。
绝代双骄。

542年,西魏开始设置六军。(魏初置六军)
八柱国的雏形出现了。
提前看张图,瞅瞅李虎和独孤信这俩跑男多不招董事长待见。
其实李渊的爷爷姥爷跟董事长也是互相看不顺眼,你特么给我俩都薅秃了!
这年八月十六,高欢任命侯景为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整个河南地区侯子你随机看着办。
(八月,庚戌,东魏以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侯景为兼尚书仆射、河南道大行台,随机防讨)
话说高欢当年听说高敖曹死后如丧肝胆,打了高永洛二百仗,赠高敖曹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并给出了最高级别通谥的“忠武”。
(神武闻之,如丧肝胆,杖永洛二百。赠太师、大司马、太尉公、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曰忠武)
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安抚河北汉人的面子工程,高欢是真的在心痛。
本来高敖曹和侯景这俩在河南互相制衡是最好的状态,但自己的族人做了傻狍子间接弄死了这个关键工具人。
东魏的地盘太大,高敖曹死后,高欢无可奈何的选择了侯景总负责。
问题又来了,以高欢之才,难道看不出来侯景这货不能外放吗?
咋可能!高欢一直防着侯景,死的时候还专门给儿子留了锦囊妙计。
那为啥要让侯景专制河南呢?
因为国际环境太残酷。
给了侯景,地盘能给你守住,不至于反水。
整个东魏集团,目前除了侯景之外,再没有能力和辈分都合适的了。

要么根本扛不住宇文泰的揍,要么禁不起宇文泰的勾搭。
说到底,是不得已。
这个时代太烧人才,双方领导还都是一眼能抓住弱点的顶级大神,必须唯才是举,差一点都不行!

就李虎和独孤信在河桥之战后的那个逃跑速度,换别的时代早就砍了当典型了,但宇文泰根本不敢动。侯景也这意思,你知道他脑后有反骨也没办法,毒药也得吃,不吃死更快。

高欢和宇文泰两个顶级大才在东西对掌的同时,逼出了整个两晋南北朝最壮丽的群雄时代。
任命侯景的同月,高欢安排妥一切后率重兵连营四十里,自晋阳南下来打河东。
(东魏丞相欢击魏,入自汾、绛,连营四十里)
看上去天下之大,但高欢无可奈何的来到了王思政四年前选好的阻击地点,玉璧城。
来系统看看河东地区吧,这片土地肥沃,产盐产矿的天府之地,拜黄河、汾水与太行山所赐,跟关中连在一起自成一地理单元。

高欢此时如果想要再次打进关中,理论上有两条路线。
准确的说是两条物流线。
一条自陕津换船自黄河入渭水;一条自汾水南下入黄河然后进渭水。
目前来看从陕津上岸就别想了,因为陕城在西魏手上,逆流而上的粮船根本上不了岸,豫西通道还有函谷、潼关等多座天下闻名的险关,这仗你根本打不起。
最合适的突破口,在河东。

538年初,高欢命侯景高敖曹治兵虎牢的同时就派后来被李弼斩了的彪哥莫多娄贷文先后攻克了南汾州(今山西吉县)和东雍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
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河东。

河桥之战后,王思政跟宇文泰上书表示不要在跟高欢争夺正平郡的归属了。
因为看似正平是入侵河东的关键要道,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还是物流成本问题。

汾水经太原盆地一路南下后本来应该继续往南走的,但它遇到了一片高山,叫做峨眉台地。
峨嵋台地的边缘受流水侵蚀和河流冲刷形成了陡峻的黄土断崖和冲沟,沿河断崖大多在50米以上。
汾水由于受到了峨媚台地的阻挡,从而顺着峨眉台地往西流入黄河了。
正平虽然是两条路的枢纽,但因为险要和民心问题,南边的闻喜路高欢根本走不起。

自正平往南经闻喜隘口穿过峨媚台地有一段相当崎岖的山地,线沿途地形复杂,隘口道路崎岖狭窄,兵力展不开,粮草运输困难又容易受到阻击,附近的豪强势力也持敌对态度,而且南面的涑水也不连接黄河。

高欢在河东的民心从来就不好,两次败退的时候极其狼狈,当地大族都在倒戈帮宇文泰,尤其宇文泰还专门河东人治河东,像河东百年望族的裴氏、柳氏、薛氏这都被宇文泰安排了本乡治本土。
咱们自西晋进入门阀时代后总说的河东裴氏,其实就是闻喜裴氏。
闻喜地头蛇的裴邃为州里所推,沙苑之战前东魏来袭时裴邃就带着闻喜的本土县大队分据险要以自固,在裴邃的一通地下工作后反而拿下了正平,随后李弼反攻时做为本土形象代言人公关了很多地方,被宇文泰直接安排为了正平郡守。(大统三年,东魏来寇,邃乃纠 合乡人,分据险要以自固。时东魏以正平为东雍州,遣其将司马恭镇之。每遣间人,扇动百姓。邃密遣都督韩僧明入城,喻 其将士,即有五百余人,许为内应。期日未至,恭知之,乃弃城夜走。因是东雍遂内属。及李弼略地东境,邃为之乡导,多 所降下。太祖嘉之,特赏衣物,封澄城县子,邑三百户,进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太尉府司马,除正平郡守)
不光物流上没法选,当地人这关高欢就过不去。
就算你突破了闻喜路,你也没办法阻止起当地的陆运物流帮你运粮去黄河边。
所以闻喜路根本不担心高欢会走,正平的价值这就没了一半。
更重要的是正平在汾水北面,如果以这个点为枢纽你增援的时候就要面临汾水的阻隔问题。
当年姚兴就是被拓跋珪隔着汾水水逼的全军大哭的。

高欢迅速拿回了正平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王思政的上书讲明白了一个问题:高欢在河阳打造了人工三门峡,目的是为了卡西军的漕运,如果我们也顺着这个思路思考呢?
我们不卡正平,我让给你,我只要卡死你汾水的漕运,你的手就永远伸不进关中。
王思政选的这个玉璧位置相当绝。
现在看看是个啥模样。
它从远处看是那么个造型。
它是峨眉台地天造地设的堡垒,其东、西、北三面皆为深沟巨壑,地势突兀,险峻天成,唯有南边一条大道可以出入。
玉壁原为汾水下游的一处渡口,城前临汾水,你的船只要从前面过我就变成铁道游击队,你要是来打我,首先汾水就是天然护城河,你军队就算过来面临的又将是罕见的仰攻难度。
玉壁之南穿穿过峨媚台地可以通往汾阴(今万荣)到达河东腹地,河东方面的援军还能源源不断的支援到玉璧。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玉璧城不仅是天险,它的腹地还大。
当年大名鼎鼎的祁山堡也是类似于玉璧的天险,但它能驻军的可用面积不过三分之一个足球场大,但足以给丞相恶心的脑袋疼。
玉璧城有三十个足球场大小,轻轻松松装一万人。
这个驻军规模当你高欢大规模过来后肯定拦不住,但你的主力只要过去了,我就能断了你的后路和物流。
我在汾水南岸的人工天险高台上,你还没法包围我,小股力量过了汾水我就吃了你;大兵到来你随便打我耗死你。

这就太让人绝望了。
其实不光玉璧设了大锁,宇文泰在看到河阳三城后回去又迅速造了个自己的“河东三门峡”,宇文泰不仅在蒲津渡也建了浮桥,两岸中间的沙洲上也建了座中潬城保护蒲津浮桥。
具体的中潬城位置如今不可考了,因为这片沙洲的位置总在变。
有句老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就是这段河道,经常河东岸的村子多年后因为黄河改道就变成了西岸,这其实说明在这个河中州建城是个很不靠谱的行为,因为不定哪年水量大就给你冲毁了。
但是,就浪费了!就高调了!就大炮打蚊子了!

能用上一次就是挽救革命的级别,对方咖位太高,学习能力极强,每次沙苑之战都能打赢吗?那咋河桥之战就出了问题了呢?
时代来到此时,我们惊人的发现,无论是国家治理还是军事战略,绝代双骄在以惊人的速度互相学习着,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双方将“地利”互相拼到极致的时代。
这也是中国史上罕见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恢弘时代!
来到了玉璧城下,高欢脑袋跟被唐僧念了咒一样的开始疼,于是写信给王思政表示投降的话条件好商量,我让你做并州刺史。
王思政回信道:可朱浑道元倒是降了,并州咋没得到呢?
甭废话了,我当着好几百人赌咒发誓喊宇文泰是我爹,这辈子的后路已经绝了。
十月初六,高欢大军渡汾水包围了玉壁。
打了九天后高欢以天降大雪,士卒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的理由撤退了。(欢围玉壁,凡九日,遇大雪,士卒饥冻,多死者,遂解围去)
高欢之所以跑,既是玉璧城让人绝望,也是因为听说了宇文泰正飞车往这赶,而且宇文泰带着贺拔胜、杨忠、怡峰这一大堆猛男高规格前来,这大雪天也没做好决战准备,于是撤了。
宇文泰渡汾水追了一阵没追上,比较遗憾。(丞相泰出军蒲坂,至皂荚,闻欢退渡汾,追之,不及)
高欢撤军后不久,543年二月,高敖曹的二哥高仲密反了,献虎牢关投降东魏。
理由是高仲密之前娶了博陵崔氏的崔暹之妹为妻,但后来不要人家了。
这人家大舅哥哪能干,更重要的是本来这豪门联姻就是利益和脸面的事,你这直接打脸我们博陵崔氏还混不混,于是崔暹找了自己的老大高欢世子高澄,说高仲密搞圈子文化,用的人都是他同乡。

高仲密后来娶的是赵郡李氏的姑娘,模样棒,被高澄看见后来感了,想那啥,把人家衣服都撕破了,高仲密很愤怒。
(仲密后妻李氏艳而慧,澄见而悦之,李氏不从,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
这就是欺负我弟弟高敖曹死了!

我家老三要是还在非给你老二剁下来!
太尼玛欺负人了!

高仲密后来找了机会出为北豫州刺史,但已经开始被高欢怀疑,派奚寿兴来接管高仲密的军事工作,随后高仲密抓了奚寿兴正式叛乱。
宇文泰在修养了四年后,抓了一把大牌又一次来到了老景点河阳,高欢也亲率了十万人马到达黄河北岸。
绝代双骄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大会战即将开打。
这也是很多名将的最后之战。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