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
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
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让我们用视频短片,
了解学前教育这十年↓↓↓

具体内容快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学前师资短缺问题有效解决!
10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增长1.3倍
“2021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超过350万人,比2011年增加200万人,增长了1.3倍,生师比从2011年的26:1下降到2021年的15:1,基本达到了‘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师资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吕玉刚介绍,十年来,教师培养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专科高校有1095所,毕业生达到26.5万人,分别比2011年增加591所、23.1万人,分别增长1.2倍、6.7倍,为持续补充幼儿园师资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2021年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比达到87.8%,比2011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连续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2012—2020年累计投入43亿元,培训幼儿园教师超过243万人次,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元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完善。”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吕玉刚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时说。
吕玉刚介绍,十年来,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全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为2532亿元,比2011年的416亿元增长5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从2011年的2.2%提高到2020年的5.9%。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十年累计投入超过1700亿元,有效拉动了地方财政投入的快速增长,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各省份均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标准;同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确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最高收费限价,有效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行。资助制度不断完善,2012—2021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752亿元,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6232万人次,有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公平享有学前教育的权利。
破解“入园贵”:
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83%
公办园占比翻番
“十年来,我们围绕破解‘入园贵’,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实现‘上得起’。”在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吕玉刚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时说。

吕玉刚公布了十年来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数据:
第一,资源结构发生格局性变化,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达到24.5万所,占幼儿园总量的83%,其中公办园12.8万所,比2011年增长了149.7%,充分发挥了公办园兜底线、保基本、平抑收费、引领方向的重要作用。
第二,普惠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7.8%,比2016年增长20.5个百分点(2016年开始统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其中12个省份超过90%,有效保障了绝大数幼儿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第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逐步完善,2021年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6%,每个乡镇基本办有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大城镇普惠性资源,特别是全面开展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共治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了老百姓在家门口入园的愿望。
破解“入园难”:
全国幼儿园数增长76.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就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记者从今天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2021年全国幼儿园数达到29.5万所,比2011年增加12.8万所,增长了76.8%。
吕玉刚介绍,十年来,毛入园率持续快速提高,2021年全国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4805.2万人,比2011年增加1380.8万人,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1年的88.1%,增长了25.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中西部和农村发展最快,全国新增的幼儿园,80%左右集中在中西部,60%左右分布在农村。十年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30%的13个省份都在中西部,“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入园率显著提高,甘肃临夏州从15.8%增长到95.5%,云南怒江州从25.6%增长到90.01%,学前教育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瞄准“普惠”关键词
未来,我国学前教育要如何发展?
吕玉刚表示:“回顾十年来学前教育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学前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必须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发展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作为政府的重要责任;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不断破解制约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必须坚持科学保育教育,切实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具体路径也已明确,“普惠”是一个关键词。吕玉刚表示,将进一步补齐普惠资源短板,多渠道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农村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幼儿园建设,切实保障适龄幼儿入园。进一步完善普惠保障机制,落实以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渠道筹措的经费投入机制,切实解决好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人财物保障问题。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以科学理念和先进经验为引领,全面提升办园水平和科学保教质量,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基。
破解“小学化”:
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

“十年来,科学保教理念深入人心,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等为主题,每年开展‘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面向全社会持续传播科学保教理念和方法,促进科学育儿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吕玉刚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时说。
吕玉刚表示,围绕破解“小学化”,十年来坚持学前教育内涵建设与事业发展同步推进,力保“上好园”。在持续加强专业指导方面,教育部先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指导体系,为科学保教提供强有力的专业引领。在深化改革保教实践方面,深入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积极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大力推广以“安吉游戏”为代表的典型经验,不断完善学前教研体系,建立一批幼儿园保育教育改革实验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效落实,有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作为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学前教育十年大发展卓越成就的见证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深有感触。“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教育的事情必须尊重规律,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多个治理行动的开展、持续多年的科学育儿知识宣传等工作,都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做出来的,也是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的,这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张志勇说。
学前教育
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吕玉刚表示,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园”,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据介绍,十年来,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先后修订出台《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为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督导评估深入实施,印发《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全面实施了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和县域普及普惠认定工作,建立了督导问责机制,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立法稳步推进,在全面总结十年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起草了学前教育法草案,推动学前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如何适应“三孩”政策?
“实施国家人口发展战略,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性决策。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对落实人口战略和生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教育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吕玉刚在回应“三孩”政策对未来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挑战时说。
吕玉刚从三方面提供了应对思路。
一要认真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要推动各地根据出生人口的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逐年做好入园需求的预测,这对资源的配置至关重要。同时要及时修订完善居住区人口配套的学位标准。
二要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在进一步提高普惠水平上下更大气力和功夫。要推动各地根据需求的预测,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保障机制,重点在农村地区、城镇新增人口地区加强幼儿园的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鼓励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军队、高校、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各种类型的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要逐步化解和消除“大班额”,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园”的愿望,实现“幼有善育”的目标要求。“我们积极推动化解大班额,把这个作为推进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推动各地逐步通过扩资源、调结构,将大班额降下来,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能力,逐步实现幼儿园班额的标准化,为更好地提高科学保教水平创造条件。”吕玉刚说。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报记者林焕新 高毅哲)
责任编辑|王佳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