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闭关在家,重看了一遍《蜗居》。
不得不说,这部剧多年后回看,依然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觉得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群像剧,剧中的海藻、海萍、宋太太,其实象征着大多数女性在婚姻中的三条不同路径,站在命运的分叉口,她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而导向不同的终点。
今天聊聊海海藻这类型的女生,不是名校学历,工作能力不强,年轻、单纯、长相清丽。
如果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那么有权力的成熟大叔,则是年轻女性的春药。
像宋秘书这样的有一定权力、资产和阅历丰富老男人,对于刚出社会的年轻女生,实在是难以抵抗的诱惑。

我看弹幕里,有很多人把海藻的“堕落”归咎于虚荣、懒惰。
但《蜗居》里的海藻其实并不虚荣,和小贝在一起的时候,哈根达斯舍不得吃,逛街从来都是只看不买,衣服和姐姐合穿多年,下了班就和小贝在楼下比赛竞走,那时候,海藻的快乐很简单,是真正的“有情饮水饱”。
但这种状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打破的呢?又是从什么时候海藻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有人觉得是因为姐姐的“虚荣”,才导致海藻的堕落。
我觉得并非如此,海藻的变化并不是一瞬间的,而是三方面的因素综合累加的结果。
一个是目睹姐姐鸡飞狗跳的婚姻。
海藻看着姐姐和姐夫为了买房而成天吃面,因为一块钱而大动干戈。

如果姐姐姐夫两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都过得那么艰辛,那么我和小贝呢?以后是不是也会走这条路?
姐姐的前车之鉴,摧毁了海藻对于婚姻的幻想,以及对于和小贝以后生活的期待。
另一个是小贝的输不起。
海藻和小贝之间上演的最大的两次冲突,都是因为姐姐需要用钱,海藻觉得作为妹妹理应该义无反顾帮姐姐,于是想让小贝拿出自己的6万存款借给她姐。
可是,这6万,对于小贝来说是他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身家,怎么可能借给海萍?小贝不借的理由很充分,不愿意为海萍的虚荣买单,也不愿意让海藻瞎掺和她姐的家事,毕竟人也要为自己打算,小贝和海藻也还得存钱结婚呢。
这些说辞对于海藻来说,虽然道理上能够理解,但情感上无法接受,对于她来说,姐姐不是别人,所以难免觉得小贝“冷酷”、“自私”。
我相信,如果小贝此时存款有100万,那么肯定愿意出手相助,可是6万是小贝所有的身家,小贝赌不起也输不起,因此才会在姐姐的事情上和海藻一次次发生矛盾。
第三方面,就是宋秘书的慷慨解囊。
海藻真正动摇的那一次,是因为姐姐急需6万块还高利贷,小贝不仅没借,还呵斥了海藻一顿。
而海藻别无他法,只能向宋秘书开口。
在海藻看来,6万块是天大的事儿,而对于宋秘书来说,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
宋秘书的慷慨解囊,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这个男人屡屡在她面前施展着“魔力”,小手轻轻一挥,那些天大的难题、困扰便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
姐姐要搬家,海藻为了帮姐姐找房子心烦了好久,宋秘书直接给她一把钥匙,让她姐姐搬到朋友的房子里住。
海萍为了省钱连鸡蛋也舍不得,而宋秘书直接给海萍介绍了一份增收的教老外中文的“副业”。
对于海藻来说,小贝的真心,和宋秘书的慷慨哪个价值更重?
也许有的女人觉得真心最难得,而有的女人选择了慷慨。
答案其实取决于目前这个阶段海藻更需要什么。
对于缺钱的海藻来说,真心虽然这世间稀罕难得,但不是她目前最需要的,因为它救不了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于是曾经天真朴素、有情饮水饱的女孩儿突然意识到——在现实的窘迫、亲人的困顿下,真心一文不值。
在海萍和苏淳的一次吵架中,小贝劝告苏淳:女人嘛,哄哄就好了。
苏淳说:这女人一过三十,结了婚生了小孩之后,就觉醒了,哄不好了。你的海藻现在是还没觉醒,等觉醒了,你跟我一样。
所谓的“觉醒”,在男人眼中,也许是突然之间变得不可爱了,不容易满足了,变得势利、现实,成天计较、埋怨和不满。
而对于女人来说,所谓的觉醒不过是被突然打回了原形,她们突然醒悟——生活是东拼西凑凑上的首付、压得喘不过气的房贷、给女儿通话都要精打细算的电话费、没有鸡蛋和肉的晚餐,而爱情,不过是漫长琐碎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一处边角料。

就这样,海藻在一件又一件外部事件的推波助澜中开始“觉醒”。
海藻对宋秘书的喜欢,是复杂的,那是一条不需要努力就能获得理想生活的捷径,是各种难题困扰都有人帮忙摆平的便利,更是有人罩着有人依靠的安全感。
向下的滑梯,如此恣意轻松,宋秘书带海藻去吃高级料理,给她钱去买以前根本不敢试穿的衣服,还有去到各种场合都被“特别关照”的待遇,这些东西就像春药,让海藻不知不觉便沉沦其中。
记得在电视剧里,宋秘书和海藻第一次见面。
宋秘书看着海藻,问她:多大了?
海藻说:25岁。
宋秘书继续问:结婚没?
海藻说:没有。
宋秘书遂总结道:25岁未婚,前途无量。
当时的海藻并不知道25岁未婚和前途无量有什么关系。
而坐在海藻身旁的地产公司老板已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我想,像海藻这样的女生,可能不算少数。
在花儿一样的年纪,面对各色诱惑,只要闭上眼睛,稍微放松一两公分的道德标尺,便能轻轻松松够到想要的生活。
那么海藻这样的女生真的能够获得幸福吗?
在电视剧里,为了价值导向的正确,宋思明被捕,海藻怀了孕带着一笔钱离开了中国。
那现实生活中,海藻还有几种可能?
1.宋思明没有入狱,海藻生下了私生子,虽然不再为物质生活焦虑,但一辈子都见不得光
2.宋太太发现了宋思明的事情,宋思明做出了取舍,选择了回归家庭,也给海藻做出了补偿
3.宋太太发现了宋思明的事情,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拿钱让海藻离开宋思明
而如果海藻选择和小贝在一起,会幸福吗?
1.海藻过上了海萍一样的人生,为了首付房贷而埋怨小贝没用,哀叹贫贱夫妻百事哀。
2.小贝发达了,海藻成为了多年以后的宋太太,跟着丈夫沾光,某天在帮回家的丈夫挂起衣服的时候,发现大衣上的头发丝和若有似无的香水味。

不论哪种选择,结局似乎都不那么令人向往,总是有所缺憾。
而当你选择了一条路,必然会对另一条路上的风景充满向往。
其实海藻、海萍和宋太太,说到底其实是一类人,她们的悲剧,都来自于“内在的软弱性”
她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无意识地把改善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另一半身上。
女人总是习惯把男人当做跳板、梯子、当做寄生壳,把安全感寄托在男人身上。
当理想的生活和另一半能力之间的鸿沟越深,她们便越容易对另一半产生挑剔不满,充满戾气和怨气。
而这里面,也藏着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她们终于意识到在漫长的人生中所付出的代价,把改命的权利交到别人手上,而自己除了在内心里默默祈祷和眼睁睁地瞪着,什么也做不了。
而等她们想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
所以选择谁并不重要,不管是小贝还是宋思明这个梯子,后来被证明都不那么牢靠,重要的是你把支点放在了谁身上,重要的是,你在这个社会上有没有能够立足的支点。
当发现另一个支点不可靠的时候,你是跟着另一半一同倒下,还是自己稳稳站住了,撑起了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把幸福建立在别人身上,本身就是一条荒诞而又经不起推敲的路径。
-End-
小红书@朱诺
视频号@是朱诺呀

B站@朱诺的书房

猜你喜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