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往往有两种人。
一种人像死水一样,整天佛系躺平,生活毫无波澜;
另一种人则如沸水,全心全意做事,活得酣畅淋漓。
那些混日子的人,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殊不知吃了大亏。
就像周鸿祎所说:
“给别人做事,做成了能获得很多经验,做不成也不损失什么,在公司混日子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人生最大的浪费,就是在工作中混日子。
前段时间,朋友小何被公司辞退了。
她懊恼地说:“都怪自己一时糊涂,好在现在重新开始还不晚。”
刚进这家公司时,小何工作很拼,加班加点是常态。
没想到发年终奖时,小何意外发现大家的奖金差不多。
有老同事劝她:“不用太拼,公司赚多赚少又和你没关系。”
也是从那时起,小何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
她不再凡事往前冲,反正做得多错得多,还不如不做。
尤其是带了下属后,小何终于有机会名正言顺地指挥别人干活了。
她学会了“踢皮球”,甚至把本职工作扔给下属去做。
一次,领导要小何做一份策划,她像传话筒一样交给下属,等下属交上来后略加修改,发给领导。
小何乐得清闲,下属也不敢抱怨。
可小何“皮球”踢多了,能力也被踢走了。
有好几次给客户提案时,小何的思路明显跟不上,公司接到不少客户对她的投诉。
其他部门的同事,也对她有意见,反馈她做事不积极。
业精于勤荒于嬉,小何习惯了混日子,最终被下属所取代。
“混”的心态一旦开启,就很难刹住。
时间一长,人就废了。
正如《安全感》一书中所写: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混日子的人,相当于亲手剪掉翅膀,赔上自己的未来。
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
当你混不下去的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
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得努力找工作。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混日子是件很轻松的事。
实际并非如此,精神上的空虚比忙碌的工作更能摧毁一个人。
混日子的人,通常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就容易心生倦怠,感到焦虑烦躁。
对他们来说,上班是沉重的负担,也是莫大的煎熬。
另外,混日子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很低,业绩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升职加薪也轮不上。
久而久之,他们要么离开公司,要么在消极心态中破罐子破摔。
网上有位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混日子经历。
那时,她刚工作没多久,就着手准备结婚,忙着布置新家、筹办婚礼,基本没有多少心思在工作上。
每周要交的文件,网上拼凑一下;
需要联络的客户,随便应付一通。
同事们低头不见抬头见,对她的偷懒了如指掌,可碍于情面看破不说破。
那段时间,她明显感受到了身边人的看轻。
领导觉得她不成器,不愿提拔她。
同事也觉得她没前途,不愿靠近她。
更让她痛心的是,就连爱人也嫌她不上进。
她这才明白,要是再这么下去,自己会越来越被动。
职场竞争这么激烈,要想发展得好,就得未雨绸缪。
正如《爱丽丝幻游奇境》中台词所言:
“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停在原地。如果你想前进,就要加速奔跑。”
工作占掉我们人生的一大部分,如果你在工作中无所事事,事业心和价值感都会消磨殆尽。
而你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做出成绩时,那种快乐是无与伦比的。
纵观我们身边混日子的人,大多喜欢抱怨。
他们把迷茫、心累挂在嘴边,埋怨公司不公平、领导没能力,却从不知反思自己。
明明今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偏偏要拖到明天再做;
明明公司有很多培训机会,却一次次找借口不学;
明明内心不甘心一事无成,却不想做好手头的事。
对他们来说,昨天、今天、明天没什么区别。
他们的人生就像陷入一场循环,每天都是一样的节奏,固步自封,裹足不前。
反之,那些职场佼佼者,从不混日子。
在《经营最重要的事》一书中,硅谷投资家梅纳德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起初,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保安,每天的工作是在走廊巡逻,给人指路。
他不甘心囿于现状,于是自学编程。
当他帮公司破解了几次系统后,顺利从保安转岗去做计算机安全业务。
后来,他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期间,公司的年收入翻了几十倍。
梅纳德的成绩,得益于他的不断折腾,当别的同事得过且过时,他始终在探索新机会。
他有个外号,叫“搞定先生”,就是专门帮公司解决疑难杂症。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出来混,迟早要还。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职场是价值交换的场所,自律者出众,懒惰者出局。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前者,千万别等到年老碌碌无为,才为年轻时混过的日子而后悔。
不混日子的人,不管在哪个岗位工作,都可以变成自己命运的CEO,实现人生逆袭;
而混日子的人,哪怕学历和背景再好,也会在舒适区中迷失自我,变得泯然众人矣。
那些混日子的人,本质上是不自信,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在精神上画地为牢,抹杀了未来的可能性。
珍妮特·温特森曾写道:
“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吧!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
身处人生之河,难免遇见波涛骇浪,不要抱怨,不要逃避,更不要混日子。
我们经手的每件事,都是在为自己的简历打工,也是在为自己未来铺路。
所以,千万别在最该奋斗的年龄,选择躺平。
与你共勉。
作者 | 林希言,微信公众号:希言说成长
主播 | ,爱唱歌的主持者,公众号:闻悦来了。
图片 | 视觉中国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如何用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点击下方视频
收看戴建业独家专访视频
记得点赞+关注哦!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