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进入第三年,记忆似乎单独开辟了一个存储库。常常觉得2019年的事,已经久远得如同十年之前。
大概是,在这场疫情的席卷下,生活的节奏、看待生命的角度、对人生的考量,都在悄悄改变。
我这样一个对社交十分恐惧的人,开始时不时地产生“等到天气好一些,要和朋友们聚一下”的念头。不是因为一直以来的孤独患者突然开始渴望人群,而是因为发现时间是很荒谬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也没有什么来日方长——对于珍惜的一切,都要好好对待。及时地,好好对待。
我也不是轻易掉眼泪的人。但最近,在这段突然降临、魔幻到难以置信的时期,我常常会陷入一种低落的情绪,为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为那些离我千里之遥的事。
最近很多次落泪,也很多次被治愈。
故事里的人,各自遭遇着或大或小的苦难,但却也触发了许许多多微小琐碎的善意,来自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人类本能的善意——
上海疫情,居家隔离的单身女青年,由于自己不太会做饭,每次团了物资,都会分一些给拖家带口的女邻居,没想到女邻居做好饭菜后又反送了回来。最近这一阵,她几乎成了女邻居家中的新成员,每天被热腾腾的饭菜照顾得很好。在我情绪最接近崩溃的时候,这个女青年在微博发了私信给我,分享了她最近这段真实经历,并告诉我:“我们不一定就是能让世界变好的那个人,但我相信是因为有温暖火苗的存在,这个世界才有一点点变好的可能。”
独自租住在上海的视频博主,封控前没有屯任何生活物资,在小区群里自我调侃了一句“煎蛋都没有油”,结果素不相识的邻居大妈很快送来了一瓶油,叮嘱他以后一定要记得多储备。
微博上看到滞留在高速路上的大货车司机拍下的视频:高架桥下,是住在附近的村民,自发免费地支锅做饭,再用绳子系着递上去,让司机们吃上了饱餐。一方一定要给钱,而另一方坚决不收钱。
还有一个小区的300多户人家,为一个身患重症的邻居接力做生日蛋糕——我家一份牛奶、你家一个鸡蛋、她家负责烘培……在全域静态管理的城市里,靠着每家每户的一点支援,这个小区的人,不止为他们的绝症邻居,也为所有看过这条新闻的人,在感觉最苦的时候,送上了一份甜。
是的,最近很容易变得沮丧或愤怒,却也因此更能体察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体谅。正是这些普通人守望相助的瞬间,安抚了许许多多普通人在焦虑与追问中不断滋生的负面情绪。
这些年,随着网购平台、线上娱乐的发展,大城市的人们已经实现了宅居自由——外卖、闪送、快递、网约车、远程问诊……除了上班之外,一个成年人完全可以在不与任何人接触的环境里,过得丰富多彩、优哉游哉。
然而,经此一疫,才突然发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其实有多么依赖那些素昧平生的人们。
电影《欲望号街车》中,费雯丽有句流传很广的台词:我总是仰仗陌生人的善意。
七十多年过去,原本的电影早已淡出视野,而这句台词却被人们兜兜转转地引用,直到今天,独立地成为一句能抚慰心灵的话语。
仰仗陌生人的善意,这简单的几个字,放在今天尤其应景。
疫情下偌大的城市里,送米送面的热心肠邻居,我们可能根本叫不出名字;任劳任怨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从前或许天天见面但从未想过认真对他们道个谢;并不真正认识的微信群友,在关键时刻,却愿意义无反顾地专程上门,接走并暂时代为照顾,我们放心不下的宠物……
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纤毫毕现的人性。
那些在风雪之中依然心怀热意的人们,那些一直在做着力所能及之事的人们,那些经历过伤痛所以更能体谅别人的困境也更愿意伸出援手的人们,那些平日里藏在人海之中不起眼不高大却在危急时刻能为他人挡风遮雨的人们……一直在默默传递着一种看似微不足道却真实有力的生存信念。
今时今日,我们都在仰仗陌生人的善意,我们也应该成为传递善意的陌生人。
诚然,个体是渺小的,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们该如何好好地使用这一点微薄的力气?
关注身边人的困境,去做能做的事。
今年春节过后,我从外地返京,按要求需要提供48小时内核酸证明,去到当地能做核酸的医院,发现排了很长的队伍。一方面是许多人都需要48小时核酸证明才能出省、返工;另一方面是,当地医院做核酸是自助在终端机上操作,而且需要提前在支付宝某个页面里申请一张电子健康卡才能完成挂号及支付,就这一步,难倒了许多人。别说是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是一般成年人,都不太清楚申请电子健康卡的入口在哪里。队伍卡在了终端机前,正当所有人逐渐变得暴躁之际,队伍突然又动了起来,排到前面,我才看见有个年轻人在终端机前帮助所有人操作手机,非常熟练,每个人得以迅速完成挂号和检测。
大家都以为他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结果过了一阵,一个年轻女孩从远处气冲冲地走了过来,对着终端机前的年轻人一通抱怨:你怎么回事儿?做个核酸做了这么久还没完?我在医院门口等你半天了!大家这才意识到,他也只是一个排队做核酸的普通人,不过是做完之后,自愿留了下来帮助后面的人操作挂号。排队的人于是纷纷对他道谢,本以为妻子来了,他就要走,没想到年轻人对妻子说: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对这个系统也不太熟,去找别人去了,咱俩一起帮大家弄一下吧,等志愿者回来我们再走。妻子竟然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小两口一人负责一台终端机,队伍迅速流动了起来。而且所有排队的人都知道,这是两个非工作人员在义务帮助大家,队伍也变得一团和气——有人帮助队伍里的人提前完成人脸识别,有人协助排队人群拉开社交距离,有人自愿让更着急的人插队,有人跑去小卖部买了热饮请队伍里的老人喝。
因为两个陌生人的善举与感召,那个下着阴雨的冬日,那家医院,也许是全世界最温暖的地方。

对于这个人世间,不随便愤怒,也别轻易失望。
最近一段时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选择关闭微博和朋友圈、远离网络。原因无他,在无力分辨真伪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暂时远离一切令人心慌意乱的声音。但他们并非冷漠的人群,他们依然带着温柔的善意关注着身边正在发生的一切——在微信群里耐心教不会做饭的人如何把食材煮熟下肚;报名去当志愿者为所在的社区分担服务压力;上门照看社区里的独居老人、给老人买菜;安抚六神无主的新手妈妈;给缺少物资的朋友想方设法送去宠物粮食、卫生用品、调味料等一切难以团购的物品。
还是那句话,当网络上的一切令你觉得沮丧恐惧愤怒失望,请放下手机,去真实的世界里做一些让你感到踏实安心的事。
尽可能地亲近自然,多陪伴亲友与宠物,珍惜再珍惜。
自疫情发生以来,每个人的生活都遭受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对生命的意义也都有了各自更新更深的体悟。其中,“珍惜”是被高频提到的词。我们可能失去了一段原本可以去看尽天下的时光,但也可能多了一段与亲友及伴侣动物相依相伴的日子。有争吵,有烦恼,也有感动,有庆幸。
疫情这三年,我和爸妈及朋友,通电话、聊天的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爸妈在我的指导下,学会了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电;我用着觉得好用的东西、朋友吃完觉得可囤的食物,我们都会心照不宣地给对方下单一份。虽然这段时间不常见面,但我和亲友们,却是真正地在分享生活。
至于我的狗、我的猫,更是令我坚强的最柔软理由。因为它们的存在,我既有了软肋,也有了盔甲,还有了同盟。抚摸着它们毛茸茸的脸,我无比坚定要把每一天都好好地过下去。
还有更多的读者热情满满地发来照片:今天有多么绚烂的朝霞,有多么慵暖的微风,有多么清澈的夜空……
人啊,无论何时何地,总要记得拥抱你爱的人,善待每一种生命,多晒太阳,记住生生不息的美好。
在必须独自面对的时刻,不要慌,不要乱,向内走,安顿好自己
我的案头书里一定会有一本诗歌或散文,它们是我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定心丸”。一句“春酒香熟鲈鱼美”,一句“明朝有意抱琴来”,一句“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一句“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每每读起,总能唤起对人世的向往。
这段时间,你可以读书、可以运动、可以小酌、可以玩游戏、可以栽培花草乃至蔬果……总之,你要找到并领略能让你沉浸其中、安静下来的爱好与事物——学会自救,学会独处,学会安顿内心深处的兵荒马乱。
一个身心稳定的成年人,才可以保护他想保护的一切。
最后的最后,不要祈求回到过去,用心期待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愿这场疫情早日退散,愿你我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永存。
不管风雪再大,都要保护好心底的烛火,不被熄灭。
它是你心底的温度,也是陌生人世界里灼灼闪烁的一线微光。
插图来自艺术家Cami Dobrin
你近期错过的文章
全在这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