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日,华人聚居的万锦市出现了让人(心)(酸)的一幕。
几百人在万锦广场(First Markham Place)绕着商场疯狂排队,有的人甚至在户外的寒风中通宵等候,只为了登记看说中文的家庭医生。谁能想到这是号称医疗福利优秀的加拿大。
据约克区新闻网报道,现在社区里没有足够家庭医生来照顾所有居民,急诊部门的人员配备困难专科服务的等候名单超长,这种种情况都变得越来越普遍。
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万锦市近 40% 的人是东亚人,仅次于官方语言法语的最常用母语是粤语(23%)和普通话(13%)
该市对讲中文家庭医生的需求急剧增长。约克区新闻网引用了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只见几百人在 3 月 15 日那天大排长队,只为了领取在万锦广场新开诊所的新病人登记表。
队伍长到已经拍到商场外面去了,而且在商场内还不断绕场,一眼望不到尽头。拍摄视频的网友边走边拍,视频长达1分钟,而队伍还没有终结......
张女士(音译:Evelyn Zhang)是排队长龙中的一员。她在商场的通知中得知,容彦凯医生(音译:Yung Yan Kai)的诊所将在开业后的几天内接收新病人。
为了拿到登记表,她当天早上七点左右就到了!但没想到为时已晚,所有的表格都已经分发完毕。
“我听说早上五六点排队的人可能有机会拿到,”这位住在士嘉堡居民说,她自 2021 年 7 月以来一直在寻找会说中文的家庭医生,但一直没有运气找到。
容医生诊所的一位接待员 Shirley Yung 在接受采访时证实,开业的前几天情况混乱而令人沮丧。
她说,知道最近有很多人因为不同的原因返回加拿大,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排队看家庭医生。
“让我感到难过的是,一些病人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通宵在门外排队,只为确保拿到登记表。这表明我们社区的华人移民面临的医疗资源非常非常有限。”
社区和健康服务协会 Carefirst 的执行董事Tamara Belfer在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坚持要找会说母语的医生时说:“这让患者感到轻松,并可能让他们感觉更容易理解和投入他们的医疗护理中。
Belfer说,Carefirst家庭健康医疗团队很幸运拥有会说普通话和粤语的家庭医生。这个团队自 2007 年开始运营,目前每年接待 10,000 名患者,并有近 2,000 名患者的候补名单。
“这些人可能需要等待一到两年才能被医生接纳,”她说。
万锦市议员李思韵(Isa Lee)表示,她不时收到居民(主要是老年人)的询问,因为他们无法找到会说中文的家庭医生和牙医。
她说:“我知道附近的居民很难找到会说中文的家庭医生,因为目前许多医生不接受新患者。” 
她还表示,现在的情况更糟糕,因为不少家庭医生都在疫情后索性退休了,这导致更多患者找不到说中文为主的家庭医生。
李思韵承认,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通过个别城市解决,而是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审视和解决。
Belfer 认为,Carefirst 确实有能力在他们的诊所聘请更多的医生,但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家庭医生可以聘请更不用说需要会说粤语或普通话的家庭医生了。
安省政府似乎注意到医疗保健系统的差距,并希望通过启动 10 多年来最大的医学院扩建计划,确保公平获得支持新移民的医疗保健服务。
安省卫生部发言人Bill Campbell在一封电子邮件回复中表示,该省将在未来五年内增加 160 个本科生职位和 295 个研究生相关职位。
根据 3 月 29 日的政府公告,安大略省还提议对 1991 年《受监管的卫生专业法案》(RHPA)进行立法修订,以减少获得外国认证的医疗专业人员的注册障碍。该立法将禁止监管学院要求加拿大工作经验作为注册资格,以应对卫生部门的人力资源挑战。
至于这些政策是不是能帮到解决家庭医生的问题我们只能拭目以待。目前有家庭医生的华人应该很庆幸。未来3年加拿大还要大规模招纳新移民。而大批人可能都会选择落户大多伦多地区,到时候家庭医生的资源会不会更紧张?看病怎么办?
-----下方是广告-----

+++全加拿大华人都在关注超级生活,就差你了+++
喜欢就狠点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