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许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有的人被封困在家中,失去了身体的自由;有的人被网络纷扰,失去了思考的自由;还有更多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抑郁与焦虑缠身,失去了情绪健康的自由。
此刻,书便成为能帮助我们获得自由的载体。我们在书中游览外面繁华的世界、享受深度思考的愉悦、抚慰彼此受伤的心灵。阅读一本好书,能帮助我们丰富内心,掌控精神世界。
2022年的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我们邀请了C计划的六位老师,请她们分享在疫情之下,帮助或是打动她们的书。希望书中传递给她们的力量,能够同样的传递给你和你的家庭,用文字来温暖时光、抚慰心灵、照亮被灰暗笼罩的每个人
👇<点击收听播客版荐书合集>👇
其中的几位老师还将带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线上阅读这次推荐书籍中的《万物有灵且美》和《血殇》,如果你想要参与到活动当中,可以点击链接了解活动详情,或是直接扫码加入活动群中。
六位老师每人录制了一段语音,讲述她们推荐书籍的内容、推荐的理由以及对她们的意义。你可以点击语音或阅读下面的精简文字来获得她们的分享: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你就知道它是与病毒有关的科普知识:从人类发现病毒的历史、病毒的类型、以及病毒和人类的关系都进行了系统、成熟的梳理,非常适合作为了解病毒的第一本书。
我推荐这本书啥因为它非常短,只有100多页,不会造成很大的阅读负担;但对于病毒尝试的介绍却又非常科学,能够帮助我们在疫情期间褪去对病毒的恐惧,全面、客观的了解病毒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触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对带给我们灾难的事物充满恐惧,认为它很恐怖、是敌人、要打倒它。但病毒的诞生,目的并非单单为了毁灭,而是为了生存。而病毒也并非都是“坏人”:比如病毒大家庭中有一个叫噬菌体的小伙伴,它能够有针对性地消灭很多细菌,帮助我们开发药物。我们更多的了解、分析病毒之后,也许能明白病毒不仅仅是洪水猛兽,同时也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这本非虚构作品,是C计划人文思辨课L6的课程用书,记录了2014年肆虐西非的埃博拉疫情,从爆发到平息的全过程。
《血殇》的作者、美国著名的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在1994年就曾出版了第一本关于埃博拉的书——《血疫:埃博拉的故事》,并因此成为了首个以非医师身份获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的人。
他以极其成熟的写作手法,记录下这种致命病毒啃噬生命的恐怖瞬间,描摹下病毒爆发之处的人间地狱。但这本书真正的主角,绝不是病毒——而是那些在医疗一线与病毒肉搏的医护工作者和研究者们。他们是英雄,也是这场疫情最悲壮的牺牲者与受害者。这些一线工作者们终日面对的困境,无一不在扣问:谁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愚昧?是狂妄?是官僚系统的叠床架屋?是政治博弈的心怀鬼胎?而书中最扣问人性的一幕,是当解药终于降临时——唯一的一针特效药,究竟应该给谁使用?在致命疾病前,有限的生机给谁才叫“公平”?
在这本书的结尾,作者曾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做出忧心忡忡的警告——谁也不会想到,他的预言会那么快成真。在疫情持续的第三年,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也愈加凸显:面对疫情,我们真正的敌人是病毒吗?面对不同的抗疫政策抉择,不同的价值究竟该如何权衡?有效的医疗资源究竟该如何分配?……
期待这本书,带给你新的思考。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如果说疫情是天灾,那么在这段时间我们还看见了人祸——“俄乌战争”。两件事情也许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疫情下的遭遇让我更进一步切身体会了战争。出于保障健康安全的要求,疫情下的人们让渡出许多自由,甚至有的城市遭遇了食物的短缺、重病时难以获得及时救治。而乌克兰人民在炮火中失去亲人、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的苦难,又会是我们目前遭遇的痛苦的无穷倍。
人们每天和疫情做斗争,是要回归我们的正常生活,保卫健康和自由。而会对每个人生命健康和自由甚至造成更大威胁的战争,也是需要我们所警醒和预防的。俄乌战争让我们发现战争并不是遥不可及,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中美关系逐步降温,许多人或担心或预言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未来的战争。那么,这个战争能否避免,决策者和民众们能做什么呢?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可以帮助我们开启这样的思考。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读李娟的作品,会让我感觉到活在当下,让我反思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她写阳光、写水、写寒冷、写歌声、写食物、写每个人、写各种动物、写万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冬牧场》是讲李娟冬天的时候在新疆西北部阿勒泰的牧场,和哈萨克族居麻一家生活了三个月的事。她写野鼠洞口的脚印,“比起一长溜精致细心的脚印来说,两串交叉而过的脚印立显热闹繁忙。在交叉之处,似乎看到不久之前两个小东西打招呼的情景。更常见的情形是,一串小脚印从一个洞口拐弯抹角地延伸到另一个洞口,难道野鼠们也会串门子吗?有时一串细碎的小脚印绕着一只庞大的牛蹄印绕了好几圈,都已经离去了,还不时折身回返,徘徊再三。”
李娟是汉族人,从小随母亲生长在新疆,长期和哈萨克族生活在一起。她没有户口,高中辍学,和妈妈学做裁缝,同时靠开小卖铺为生,中间也在各地打工,但还是回到新疆西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她写了一系列书,她的文字很美,也有趣而动人,透出对生活与万物非常细致的观察。这些书让我感受到哈萨克族游牧生活极其艰苦,但在艰苦的自然和物质生活中,他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宁静、美妙和动人的点滴。他们和动物间有深厚的感情,邻里之间有非常多的互助,常去陌生人家中串门,常常载歌载舞。读李娟的书,时而觉得很好笑,时而感动到想哭,它常常会让我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我们和自然的关系、和万物的关系、和人的关系,反思自己在压力和忙碌中,很多时候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和万物建立起那么深厚的连接
读她的书,也会让我更懂得随遇而安,我依然批判,并觉得批判也很重要,但同时也会不断提醒自己,看到万事万物中那更美好、更积极的一面。当你有心情不太好的时候,推荐读一读李娟,非常治愈。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万物系列一共五本,从《万物既伟大又渺小》开始,每本书由几十个小故事组成,讲二战前后的时期,作者吉米哈利在英国的乡村做兽医时遇到的各种事,非常治愈,非常有趣,很多故事也发人深省。这套书被改编成英剧《万物生灵》,书和英剧的口碑都非常好。
吉米对动物的态度,会让我反思什么是平等,反思人类中心主义;吉米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有的深爱动物,却不断要面对动物的死亡,有的不相信兽医学,相信各种偏方;吉米和兽医兄弟之间也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儿,比如西格总是责备弟弟和吉米丢三落四,把兽医要用的工具落在客户那里,最后发现他自己才是最丢三落四的。
读万物系列那一个个小故事,我常想象英国乡村的那幅图景,那种扎根于土地,深系于动物的生活。我们会带7-9年级的孩子读《万物有灵且美》,希望带孩子从兽医这个职业,更理解动物和职业,理解人和人的关系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觉得很emo:无论是面对时代感受到的渺小,还是解决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惑方式,对于我来说,大声朗读诗歌就是让我找到感到安心的角落的最好选择。
因此我想推荐这本冰心翻译的诗歌合集《我的心只悲伤七次》,里面收录了诗人纪伯伦最著名的两部诗集:《先知》和《沙与沫》。
纪伯伦的诗中,有一种我们很熟悉的东方味道,外加他的哲理智慧,非常值得阅读。经历持续两年的疫情之后,我们的生活早已回不去了,但如果我们把内心之眼放大到时间长河里,人类所存在的时间不过是沧海一粟,让智者的声音时常响起,大声朗读诗歌,用人类最美的一种语言来感受,来包容,来抚慰
👇<点击收听音频版推荐>👇
虽然我推荐的这本书看起来书名非常长,但它的英文原名很好懂《A Guide for a Good Life》。没错,就是一本美好生活指南
在疫情中,我们往往会有一点抑郁、一点焦虑、一点烦躁,甚至怀疑生活: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此时,这本书就非常适合我们来读。
这本书的作者威廉·欧文是一位美国公立大学的哲学教授。他认为,在两千多年来,虽然世界改变了很多,单人的心灵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在21世纪生活的我们,是可以从两千多年前哲学家给罗马人的忠告中收获很多获益匪浅的信息,包括本书中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收获一个美好的生活?
在这本书中,斯多葛主义者寻求的美好生活就是获得内心的安宁:这种安宁并不是一种了无生机的状态,而是去除了消极情感后的愉悦状态。书中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我们获得愉悦,我觉得非常好用。
从这本书中,我总结了两句话,作为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第一句是,希望我们都可以拥抱我们恰巧拥有的生活,从中抽取每一点欣喜。另一句是,希望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把目标设定在你可以做出的努力上,获得内心的安宁
希望我们的这些推荐,能帮助大家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是能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

我们是谁
C计划(C指Critical Thinking)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旨在系统提高儿童和成人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
我们研究了上百本书,经过了数千小时的一线教学,熟练掌握批判性思维核心方法,成长为国内推广批判性思维的专业教育团队
最新课程
样让下一代包容多元观点,学会独立思考?
C计划研发出给孩子的思维训练课,并且与阅读、写作结合,开设了儿童思辨读写在线直播课。希望帮助更多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思维训练,成长为独立思考、能够理性交流的人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思愉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小阅咨询。
推荐阅读
    点在看 不焦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