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沉淀思考了很多问题,有段时间没写文章了,最近看到很多人被误导,实在忍不住发一篇短的。

昨天,美国SEC又宣布了新的17家进入所谓的预摘牌的上市公司名单,包括了知乎,理想,贝壳,瑞幸这些非常知名的企业。
这批名单宣布之后不出意外中概股又大跌,本来这也罢了,今天早上起来我看到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美国SEC又把爱奇艺等公司列入了“确定摘牌名单”,全网到处都在转,我就觉得有点恶心了。
我不知道这是哪个媒体翻译的,误导散户,能配合美国把金融收割玩在“翻译”层面,真的也是有点过于无耻。

各位去SEC官网上找找相应的文件,有两个名单,一个叫Provisional list of issuers identified under the HFCAA
媒体的中文翻译简单粗暴的翻译成“预摘牌名单”,但实际上的意思是“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确认的发行人临时名单”
而Conclusive list of issuers identified under the HFCAA,也就不是什么确定摘牌名单,而是“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确认的最终名单”。
从临时名单到最终名单的区别就是,美国SEC扔出一个15天的期限,要求中概股公司可以提交申辩。但实际上时间那么短,中美过去利用VIE结构的二十年默契,哪有可能让这些企业这么短时间提交什么申辩?
既然15天内提不出申辩,那从临时名单变成最终名单就是个顺理成章的程序。这里Conclusive的意思实际上是这个程序是最终的,是决定性的。
但在中文语境下,就能吓尿一大波散户。明明是临时名单,被翻译成预摘牌,明明是最终名单,被翻译成确定摘牌。
作为中国人,真的没必要自己吓自己,媒体用错误有误导性的中文翻译吓唬忽悠自己的中国同胞,帮助华尔街割韭菜好意思吗?

2020年,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该法案规定,如果一家公司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要求,就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
至于这个法案究竟是金融战,科技战,美国霸权打压,还是防止类似瑞幸当初那样的割美国人韭菜具有正当性,这些问题在网络上都吵过一轮又一轮了,灵哥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但是归根到底,有三件事大家要把眼睛擦的雪亮,第一是否真的会被摘牌,也是三年后的事情,这世界变化那么快,拿三年后来吓唬今天的股价不是很搞笑吗?第二,这背后是中美两大国的协商,会计合规,审计底稿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家公司说的算,归根到底还是两国谈判。也跟企业的基本面无关。
昨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博鳌论坛公开表示对中概股审计监管谈判表示乐观,他说“去年美国证监会新换了主席以后,包括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主席也新换了,我们(在中概股审计监管方面)的谈判进展非常顺利,现在基本上隔一周就视频谈判一次,把细节都落地,我很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达成合作协议,使得PCAOB合情合理合法在中国开展对中国的会计事务所进行的检查,相信这个不确定性很快就会移除,这对中概股会是一个好消息。”
但奇怪的是,昨晚中概股没有因为方主席的乐观而雄起,反而是随着华尔街的操纵而大跌。可见普通人散户在金融上被美国PUA之深。
第三件事是,即使中概股公司三年后面临美股摘牌的风险,优质的公司也可以通过在香港双重上市来控制风险,事实上现在但凡有点实力的公司都在这么做。
中概股最近的走势,是跟港股指数,A股指数同步的,说白了就是一场美国收割中国核心资产的游戏。借着俄乌战争,疫情,经济下滑,美国加息等由头,所谓的中概股预摘牌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添头。
美国玩的就是一场不用花钱的“狼来了”的游戏,按道理来说,这狼来了的套路用过一遍两遍,对于明白人再用就显得无聊也应该无效。但在全球金融被美国深度PUA控制的情况下,这种套路真的能反复用,而且很好用,比如美联储的加息,每次的联储会议,鲍威尔的讲话都已经形成套路了,还能引得天下英豪竞折腰。
被吓趴了,就是韭菜。拿住核心筹码,最终都会回来。
后记:关于华尔街通过媒体等各种方式对市场的控制,请大家阅读我两年前的旧文,一些套路之前都反复用过。希望大家面对美国的金融收割,都不要当跪族,有强大的心态。中概股去年的泡沫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实打实的中国核心资产,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