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问我:医生,我该不该吃安眠药呢?

其实,这不是一个能简单说“该”还是“不该”的问题。在判断一种药物要不要吃,手术要不要做的时候,你要算一笔账:获益风险比。简单说,就是看你能否从这个决定中获得好处。
这听起来像是一句人人都知道的废话。但是你要小心的是,有时候你以为的好处其实是个假象,而你却一直为了这个假象在投入时间和金钱,甚至是付出健康的代价。
我举个例子。如果你去体检机构做体检,可能会有一个项目叫做“同型半胱氨酸”。如果体检报告上显示,你的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很高,你会担心吗?
如果这个时候,有医生告诉你:这个指标升高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那么此时,你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很可能就是:怎么把它降下来?
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不难,由于大多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是由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偏低引起,因此,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就可以降低大多数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了【1】。
看到这里,你悬着的心估计就放下了,已经准备好“吃药”了。但是别着急,这还不是全部事实。
2017年,科克伦系统综述数据库(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发表了一篇系统评价,结论是:和使用安慰剂相比,服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人群在心肌梗死和其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方面没什么差别【2】。
也就是说,你这边吃着药,看着化验单上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来越低,表面上看治疗效果非常好,然而事实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结果并没有发生改变。(专业的说法是:不会改善临床结局)
这个时候,你该如何选择呢?不管怎么说,你会变得犹豫,之前的“我只能吃药”也会变成“原来我不一定要吃药”。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医学思维:当我们在对某种治疗方案作出选择的时候,眼光不能只局限于短期的指标变化,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结局上。
如果检查结果的变化能够反映最核心的结局(比如生活质量,远期并发症或寿命),那么我们选择观测这个指标就有意义。
反之,如果化验单上的数据变化和最核心的结局没什么关系,那么任何改变这个检查数据的治疗都要重新考量它的意义。
有了这个思维,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就算没什么症状,也要积极地去管理和干预了。因为它们和其他重要脏器(心脏,大脑,肾脏,眼睛)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你还会明白,体检时的很多项目其实并没有之前以为的那么有意义。(关于体检的逻辑,以后详细说。)
更近一步,你还会想到,连对这种客观的检查结果的干预都未必有意义,更别说那些有民族特色的主观性极强的“概念”了。
回到“该不该吃安眠药”这个问题。你现在可以用这个医学思维来分析了。
安眠药能够让你入睡更顺利一点,睡眠时间更多一点,这是最容易被看见,也是很多人最在意的结果。但是,更关键更核心的是,你白天的状态是否因为服用了安眠药而变得更好?你的认知能力是否因为服用安眠药而变得更好?
我再说详细点,如果服用安眠药后,虽然你晚上睡眠时间更长了,但是白天状态也没有好太多,那你可以考虑放弃安眠药了。然后同步寻找其他潜在的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案。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看病技巧”。如果你想知道某个药物是否有必要,你不要问“这个药物有什么用”,而是要反过来问:如果不吃这个药,会怎样?
如果医生说:呃,其实,不吃也可以的。或者这么说:吃不吃其实都行,看你了。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选择了。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懂了就懂了,如果还不懂,哎,那我也没办法。

参考文献
1、Kang SS. Treatment of hyperhomocyst(e)inemia: physiological basis. J Nutr. 1996 Apr;126(4 Suppl):1273S-5S. doi: 10.1093/jn/126.suppl_4.1273S. PMID: 8642469.
2、Martí-Carvajal AJ, Solà I, Lathyris D, Dayer M. Homocysteine-lowering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 Aug 17;8(8):CD006612. doi: 10.1002/14651858.CD006612.pub5. PMID: 28816346; PMCID: PMC6483699.

作者:余周伟
公众号:sjnkyu.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