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 代交替,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在全世界形成一股难以忽视的风潮。在最新发布的《artnet艺术市场情报》2022年春季版中,销量最高的100位艺术家中有23位来自中国,仅次于25位的美国,并具有继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中国收藏市场热度不断攀升,如今,收藏家们纷纷将眼光投向初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作品,通过艺术史的视角重新审视其角色和地位。生于1950-1960年代,在时代洪流中建立起中国当代艺术体系的一批“头部”艺术家——尤以曾梵志、方力钧、张晓刚等为代表——其作品成为拥有国际视野的东西方藏家争相购入的里程碑式“战利品”。近年,新一代中国藏家加入战局,使得将如此作品收入囊中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如今的中国重要当代艺术家在艺术市场上成长的轨迹相似,均先在中国香港和海外获得大量支持,从西方市场再回东方。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玩世现实主义”中,一批以文化调侃为反叛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社会现象的幽默化体现——胡赳赳在其艺术评论集《空,欢喜》中如是评价:“曾梵志在一脸阴郁而又迷茫的青春期诗人气质中,完成了对时代假面的某种具有隐喻意味的挑衅和反讽。”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所带来的历史影响力,可与美国波普艺术运动期间涌现的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环境的精彩艺术比肩,而曾梵志这样的领头人物则相当于运动中的让-米榭尔·巴斯奎特或基思·哈林,对一个时代的艺术、后续几代艺术家群体,皆形成了难以磨灭的思想与技法上的双重影响。
收藏市场上的火热,并未脱离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关注和研究;一定程度上,越来越多的相关学术研究同样佐证了其史学角度的重要性。在2009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七项须知》中,时任纽约亚洲艺术社会(Asia Society)博物馆馆长及当代亚洲艺术策展人的作者招颖思(Melissa Chiu)博士,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集中讨论,其中就包括了曾梵志的作品《面具系列 1999 第2号》。
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9 第2号》,1999,布面油画,150×180cm,款识“曾梵志,1999,Zeng Fanzhi”
此作品即将于4月27日在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上拍,估价1800-2800万港币
艺术史学家、教授、策展人张颂仁(Johnson Chang)评价这件作品时说道:“曾梵志较任何中国艺术家都更早地捕捉了消费主义社会中的现代都市美学基础。画中男士精致的服装体现了另一种社会枷锁,而束缚在西装下露出的皮肉之苦以赤裸裸的血脉生机显而易见。”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参与众多国内外重要展览,被认为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在得到市场的认可之前,曾梵志先得到了批评家的关注。1991年夏,艺评家栗宪庭到武汉去为“后89中国新艺术”展览选画,看到了曾梵志的毕业作品《协和医院三联画》并由此结缘,而后将其介绍给画廊主。
曾梵志,《协和医院三联画》,150×116cm×3
“面具”系列让曾梵志真正进入国际视野。1993年,曾梵志从武汉搬到北京,他要学习在陌生环境中认识新朋友,也要应对资本主义下的消费文化,因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大部分艺术史学家都从他这段经历中去追寻“面具系列”的形成轨迹。曾梵志的“面具系列”可能是他对内在的不安与迷失的视觉表达,当中的面具象征了虚伪——这是他在新交往关系中感受到的;也象征了需要——要摆出一副假模样来适应这个环境。
曾梵志后期的“面具”系列绘画通常更具活力,并以更精致的风景作为背景,如《无题“面具系列”》中闪耀着光芒四射的彩色,而渲染精美的花朵在细致的笔触中绽放。花朵之美、人物之冷漠,以及面具边缘露出的红肿而粗糙的皮肤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张力。面具上瞪大的眼睛和冷漠的表情强化了这种不适感——曾梵志似乎在质疑我们所见的世界,即这一切都不一定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这件创作于1999年的作品,代表了曾梵志在探索艺术创作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里程碑之一。这件作品来自现藏家的私人收藏,直接购买自艺术家本人,是市场上极为罕见的一件“面具系列”作品,从未现身过拍场。其不仅对于曾梵志的艺术生涯来说非常重要,而艺术家也对此格外青睐,曾以该图像发行版画作品。其标志性的主题和大型尺幅也决定了其市场价值。
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9 第2号》,1999,布面油画,150×180cm,款识“曾梵志,1999,Zeng Fanzhi”
此作品即将于4月27日在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晚间拍卖中上拍,估价1800-2800万港币
据《中国拍卖》报道,曾梵志早期的市场积淀依赖于一流画廊的大力推广,而当经济危机袭来之际,其作品市场受到的影响因其坚实的藏家基础肯定而得以消解,并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攀升。香格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代理曾梵志的部分作品,当中国当代艺术还处于边缘时,香格纳画廊已经引入了西方规范式的画廊运作体制,且在2000年就已经带相关作品参加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从画廊主到藏家客户,80%-90%为欧美人士,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曾梵志作品的国际化路线和以西方藏家为主的收藏体系。曾梵志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买我的作品。”
画廊领域“天花板”高古轩在2009年前后发现了曾梵志的市场潜力,2011年为其在香港举办了“曾梵志肖像作品回顾展”,同一年曾梵志成为高古轩代理的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2018年,同样是顶级画廊的豪瑟沃斯宣布与高古轩画廊和香格纳画廊开始联合代理曾梵志,强强联手为其艺术生涯添砖加瓦,不断提升其艺术史学价值,并将他的作品送到最顶尖的藏家手中——他不仅受卢浮宫之邀创作委任作品,其作品亮相在各大艺术机构的展览,也挂在佳士得拍卖行最大股东、艺术巨头弗朗索瓦·皮诺(François Pinault)的伦敦住所的起居室壁炉上方。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说:“曾梵志非常清楚自己的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流传的,在真正的收藏家的家中,在文化机构和画廊里。他邀请这些关键人物和他分享自己的成功,一旦他获得更高的认可后,所有人都会感到开心。”曾梵志自己也曾在采访中分享:“只把我的画卖给欣赏它们的人,然后这些人会帮我推广我的作品。”艺术家本人、代理画廊、收藏家、艺术史学家这四个层面的认可,让曾梵志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宠儿,并在2018年被Artsy评为“定义中国当代艺术的10位艺术家”之一。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2013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以1.8亿港币的价格成交,一度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场最高价
与此同时,其作品在二级市场也屡屡创下佳绩。2013年10月5日,曾梵志最具标志性的“面具系列”的晚期作品《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中7000万港元起拍,以1.6亿港元落槌,含佣以1.8亿港币的价格售出,刷新了亚洲当代艺术品交易价格纪录。2021年,曾梵志保持拍场热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拍卖总销量高达504万美元(约合3211.24万人民币),据《artnet艺术市场情报》2022年春季版显示,曾梵志为全球第六畅销的当代艺术家。
作为艺术收藏家,了解如何入手完善自己收藏体系的“战利品”式作品是极为重要的。了解哪些艺术家拥有深远而有力的历史影响力,读懂怎样的作品会在全球文化语境中占据一席之地,是每一位严肃的收藏家必经的探索之路。把握拍卖场上罕见机会收入蓝筹艺术家重要历史作品,是私人艺术收藏向上攀升台阶的关键性节点。
蓝筹艺术品的投资价值经得起历史动荡的推敲,经得起金融危机的检验,甚至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全球艺术市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热度不减反升。西方藏家长期以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不难理解;而对于中国新一代收藏家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被低估”的现状即将成为历史,这些作品在未来将会在艺术史学语境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在东西方藏家竞相购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下,此时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曾梵志职业生涯标志性作品《面具系列 1999 第2号》亮相拍场,无疑是对全球艺术收藏界来说一次振奋人心的机会。

大家还在读👇
《Artnet艺术市场情报》2022春季版发布:NFT将走向何处?
威尼斯双年展的“市场悖论”:在这里,应当如何谈销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