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单眼鱼
前天,我在此号发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今天饶毅剑指XXX论文,连花清瘟的超级大瓜要被切开了》。
当晚0点,文章阅读量超过22万时,就被删了。按照那种传播速度,那篇文章阅读量会轻松过百万。
看过那篇文章的,应知道我真的没贩卖半点情绪,也没带任何节奏,完全核准事实真相,依照学术思维,纳入科学框架。
其实,我当时已经预料文章活不了,因为题材(某人)碰不得。所以,早早在朋友圈喊大家尽快保存。
那篇文章能有这么大传播,有两点原因:
一是为尊者讳,过去没人敢质疑这位权威,而这次饶毅开炮连花清瘟,拔出萝卜带出泥,终于破瓜了;
二是我写理性的文章力量更大,更有穿透性。大家不妨看看我前面那篇写大数据的,有三百万阅读。
到今天,饶毅已经在公号连发三支响箭——堪称“敲钟之箭”。对此,我想呼唤,我们也要勇敢一点。
饶毅三支响箭连发,直指某人论文,其中的深意不难理解——这就是在从学术论文挖开一个口子,来映照其背后的面孔,到底是真实还是虚伪的。
尽管饶毅文章内容干货满满,拳拳见肉,但是,他的语文水平真的太烂了。
大家不妨看看今天文章标题就知道,“与关伟杰和XXX”,这是多么杂糅别扭呀。还有,他写的很多内容,一般人也看不进去,不好读。
从学术的公共传播角度,真的太需要懂点生物学术的民间写手来拆解,进行二次传播了。
也不谦虚说,我算得上是这种高手,能聚焦问题,能把握观点,能厘清逻辑,能通俗表达。
问题是,我一通俗,连很多审核的流水线工人都懂了。于是,他们瞎联想,自己吓自己,那稿件就没了。
这显然不利于公共价值的实现!
事实上,那个被删稿件,我取了个纯学术标题,删除相关新闻图片,把名字换成“终南山”,就在知识星球等审核更加严格的平台轻松过关了。
不明觉厉吧?这就是一个写作者的悲哀。
只要了解中文互联网写作的,都知道稿件的命运,很多时候是掌握在傻逼脑残举报者和流水线作业的愚蠢者手中。
一年一年,我是被逼出技术技巧了,太会迂回包抄了,也懂得用拼音符号别字替代,来满足求生欲。
可是,真相、智识、正义,放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呈现,本身是不是很受辱呢?
有一点我得坦白,规避风险的写作技术能力越强,人其实也越容易变怂,自我阉割力度就会越大,文章会搞成残花败柳,血淋淋的,好疼。
今天,有一首诗在朋友刷屏,打赏超千,点赞超万。题目就叫《试着勇敢一点,把“zy”写成“自由”》。
我读到这几句时,真有些脸红:
试着勇敢一点
让自己变得勇敢
而不是盼着一个勇敢的人出现
我有时也会偷机,比如,盼着像饶毅这样人走在前面,能让某些问题形成“脱敏效应”了,然后跟上,来把议程推到终南山这座高峰。
没想到,饶毅讲科学可以,我写点常识都不行。
尽管,常识的力量,在我们这种国度,很多时候比科学甚至更有公共价值。但,一些人因为需要愚蠢,故而拒绝常识。
举一个例子。去年夏天,炮轰张文宏的论文,那简单是一窝蜂。回过头来看,对张文宏,哪怕是360度无死角的批评,也不会敏感。
但是,对连花清瘟的背书者,哪怕只是围绕学术论文,谈些样本、双盲、随机等问题。写下来,风险都极大。
再看看,到现在,全国除了饶毅这种公开表示不能加院士评选的猛人敢批评那个人,其他还有谁敢说吗?
面对这种很低端的愚蠢现象伤害,我内心真的很受伤。
最近心情不佳,还因为上海抗疫中出现在乱象,也让我内心太痛苦了。
本来,我在信息过滤、价值分析和趋势判断方面,是下硬功夫的。因为我接触到的丰富独立和真实权威的信息,渠道路径要更多些。
其实,早在3月7日,在《张文宏,我终于失去了你》在这篇文章的第四节,就有这样判断:
我把很多疫情信息揉到一起,从数据到溯源,在内心盘算一番,直觉是,或许又有一场大考来临。
果然,这场大考来临,也印证这篇文章中分析的“很不好预感”,可是说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时候,我就写过多篇文章,认为这轮疫情像张文宏这样的专家被迫离场,后果不堪想象。
有事张文宏,没事张网红,我那些无知轻薄谩骂张文宏的人,一度选择暴粗回应,然后拉黑。
这些年,我太清楚那些无能者,特别是体制庸人,最喜欢说“离开平台你什么都不是”。这些鸟人永远不愿正视,一些平台离开专业人才,不止是坍塌了,还会砸死很多普通人。
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念兹在兹地为真正的专家学者说话,希望士人风骨和学术人格凛然长存的原因,真希望我们都像饶毅这样的人。
不得不说,这场疫情中,上海的话语精英是特别精致利己的,他们很少进行公共发声,很多人上网求救更多只是一己私利。
想想过去上海有像余秋雨“含泪劝告灾民”的人,现在疫情中出现陈村那样“反手就是一个举报”的作家,也就明白了上海现在防疫为什么这么难。
面对上海疫情,上海作家到现在都是死寂死寂的。这一点,也许连很多小城都不如。
张文宏从3月24日后微博就没更新了,很多人只是把他以前说的那些,拼接起来做为当下发声来混淆视听,或者聊以自慰。
这种情形令我极度悲哀。上海这个无数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国内“耶路撒冷”,变成现在的悲情样子,真的好痛!
刚才,我看了一个关于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的视频,令我震颤的是,下面齐刷刷密集集的留言,只有四个字——如何离沪。
这个情形,让我内心一阵刺痛。
许多年前,我也曾流连于南京路,穿梭于陆家嘴,依依不舍于这座城市。这些年,我一直想实现自己的上海梦。
然而,经此一疫,我第一次觉得,上海不值得了。
可是,连上海都不值得,又还有哪里值得呢?
念及于此,不禁黯然神伤。
上海,我终于失去了你,在民生一片哀叹中。
但,不论如何,明天,还是要试着勇敢一点。
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一隅,找到活着的意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