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错了一个地方,实现首日社会面清零的是金山和崇明,没有奉贤。今天没听到报导,不知道是不是还维持着社会面清零。
我们先来看看基本数据,再来讨论死亡病例的“基础疾病”话题。

基本数据分析
昨日新增确诊2634(其中无症状转归459),新增无症状15861,总新增病例为18036。较前天(18368)有小幅度下降。预估7.1(20日新增比19日低)正确。
昨天除了检测一部分封控区之外,应该还检测了所有的管控区。可能从管控区还挖出来一些零星的病例。
今天是清扫低风险封控区的最后一天。我估计今天的总新增数还会有所下降。不过接下来我们最需要关注的还是,在本次对封控区的6天清扫之后,政府下一阶段的策略究竟是什么。这个策略会决定实际清零的时间点。这块可能会在明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有所涉及。关于疫情结束(最后一个封控小区的最后一例病例出现的时间),目前仍然维持昨日的判断。
昨日解除集中隔离19124人,仍然比昨日新增人数高。出院1173人,比确诊低约1400人。之前有朋友说本次疫情前上海市的病床占用率是82%(好像是这个数?),也就是短时间内还没有那么危险。但这个趋势还需要继续关注。
昨日管控外新增病例199+242=441。比前天(390)高。这反而让人安心一些。就是2+2、随申码以及其他的管控手段贯彻了以后,是应该会挖出一些病例的。前两天的持续下降就让人觉得心里没底。不过风险还是存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再次重点讨论了快递员的问题,看起来这块可能是接下来政府的重点。要真正解封防范区,快递和物流体系中的疫情是必须清理干净的。这块还是需要有更复杂、有效的方案出来。(今天说快递、邮政目前有一万人在外面,那上次说的两万人是包含物流?)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问题。
管控外新增病例的确诊和无症状的比例,与总的确诊和无症状的比例,是截然不同的。管控外确诊比例基本上一直在40%以上。总确诊占总新增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下。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说管控外的病例使用了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标准,还是管控外的病例基本都照过CT,所以能够更准确地诊断?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上海的轻症比例没有那么低。上海实际的诊疗标准,是拍CT确定有肺部病变才算确诊。这基本就是第九版诊疗标准里面的“普通型”了。所以我们看到,只要确诊的,都拉到医院去了。现在隔离的无症状人群里面大概率有20~30%的人其实已经有肺部病变了,只是大部分人运气好,自愈了。而那些产生明显肺部病变症状的无症状患者才会被送去做CT,然后统计为“无症状转归的确诊”。
昨日重症139人,危重症20人。这是我们首次看到区分重症和危重症。昨日新闻发布会仅提到重症52人。所以在昨天,上海才第一次区分了重症和危重症。而且大概率是调整了重症的标准,所以才一下子从合计52例增加到合计159例。考虑到邬主任前天(19日)诊断头痛,这个变化就很有意思了。关于统计标准和统计数字,也许后续我们还能看到更多的变化。
昨日死亡8人。
2022年4月20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病例8例,平均年龄77.5岁,最大年龄93岁。8位患者合并有晚期恶性肿瘤、严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3级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认知功能障碍)、尿毒症等。患者入院后,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
讲了平均年龄和最大年龄,那最小年龄是多少呢?也许是首位50岁(甚至是40岁)以下的死者出现了吧。
按照之前的分析,死亡的峰值会比感染的峰值晚半个月到一个月。我之前分析过,实际的峰值可能是在11日到14日之间。如果我们考虑4月13日为感染的顶峰,那么每日新增死亡至少还会波动上升一周左右(就是最早在28日左右到达顶峰,大概率会更晚一些)。

其他动向
今天有个新闻说上海市正在对公共空间进行大规模的消杀:上海全市正处于公共环境整治消杀攻坚阶段。这块看起来在4月底之前还会继续巩固。从新闻表达的态度来看,主要的环境消杀工作会在4月30日前完成。我怀疑这是在对防范区恢复常规管理做准备:
预估8.1:大多数防范区预计在五一期间逐步放开,开始按照常规的防范区来管理(而不是现在的提级管理)。
我之前讲过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被上海外溢的疫情波及。主要的外溢途径是干线物流。四月初就引起过一波大的干线物流封锁,引起了物流混乱。而且各个城市之前的防疫重点应该都没关注这块,所以好些城市不幸中招,不得不大规模封控。
为了避免上海疫情继续沿干线外溢,这两天就建设了新的物流交接模式:“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完成首次货运交接
18日中午,首辆货运车从上海嘉定安亭中转站驶出,经高速道口核验身份信息、通行证与核酸情况,在交警引导下,下午两点顺利抵达杭州中转站,进入站内消杀、装货并进行抗原核酸双检,下午五点,货车返回安亭中转站进行无接触卸货,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顺利完成首次货运交接任务。
根据要求,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全程落实闭环管理与“无接触”交货,每个站点占地约5000平方米,每天可以保障30台20吨以上车辆的中转需求,通过货物中转接驳的方式消除疫情传播风险,保障物资运输畅通,有效助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中转站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坚决做到“四定五即”,采取“定人、定车、定路线、定企业”的运输管理方案与“即停、即卸、即检、即装、即走”的中转管理方案,确保“人、货、车、库”安全有序。
由上海市经信委牵头,上海市发改委等多个委办局与属地政府协同对接,上汽集团安吉物流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与运营的中转站,首批共6个,目前已建成4个,其中上海2个,分别位于嘉定区、闵行区;浙江2个,分别位于杭州市、宁波市;江苏2个在建中。
按这个新闻的报道,大体上这6个中转站建成后,每天可以交接最多3600吨货物。因为主要是用于上海向外输出的货物消毒,所以可能短期内还不是很大的问题。不过未来复工企业增加,可能就需要更多的中转站了。另外有报导称,其中一个中转站只用了48小时就改建完成。我估计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中转站出来。
另外,为了防范未来这种传播模式再次出现,这块中央政府还在协调设立新的防疫模式,从而在确保疫情清零的条件下尽力保证干线物流的稳定。具体策略这里就不讨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新闻。保物流就是保防疫保经济 | 光明网评论员
关于上海疫情期间就医难的问题,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这一点已经导致了很多直接或间接的生命损失。今天新闻发布会终于谈到了这个问题。
吴乾渝介绍,为保障疫情期间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上海市防控办下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民就医流程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
具体就医流程的细节大家可以看新闻。虽然上海市政府下达了这个通知,但实际实施到位恐怕至少要两三天时间。我估计得要到下周,急病就医这块才能基本跑顺。

关于“Die With”问题
有很多人觉得,有基础疾病的话,就不应该算是死于新冠。
我倒是觉得下面这段比较有说服力。
没有哪个年龄段的人或者患有哪种基础疾病的人是“该死了”或者“没有抢救价值”。我国可没有“弃母山”的社会传统。
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欢迎长按二维码订阅“冷风吹牛
微信号:lengfengcn
知乎@冷哲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