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GSSW13)
今天是我小区封控的第35天,也进入到了团购PLUS高阶版——从无论看到什么都赶紧接龙抢购,到开始理性呼吁“非必要不开团”。
但是众所周知,人一旦被关久了,“非必要”这个词的阈值是在不断抖动的。
买不到面粉的时候,很多人说“离开精致碳水我会emo”。
喝不到可乐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没有可乐我整个人都颓废”。
我们小区已经出现了咖啡团,咖啡团长和蔬菜团长、米面油团长地位不相上下,销量直达刚需标准线,你说,什么叫“非必要”呢。

特殊时期,“非必要”是很难界定的,关得越久,人越野蛮,看到什么都想吃,去做核酸路上看到小区流浪猫叶塞尼亚正在津津有味地舔着猫罐头,我也想舔一口。

昨天,一个邻居兴奋地在群里说,她发现肯德基可以送货了。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一个被疫情折磨了一个多月的成年人,肯定是更稳重成熟的,于是经过了一系列思想斗争,她最终还是把这项增加运力和风险负担的事放弃了,反复默念了一百遍“非必要就不吃”,然后惆怅了整整一下午。
当奶茶、冰淇淋、可乐、肯德基这些曾被扣上“垃圾食品”帽子的东西都成了硬通货,而且买也买不到的时候,人的欲望会抬升,同时心情会变差。
那感觉就像瞬间就从好不容易爬上去的马斯洛需求第六层摔回到了第一层。

在马斯洛需求的底层活出味儿来,是目前很多上海人努力保持着的体面。
想想过去,我们生活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生活在一个高度洋气精致、多重文化融合的大城市,以前谈起这个马斯洛需求,很多人都是自信地跳过下面三层,直接从第四层开始往上对号入座的......
也有不少人,差不多快爬到顶了,就在实现自我的高峰体验中沉浸式摸爬滚打时,哐当一下,一夜之间滚回到了最底层......
这种感觉就如同你作为一个成功人士,去开家长会,老师指定你坐到你娃的座位上,你跑去一看,上面写着“差生专座”。
什么自我实现啊,追求美好啊,认知探索啊,自尊地位啊,友情爱情啊,社会地位啊,有钱没钱啊,统统不管用,你只能在最底层求一个“完整地活着”。

现如今,上海人在马斯洛需求底层也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创造出了衍生版——“隔离需求层次理论”。
前两周我朋友给我讲“app抢菜攻略”,说提前半小时左右把菜放购物车,一到时间马上不停地按“购买”,售罄的就跳过,点确认直接付款就行,能抢到啥算啥。
后来试了一下,购物车里加了15件商品,最后只买到了一包香菇......尽管如此,我如同捡到了一颗钻石一样兴奋,高兴了一上午,差点发个朋友圈炫耀我拥有了香菇,毕竟得不到的都在骚动,这也可能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宝物。
那是我唯一在app上抢到的菜,后来全靠小区团购带我走出荒漠。
前些天我们被福建投喂了大礼包,我翻出了奢侈品“沙县拌面”,但只有一包......为了让儿子在马斯洛需求底层也能够熠熠生辉,我把这碗面进行了细致加工,翻出了冰箱里仅存的最后一些奢侈配料,最终出炉了一款带着老母亲伟大母爱与温度的“黯然销魂面”。

在马斯洛底层匍匐前行的我们,这一个多月经历了很多大起大落,从最初的能为一包香菇高兴很久,到后来能为一碗黯然销魂面魂牵梦萦,再到能为实现鸡蛋牛奶自由而兴奋不已,再到能为吃上面包和包子等珍稀食物而感动涕零......
我们在马斯洛底层逐渐丰满起来,肉眼可见的物资丰富了,安全感提升了。
然而,要想实现从底层到更高一层的跨越,恐怕还是难了点。

看看马斯洛底层的这些——“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除了种类并不丰富但可以保证我们活着的食物和水,其他内容对我们来说,还都是薛定谔的实现......
呼吸:不自由。封控小区里可以说每个人每天都在口罩里生活,这一个多月来我们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小区大门口,空气中都弥漫着和奥密克戎斗殴的血腥味,根本别想畅快呼吸啊。
睡眠:根本不够。现在每天都比正常上班时更忙了,糟心事更多了。焦虑,烦躁,拖延症,隔三差五地还要emo一下,要是没个失眠啥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正在封控区里生活着。

至于生理平衡、分泌,性......各位难道心里没点B数么,这些东西平时本来也没有啊,更何况现在了!哪个正常人会在无止境的封控中一边居家办公,一边忙着抢菜,一边陪娃网课,一边在线吵架,一边骂骂咧咧,还能一边有心思生二胎三胎?
我和十三姐夫,现在连兄弟情都快没了,只剩难友情了。
即便如此,上海人还是努力地昂首挺胸地活在朋友圈里。
有人学会了翻着花样炒菜。一顿饭四个菜,其中三个菜里有胡萝卜,两个菜里有土豆。问:胡萝卜和土豆在上海市民餐桌上的占比最低为多少?
有人开始从幼儿园手工作业里吸收灵感,学会了用塑料包装自制防护面具,还准备批量制作并分发给邻居们。
这是在底层需求还没彻底实现的情况下,就开始向着倒数第二层——“安全需求前进了。
我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是我自己),以前从来不认识小区里的人,被封控一个月来,我自主患上了社交牛逼症,不光认识了很多邻居,还加入了业主自救组织,并且担任了我们楼长阿姨的小助理,给她做表格、收集数据、分发物资......
这是在底层需求还没彻底实现的情况下,就开始向着第三层——“归属需求”前进了。
上海人苦中作乐的水准也一直在提升。最近这些天逐渐适应了宅家生活的我,现在每天都有那么几个“岁月静好”的瞬间,开始工作之前,先把自制奶茶、咖啡、依云水摆在眼前,默念三遍:只要不看冰箱里的存货,谁还不是个精致的女强人啊
最近很多上海人哪怕苦逼到一边啃着昨天剩下的半个馒头,一边在琢磨如何帮爸妈配到药,他照样能在朋友圈里讲笑话、能在微信群里聊养生,还能在线上直播的音乐会里嗨到卷起来。

封控要是再这样继续,马斯洛需求怕是要被我们改写了。
谁说不能几手抓、几手都要硬,谁说不能温饱和自我价值 都同时实现 各实现一部分?
其实现在上海很多人都是这样,哪怕在吃饭还都没搞踏实的前提下,大家也还是愿意去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一直为之努力着。
我们楼里有两户群租的年轻人,人比较多,每次碰上居委发菜、送物资的时候,我们其他住户都自己少拿一点,给那两户群租的孩子多分一些。
前天半夜我们收到了贵州朋友的投喂,好几大箱蔬菜。楼里住了17户,但我们就按18户来分摊,多出来的就给人多的、有困难的家庭。
当大家都一样待在物质的底层,但精神层面已经到了上层的时候,我感觉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那么一瞬间,爬到了“自我实现”的巅峰。
这应该就是上海老百姓的底色吧。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独立运营IP「格十三」
旗下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