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64亿,预计到2050年将接近5亿,超过所有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的总和。老年经济的主要对象通常还包括50岁以上甚至45岁以上的人口,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形成的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老年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老年实验室的创建者和主任、著名的老年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库格林提出了一个核心观念,即老年观,也就是关于“老”的含义,具体包括老年个体的自我观、对老年这一生活阶段的理解以及对待老年人的态度等。
当前的老年观认为,老年人是疾病缠身的、贫穷的、贪婪的,他们没有工作能力,是需要照顾的麻烦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索取者而不是给予者。囿于这样的老年观,老年人在面对长寿这一经济、技术和教育带来的成果时充满迷茫,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度过老年时光。
囿于这样的老年观,企业或是根本没有提供能够满足老年人真正需求的产品,或是提供的产品使老年人感到尴尬或难以使用,从而限制了老年人的发展,使他们无法在老年期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独立、保持与世界的联系、保持工作中的竞争力或者在文化上做出贡献。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中,不仅老年人口规模和比例在变化,而且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相比于以往的老年群体,这些因素使得新一代老年人具有新的期望和需求,而且他们还会带着自身在成长和工作历程中形成的互联网等新科技使用习惯步入老年,改变人们认为老年群体具有“技术恐惧症”的这一刻板印象。
库格林反对现代科技就是为年轻人服务的观点,主张将科技应用于当今和将来的老龄化社会,强调主动作为。他认为在未来,科技将是提升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力量,因此不应将老年人排除在这一进程之外。设计师有责任设计出功能齐全且让年轻和年老用户都感到兴奋且愉悦的技术与产品。
在利用技术重建老年期的过程中,库格林也提醒社会和企业注意,相关产品和服务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老年人基本的身体和健康需求,也要注重其他使人活得有价值的高层次需求,如社交互动、个人追求、职业抱负、乐趣爱好等,使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老年期这一生命礼物和充满可能性的阶段。
老年经济代表着一个新的前沿,而进入老年经济并占领先机的企业,可能会在变革中站对位置,为更多人创造一个更好的老年生活。
以下为库格林分享的案例:
一部手机引发的思考
手机的设计会受到对老年人需求过时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个著名的失败案子是由一家名为Fitage的德国小型企业研发的卡塔琳娜手机。德国《焦点》杂志报道称,这款于2007年推出的手机以叶卡捷琳娜大帝命名,物如其名,这款手机体积较大——“巨人”。(这款手机有着似乎是首个特意为老年人“创新”研制的超大的橡胶按键。)
总体而言,它看起上去更像是20世纪90年代的便携式固定电话而不是手机。尽管很容易用它进行简单通话,但人们不想随身携带或被人看到携带这款手机。一位女士为她77岁患有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母亲购买了这款手机,她在亚马逊上发表了一篇经典的评论:“卡塔琳娜很耐用,按键方便触摸,阅读和使用都很方便,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卡塔琳娜又大又重,不能放到钱包里或者口袋里,因为它显然是为‘残疾人’量身定做的,所以我妈妈很难去接受它。效果:手机将被留在家里。”
2010年,Fitage倒闭。与此同时,卡塔琳娜的美国“表亲”——由GreatCall推出的Jitterbug手机则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但是,在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市场上还有另外一个竞争者正在威胁着要取而代之:智能手机。
人们为什么会认为智能手机适合老年人呢?首先,抛开老年人害怕科技的观念。这个观念曾经是真的,但这更多是时机的问题,而不是年龄的问题。
当第一台个人电脑出现在工作场所时,婴儿潮一代必须学会使用它们,但是许多比他们年长10岁到20岁的人在退休时都从未使用过个人电脑。最终,最伟大和沉默的一代获得了技术恐惧症的称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幸在计算机得到普及之前或同时退休。
但现在,婴儿潮一代正稳步进入老年阶段。他们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使用电脑,在家里也在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与科技的关系与任何一代老年人都完全不同。掌握这一系列新情况的公司将受益匪浅。与此同时,那些继续将老年人视为无法改变的科技新手的企业也将进入一个痛苦的世界。
2000年,美国只有14%的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现在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四倍,而且还在继续攀升。截至2016年,50—64岁人群中有58%拥有智能手机,65岁及以上人群中有30%拥有智能手机,这一比例是五年前的两倍多。
未来面向老年消费群体最成功的产品要么有高科技的特征,要么迎合将科技视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者。在不久的将来,语音命令将变得非常有效,很多有手部颤抖问题的人可能会选择用语音控制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而不是购买一部没有网络且功能不强的手机。
最糟糕的罪魁祸首是三键式手机:只能拨给家里、救护车和接线员——仅此而已。可悲的是,因为你有了新手机会更安全,所以你的孩子可能不常打电话来查看你的情况。你可能不再需要搬到一个可以和朋友在一起的社区。回到马斯洛的层次结构,这种类型的技术非常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基本层次的需求,但却以牺牲其他一切为代价。
在未来几十年里,科技可能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的最重要的力量,老年人可能会被排除在进程之外的想法是很可笑的,如果不是令人担忧的话。也许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某些情况下,为老人定制的三键式手机是有意义的。但那个时代已经基本过去了。现在责任落在了技术设计师身上,他们要设计出功能齐全且让年轻和年老用户都感到兴奋和愉悦的技术。
一个老年交友网站的创新
我希望在我晚年时,旧有的规则不再适用。要通往一个对老年有着全新、更好的认识的未来,企业们要做的是创造满足老年消费者真正需求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一成不变地粗制滥造一些让老年人讨厌了一个世纪的玩意。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要以不同于现在的方式与他们的客户保持一致。鉴于年龄较大的消费者往往是女性,那些主要是由65岁以下男性经营的企业通常无法领会到这一点。而最有可能塑造我们共同未来的高科技行业尤其如此。
科技行业不仅年轻人居多,而且也由男性主导。硅谷10家最大公司中男性占比为70%,在高级管理和行政职务方面,这一比例上升至83%。更糟的是,只有3%的获得创投资金支持的科技公司是女性CEO。在整个硅谷,女性只占所有行政职位的11%。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一波又一波男性导向的技术产品。
即便硅谷的年轻人以某种方式推出了能满足老年女性需求的产品,他们的营销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仍然很渺茫。这是因为,营销机构的创意总监中女性占了3%这样一个“庞大”的比例。
在一种内化的年龄性别偏见之下,老年女性消费者的问题被完全忽略就不足为怪了。然而,对于那些消费者来说幸运的是,改变正在发生。用新奥尔良作曲家约翰博士的话来说:如果一家公司不这样做,你知道总有其他人会这样做。
凯西的故事很有说服力。在离婚后,她发现自己一直在约会,仅仅是因为她“应该这样做”。如果第一次婚姻失败,传统智慧会告诉我们要去结第二次婚,婴儿潮一代甚至会结第三次婚。她上过的很多交友网站都是按照这个想法建立的。
然而,史迪奇网是她发现的一个重心在其他方面的交友网站,一开始,“当我填写我的个人资料时,我仍然认为我想要一个男朋友,”她说。但她很快发现用户可以设置小组活动并邀请多人参加。于是她发出一份邀请。当史迪奇网邀请其洛杉矶成员参加一个电影之夜时,凯西毫不犹豫地去了,并邀请任何感兴趣的人在观影前一起吃饭。
在那顿饭中,某种感觉不期而至。这一次出现的又都是女性,她们最终成了她现在最亲密朋友圈的核心成员。“这有点疯狂,因为我们这个小团体中大概有十个人,”她说。“我们早上互发短信道早安,上床时互发短信道晚安。我们就像15岁的孩子一般。”
现在,她把这种在史迪奇网上获得的女性之间的柏拉图式友谊看得比其他东西都重。她说:“我意识到我生命中并不是必须要一个男人让我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被爱或者被照顾。我要的只是一种与他人的联结。”
就像手机是比“生命急救”服务更好的应急技术一样,因为手机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史迪奇网也比以往那些为了促进老年人的健康而提供陪伴关系的服务更加有效。它的指导理念是帮助有精力的人获得乐趣,而不是帮助病人生存更长时间,这种理念让其用户更加容易接受。
对于那些向老年人(主要是女性人群)销售产品的人来说,创造“有趣、新奇又很酷”的产品需要面临的挑战远超工程设计。真正的限制因素在于想象力:企业能否摸清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就好像与消费者感同身受一般。
书名:《更好的老年:关于老年经济,你必须知道的新理念》
作者:【美】约瑟夫•库格林
译者:杜鹏 等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扫码发现老年经济的商业机会
|中经报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智库信号 | 央行全面降准来了!释放约530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利好股市回升;俄乌冲突或致全球产业链遇更大风暴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