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家险资将一份投资分析报告摆在了高管面前。报告的内容,是关于是否对一家房地产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报告上面没有写明投资标的具体是哪家公司:

只有一个代号。
按照惯例,这家险资对重大投资,内部都会有分析报告提交投资决策委员会,麦肯锡、普华永道这样的外脑也会提供咨询意见。几个人把这份报告来回看了看,多数人的结论是,这项投资并不划算。
后来,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这笔一百多亿的投资,还是投出去了。事实证明,那份被忽略的分析报告,成为了房地产历史上最昂贵的教训之一。
像这种真材实料的研究报告,很多不是公开的。尤其是很多企业自己做的内部研究,比公开信息靠谱得多。比如万科谭华杰前几年的研究,比如链家的数据。
去年8月,一位前十名的房企董事长,亲自写了一份房地产行业的分析报告,摆数据,列事实,指出行业环境已经相当严峻,希望领导能重视房地产行业出现的问题。
递交上去的报告石沉大海,没多久,他自己的公司已经进了ICU。而市场得知这个消息,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
在我看来,企业研究最基本的底线是,独立于公司利益、中立客观,如果能有基于数据的操作指南就更好了。房企的内部报告,有一份我是每年都看的,就是保利每年发布的《房地产行业白皮书》。几天前,他们发布了最新的一版。
白皮书上来就说,这个行业的运行逻辑发生根本改变,开始呈现去金融化、制造业化、功能民生化、竞争格局分化等趋势。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下行,已经引发了系统性的收缩:
短期内,楼市下行势大力沉。
这一次,保利又是来报信的。
1
在去年的白皮书里,保利曾提出“窄幅箱体运动”的概念。这个股市术语,被很好地用来总结过去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运行状况。2017-2020年四年时间里,楼市都在一个狭窄的“箱体”空间里稳定运行。
去年,这个箱子被打破了。今年保利在白皮书里说,市场向下击破箱体,出现超预期下跌。
他们把自己的内部数据拿了出来,去年上半年周度盘均来访80-100组,下半年周度盘均来访50-60组,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下跌幅度都超过了三成。
在所有的调控手段中,房地产税是完成长效机制的最后一块拼图。保利调研了重点40城的客户,发现在房地产税试点预期下,近半年有置业计划的1400组客户:
75%的客户暂时放弃购买,或观望。
这些,就是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最大现实。调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唯一失去的是:
信心。
所以,中国最市场化的央企直截了当地指出,“三稳”的迫切性凸显,应该避免陷入“负面螺旋”。
回头去看保利公布的六份研究报告,很多事情,都被他们言中了。
2017年,他们曾率先提出房地产行业进入总量峰值时代。这句话的意思是,去年18万亿的销售额,大概率就是中国新房市场的巅峰了。
保利统计发现,“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达到了650万套,这意味着将来新增的用于租赁的房子,会占到新增住房总供应量的三成。中国商品房规模进入了减量时代。
这样一条行业现实,保利把它视作了新的结构性机会。同行们在长租公寓领域摸索了多年以后,保利认为,租赁领域的机会,实实在在地来临了。
但他们隐晦地提醒,相比市场化租赁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的商业模式更加清晰。
包叔说过,对于楼市的分析,大家都在看政策,很少有人真的去潜心研究人口。在这份白皮书里,保利一如既往地跟踪了人口和城市。很多研究发现,都挺有意思。
比如,保利关注到在疫情期间,政府通过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疫苗等多个环节反复进行多轮筛查,无意间第一次盘实了城市的实际管理人口:
北京、上海实际管理人口已超3000万;
广州、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
北京的实际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额,达到了惊人的876万。这种真实的数据,应该有人来总结归纳。
2
中国房地产行业最高调的研究能手,曾经是许家印博士。
2017年8月,在全国工商联的一次会议上,许家印先是对外释放利好,说2014年至2016年,恒大的收入分别是1300亿元、2000亿元、3700亿元,当年预计将达到5000亿元。
这样快速的增长,无论是哪家企业,基本都是“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以后,他们要向三低一高转变。
把房地产企业发展模式总结得如此精辟的,无出许老板之右。只是眼花缭乱的术语被领导一语戳破了,,领导在旁边打趣说,恒大过去的发展模式,其实还应加一个“高风险”。
今天,中国民营房企都在思考一个古老的命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
有时候,人类的命运也是相通的。民营房企的困惑,央企们也未能避免。有些问题和思考,保利都摆在了白皮书里。他们认为,接下来房企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聚焦。
保利的研究蛮全面的,比如可以看到中国几个重点城市的真实办公楼空置率,他们和地方政府说,商办需求已经被根本改变,地方政府过去“多建商办就能提高税收”的惯性思维,应该破除了。
至于市场,保利提醒同行,城市潜能的差异,正在推动市场向超级分化演变。即使同样是二线城市,由于人口潜能的不同,市场韧性也是不同的。他们指出来的人口高增量城市:
成都、西安和郑州。
最近几年时间,保利观察发现,他们的太原公司与晋中公司的市场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由于地缘相近,太原市场火爆的时候,晋中市场同样非常好。
但最近,太原市场对晋中市场的影响,由外溢变成了虹吸:
市场边界跨越行政边界的现象被改变,有效需求边界在退缩。
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了。
3
2019年4月23日,武汉一口气推出了10宗地,吸引了二十多家房企前来争抢,一口气卖了228亿元的土地。
其中,152亿元是由一家巨头贡献的。那时,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家房企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领导也想知道。
不久之后,中国大大小小的信托公司就接到了指示,所有房地产类项目需要在监管部门做事前备案,土地款融资全面停止,不得新增。这意味着房企在土地市场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要被卡死了:
前融。
这次拿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对房企的调控开始由销售端进入融资端。以前用熟了的拿地手段,忽然都不灵了。
那天在武汉土地市场灰头土脸地败下阵来的,就有保利。此前,他们的投拓人员跑到福建去拿地,所有想和保利合作的人都问了一个问题:
能做前融吗?
保利每次都拒绝了。就这一条,就让他们陷入了没有朋友的境地。在保利的投资纪律里,是绝不允许做土地前融的。
那几年,保利的销售额始终在行业五六名徘徊。他们不是不想往前冲,这公司最不缺的就是血性。但投资纪律,是没人敢碰的红线。
红线背后,不止是央企的身份,而是对行业的判断。过去几年,一次错误的判断,就可能让一个企业的命运云泥之别。而保利一路走来,没遭遇什么大的市场挫折。
光这一条,就让他们成为龙头房企了。2021 年 7 月至今,保利的股价是翻倍的,这是龙头中的唯一;2022年以来,股价也不断上涨,也是巨头中的独一份。
昨天,保利公布了他们的年报。去年,他们的合同销售额5349亿元,融资成本下降了31个基点,三道红线,他们一条也没触碰。
包叔听说,他们在内部提出了“进三”的目标,想要重回行业前三。他们上次出现在前三名,还是十年前。
但包叔觉得,这个目标多少有点刻意。除了恒大,排在他们前面的另外一家房企,已经推迟发布年报了。
每年年尾,翻翻当年的保利《房地产行业白皮书》,会发现,里面提到的操作指南,保利自己都完全贯彻执行,按管理学的术语说,这叫战略定力。
我翻了翻去年三轮卖地的名单,可以明显发现,保利在首批供地中没怎么出现,而是集中出现在第二批、第三批名单里,众所周知,后两批的土地热度明显下降,保利以蛮实惠的价格,拿了广州、南京、厦门的几块好地。
背后的思维方式,其实在去年的《白皮书》里有过论述。有些话,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白皮书》还是得自己读一遍,不能听别人转述。包叔和别人说,我在北京郊区打螺丝,结果传到村里,村里人都说我在打俄罗斯。《白皮书》的原文,大家点左下角的“阅读原文”自取吧。

珍爱包叔,顺手“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