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1999 字,时长约 5 分钟
· 本文来源:亚当斯密经济学(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于上海浦东
人类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

01
在疫情的焦虑中,积极的信号开始增多。
4月19日,“上海发布”公告:市卫健委发布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民就医流程,要求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
亡羊补牢,永不言晚。
几个月前,西安疫情冲击中发生了孕妇在医院门口流产”悲剧。这个事件虽然发生在西安,但所有城市本应汲取教训而不是围观。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不同地区可以相互学习借鉴,这是优势,可以少犯错、少走弯路,降低社会成本。
周恩来总理有句名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我希望,上海这次“不得以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作为进出小区就医、转送病人和接诊的限制”的政策,不仅是上海的,也是全国的。这样来之不易的沉痛经验,没有理由不在全国复制和推广。
4月19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达了歉意:
• 前期,由于疫情形势的复杂性,核酸筛查安排的调整给大家造成了不便,在此表示歉意,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提前做好筛查计划的通报,进一步提高筛查的质量和效率。
有时候,道歉也是一种力量。莎士比亚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
。”对于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种问题,社会多一些包容,官员多几分诚恳,社会将更加美好。

02
4月18日,刘鹤副总理在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
  • 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这段话看似“过于细节”,但恰恰瞄准了当前防疫执行的最大痛点。须知,成败在于细节。
在防疫压力之下,执行者很容易陷入“只关注局部”的简单思维,结果导致“死循环”。举几个例子:
  • 医院要求就医者出具核酸证明,但在特殊时期就医者哪一个不是“急重症患者”?不要说情急之下找不到地方做核酸证明,就算找得到也等不及啊。
  • 政府动员企业复工,但企业的员工却发现出不了小区。
  • 政府动员物资服务民众生活,但“物流”人员短缺却成了严重瓶颈。
类似这样的“死循环”还有很多。不要小看这样的问题,一个死循环可能就意味着民众的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冲击。
要避免死循环,有几个重要的“方法论”:
  • “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制定操作细则”。
  • 制定操作细则时一定要进行“流程推演”,也就是俗话说的“走一遍看看能否走得通”。
  • 要避免目标简单化,导致“新冠之外的病都不是病”的推理结果。
  • 一定要建立通畅的“信息即时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反馈来不断完善和纠错。
  • 冷静!冷静!就像开车一样,遇到紧急情况,司机千万不能慌乱,慌乱一定出错。
03
经历了阵痛的香港,终于迎来曙光。香港第五波疫情明显缓和,小学分阶段恢复半日面授课堂。复活节假期首天的西贡桥拥挤程度堪比“春运”,“人头多过石头”。
香港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表示:香港疫情如今下降至高峰时期的六十分之一,其中主要因素是社区“易感”人口已经大幅度下跌。
香港第五波疫情以高昂的代价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数据:

• 在所有死亡病例中,4118例(70%)发生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5655例(96%)发生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在年龄≥60岁的5655例死亡中,70%是未接种疫苗的人。
• 未接种疫苗人群死于COVID-19的相对风险是接种≥2剂疫苗人群的33.2倍。与30岁以上人群相比,60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风险是252.7倍,80岁及以上人群的死亡风险是946.2倍。在年龄≥60岁的人群中,未接种疫苗者的相对死亡风险是接种≥2剂疫苗者的21.3倍,是接种1剂疫苗者的2.3倍。
• 香港60-69岁人群中的2剂疫苗接种覆盖率为63%,70-79岁人群为45%,80岁以上人群为18%。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西兰≥60岁人群的2剂新冠疫苗覆盖率已达95%
两点结论非常简单、清晰、有力:
  • 主要的危险群体是60岁以上老年人
  • 打不打疫苗区别很大,打一针和打两针、三针区别很大
04
美国传染病学专家、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Anthony Fauci)近日在《传染病杂志》中一篇论文指出:
  • 传统的群体免疫概念可能不适用于新冠病毒,这意味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不会在人群中消失。这主要是因为新冠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两年多来,已经出现了包括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在内的5种单独变种。其次,接种疫苗的人不够多,以及免疫力无法持久等因素,也都会导致新冠病毒长期存在。
也就是说,通过普及疫苗或“自然免疫”,只能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但难以阻断新冠传播。这是人类需要面对的一个新现实。
且行且珍惜。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请添加微信:tina71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诚聘富有激情的财经写作达人
喜欢就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