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胡子说房
来源:大胡子说房(ID:dahuzishuofang)
上海疫情,苏州想哭。
这可能是后疫情时代,城市群一体化最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01
从3月中旬算起,上海这轮疫情差不多有1个月。

但瑟瑟发抖的不止上海,还有隔壁苏州。
沪苏两座城市,算得上是城市群一体化的范本,在高铁、轨交、经济等各地方面,两座城市都万分紧密。
比如高铁,苏州与上海之间每隔5~10分钟就有班次,全天班次高达100+次。
上海和苏州,也是最先开通跨省轨道的领头羊城市。2013年上海11号地铁线就延长至昆山花桥,苏州去上海,不需要买票,直接使用app就能在苏州和上海之间扫码自由通行。
在《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中,上海市域与周边的苏州、嘉兴、无锡、南通等市通勤人数达7.66万人以上。
流入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的前三位居住地为昆山市、太仓市和苏州城区,分别占总量的72.4%、14.2%和5.3%,苏州合计占到九成以上。
沪苏两座城市,早已被紧密的缝合在一起。上述这些,还是只是两座城市,最表面的渊源。
更深一步,苏沪两座城市在经济上,更是相互仰仗。
上海毫无疑问,是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龙头城市。
但苏州也不弱,GDP常年排在全国第6,打败了不少风头更胜的城市,比如南京、杭州。
虽然,过去的苏州崛起,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承接上海产业外溢上,苏州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发展到今天,苏州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城市,华为、微软、腾讯、京东方都在苏州有重要战略布局,苏州与上海的关系更多是相互合作,已经形成上海创新、苏州生产、全球销售的成熟合作模式。
正是因为这种深度融合的关系,现在上海疫情,苏州很伤。
目前,苏州与上海的交通大多数已经切断,在上海和苏州边界,还有不少临时搭建的“岗哨”防止人员流动。
作为没有自己机场的城市,现在苏州除了高铁,只能通过无锡硕放机场与外连接,太仓、昆山也处于静止状态,苏州物流也受到极大影响。
与其他城市不同,苏州本就工业制造业强市,工厂想要正常运转,人能进入车间,原材料能进来,货能出去都至关重要,现在不少工厂已经被波及。
比如某汽车生产零部件负责人,在媒体采访中称:企业目前三条生产线已经停掉了2条,一条在昆山,一条在太仓,只有一条生产线在运营,但原材料在上海,库存只能撑到4月底。
上海疫情,苏州想哭,恰恰是深度同城化的印证。
02
目前,与沪苏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北京、广州两座城市。
广州疫情,佛山同样想哭。
广佛两地同城化程度,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
两地核心城区相距仅有20多公里,几十万候鸟在两座城市间通行,规模与密切程度不低沪苏两城低。
这几年,广佛线、佛山2号线陆续开通,佛山-广州的通勤甚至比广州—广州的通勤,还要更加便捷些。
最近,广州白云出现疫情,佛山顺德、南海也受到影响,目前已经确定在全区实行围合式管理。
随着防控的升级,滴滴已经取消跨市打车服务。现在有些广佛候鸟,想要打车回家,需要打两趟,先打车到广州边界,然后下车走过桥,然后再在佛山打车。
也是有些滑稽。
但这并不能说明,广佛合作在疫情下失败了。
相反,作为两座万亿GDP城市,强强联合将成为4万亿的城市群,广佛的合作意识也是非常具有诚意的。
2020年,广州、佛山两市携手编制《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总体规划》,在规划中第一次提出建立利益共享的财税分成机制,打造4+1的产业合作区。
这可以说是一大创举,要知道目前一线城市与环线城市融合,最大的问题实际就在行政壁垒。
如果真的能够探索出合作区财税分成体制,城市群的融合,还将进一步迈开步子。
广州以汽车、电子、石化为支柱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为优势产业,高端服务业更为发达,佛山以制造业立市,以家电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
两者合作,至少能够在汽车、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共建若干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这是这种人口、资金、产业的深度融合下,所以,广州有疫情,佛山同时也需要提升警戒。
类似情况,还有北京与燕郊。
最近北京酒仙桥疫情也出现封控,而北三县进京也被暂缓,为什么?
正是因为大量在北京国贸工作的白领,就住在北三县,30万北漂住在燕郊,绝非夸张。
所以,北京有疫情,燕郊也要小心。
这已经成为当下抗疫的常态化。
03
城市群融合,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是上海苏州,还是广州佛山,还是深莞惠,每一座科技、金融、或者高端服务业的大城边上,往往会伫立着一座工业大城。

为什么?
实际上还是因为产业转移。
曾经华为终端总部迁往东莞时,很多人都在说深圳不行了,但实际上全球总部、研发总部仍旧是留在深圳。
这是非常出名的一次产业外迁,但在深圳这样的城市,这绝非第一次。受限于大城市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对部分加工生产等行业外迁。
只是,华为,让深圳第一次体会到高新产业外迁的痛。
一般来说,往往是核心城市的制造业率先外迁,这个时候周边城市就迎来了莫大的机会。
未来一定是个城市圈作战的时代,城市群内城市分工合理,彼此仰仗,才能迎来最大的共赢。
国外的城市发展步伐也是如此,比如东京都市圈、美国的旧金山大湾区等等,各国齐齐走上城市群协同发展。
城市群战略,也是我们国家写进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部署。
只是一场疫情,也让我们看到目前城市群融合的问题。
比如行政壁垒还未完全打破,在疫情之下,比如广佛明明深度融合,但是滴滴现在就是不能跨市打车。
在此前的疫情中,也常常会出现两地疫情政策不一样,导致两地通勤族无法回家的尴尬。
比如一城被封控,导致另一场产业也受到影响的情况。
未来,能否根据城市群融合的情况,更加科学的精准防疫,这也是一大优化方向。
但哪怕问题存在,但城市群战略依旧值得看好。
因为这就是趋势,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战略已经进入中后期,未来还能抢到人口、人才的,大概率就是这些有拥有各类产业和就业机会的城市群。
大城市或许有千般不好,但只要能挣到钱,依旧还是会有数不清的人口会流入。
哪怕疫情,暂时会左右大家的想法。但趋势在这,胳膊总是难拧过大腿。
我想要提醒大家,关注核心城市群,买得起北上广深的布局北上广深,资金不够的,或许可以考虑周边城市。
这些享受北上广深第一外溢的城市,在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下,未来也不会差。
最后,疫情艰难,但终将过去,希望大家都顺利度过。
来源:大胡子说房,千麦规划联合创始人,十年城市与房产研究经验,带你挖掘国内外投资洼地。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