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耀匀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在设计界和建筑界,被尊为「大师」者,多如繁星;但能够被称为「侠客」的,却少之又少,日本建筑师坂茂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挑战不可能的建筑师,化柔软为坚韧,变临时为永恒。永远奔走在水深火热的重灾现场,致力于灾后建筑的研究实践。
坂茂运用纸建材的便宜轻巧、组装迅速等特点,为灾后无家可归的人们,设计临时的安身之所。让他们在遭遇生活中最致命的打击时,依然能重燃信念和勇气。
这些经济实用的生活解决方案,不仅是突破局限的建筑创作,更深含了建筑师对社会的关怀与责任,帮助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设计,是建筑中预算最低的,却是最让人感到希望的。
创意不以建筑类型为界
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
自从2月24日凌晨俄乌克战争以来,坂茂已经在乌克兰、波兰、法国,以及德国等地,为试图逃离战争的人们安装了无数临时避难所。
避难所以纸管为结构,以织物为隔断,安全别针固定。建造只需五分钟,却能为仓促寻求庇护的人们,提供最基本的安全和隐私保障。
从1994年卢旺达屠杀救助到阪神地震、土耳其地震、印度海啸,再到汶川、雅安地震、日本东部海啸。
20年间,坂茂始终奔走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倾尽全力为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带来身心的慰藉。
作为人道主义者,坂茂说:「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民众建造公共建筑;如今的建筑师更应关怀弱势群体,如种族冲突受难者,以及因灾难而无家可归的人们。
1985 年,东京艺术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坂茂,开设了自己的事务所。
第二年,由于预算限制,坂茂首次将可再生「纸管」作为建材,为知名建筑师 Alvar Aalto 设计展览,回应这位芬兰大师的建筑风格。
1989年日本名古屋世界设计博览会,坂茂设计了纸管搭建的凉亭。
此后,坂茂进行了一系列的「纸建筑」探索实验,在实践观察过程中,不断测试和完善纸筒结构,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中的性能表现。
经过性能提升的纸筒,保留了木材的自然本性,既轻巧实用,有便于搬运组装,同时适合工业化生产。
而对于临时性建筑而言。灵活变化的纸管结构,不仅绿色环保,经济实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改装定制,拆除回收、异地拼装,循环使用。
坂茂人道主义建筑开端,始于1994年针对卢旺达屠杀开展的救助。
卢旺达部落冲突使得将近两百万人流离失所。而联合国为难民提供的临时帐篷,只是几块破布,根本无法抗寒挡雨。无奈之下,难民们大量砍伐树木用于搭建临时住所。
「对大部分建筑师而言,重建始于灾难发生后,由政府或开发商启动的新项目。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灾难发生的当下,就做一些事情?」
坂茂立刻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用纸管为当地建造临时避难所的想法,立刻被聘为顾问。
坂茂在卢旺达最初搭建起50个帐篷,在确保了耐用和防潮等各项性能后,开始大规模建造。在保障难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极大降低了临时居所的成本,获得空前成功。
经过测试,坂茂团队成功生产出不同尺寸的纸管,经过防火、防水及覆膜处理,具备良好的隔热隔音性,完全可以作为绝佳的建材。
但并不被看好:「不获得批准,没有人会相信可以用纸来建房子。」
1995年,坂茂用110根纸管在富士山脚下造了自己的度假屋,「我根本没有假期。建度假屋,纯粹为了证明纸管可以用于永久性建筑。

功夫不负有心人。坂茂的纸管结构,终于获得永久性建筑认证。他立即成立志愿建筑师网络(VAN)开始赈灾活动,为其他国家提供援助。
1995年,日本阪神遭遇大地震,坂茂首次尝试采用纸板材料,打造了灾民应急庇护所 —— 纸木宅。
坂茂在啤酒箱里装入沙袋作为地基,以帐篷膜作为天花板,成功控制造价。不仅外观清雅靓丽,便于搭建拆卸,更兼具保温隔热,甚至连建筑的耐久性,也令人惊叹。
坂茂在神户发现了大量越南难民,家园和教堂均在地震中坍塌损毁,只能住在破烂的塑料帐篷内。
他立刻向神父和当地政府提议建造纸筒教堂,被认为「疯了」——「我们才刚经历地震和火灾」。
坂茂没有放弃,频繁前往神户接触越南人社区,终于募集到资金。
整个夏天,坂茂带着志愿者搭建起350顶帐篷。并终获神父同意,用纸管重建天主教堂,前提是「只要你募到款,带着学生们来建」。
教堂以58根纸管作结构,立柱和长椅均为高密度纸管,便于拆卸和重建。纸教堂原本预计只持续三年时间作为过渡,最终被保留了十年。
2005年台湾地震,坂茂将教堂拆卸下来运到台南,成为永久性建筑。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坂茂与德国建筑师 Frei Otto 合作,用再生纸打造日本馆。网状交织的纸管表面覆以纸模,构筑成巨大的薄壳结构。
在长达半年的世博会期间,日本馆经历烈日暴晒和狂风暴雨依旧安然无恙,让全世界对纸质建筑刮目相看。闭幕后展馆拆卸运回国内,制成小学生的练习本循环使用。
而后,纸木宅便成为坂茂援助灾民和实施救助的基础。2000年土耳其地震,经过改良优化的纸木宅,更加适应当地环境和使用需求。
2001年印度地震,坂茂就地取材,用废弃材料搭建的纸木宅,既能够相互区隔保障隐私,同时也能隔热通风,满足生活的基本舒适度。
在后来印尼海啸、东日本地震等援助项目中,坂茂团队持续改进纸木宅,用纸管和织物,为集中收留在场馆的灾民,创造出独居的隔间。
坂茂始终在思考,应对特殊情况,建筑能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
他站在灾民角度解释纸木宅的初衷:「连续数日在无遮蔽的公共空间,精神会极度紧张。有隔间就可以享有隐私,有助于缓和情绪。」
纸木宅的成功运用,带给坂茂很多启示。带着务实的设计理念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怀,他和团队开始了更漫长也更有意义的探索。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在摧毁无数住所和公共设施的同时,也对当地学校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
一周后,坂茂团立即队奔赴当地。与志愿者们以纸管为材料,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为华林小学的400名学生,建造了占地500平米的临时校舍,包括3幢房屋和9间教室。
作为灾区第一个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对当时陷入灾后绝望的人们,甚至当地教育系统和政府而言,积极的鼓励意义早已超过建筑本身。
2011年四川雅安地震,坂茂再次来到中国,用纸管重建造了幼儿园。
2011年2月,新西兰基督城地震,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 132年历史的克赖斯特彻奇大教堂严重损毁,这对刚经受完地震的居民而言,意味着另一种精神意义的倒塌。
坂茂团队迅速赶到基督城,对纸管材料进行重新切割调整,最终建成一个具有高硬度且环保的临时大教堂,可同时容纳 700多人。
坂茂说:「主教很满意,就是觉得连十字架都用纸管会感觉‘廉价’。我告诉他,日语里‘纸’的发音和‘神’一样,他最终接受了设计。」

时至今日,纸管教堂依然在使用,它不仅发挥着教堂的作用,同样用于召开音乐会等各种活动。
在坂茂看来,这样的灾后建筑,不仅是为特定人群服务的宗教场所,更是抚慰所有心的灵魂居所。
2011年日本东北部地震引发海啸,居民被集中到体育场馆安置,要等数月才能移入临时住所。所有灾民席地而睡,毫无隐私保障可言。
坂茂立刻来到这里,用简单的纸管搭建框架,挂上帘子。在50多个避难所内建起1800个独立隔间。
政府提供的临时住所极为简陋,漏水漏电时有发生,拥挤杂乱。
坂茂争取到当地政府支持,在棒球场搭建起三层住房。利用海运集装箱,为200个家庭建造了「货柜屋」,人们至今仍居住于此。

2016年熊本地震、2018 年北海道地震。坂茂都在第一时间提供援助。他说:「提到地震,我们常认为是‘天灾’,但更多痛苦来自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人祸’。」

坂茂认为:「改善人们在紧急撤离,和灾后临时避难所的生活条件,是作为建筑师的职责所在。」
2017年3月,超过2万名难民从苏丹等国蜂拥而至,新定居点急需避难所。因此,联合国计划组织在6月联系坂茂,为他们在 Kalobeyei 定居点设计一个永久避难所。

2020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暴雨,受灾地区的众多避难所中,全部使用坂茂设计的纸板间,作为临时安置点。

2021年2月,坂茂的非政府组织VAN在模拟疫苗接种中心,演示了纸管分割接种区域的空间系统,灵活使用,可随时安装拆换和维修。
坂茂履行了建筑师平凡的义务,却为灾民生活带来了不凡的变化。
事实上,类似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坂茂的设计是对建筑本质的回归 —— 发挥最本质的功能,成为生活的庇护所。这对因灾难而毁灭家园的人而言,是最直接迫切的需求。
25年间,每当发生地震、海啸、飓风或战争时,他都会组织VAN志愿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和现场。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中国、海地、意大利、新西兰、菲律宾...「世界上不管哪里,只要有灾后重建,我都会参与」。
而在不同的灾难现场,坂茂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是完全不同。
他会根据当地的气候、资源、材料、需求给出回应,因地制宜。考察什么东西最合适,并了解当地缺乏的是住宅、学校还是公共设施。
而在选材上,坂茂也善于就地取材。在印度,坂茂用当地的竹子和藤编做成建筑墙体; 在非洲,他把篷布盖在屋顶上用来防雨; 在中东,他用盒子和箱子作地基…
都说灾难面前,人们没有思考设计的时间,但坂茂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应对灾难更需要好的设计。
坂茂通过亲身经历,用无数扎实而细致的工作证明:建筑师能够做到的,远远比一张图纸的完成、一座建筑的搭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词中所言:「坂茂的建筑对于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而言,就是庇护场所和精神领地。每当灾难发生时,他自始至终坚守在那里。」
坂茂始终从使用的角度来考量建筑的生命,就像是钢筋混凝土也可能速朽一样,纸制的临时建筑,也可以被人们长久地使用和珍视。
坂茂是特立独行的,他不会轻易受到当潮流的影响,因为「潮流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建筑不在好坏,重要的是‘身份’。好建筑应该有自己特征和灵魂,这就是身份。
一个建筑,如果只为商业目的,即便是石头的,也可能非常临时。而一个建筑,如果能够受抚慰人心,即便是纸造的,也可以永恒。」
References
1. SHIGERU BAN ARCHITECTS.com
2. financial times|Pritzker Prize 2014: Shigeru Ban
3. re-thinkingthefuture|Paper Log Houses by Shigeru Ban: Recyclable Materials and Architecture
4. designboon|shigeru ban is designing 20,000 new homes for refugees in kenya
5. archdaily|Newly Released Photos of Shigeru Ban's Cardboard Cathedral in New Zealand
6. archdaily|15 Things You Didn't Know About Shigeru Ban
建筑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它与生活品质和幸福息息相关
箴言 24:3|
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聪明立稳。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MATTENAI 玛缇奈
香水级家居香氛礼盒
一秒改变你家的品味

还能安抚焦躁的灵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