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上海“魔幻现实主义”的抗疫过程吸引了全国的关注。
作为一名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了近8年的新上海人,整个过程之奇葩看得我瞠目结舌,完全颠覆了过去心目中上海的辉煌印象。
要知道,就在短短几个月前,上海还是全国的防疫“标杆”,是各个城市学习的榜样。所以我非常好奇,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让上海一夜之间从抗疫“优等生”滑落成了“吊车尾”?
带着这个问题,我将过去一段时间上海抗疫的公开信息做了复盘,发现除了客观因素之外,其中暴露出来的不少管理问题,能够回答我内心的疑问。
更为重要的是,身为一名管理者,我发现这些管理问题对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很有借鉴意义,因此这里把近期的思考整理出来,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
PS:本文仅仅借用相关事件作为素材,进行管理上的分析。无意评价任何组织或个人,请大家聚焦于管理问题,不要引申扩展。
01
勤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
场景重现:
本次上海疫情源头来自华亭宾馆,但其泄露原因实在让人直呼看不懂:
  • 华亭宾馆位于徐汇市区(上海市中心),2月中旬宣布歇业,临时被征用为境外入沪人员隔离酒店;
  • 宾馆原先空调系统不具备过滤分隔功能,并不适合选为隔离酒店。而正式投入使用前,通风系统也没有做改造。因此,在房间内聚集的新冠病毒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进而在酒店内传播,导致外勤工作人员受到感染;
  • 原本应该集中隔离住宿的外勤人员,因为华亭宾馆宿舍有限,通过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返回闵行区龙吴路的单位集中住宿,导致传染扩散;
  • 直到3月12日,与华亭宾馆仅隔1.5公里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因医护打架被推上热搜,导致此前一直被隐瞒的疫情公之于众,人们才发现疫情远非之前想的那样可控;
  • ……
就这样,一场“魔幻大剧”因为这一系列的“低级失误”,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拉开了序幕……
管理思考:
管理上有这样一句话:“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许多管理者,面对某个高难度挑战或者特别的困难时,往往能激励团队士气,想尽办法带着团队拿到结果。可等到棘手的问题解决,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后,没有了台面上的重量级敌人”,管理者和团队反而容易松懈下来,工作效率下降不说,还经常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最终拱手让出胜利。
可以说,胜的激昂热烈,输的扼腕叹息
其实,这种表现是符合人性的。面对危险,人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当危险过去后,一般人就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的警觉和专注了。
所以作为管理者,于个人,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于团队,要用各种管理手段激励成员保持清醒和警觉毕竟,取得胜利不只靠一时的冲锋和牺牲,更要靠一直的坚守与煎熬
做不到这一点的管理者,误人误己。
管理建议:
1.学会与焦虑为伍,把焦虑当成自己的舒适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管理者:不是在折腾”,就是在折腾的路上”。一旦事情顺利了,他反而会各种不自在,一定要看到新的机会,发现新的风险才会舒服”。
对于很多员工来说,会觉得这样的管理者太作”。但说实话,跟着这样的人,一定不会产生懈怠,也一直有会有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所以,要想成为时刻保持危机感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常伴焦虑。
2.多听建议和批评”少听歌颂和表扬”。管理者身居高位,身边奉承拍马者多,秉正直言者少。所以,容易天天耳听歌舞升平,眼见蒸蒸日上,殊不知天天活在吹捧之中,早晚有一天会被重重摔在地上。
3.定期揭伤疤”有助于保持团队的警觉性。我曾见过一个首席技术官,将团队过去某次重大生产事故的日子设立为团队稳定性纪念日。每到那一天,他会带领组内同学回顾整个过程,特别是对团队和个人带来的影响。
用他的话来说:每个人都不愿回忆黑暗的过去,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遗忘。通过这个纪念日,定期把心里的伤疤揭起来,重新体会一下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感,这会让我和我的团队更加清醒和警觉”。
02
观大势,因循应变
场景重现:
大家知道,奥密克戎从去年12月被发现到此次在上海扩散,中间有3个月的时间,期间有不少研究指明,该病毒的传播能力有了很大加强。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对该病毒并没有提前进行充分的了解,因此管控手段也没有及时迭代升级。所以这次抗疫的过程超出了大家的预期:
  • 3月中旬疫情暴露后,上海立刻开始了溯源并划定风险区,彼时社会上对于疫情也并没有产生恐慌。
  • 但大家渐渐发现,原先屡试不爽的防疫手段,对于这次疫情扩散似乎失去了作用,全市感染数量一直增长,迟迟未按预期到达拐点。
  • 一些小区在全面封锁,居民连续十几天检查阴性后,还会突然新增阳性病例。于是小区解封时间一拖再拖,让所有人都倍受煎熬,直至最终丧失了信心。
  • 不得已的情况下,管控手段逐渐升级。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里,各方资源、精力和信心都被消耗殆尽,不断的加码也引来了大家的剧烈反应。
  • ……
管理思考:
经验主义要不得。尤其是过往成功的经验,往往会变成未来失败的种子。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为管理者,要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变化提前调整组织结构,迭代工作方法,储备团队能力。否则,如果一直用老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组织注定会倒在自己过去成功的路径上。
就好比指挥船只航行在海上的船长,除了明确方向,制定航路,分配水手们的工作外,还需要时刻观察变化的风向,洞察前方可能会形成的暴风雨,并基于此调帆转舵,避开危险,加速前行。
管理者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观察和思考。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所以,考察一个管理者是否合格,永远不是看他过去取得了多少成绩,更不是看他是否事必躬亲,而是要看他是否持续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能够在危机出现前,提前调整组织阵型,预先建设团队能力。
管理建议:
1.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去获取外部信息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互联网公司,要求P10及以上的管理者具备视野”。比如做技术的要有技术视野,做业务的要有行业视野等等。这里的视野”就包含了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深度思考。
在我过去的工作中,看到有不少管理者特别喜欢做具体的事情,还乐此不疲,引以为傲,觉得自己接地气”。其实这是错的,管理者接地气”是获取一线信息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用于深度的思考和关键决策。做具体的工作不是管理者的职责,如果沉迷其中,于己不利,于团队更不利。
2.对过去成功的方法做复盘,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管理者需要知道团队过去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样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才知道成功的方法哪些还继续有效,哪些已经无效,也才知道后续应该如何迭代优化。
3.培养自己看到未来且看清未来的能力。建议大家再读一遍我之前一篇关于《领导力》的文章,正如文中强调的,成为领导者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远见”。关于如何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大家可以从文中寻找答案,这里不做赘述。
03
统一思想,力出一孔
场景重现:
2020年初,新冠疫情发生时,全国众志成城,无数资源投入武汉。那时上海也实行了城市封禁,但居民毫无怨言。因为所有人都明白,疫情必须要控制,这不只是国家意志,更是人民意志。在这种统一的思想之下,虽然代价巨大,但我们实现了疫情清零的目标。
然而当下,随着疫苗普及,病毒毒性的下降,经济压力日趋增大,大家的思想发生了分歧。有些人看到国外“躺平”后,似乎实现了人与病毒的共存,于是内心开始倾向于放弃动态清零;而另一方面,有些人觉得一旦放弃清零,对国内医疗资源和人民健康可能会带来巨大伤害,依旧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这里我无意引起共存”与清零”的讨论,个人更没有任何倾向性,但社会里对于两种路径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分歧也必然带来大家思想的分裂,进而影响了政策的执行落地。
管理思考:
这个世界上,最难管理的就是人的思想。
对于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而言,凡是能够统一大部分人思想的,自古到今,皆是伟人;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凡是能够统一团队内所有人思想的,无一例外,都是优秀的管理者。
管理者是靠团队拿结果的,如果团队内的思想不统一,目标就不可能一致;目标不一致,所有人的力量就不能形成合力,会产生大量的内耗;而团队内一旦形成内耗,且不说能不能做事情,团队本身的存在都会成为问题。很多原本强大的组织,因为内部的矛盾激化,最后搞到分崩离析的,并不少见。
所以,管理者要想驾驭团队,首先就要统一团队内的思想,让所有人都认可团队的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力出一孔。
管理建议:
1.管理者首先应该是领导者,需要代表团队内最广大成员的利益。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层:管理者在目标可选择的前提下,应该充分了解团队大部分人的想法和意见,争取将团队的目标设定为大部分人认可和接受的目标;
第二层:管理者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需要调整团队内的人员,淘汰想法不一致的,引入想法相同的,从而实现代表团队内最广大成员利益”的目标。
2.管理者需要频繁的与下属进行沟通,了解大家的想法;在团队迷茫期更需要通过演讲、讨论、宣传等手段去统一思想
一方面,只有经常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大家的想法;
另一方面,其实大部分人的想法并不够坚定,人们往往喜欢跟随领袖的想法,所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容易形成并引领思想的风潮(思潮),这对于统一思想很有帮助。(但这种方法很危险,使用不当容易失控,大家审慎参考)
3.管理者需要重视自己在团队内影响力的建设。一名管理者的影响力在关键时刻能够起到统一团队思想的作用,这对于一些要做出艰难但正确”决策的领导者来说极其重要。
比如在推动改革开放时,如果不是邓公长期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力,想要扭转当时大多数人阶级斗争为纲”、与资产阶级不共戴天”的思想,谈何容易。所以管理者要接地气,要多演讲,要多写文章,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04
闻而不见,虽博必谬
场景重现:
上海疫情开始之后,居民对社区管理人员的埋怨就不绝于耳;紧接着,抱怨方舱未完工就收治隔离者的信息在网上传播;之后,爆出警察强行隔离核酸检测阴性夫妻的对话录音;近两天,政府征收张江地区人才公寓用于阳性隔离的消息又在网上传播……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件,完全颠覆了我对上海的管理认知。从过去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经历来看,我对上海基层的管理能力印象是很好的。况且2020年上海封城时,整个管理也是井井有条,看着现在接二连三的管理事故,我真的完全无法理解。
直到一些社区工作者开始在网上发文,我才慢慢找到了原因(以下为一些社区工作者的网上文章摘录):
  • 社区工作者连续十天集中居住在居委,不能回家,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左右,饮食和卫生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 在此期间,居民的物资得不到保障,居民医疗、用药等需求得不到满足,区内4000多名居民的愤怒都撒在社区工作者身上;
  • 大量的快递物资需要帮忙搬运,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每天疲惫不堪,体力不支;
  • 辖区内阳性人员得不到及时转运,还安排多次区内人员核酸普检,安全隐患需要社区工作者各种协调注意,精神压力极大;
  • 一些坚守在小区的大白”,连基本的居住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只能在露天里搭个简易棚子,连盖的被褥都没有,而最近几天上海还在下雨降温;
  • ……
直到最近,一名区级防疫干部自尽,我真的破防了(出于对逝者的尊重,这里不详细信息)。也真正开始理解这些反常背后的原因。
我相信,上海的这些基层干部们依然是过去我熟悉的那些人。他们努力、他们尽责,他们做事依然任劳任怨。他们身处一线,在努力服务的同时,也承受了居民大部分的怒火。但他们不是不想做好,只是不管自己怎么努力,终究力有不逮,无力回天。
管理思考:
古人云:猛将必发于行伍,宰相必起于州部”;毛主席说: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都说明了管理者贴近一线的重要性。
要想做好管理者,必须要真正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解决一线的实际困难。一味的提要求,给压力,定KPI不但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还容易把自己的团队搞崩。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是要了解清楚细节,越是要贴近一线的团队,听大家的意见,给大家排忧解难。
我曾经所在公司的一位CTO,每次遇到重大项目冲刺时,他都会在一线和手下的程序员熬夜加班。他的位置其实已经不再写程序了,所以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这样做。

CTO是这样回答的:“虽然我不写代码了,但我在这里,兄弟们累点苦点也不会太抱怨。
况且我在这里,晚上会给大家买宵夜,这样大家干劲就更足。万一有些合作团队的问题需要解决,我来协调和处理效率也会更高一些。总之,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大家能够安心、踏实、高效的完成工作,这也是我在项目冲刺阶段最大的作用。
相反,如果领导者不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那他做出的决策一定在执行层面落不下去;看到效果不佳,管理者又会加大向下的压力,进而导致下属的动作变形。最终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引发很大的次生灾害。
我总说:要做好管理者,首先要成为一名领导者”,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充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管理建议:
1.做为管理者,千万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我见过一些管理者,觉得自己好歹是个什么长”了,于是开始端起架子来。通俗来说就是脱离群众”。其实大家要这么想,管理者和一线员工只是工作内容不同,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反而管理者需要靠团队拿结果,所以反过来更需要照顾好一线员工,让大家能够安安心心工作,踏踏实实拿结果。思想上想通了,行动上执行起来就会更自然。
2.越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越要沉下去。作为管理者,平时的工作很忙碌,要求一直深入了解一线并不客观。但如果面临的是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就必须要了解一线情况。
因为越是这种情况,决策就越要准确,就越要求管理者掌握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这个时候对一线情况的了解不是浪费时间,反而是在提高决策效率。
3.管理者脸皮要厚”,要接受被打脸的事实。很多时候,管理者不想去一线了解是因为怕被打脸。毕竟管理者不是神,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时到了一线,被事实打了脸,心里肯定不好受。
甚至一些管理者,明明知道实情,但碍于面子和自尊心,选择做一只鸵鸟,视而不见。所以,越是管理者,越要皮实,勇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决策,做到知错能改。
05
唯真,不唯上
场景重现:
4月初,上海市有关部门推出了疫情居家厨艺大赛,征集市民疫情封闭期间的厨艺作品,放到网上投票。但最后组委会果断取消了评奖,这次活动不了了之。原因是入选的32道厨艺作品中,有一张被啃了一口的馒头获得了网上超过94%的选票,名列第一。
4.13日,网友爆出上海徐汇区(对,就是本次疫情起点的那个区)突然要求把区内所有住户贴上封条,全区静默1天。原因相传是因为某领导第二天要到该区视察。这件事迅速在网上发酵,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甚至网上还传出了一个小区防疫志愿者向工作人员科普法治大于领导”的视频。神奇的是在舆论的压力下,仅仅几个小时后,该区又撤销了贴封条的要求。
上海东方卫视原定在4.13晚20:30播放抗疫特别节目,其中明星大腕云集,内容也非常的歌舞升平”。但却在网上被上海人民喷成了筛子,最终不得不宣布暂缓播出。
……
管理思考:
能力弱还有救,思想歪了可就彻底救不回来了。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想清楚,你是为了谁工作,你的客户到底是谁?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才能在内心形成一杆秤、一把尺,能称出孰轻孰重、能量出孰短孰长。
管理者绝不是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工作这么简单,而是要带领团队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一个合格的管理者,需要有能力判断上级领导下达的命令是否正确,需要有能力对领导有偏颇的指令进行修正,更要有勇气对领导错误的指令说不”
的确,听领导”话的人,升迁更快,赚钱更多。但如果走的不是正路,做的不是正确的事,那只能算是歪门邪道,长久不了。只有那些真正认清客户,坚持做正确事的人,才配拥有长久的发展,光明的未来。
“唯真,不唯上”,只有五个字,却重于泰山,是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学习的至理名言。
管理建议:
1.认清组织的使命是管理者做到唯真,不唯上”的基础。管理者是组织任命,服务于组织目的的。比如,一个公司的生产部门是用最小的成本,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那么怎么样能够达成这个使命,就是生产部门管理者的真”。知道了什么是真”,才有可能做到不唯上”。
2.明白坚持做正确的事”的威力,抗衡人性的阴暗面。按领导说的做,即便是错的,自己也能升职加薪;如果不按领导说的做,马上就被下岗。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做到唯真,不唯上”吗?我想大多数人可能都做不到。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面对诱惑和威胁,做了不正确的事”,眼前是顺利了,可未来呢?
一个总让下属做不正确事”的领导,又能存活多久?我打内心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做了错误的事情,早晚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唯一让人心安的做法,正是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唯真不唯上。
3.唯真,不唯上”不是认死理,要懂变通。我有一位朋友,他的直属领导让他把领导的侄子招为实习生。按理来说,这个同学的条件并不满足实习生的招聘条件。但他还是招进来了。
用朋友的话来说,实习生一天150块实习费,来了以后依然能够打打杂,也不算浪费,团队内同学也不会有太大的反应。但如果领导让他把这个实习生转正,那他一定不会同意,因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会大幅影响团队内其他同学的士气。
记得自己还是一个大头兵时,特别羡慕管理者,觉得他们工资高,能管人,也不用做什么具体的工作。等到自己成为管理者,才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工作难度之大,身上责任之重。稍有不慎,不只是自己身败名裂,还可能害得团队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正因为如此,我成为管理者之后,日常学习时不敢稍有懈怠,生怕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害的团队误入歧途;重大决策时总是思前想后,生怕因为考虑不周而让团队深陷泥潭;每有空闲时就和团队成员沟通,生怕因为自己对一线不够了解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因此,我自己常常被焦虑压的喘不过气来。后来自己慢慢调节,学会和焦虑为伴后才开始好转。
撰写本文一方面是因为从此次疫情中,看到了很多管理方面值得警示和绕开的深坑”,希望分享出来与大家一同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本文给每一位管理者敲响警钟,让大家明白身上的不只是光鲜亮丽的title,更是责任满满的重担。
最后,我还是对上海充满了信心,也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守望相助,携起手来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我们一定会重新迎来生机勃勃的上海。
END

推荐阅读

  1. 职业进阶的关键,一定要做好向上汇报

  2. 行业洞察:投资SaaS行业,亏了1个亿

  3. 当上高管的秘诀:可能是向上管理做得好

  4. 一名优秀的数据分析专家的能力模型

工作10年,一路历程:数据科学家-MBB咨询顾问-私募投资
欢迎关注
公众号多年来未接任何商业广告,不开赞赏,放心阅读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想如常看到我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同时也可以把干货转发给有需要的小伙伴,期待我们不定期的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