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妈。
最近上海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我也会每天给远在上海的朋友发问候消息,毕竟除了问候也做不了什么,快递都停了,想远程投喂也不行,只能微信上听她发发牢骚。
刚开始是这样:
然后是这样:
再后来是这样:
看到这条信息,我也破防了。
这就是妈妈,哪怕日子再难,也不敢、不愿把焦虑的情绪传导给孩子。
记得20年疫情刚爆发那会,我们也是全家被封在小区不能出门,每天过得日夜颠倒,晚上睡不着就刷新闻,越刷越焦虑。
有一天千寻突然问我,妈妈,我们是不是一直都不能出门了?
我才突然意识到,孩子也会被大人的情绪影响,会不安、会害怕。
然后我就跟老公说,我们得调整自己,不管怎么样,先让生活回到正轨。
于是除了上网课,其余时间我都带千寻在小区有限的绿化区里运动、读书。
为了不分心,我给自己立了个小flag,就封控这段时间,每天陪娃做一次“对写作有帮助的共读练习”。后来复课正好赶上二年级写小作文,看娃一脸轻松,还挺庆幸没荒废那段“抗疫”时光。
最近同款宅家的妈妈想必不少,也不能帮到大家什么,想想就把当年的共读练习方法分享出来吧。
做一些常态的事,或许能让我们暂时远离焦虑,找回久违的宁静。
更重要是,你的淡定,也能带给孩子一份安心。
1
共读练习之角色扮演
说到“角色扮演”,很多妈妈都不陌生,孩子小时候我们就用演绘本的方式与Ta互动。
前几天我写了篇👉《读完一本书,再玩个语言游戏,娃的表达就开了窍!》,有不少宝妈留言强烈推荐演绘本。
我们家最早在共读中玩角色扮演,是受到英文戏剧课的启发。
当时千寻在未思途世界学校上戏剧课,有天她们排演的是《绿野仙踪》,我在休息区无聊旁观。
看着看着就觉得很有意思,演出过程中孩子们要讲超多台词,还要借助记忆把情节连贯起来,这不是很好的输出练习嘛,既有语言组织又有逻辑梳理。
关键吧还有内驱,平时你让娃讲绘本,他可能会排斥,但你说我们把故事演出来,娃就充满热情,可能是有趣掩盖了困难?
之后我把这个方法推荐给了幼儿园老师,她们的阅读课也变得好玩起来,娃们各自认领角色,演得津津有味!
我觉得角色扮演就像一座变输入为输出的桥梁。
日常共读你读娃听,是被动输入。
写作需要娃自己表达,是主动输出。
娃一下从输入过渡到输出会不适应。
但若是我们在中间搭个桥,先帮其实现不错的口头输出,待后面会写字了,只要从“嘴上说”变成“手上写”就容易很多。
而且,角色扮演的过程并非复述那么简单~
你想啊,我们能读到的好书,都是大师们精心创作出的好故事。
娃“演”它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体会和学习一篇文章要如何谋篇布局。
我印象很深,疫情封控那会和千寻在小区草坪上“演”伊东宽的《鲁拉鲁先生的院子》
她演鲁拉鲁先生,我演闯进鲁拉鲁先生院子里的小动物。
刚开始她就催我:
“快点进来啊~”
我说不对呀,小动物还不能进场,你还没交代故事场景呢。
“鲁拉鲁先生有个让他非常骄傲的草坪院子,不管谁闯进了,他都会用弹弓赶走它们。”
待她交代完背景我们才开始,最后我提醒她还得躺在草坪上,因为故事的结尾是:
“鲁拉鲁先生的院子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院子里有很多小动物,大家和鲁拉鲁先生一起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意外闯入事件打开了鲁拉鲁先生的心胸,让他体会到分享的乐趣。”
你大概也发现了,这就是小学作文最常用的“总分总”结构。
如果我给娃讲什么是“总分总”,她肯定不爱听,也记不住。
但角色扮演中,我就能巧妙提醒她去留意和感受。
完了再巩固下:
以后你写故事,也可以学伊东宽先生哦,先交代场景,然后展开故事,最后再有个结局给到读者~
还有些书采用的是时间线叙事,比如台湾经典童书《妈妈,买绿豆!》
“演”完阿宝跟妈妈去市场买绿豆、煮绿豆汤……我会提醒千寻,这个故事是按时间线来推进的,以后我们写日记写游记,就可以用到这种方式。
大家不妨翻翻家中存书,应该大部分都遵循了这两种叙事结构。
共读演绎时提醒娃留意体会,有了这份觉察,以后写作就知道怎么布局,会省很多力气~
2
共读练习之丰富形容
除了“角色扮演”,我们还可以用非故事情节童书来做另一个共读练习:丰富形容。
寒暑假辅导一些小朋友写作时我发现,孩子们很有想法,难是难在语言匮乏。比如写一棵树,我得花很多时间循循善诱:
这棵树是高大还是矮小呢?
高大啊,那它高高大大的样子像什么呀?
其实像这样的语言积累,我们在平时共读时就可以完成,完全不必要等到二三年级来补。
很多童书都适合做“丰富形容”,我用疫情时陪千寻读的《春夜如银》来给大家举例吧~
《春夜如银》是英国国宝级诗人沃尔特的四季系列经典作品,获得了凯特·格林纳威大奖提名。
系列里的另外三本《夏日黄昏》《乘夜色飞行》和《雪》也都非常精美,有兴趣的妈妈可以搜一下。
像这种重插画轻故事的童书,只是照着念太可惜了。
虽然配诗本身也很美,但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图像,鼓励孩子组织语言来做丰富形容。
“像猫一样的月亮,被一圈淡淡的光芒围绕着,它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安静的河流,附近的树干和树叶在月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这是千寻当时的描述。【熠熠生辉是我提出滴,趁机教她一些新词,增加字词积累~】
还有这幅:
“春天的夜晚,小精灵们聚集在树林里,两个睡眼朦胧的孩子加入到精灵的游行队伍中,星空下,一场奇妙的晚会即将拉开帷幕...”
之前文章里,我也用小龄段的《好饿的毛毛虫》举过例~
我会问千寻,毛毛虫长什么样,看上去心情好不好,最后她把“丰富形容”的零碎句子连起来,就成了这样:
草地上有一只毛毛虫,它有着红色的脸、绿色的眼睛,绿色身体上还有很多细小的绒毛......它看起来有点不开心,是发生什么事了呢?
看上去,是不是已经有点小作文的感觉啦~
共读时常常这么做,孩子观察、描述事物,串联完整语句的能力就练出来了。
EASTWEST
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疫情宅家陪孩子读书时能用得上。
“一边为抢菜焦虑,一边还要让孩子安心”听上去确实心酸,但它表达的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生活?
去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在踏踏实实陪娃,操心更多是娃的成长事宜,而不是明天的菜在哪里。
今年,双减、疫情、战争一个接一个此起彼伏的变化,给每个普通家庭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有多少人,每天除了疲惫工作,其余时间都在慌着抢菜慌着刷新闻,关注各种讯息。
我们在讯息中沸腾,又在讯息中茫然。
可焦虑,永远都是最无济于事的情绪。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时候,我们就是孩子的晴天。
外面越是兵荒马乱,越要多陪孩子做些常态的事,让Ta安心。
更何况,对每个微小个体来说,真正能把握的,也就是那些陪伴的日子了。
愿一切,都早点好起来吧~
《喜剧之王》经典台词
~关注千妈,好书好电影敞开看~
请相信所有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