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是近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
但是,最近小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上海封城期间,来咨询加拿大移民的上海客户反而是越来越多。
你说这些移民的人是“真聪明”?还是“傻子”?他们为何萌生去意?
上海人移民意愿激增
这两天,有几组“移民”相关的检索数据在移民圈中疯传。

第一组数据是2022年4月左右,全国搜索“出国移民”相关关键词的数据出现暴增:
“移居加拿大条件”搜索量环比激增2846%,在移民相关词汇检索量中位居榜首。
“出国哪里好”,以2455%增长率排在第二名。
第二组数据,是百度根据国内各地区检索“移民”相关词汇给出的热度排名。
2022年3月份,“移民”检索量月环比增幅最高的Top 10地区分别为:上海(↑109.61%)、天津(↑41.5%)、广东(↑29.79%)、江苏、陕西、香港、吉林、浙江、台湾、福建。
而在整体搜索总量方面,
排在前十的省份和直辖市分别是: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安徽、福建、辽宁、河南。
第三组数据,是微信指数提供的。
4月3日,“移民”中文关键词数据日环比暴增440%,单日搜索量达到了惊人的近5000万次。
相当于每20个微信用户中,就有1个在4月3日当天搜索了“移民”。
有众多网友戏称,等上海解封了,在上海的人民会分三批开始行动:
疯狂囤货的、回家返乡的、和移民出国的。
移民乃专业领域,但我就想纯粹就移民这个话题,简单聊一下想法。
但凡有要不要移民这种苦恼的基本都是中产阶级。富豪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烦恼。假如是马云赵薇这样级别的大佬,在澳洲买几个酒庄,纽约买一套从客厅里可以俯视中央公园的空中豪宅,再拿个小国护照,到处飞来飞去,全世界都有资产配置,去哪里都照样过上等人的生活。
同时,社会底层也不会有这样的烦恼。早年偷渡美国欧洲的福建人温州人,更早些年间偷渡去的那些广东人香港人,从无到有愣是在海外一个个陌生的国家打造出一个个唐人街,他们可以不拿身份也不办信用卡,一辈子住在中国城,永远不需要和当地的主流社会打交道,也不需要生活质量也不需要社会认同。在餐馆打黑工一个月赚4000美元可以省下3600美元寄回国内给妻儿养家,这是一道不需要犹豫就能算出答案的简单算术题。
所以移民这事,对富豪大佬们来说没有什么会失去,同时对底层来说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唯独对中产来说,需要失去太多的东西,才能换回另外一些东西,这个交换太惨烈了,我太清楚这个过程是多么痛苦煎熬的了。
首先,你基本上需要放弃你过去所有的人生经历职业成就一切从头再来。你在国内是资深记者拿过中国好新闻奖又怎么样?你是资深优秀教师又怎样?照样竞争不过那些刚毕业但是会说母语的小孩,你那点从业经验只有唐人街的中文报纸看得上,开的薪水还不如在餐厅洗碗端盘子的非法移民拿得多。我有次在纽约叫了唐人街的电召车(也就是出租车),司机说他在国内是药剂师但是在美国不好找工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工作只是一个方面,很多别的事情都是这样。你漂洋过海带过去的所有历史都无法接入一个全新的系统,只能像旧照片一样压在箱底,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翻出来自我咀嚼。
这件事给我的震撼不小,因为我发现自己就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去重新学习这个社会的一切,然后去一点点把自己接入这个系统。日常用品的名称还好说,接触过一次就记住了。
更需要学习的是那些思维方式,喜好经验,生活习惯,生存智慧,人和人打交道的方式,乃至坐公交车、搭地铁的方法,乃至当地人说某个单词时独特的发音……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身份认知(identity)成为你最迫切的需求。以前你从来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在自己的国家你是大多数人里的一个,你身边有千千万万个和你一样的人,虽然你从来没有意识到,但这种一样一直带给你一种安全感和保护层。
而到了新的社会,你突然成了少数,你会有一个心理落差,会感到身份危机,你需要完成心理重建,重新确立“你到底是谁”。这同样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所以真正能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的人,必然都拥有一颗强大的灵魂。
所以,富豪移民不需要做题,底层移民只需要做简单的算术题,而中产移民则需要面对异常复杂的论述题。
我对我的朋友们说,把这些都衡量清楚,如果你觉得你需要放弃的所有东西、你将要面对的所有困难,都比不过你内心真正想要保留的一些更珍贵的东西,那你就移民吧,而且最好是趁早,越早就能付出越小的成本。
反过来,如果你衡量之后觉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经历这么多的困惑并不值得,那就放弃那些摇摆的念头吧。
上海这波疫情里发生的种种热点事件,或许也会是这道论述题的一部分。
在这次种种刷屏的热点事件里,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浦东那个女儿苦苦哀求救护车司机,不是某个母亲哭求不要把自己和孩子分开的录音,不是郎咸平98岁的母亲肾衰竭送医却在医院门口等了4个小时核酸结果,不是上海人每天抢菜的必修课。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松江一个居民小区里,有居民跑到阳台上唱歌,很快就有无人机飞了过去对居民们播放录音:“请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
那个特别后现代的场景,那个冰冷科幻的机器女声,真的有点吓到了我。
文章来源:青铜时代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我们删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