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期,《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一文引发热议,吹皱一池春水。网络各种解读都有,很多大V说这是要搞计划经济的前兆,真是这样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为应对危机,全球各国开始大放水,对市场干预的力度加大。
大国也开始从改革开放后激发民企活力转向为国进民退,从四万亿到40万亿基建投资,ZF投资力度越来越大。
一时之间,鼓吹计划经济的思潮在网络上泛起,甚至有说大数据能够助力计划经济,之前计划经济搞不下去是计算机技术不支持云云,颇有几分兰格的“计算机计划经济”卷土重来的架势。
都说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其实人类也好不到哪里去。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世人就开始淡忘历史教训。
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当年苏联推行计划经济,导致欧洲粮仓乌克兰大饥荒,数以百万计的人饿死,是因为缺粮吗?不是,而是计划经济以农补工政策下乡过度征粮、上层信息反应滞后所致。
之前经济学家分析计划经济的缺陷,多数是从经济效率、资源配置低下的角度的考虑,除了这些方面的因素之外,计划经济还有一个最根本、无法弥补的缺陷——信息反应滞后。
计划经济下,必然存在一个处理一切信息的中央大脑,哪怕是最庞大的计算机系统也无法处理如此海量的信息,因而无法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所有的信息均需要中央大脑处理,难免会遗漏重要信息、反应滞后缓慢。
古代像蒙元这般全球性的大帝国为何最终走向分崩离析?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帝国的疆域太大,无法进行有效地直接治理。在帝国的边陲发生的事件,哪怕是快马加鞭传递到中枢也要一个星期,中枢作出决策后一来一回,大半个月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事情有可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跟最初完全不一样了。
就像一个身躯长达上万公里的巨人,脚趾在南海被鲨鱼咬了一口,等大脑感觉到疼痛再做出反应,几个小时过去了(神经信号的传递速度为几十米每秒),在这个期间,鲨鱼早就把他的脚趾啃得干干净净了。
所以依赖于计划经济中枢来作出决策和反应,难免会滞后僵化,无法随机应变。
哪怕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幅度加快,地球村时代的来临,计划经济体制依然不可行。一是无法处理海量的信息,二是决策毕竟由人做出,个人和团体做出反应需要时间,没法像市场一般自发反应迅捷,等到他们做出反应时候,往往时过境迁了。
对上世纪5-60年代一些历史经验教训感受不深、没有记忆的人(其实当事人很多都还活着,不过一二代人而已),从当下的魔幻现实中,也能领悟到计划经济不可行。
市场以价格作为信号,成千上万个市场主体自发参与,只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就能自发形成交易,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中称赞市场:
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亚当斯密也在《国富论》中提出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之心。
这些都是常识,违背常识,就像想攥着自己的头发摆脱地心引力一样,没有不失败的。
所以说,建设统一大市场是为计划经济前兆不过是无稽之谈,从内容正文中也看不出一丝一毫类似的意思,不信的可以去读一读原文,文章多读几遍,其义自见。
这些条文在之前的文中也均有提及,例如反垄断、查处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壁垒等等。
建设统一大市场也是一直以来的目标和追求,这一次不过是将之前在做的事情再次强调而已。
2
为何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因素,统一的大市场能够提供一个大的消费市场,市场分工深化,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化进程就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之上,这是最根本的。
此外,还有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聚集效应等,均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出经济市场是在逐步扩大的。
初期,经济市场的扩大是建立在国家扩大的基础之上。
以东亚为例,中原地区最初是邦国林立,商周时期,有成千上万个邦国,到了春秋时期,减少为上百个,战国时期,通过一系列战争,留存下来10余个国家,最后秦王扫六合,合众为一。
秦始皇统一之后,中国虽然还经历过分分合合,如东汉分三国、唐末五代时期数国争雄,但大体上还是维系统一状态。
国外也类似,罗马在古代一统地中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也屡屡兴起,到了近代,大航海时代来临,殖民主义导致亚非大量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失去主权,成为宗主国的附属地。
为何在二战前,国家的数量是逐步减少的?
这是因为在一国之内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对经济发展有利。
横跨数大洲的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乃至蒙元帝国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远航的商人只需要向一个国家交税就能够得到安全保护,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
蒙古对花剌子模发动西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花剌子模抢劫和屠杀得到蒙古保护的商人,可以说是为了打通商道而发动的战争。
在二战后,由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殖民主义的瓦解,国家的数目虽然出现了反弹,全球从几十个强国变为233个国家和地区(197个主权国家,36个地区),但统一大市场的规模是扩大的。
例如欧盟,27个成员国组成了一个单一大市场;绝大多数国家均加入了WTO,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开放程度比起工业革命之前一国内部的开放程度更高,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消弭了战争。
二战之所以爆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争夺全球市场。
1929年的经济危机,各大资本主义强国之间互相以邻为壑,互相闭关锁国,不允许本国和附属殖民地对他国开放,导致后来者日本和德国大为吃亏,二者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走上军国主义之路,用武力抢夺领土和市场,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后,随着美国主导的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日本和德国获得了他们靠战争手段未能获得的海外市场,产品畅销全球,迅速从废墟中崛起成为世界第二、第三经济强国,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之间也因此迎来了一个持续和平发展时期。
经济学家顾准认为,大一统压制了创新,是大国未能进入工业革命而西欧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然而如果没有大一统建立的统一市场,万邦林立,经济利益不一,一旦遇到经济危机也会激发矛盾,导致一战二战等世界大战发生。
所以,类似于欧盟或者美利坚合众国状态,经济市场统一,但在ZZ上各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也许是未来世界一种可行的模式。
当然,最终世界的规则和价值观必然会合一,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规则,文化多元化并非价值观多元化。
3
改革开放以来,大国也融入了这一国际大市场,剩余的劳动力价值得到了实现,这是大国经济腾飞的基础和根源。……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里,大国有一个特色:许多商人宁愿做外贸,也不愿意做内贸。
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国内贸收款困难,各地存在贸易保护主义现象。
自从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财政分灶吃饭以来,大国各地内部互相竞争,可以说是一种“财政联邦”体制。
这些竞争有其益处,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活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也有其弊端,优不胜劣不汰,各地从财税收入角度考虑,贪大求全,互相补助本地区的落后企业,有啥新兴产业也一窝蜂上,导致两败俱伤。
以各地的工业园、产业园为例:为了招商引资,一些地方甚至开出“零地价、零税收(地方税全额返还)”的优惠条件,可以说是恶性竞争,白白便宜了外资企业。
国家近期鼓励芯片产业发展,一时之间全国涌现了上万家芯片企业,每个地区都在搞芯片产业,新能源造车也大体类似;反观美国,同样出台了鼓励芯片行业发展的政策,但都聚焦在原有的几个芯片巨头之上,避免了资源浪费。
这种地方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了行业产能过剩,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大国的钢铁、水泥、等产能就严重过剩,由于均有地方支持,市场化的手段无效,只能动用行政手段强行削减产能,造成了极大浪费。
此外,也会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
为何各地国土部门是腐败高风险区域?就是因为地方土地财政,各种优惠政策均跟土地相关,企业跟地方关系好,在土地、税收上减免金额巨大,其中利益惊人。
在之前全球化的红利期,地方上的竞争可以向外扩张寻求蓝海区域,一些地方保护政策危害性尚不明显;而今已经进入红海期,只能向内部挖潜,深化改革、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已经是迫在眉睫。
4
建立统一市场是大势所趋但要想建成建好也任重道远。
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阻力:
一是缩减各地自由裁量权,各地自主性降低,会导致各地躺平。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无利不起早,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各地公务员奖金津补贴除地区差外大体一致,寻租和灰色收入减少,沿海富裕地区可能会出现消极躺平现象。
二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最重要的是信用和法治。靠自上而下推行难度较大。
信用、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而信用要靠法律来维系,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
为何内地三角债严重、企业收款困难?其实各地方ZF就是最大的根源。
由于财政困难,一些项目资金拨付拖欠数年是常态。在当地,想要打官司赢地方ZF是不现实的。
哪怕是能够为当地带来大量财税收入的龙头企业,外来企业打官司都很难赢。如花粉有“龙岗无敌手”之称。
各地财政分灶吃饭,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没有法治的保护,仅仅靠从上到下的强力推动,很难避免隐形的歧视。明面上的保护和歧视可以消除,但隐形的壁垒和潜规则很难撼动。
如文中二十六条规定,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
这些规定目前确实做到了,各地也成立了统一规范的公共交易平台,但事实上招投标是如何行事的,大家都懂的。
哪怕是所谓的MZ“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拉美地区为何掉入拉美化陷阱?
亚洲除四小龙之外,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为何未能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名义上法院是自主的一极,但事实上受到选举和ZF影响甚深。
当年墨西哥地区盛产金银,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理优势都远优于寒冷的新英格兰地区,但为何最后新生的美国成为美洲大陆的霸主,而有“新西班牙”之称的墨西哥却沦落了?
关键因素在于美国的法律精神更强,尊重和服从法律。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都嘲讽美国的律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打官司,但这或许正是美国能够崛起的秘密所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