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在微信视频号的这场演唱会,观众多大 4000 多万,这个数据足够惊人。
今天,还有这么多人听崔健吗?我相信在演出开始前,就是崔健、赞助商和微信团队,不会想到会有这么高的观看量。
这样一个数量级的观众群体,通过微信视频号看了一场演唱会。激动者有之,不满意者也有之。难免有人此前不太了解崔健,甚至不知道崔健是谁。也得承认,在今天,有人不知道崔健是谁,太正常不过了。
有不少人觉得本场演出好得不得了,无比激动,意料之中,也有人说崔健的现场不好看,这也并不意外。听惯了抖音神曲儿的新一代人能觉得崔健唱得好听那才怪了,被「漠河舞厅」之类的歌感动了的要是能被崔健感动那才怪了。吃惯了地沟油的偶尔吃一顿正经馆子,只会抱怨菜不够咸不够辣,菜码儿还不足。
如果这样说有人觉得被冒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音乐家艺术家所进行的探索,很多时候就是在冒犯受众。他们不是搞晚会不是搞大联欢,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崔健唱的不是「酸歌蜜曲」,更不会「永远把温情留恋」,崔健永远是超前的,而当人们理解崔健的时候,发现崔健又已经走得更远。所以当今天的年轻人乍一听到崔健的时候,一是会觉得不好听,不够腻,二是感觉听不明白,听不懂。听不清楚歌词,更看不明白。
听听酸歌蜜曲,永远把温情留恋。这两句歌词来自崔健的《春节》,收录在专辑《无能的力量》里,能完整听过这张专辑的人,我认为都已经算是崔健歌迷了。不过即使是他的一般歌迷,恐怕也没多少人完整的听过老崔所有的歌。比如昨天返场最后一首《超越那一天》,不少人只听过收录在《给你一点颜色》里的现场版,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还有个录音室版本,收录在一张拼盘专辑《七月一日生》里。
崔健的音乐,曾经启迪了一代人。崔健的歌词,写进了当代文学史。只凭这两点,几乎等于现在内地所有流行音乐的全部容量。崔健之外,再无第二个人有这样的高度。
那天演唱会结束后我和一位我很尊重的朋友意犹未尽的聊了一会儿。他长我几岁,恰好在大学里就听到了崔健的歌,思想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想起来,觉得颇幸运。历史有时候会押韵,这位朋友如今所做的工作,也对一代人产生了极大影响。
据我所知,那个时代,有不少人都受到过崔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不可替代的,也无法重复。我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有更多的摇滚乐队出现,崔健影响力犹在,主动补了点课,但也只是追溯,无法获得同样感触,何况那时候没钱去看演出。

我们谈起崔健,如果不谈思想性文学性没太大意义。今天的听众,大多数只在意歌曲的「演唱」,而现场的演唱肯定是会一部分人大失所望。因为跟专辑里录音室歌曲几乎都不一样。有一部分歌迷到现场听歌,他们希望跟他们平时听的歌一模一样,这样他们才能跟着唱,唱卡拉 OK 似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满意。说不好听一点,跟那些到风景地打卡拍照证明「到此一游」的做法差不多;而也有的歌迷到现场是为了感受,希望看到一首歌又有了不一眼的演绎,有了变化,有了创新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听现场和听录音室专辑是完全不一样。这种感觉别人描述永远是不准确的,只有到了现场才会知道。
但是通过音乐视频号直播,并不是音乐现场。受限于现在的技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比如有些朋友反馈说,音质不行。但这次的直播,也还是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这是第一次看到针对竖屏进行优化的演唱会,包括舞台设计,音乐选择,观众互动,都做了再设计。用赵牧阳的三弦代替古筝,更是妙不可言。老崔其实没老,并不排斥新的媒介,而很多比他年轻得多的音乐人却还在抱残守缺。
时至今日,崔健的思想性和文学性的已经不需要再做什么证明,而他在音乐上的尝试却被很多歌迷所忽视。崔健是最早把民族器乐和摇滚乐相结合的人,而且非常成功,比如《一无所有》里的唢呐,《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的古筝。崔健尝试说唱形式的时间可以追溯到 1984 年(《不是我不明白》),后面还有《飞了》《混子》这样的作品。崔健和乐队还在非常早的时间进行了电子乐的尝试,我曾在刘韧的文章中看到崔健和乐队吵架的描述,崔健要乐队成员用乐器模仿机器的声音效果,而乐队成员不干。但在 1998 年发行的专辑《无能的力量》里,已经可以听到大量的电子元素。崔健在音乐的尝试和探索上,一直走在前面。
摇滚圈后不少所谓的后起之秀仗着一点锐气,曾经对崔健不那么尊敬,但这些人如今要么只能靠一两首歌撑着,要么就是不知所踪,小毛驴儿拉车,没多大长劲儿。反倒是年已六十的老崔,一直在进步。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老崔的歌过时吗?「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在今天,这依然是振聋发聩的呐喊。
老崔的很多歌,已是不折不扣的金曲,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这几年没少被各种音乐选秀节目翻唱,一个喜欢听歌的人,说自己一点儿都没听过崔健,似乎也不太可能。如果妥协,不思进取的话,老崔只需要演唱会把他自己经典的歌唱一遍就好,讨好观众是容易的,但他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所以,他的演唱会,永远是要唱新歌,用不同的形式演绎老歌,而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
看完或听完崔健这场在线演唱会的朋友。如果对崔健感兴趣的话,建议你们把崔健的专辑从头到尾听上几张,虽然不少歌在音乐网站已经听不到了,需要想想办法,或是买实体专辑。因为只有完整的专辑才能初步体会到各个时期崔健的风格。
我最喜欢的专辑是《红旗下的蛋》,技术更加成熟,不失思想深度,演唱也具有一定的可听性,最能体现崔健的音乐风格。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主观感受,别人未必能同意。《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和《解决》都一定程度上被标签化了,音乐上的探索痕迹还很明显。有点可惜的是,《红旗下的蛋》这张专辑在音乐网站上如今只剩下了 5 首歌。
如果觉得不好听,那么可能是只听了一遍。多听几遍,你会有大概率能接受崔健的音乐。老崔最近的几张新专辑,我都是这么慢慢的开始接受的。
一点补充:
1. 老崔在演唱会的正式部分有点「紧」,应该是场地内没有观众互动的缘故而不适应,而到了返场部分,则完全放松的下来,状态一下就起来了。
2. 微信视频号的直播演出,似乎更适合不插电的形式,期待以后能搞几场。

题图:演出中的崔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