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呀?👇
紧致眼周 放大双眼
别急,女艺人的新照片,在文末👇
最近大厂暴力裁员新闻,几乎天天都挂在热搜上,身边断供房的消息鳞次栉比

今天看了好几篇讲
“幸运者偏差”
“大厂B面”
的文章,连我都突然很强烈地意识到:年轻人对世界的认知,出问题了,出大问题了。

小红书人均玛莎拉蒂
知乎人均“年入百万 刚下飞机”

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魔幻
让年轻人以为
30岁之前财富自由
很-简-单
年薪百万男
随-便-挑

以为钱很好赚
是年轻人最大的错觉
在北京,我们的办公室在望京,曾经是创投圈头部公司最炙手可热的风水宝地。
过去7年里,我亲眼目睹了办公楼的租房价格,从6块飙升到12块又跌回5、6块,亲眼目睹了很多大公司租下两三千平米的办公室,建造豪华的影音厅、健身房,亲眼目睹了牛X哄哄的明星企业轰然倒塌,一夜之间暴力裁员几百人。。。
在望京那几栋有名的写字楼里,厕所里谈论的总是几个亿的生意,无论是前台,还是销售,就连边拉屎边打电话,谈论的都是上亿的生意,几千万的期权。

绿地那三栋楼里,突然搬来了几家巨头大厂,一夜之间把旁边的楼盘价格炒得奇高无比,那些拖家带口来京的互联网高管们,租房3万4万5万眼眨都不眨就签,带着孩子和老婆来看房的,直接全款,至少要两个车位,一辆特斯拉,一辆悍马。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真的是“百万年薪的男人,满大街都是”,中午吃饭高峰期,朝码农最多的人堆里扔块砖头,砸到的不是年薪百万,也是年薪五十万起。
你想想,那个年代,连我们这种小公司的技术,都月薪5万了,钱就像发了大水似的,就好像钱不是钱,只是一张纸。
如果你一毕业,就刚好经历了资本无需扩张的那几年,真的会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产生严重偏差,认为——钱,就是那么好赚的。
好像人人都可以那么年轻就买房买车,人人都很轻松就财富自由。
然而,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幸运者偏差,因为那些被卷死的大厂B面,根本没有机会,向世界诉说他们的故事。

90后95后00后,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中国14亿人口里,有6亿人,月收入是在1000块以下的。

最近知乎上,有人公开了
#上海各行业真实工资表#
,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小区保安 月薪 2500

健身房前台 月薪3500
写字楼白领 月薪6000

消防车司机 月薪6000

副处级警察 月薪12500

四大外企小白 月薪10000-15000
......

这个工资表引发的争议是,以往大家总觉得能坐进淮海路、陆家嘴5A级写字楼的白领们,都过得很好,出入手持星巴克,衣着光鲜,满嘴中英文夹杂,过年返乡省亲,年终奖总是最拉仇恨的。

在世人眼里,白领个个都是杜拉拉那样的,很快就熬过了几千块月薪的苦日子,花不了两三年就能坐进无敌江景的转角大办公室,升级成了唐晶那样的女强人,大牌不买打折货,年薪百万男人随便挑。

但事实上,这个网友贴出来的各行业工资表,却透露了一个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信息:

钱,
其实,真没那么好赚
小白领,
可能挣得还没高级水电工多
有网友感慨说,在CBD写字楼里,没日没夜开会赶PPT的白骨精们,跟当年的纺织女工,本质也没什么差别,都是在金字塔底部,挣扎着讨一分生活罢了,比富士康的工人,也高贵不到哪儿去。

但这个事实,是年轻人接受不了的,他们在幸运者偏差的漩涡里,经历了青春期最重要的人生阶段。

他们以为,世界就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从90后-00后这代人,他们经历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全盛期,他们的骄傲、优越感与盲目的自信,是有强大的家庭经济基础,优渥的社会物质财富,为背景的。

他们的民族优越感很强,把网络上看到的世界,本能视作世界的全部,从小就重度依赖社交网络,就连三观的形成都收到了社交网络的严重影响,动不动就被网上那些妖魔化的信息洗脑👇
“00后自学爬虫 年薪百万”
“奥运冠军落魄摆地摊”
“清华毕业不如卖猪肉”
“辍学当网红2年身家上亿”
“97后当主播月薪30万”

......
这些哗众取宠的人生胜利组,也许有部分真实,也许是把真相掐头去尾包装成传奇。
即便是真实的记录,也是一种典型的幸运者偏差,而社交网络又把这种幸运者偏差的影响力放大到无限。

k.k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条高级炫富贴,说疫情期间孩子在家憋坏了,哪儿都去不了,干脆就花了8000块给孩子买了艘船,在家划船,孩子高兴坏了。

这个po主,连续发了三条视频,晒了自己家的后院,跟古装剧里的大宅门差不多吧,就差没把标题写成——我家比颐和园还是小一点的
视频里的她家后院,比我们普通人几十个家还大,比黄圣依上综艺节目里的豪宅还大,po主反复强调,真的是家,不是景区,是自家的湖,不是农家乐,不对外开放。

这本身没什么,毕竟,绝大多数的富豪是不肯晒私宅的,有真有钱人愿意晒私宅,大家看个热闹挺欢乐的。
但偏爱引站的算法大数据,却给了炫富贴疯狂的流量曝光,一旦你点了一个豪门贴,系统就会给你推送无数个豪门贴,无论真假。
其实,算法是在默默的鼓励人们撒谎的。
毕竟,平台想要的是流量。
这种系统推算逻辑,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的后果,也就是说,今天你只要点了一个美人,明天打开APP满屏都是美人,你很容易因此产生容貌焦虑:
怎么全世界人人都长那么美?
就我长得不好看呢?!
同理,当你今天看了这家豪无人性的炫富,第二天再打开,满屏都是嫁给富豪的故事,全都是私人飞机,比弗利山庄,会让年轻人产生一种错觉:
为什么人人都有钱,
就我爸妈那么穷?!
于是,小小年纪,怪爸妈没本事,怨怼原生家庭,失落,甚至习惯于不断的索取。
大数据之恶,不断争夺用户的沉浸时长,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世界的一面,不断的洗刷观念,让你以为整个世界都如你期望那样,繁盛魔幻。

当黄金时代终结,热钱消失,资本遇冷,在消费主义时代度过青春期的年轻人,他们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世界是怎么了。

在70后80后眼里,世界只是回到了原来的转速而已,一切只是重新回归理性。

在我们毕业,求职,工作的年代,要工作很多很多很多年,才能迈进月薪两万的大关,2万块已经是高管的月薪水平了,靠自己攒钱买房根本是不敢奢想的。
但,对于一出生就坐在了快车道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从未经历过世界的B面。
前几天,我问奶奶,她在上海养老院里,吃的够不够?

奶奶回答我说👇
我爷爷奶奶这代人,经历过抗日战争,经历过抗美援朝,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
无论发生什么社会大事件,奶奶总是淡淡地说,
“还能比当年吃皮带爬雪山还苦的日子么?
每天子弹擦着耳朵边嗖嗖就过去了,每天都有战友死。
每次打完一战,你爷爷都要去战友的家乡,去跪在战友的父母跟前,给人磕头。

人家儿子没了,咱就继续给人当儿子。
战友是为了保卫咱们国家死的,国,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啊。”

焕肤紧致 黄金面膜
小可爱视频都在这里
今日份小可爱
猜你喜欢

我的大号👇
内娱八卦秘闻
美容干货科普测评
绝望主妇的狗血日常
未成年女艺人成长日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