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显示的部分是摘录的原文,原文后面跟着的是我的笔记。)
1.“只要在供需之间,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相对价格和工资结构中求得恰当的平衡和协调,就能确保充分就业,也能使获得的资源和资本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样,出售商品的价格就可以支付企业家和商人合理的生产成本,根据这个价格,企业家和商人就有意愿长期而持续地生产消费者需要的商品。
这说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它能释放企业家和商人的生产意愿,这个意愿,就是最大的关键。只有提供了让企业家和商人愿意从事生产的市场环境,什么促进经济增长和确保就业之类的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否则的话,大不了不干了,不挣钱的买卖谁干啊?把企业家和商人逼出了市场,结果必然是玉石俱焚。
2.“需要澄清的是,过去10年,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所经历的不是一场市场经济的危机,不是什么真正自由市场的危机,而是管理和调控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危机,这个体系充斥着命令和与之相应的腐败。遗憾的是,在迫近的或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不可能看到任何这样的政府承认自己的问题,并抛弃目前的做法。
这里的过去10指的是2017年之前的10年,有人用这10年里的经济问题作为证据,企图证明自由市场理论的失败。而实际上,那些问题恰恰证明的是管理和调控的经济管理体系的危机
3.“在米塞斯和哈耶克看来,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人为造成的繁荣一定会伴随衰退。……他们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不能只看价格水平是否上涨,而主要应该看利率和信贷扩张,因为从信贷扩张到价格水平的上涨有一个时差,等到通货膨胀发生时,萧条就到来了!
米塞斯和哈耶克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这段话用次贷危机对照一下,就差不多能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4.“1929-1933年的大萧条造就了凯恩斯经济学。……凯恩斯主义获得了主流地位,统治了经济学界几十年,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人们质疑。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能够成为主流?简单地说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并给予绝望中的政府希望之光: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去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不是没有需求,而是萧条时期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没钱还谈什么需求?萧条时期的需求,就是给人们工作。无论怎么人为的增加需求,也只能是暂时的,因为维持生活的根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5.“奥地利学派认为,萧条是市场自身调整的必然过程,有助于释放经济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更糟。
因为人本身的不够理性,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东西就会进入市场。而这就像市场被送上门的食物吃坏了肚子,必然会状态不佳,拉一两次肚子。等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东西被排出去了,市场需要的东西进来了,市场的活力也就回来了。我想最近的瑞幸咖啡事件,展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市场自我调节的过程。
6.“任何有效率的政策都要求我们忍受眼前的痛苦,而政府总是急功近利的,不愿意忍受短期痛苦,所以政府特别喜欢凯恩斯主义。
我觉得这不是政府的癖好,而是人性的弱点在组织中展现出的特点,恐怕无法得到克服。也就是说,虽然政府和个人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喜欢凯恩斯主义的。
7.“凯恩斯的一句名言是:长远看,我们都会死的。
从事后诸葛亮的心态来看,能说出这种话里面包含只要及时行乐就可以啥也不顾的思想的人,怎么可能信得过?
8.“政府担保之后,放款人不再担心借款人的资信好坏和还款能力,借款人知道被担保之后也就开始放心借钱。这是政府政策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也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次贷危机是美国政府用信用背书,诱惑人们从道德和理智变成了不道德不理智。
9.“1929年开始的危机之所以拖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危机开始后政府干预太多了。……正是政府的救市措施延缓了市场的自身调整,使萧条持续了更长时间。1990年以后,日本政府的救市政策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持续的零利率政策和大量的公共投资并没有把日本从萧条中解救出来,反而使之越陷越深!
这些我们熟悉的救市措施,都来自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其实都不能起到解除萧条的作用。
10.“政府对破产企业的拯救不仅扭曲了市场的惩罚机制,延缓了结构调整,而且常常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因为政府只解决大问题,不解决小问题。政府的拯救措施也削弱了企业界自救的积极性,导致更多的投资行为和更多的坏账。政府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越短缺。
指出了救市这种干预市场的手段的问题所在。
11.“现在,各国政府搞的都是凯恩斯主义的一套:刺激需求。但这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既然我们认为危机是由于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和中国人过度投资引起的,那么怎么可能通过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解决危机呢?
凯恩斯主义会导致错上加错。
12.“我们要知道,推动经济增长的是生产,是供给,而不是需求;是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需求创造供给。
竟然不是需求创造供给,而是反过来。怪不得奥派经济学不能被广泛接受,这逻辑完全是反直觉的啊。
13.“我们应该像奥地利学派主张的那样,减少政府干预,通过产权制度和激励制度的改进刺激生产,而不是通过信贷扩张和政府投资刺激需求,把储蓄看成罪恶。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让居民增加消费的唯一办法就是使收入增长,收入增长了,消费自然就会增加。
奥派的思想不是让人没钱还去消费,让市场表面繁荣。而是让人们去创造财富,也就是生产。有了财富,各种各样逐级提升的消费需求也就产生了。
14.“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史库森(Mark Skousen)把西方经济学界对市场经济的信仰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市场经济没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场经济,这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二个层次是怀疑主义,摇摆不定,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学;第三个层次是对市场经济非常信仰,但是也认为,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介入市场,这是芝加哥学派,如芝加哥学派的领军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就认为,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让经济走出低谷;第四个层次是对市场经济坚定不移,完全信仰,这是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
尽管我相信奥地利学派,但我想经济学的这四个流派谁也打不过谁,都会一直存在。
15.“正是不确定性和不完全信息使得自由市场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唯一有效率的体制,政府对市场过程的任何人为干预都会扭曲价格信号,导致无效率。
组成市场的是不确定的人,而任何人都不可能持有完备的市场信息,因此面对无比复杂的市场,没有任何计划能做到对市场完全正确的干预。当干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出现问题。这就是奥地利学派坚定的相信市场经济的原因——只有市场这个活的生态自己,能调整它自身。
16.“早期奥地利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弗里德里希··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1851-1926),他创造性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经济计划机会成本等现代经济学术语;
但凡对经济学有一点认识的人,应该都对边际效用机会成本这两个词不感到陌生吧。至少要对这个伟大的名字有点印象啊。
17.“当中央银行人为地增加货币供给,或人为地使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必然诱导企业家将资源错误地分配于资本品的生产,人为地扰乱经济自身的结构,引起繁荣,但这种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当货币停止增长或利率回归到自然利率水平时,经济活动中的错误就成群结队地出现,繁荣破灭,萧条开始。
这说的是奥地利学派的商业周期理论。
18.“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已被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击溃。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大进步。这次危机以来,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又风行起来。
凯恩斯主义被打败过,但经济一衰退,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想要出手管一管,结果凯恩斯主义就会再度复活。
19.“弗里德曼及其支持者从没有认识到,要清算通货膨胀下的繁荣带来的不良投资,经济衰退就不可避免,而这正是奥地利学派的洞见。结果,弗里德曼及其支持者的渐进主义要把经济安全地导向一种不会造成衰退的反通货膨胀进程,这反而与他们批判的凯恩斯异曲同工。
奥地利学派的这个洞见应该是说,市场中总会存在一些不良投资,为了将逐渐积累的不良投资驱逐出市场,市场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在这个过程中,不适应市场的不良投资就会死掉,退出市场。所以,通货膨胀下的经济衰退就相当于市场这个有机体,通过发烧的方式自我杀菌消毒。也因此,这样的经济衰退就像感冒一样,根本不用管,虽然症状痛苦,但过几天自己就好了。
20.“要走出现在的这场萧条,唯一办法就是急刹车,阻止货币性通货膨胀。这样,不可避免的经济衰退将十分剧烈,但它会十分短暂,而且,自由市场将迅速自行复苏,而且这种复苏不会再造成错误。给通货膨胀来个急刹车,这种做法尽管剧烈,但却值得信赖,它会真正改变美国公众对通货膨胀的期待。
这段话作者写于1982年。阻止货币性通货膨胀应该指的是政府不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刺激经济。
21.“因为里根执行的是渐进主义的经济政策,所以美国的经济不可能发生一场足以清算所有债务的经济衰退,这样美国经济只可能面对两种选择:要么再经历一场1929年式的大萧条,通货大幅度紧缩,以此清算所有债务;要么由美联储执行一次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清算债务的经济衰退,这段话再次指出经济衰退是市场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不人为干预,很快就会结束。但要是干预的话,就会变成大萧条或大规模通胀,哪个都比自然的经济衰退要痛苦。
22.“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认为,长期的通货膨胀是因为货币供给量持续而漫长地增长造成的,
要治愈漫长而又可能失控的通货膨胀只有一种方法:停止通货膨胀,也就是美联储停止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操作,美联储不能降低准备金规定,也不能在公开市场购买任何资产。……政府是社会中唯一拥有权力进行伪造活动——制造新货币的机构。一旦它习惯使用这样的权力,我们将继续遭受通货膨胀,甚至通货膨胀的失控可能最终摧毁通货。
这就是连岳老师提到过的,政府总是忍不住想印钱。因为印钱可以凭空创造繁荣,尽管只是假象。
23.“在任何萧条的危机中,自由放任——政府严格遵守不干预政策是唯一可以确保经济快速复苏的方式。
萧条总是会来的,但只要不干预,就能很快过去。这种观点恐怕永远不会有得到完全验证的一天吧。
24.“因为正如奥地利理论所示,衰退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的自行调整,它清算了繁荣期造成的经济扭曲——特别是资本品这些高级生产领域的过分扩张和消费品行业的投资不足。资本品的价格相对下降,而消费品的价格则相对上升,这是市场重新将资源从资本品行业引向消费品行业的一种方法。高级的资本品生产领域已经过度膨胀,而且还伴随着大量的不良投资,许多企业会破产,而相对价格和工资会收缩,这就使土地、劳工和资金这些资源流向了消费品行业;接着,一个能对消费者需求发生有效反应的体系重新建立起来,而这对于无干预的市场来说是必需的。
如果市场不受到干预,就会通过经济衰退发生这样的自我调整。
25.“在衰退期,物价普遍下跌是因为经济紧缩必然导致货币和银行的通货紧缩。……政府通过扩张信贷和银行准备金,严格阻止了货币性的通货紧缩,……即使是在经济衰退期,普遍的物价下跌也不可能出现了。……政府阻止货币性通货紧缩,这也使公众无法从衰退中获得生活成本下降的实惠。政府对通货紧缩的干预给我们带来了通货膨胀下的萧条,而这并不是我们所欢迎的。
在衰退期,本来应该出现通货紧缩的。那样虽然经济不景气,但至少物价下跌了,公众多少也能得到点实惠。可因为政府通过增发货币和调整利率稳定物价,维持虚假的繁荣,就把通货紧缩变成了通货膨胀。结果,就出现了一种不自然的现象,明明经济在衰退,可物价却在上涨,也就是通货膨胀下的萧条
26.“假如有一种理论可以保证某种特定的政策可以医治萧条。接受这一理论的政府就会将这一政策付诸实施。可是这一理论却没有取得成果。此时,这一理论的批评者和支持者都会立刻对它进行解释。批评者认为,政策的失败说明这一理论是错误的。支持者认为,政府并没有按照理论要求的那样去做,所以失败了,所以必须更有力地执行这一政策。现在的问题在于,从经验上说,没有可行的方法在这两种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作者罗斯巴德自己也说了,理论这种东西对不对,没法通过实践的结果去证明,只能通过正确的逻辑推理去证明。可推理的再对,没有实际操作过,还是无法让绝大多数人信服。所以,还像之前我所说的,虽然我认为奥地利学派是对的,但它恐怕永远不会普遍被人们接受。
27.“由于米塞斯的理论根源于普遍的经济学,所以它是唯一能够正确解释周期现象的理论。如果我们不想抛弃普遍的经济学理论,那么对于那些不能与普遍的经济学相结合的理论,我们必须将其抛弃。
米塞斯是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作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奥地利学派基于经济学基本理论解释了商业周期现象,是合理的,正确的。而别的经济理论对商业周期的解释不能融合经济学基础,那就是错误的。
28.“商业周期的问题是关于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的问题;它并不探究特定行业中发生的这类问题,它也不想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特定行业中的相对繁荣和低迷。
要考虑具有普遍性的商业变动,那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变动都是通过普遍的交易媒介——货币进行传播的。货币把所有的经济活动串联在一起。如果一种价格升高,而另一种价格走低,我们就可以认为需求从一种行业转向了另一种行业;但是,如果所有的价格都同时升高或者同时降低,那么一定是货币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只有像货币的需求或者货币的供给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才会引起物价变化。
商业周期不是某个行业周期性的繁荣和低迷,比如很多受时令影响的行业都有所谓的淡季和旺季,那不是商业周期。商业周期是指整个市场的繁荣和低迷的交替发生。因此要想理解商业周期,就必须找到那个影响整个市场的因素。那个因素就应该是货币。
29.“货币供给量上升,而对货币的需求保持不变,那么美元所体现的购买力将会下降,也就是说,价格会普遍上升;相反,货币数量的减少将会引起价格的普遍下跌。另外,如果对货币的需求普遍上升,而货币供给量不变,那么美元所体现的购买力就会上升(价格会普遍下跌);而对货币需求的减少将引起价格的普遍上涨。所以,价格的总体变化是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货币供给包括社会中所存有的货币数量。
一个经济学知识:价格的总体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理解起来有点绕。
30.“如果信贷扩张的程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那么繁荣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当银行信贷扩张停止时,繁荣也随之停止。很明显,如果繁荣持续的时间越长,错误投资带来的浪费也越多,那么必要的萧条进行调整的时间也越长,而萧条的程度也越剧烈。
信贷扩张的程度越大,不良贷款越多,繁荣的背后,就潜藏着越大的风险。
31.“如果人们将工资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阻止其下跌,那么失业将超越令人不快的程度而更加严重地一直持续下去。自由市场中的工资率可以满足对劳动的需求,也能将劳动全部售出,如果工资率超过自由市场的水平,劳动者将会长期失业。实际工资率和自由市场工资率的差异程度越大,那么失业问题也就越严重。
这段话可以用来解释最低工资标准带来的危害。
32.“通货紧缩中的信贷收缩大幅度加快了调整的过程和商业恢复的步伐
在促使经济重新确立自由市场的各要素的比例关系时,信贷收缩比其他任何手段都更有效。
信贷扩张延长萧条,反过来,信贷收缩就能使商业迅速恢复。因为越收缩,不良贷款死的越快,也就是作者说的大幅度加快了调整的过程
33.“更多的消费并不能对萧条起到什么有益的作用,而相反,这时候需要的是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投资的增加)。
现在的政策都是在萧条时期刺激消费,奥地利学派却说应该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与此同时还增加投资?看了好多遍也没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34.“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一样,都不能逃避偿还债务的责任。银行挤兑是对银行的惩罚,对此进行干预将使银行成为一个拥有特权的群体,它们无须偿付债务,这也会导致后来的通货膨胀、信贷扩张和萧条。同时,正如我们主张的那样,如果银行自身存在破产的可能,那么银行挤兑就只是揭示了这种可能。
越看越觉得奥地利学派的理论不可能有市场啊,哈哈。
35.“政府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它应该大幅度降低它对经济的影响力,削减其开支和税收,特别是税收,它干扰了储蓄和投资。降低政府的税收开支水平会自动使社会结构中的储蓄一投资一消费比例偏向储蓄和投资,这样就使经济回复繁荣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了。
面对萧条,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也就是自由放任。如果非要做点什么的话,就应该是削减开支和税收。这都看明白了,可是为什么削减开支和税收了,资本就会流向储蓄和投资呢?没看明白。
36.“经济繁荣不会无限期地持续,因为最后公众会对政府永久性的通货膨胀政策产生警觉,当美元开始贬值时,他们会用货币大量购买商品。这就造成了失控或者恶性通货膨胀,
通胀到美元开始贬值,那就是政府把通胀手段玩坏了啊,没能维持良性的通胀率,恶性循环,逐渐走向了恶性通胀。
37.“因为信贷扩张必然导致随后的萧条,所以政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一开始就阻止任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信贷扩张。然而这项政策的实施非常困难,因为政府自身就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同时它也总是逐步地诱发、鼓励和引导通过通货膨胀而使经济繁荣。
这话意思是说政府早晚控制不住合理的通胀率?
38.“然而政府没有那么做,它本应该废除美联储并不再插手管理私营银行,如果这些银行不能兑换它们的纸币和存款,那么就应该让它们及时破产,尽管破产是严酷的。
奥地利学派反对设立中央银行干预私营银行的运转,主张私营银行也跟普通企业一样接受市场的检验。
39.“银行总是试图尽可能地扩大信贷,而政府也总是支持并怂恿它们那么做,正是因为这一事实的存在,周期才会重现。银行的利润来自信贷扩张,只要它们可以,它们就会尽可能扩大信贷,直到它们被阻止。政府自身也是诱发通货膨胀的因素。当受到国内和国外黄金枯竭的合力影响时,银行才会被迫停止信贷扩张,而在萧条时期,黄金枯竭、对破产的恐惧会迫使银行收缩信贷。当暴风雨过去,复苏到来时,银行和政府又会肆意扩大信贷,并将之进行下去,所以商业周期就会不断重现。
这段话很容易把银行和政府理解成导致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好像奥地利学派都是无政府主义者,银行就不应该存在一样。我觉得这段话可以理解为,不断追求信贷扩张和通胀是银行和政府天然存在的弊病,因此银行和政府在执行其职能时,一定会带来商业周期这个副产品。我们无法避免这个副产品的产生,所以就应该理解它产生的原理,做出合理的应对。
40.“储蓄和投资紧密相连,不可能一边鼓励这个,一边抑制那个。除了银行信贷,投资只可能来源于储蓄(我们已经看到如果投资是因为获得银行信贷的财政支持,那将会发生什么)。
为了在将来有资源可供投资,他必须节制消费并储蓄资金。这种节制就是他的储蓄,所以储蓄和投资往往是相当的。这两个概念可以交替使用。
凯恩斯的学说武断地认为在储蓄上升(或下降)的同时投资资金会相应地下跌(或上升)。但是这并不正确。
凯恩斯主义认为,钱都拿去储蓄了,就没钱用来投资了。这乍看起来很有道理。可是,如果不存点钱,积累第一笔启动资金,也就是储蓄,怎么可能有钱用于投资呢?储蓄的钱,和用于投资的钱,其实是同一笔钱啊。所以,鼓励储蓄和鼓励投资,其实是一样的。人们有钱了,才敢于投资。不过,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很多人没钱也投资,因为有银行信贷。而这就导致了没有信贷能力的人也来投资,结果就积累了不良贷款。当不良贷款超过一定的市场占有率的时候,必然存在崩盘的一天,所谓的次贷危机也就发生了。
41.“在自由市场上,工资率可以自行调节,这样也就不会存在非自愿的失业,也就是,所有想工作的人都可以获得就业。
作为献身工会的结果,这些工人自愿失业了,
自由市场的工资是由市场确定的,雇主和工人达成协议,是双方自愿的。工人觉得给的钱不够,就可以不给这个雇主工作。这时候工人失去工作,就是自愿的,TA可以再去找合适的下家。但如果公会出面,必须维持最低工资标准,那就没有自愿一说了。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对工人好,实际上,如果雇主付不起公会要求的工资,就只能破产,结果工人还是失业。这时的失业,其实也是工人自愿的,但他们感觉不到,只会觉得自己是被迫失业的。
42.“而在萧条时期,商人已经接受了降低工资率会削弱购买力(消费)并使萧条加剧的讲法。
凯恩斯主义竟然能洗脑商人的逻辑,让他们觉得给工人开工资少了,就会降低工人的购买力,于是就拼命维持高工资。这实在太逗了。
43.“要在萧条时期重新获得投资机会,就要保证成本——生产要素价格迅速下跌,这样才能重新产生可以带来利润的价格差异,特别是在那些资本品行业。简而言之,工资率占据了生产要素成本的大部分,工资率应该随意而迅速地下跌,以重新恢复投资机会。这等于在自由市场上重建一个较大的价格差异(较高的自然利率)。所以,奥地利学派的方法可以解释投资机会问题,而其他理论则是错误或者是不切题的。
奥地利学派的意思就是,萧条时期,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工资就是要下跌,跌到投资者有利可图了,自然就有人投资了。而有投资了,就有生产了,经济自然也就逐渐好转了。越想在萧条时期逆势而为,萧条持续的越久,带来的破坏越大。
44.“正是商业信贷的扩张过分刺激了对高级生产领域的投资,向商业传递了有关可获得储蓄数量的错误信息等等。但是消费者贷款是针对消费者的,它不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为它刺激了消费而不是商业开支,它不会造成繁荣一衰退的周期。不必对这类贷款担心,说来奇怪,人们对它的忧虑超过了任何其他贷款。
商业信贷会向资本传递错误信息,让资本进行错误投资,导致不良信贷的产生。但消费者贷款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因为它本质上还是消费。我想,人们对它的忧虑,应该属于个人财务范畴,而不应该是市场经济范畴。
45.“除了伊甸园,没有普遍的生产过剩存在。每次危机的特点都是投资不当和储蓄不足,而不是消费不足。
由于通货膨胀对价格的影响,信贷扩张产生的只是不当投资,而不是过度投资
即使所有的现有技术都被利用,仍有无限的投资机会存在,因为仍有许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通货膨胀导致市场利率扭曲,这才使企业家犯下一连串的错误。
普遍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过度投资,这些用来解释萧条原因的理论,都是没有道理的。货币性通货膨胀带来的市场利率扭曲,不能真实的反应市场的需求,才是导致上述几个表面现象的原因。
46.“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可以影响物价——货币性的通货膨胀使得价格上升,生产能力的提高则使成本和物价下降。在一个拥有纯粹自由市场的社会中,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商品供给增加,同时使价格和成本降低,并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能享受到较高生活水平带来的成果。但是这一趋势被用来稳定物价的货币性通货膨胀抵销了。稳定物价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许多人想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它阻止更多的人以较高的生活水准生活,而自由市场应该可以带给人们这些成果;同时它也造成了商业周期中的繁荣与萧条。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稳定物价当然也是对自由市场的干预。像前段时间的口罩,和这两天的头盔,它们的价格出现不正常的突然上涨,也是不应该干预的,市场需求被释放后,价格自然会回落。这我都理解,可是,那些买了高价口罩和头盔的人的损失,就只能让他们自己买单吗?这个利益问题,市场恐怕只会说我管不着。这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所以就总有人要管一管,也就是稳定物价了。
47.“政府对于某种贷款形式的特殊支持则在两方面显得很重要:(1)政府鼓励某一类型的信贷易导致银行信贷总量的膨胀;(2)过度刺激这一特定类型的信贷,会使得萧条时期的调整过程变得更加困难。……尽管不像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的上升那样重要,这种特别的扶持也会刺激货币数量的增加,同时也会造成股票市场特殊的扭曲现象,这在萧条时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这里的很重要是指对造成萧条的影响很重要,不是好事。可以看到,准备金上升、货币供给量上升和政府对某种贷款的特殊支持,是导致市场被扭曲的元凶。说白了,人为对市场的操控,都会适得其反。尽管一时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挺好的。
48.“3月后期,繁荣又呈衰弱之势,之后梅隆再一次保证实行低贴现利率,同时他描绘了低利率贷款将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前景。他说:我们拥有充足的低利率信贷,这足以应付所有可能发生的经济事件。股票继续上扬,
这是1927年的3月,也就是次贷危机不久前的时候。梅隆是财政部部长。虽然梅隆说低利率会成为促进市场繁荣的利好政策,但我们知道,那只是一时的强心针,没办法修正市场的错误,过后了市场必然还会迎来萧条。
49.“从一个间接却很明了的角度来说,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应该对20世纪20年代通货膨胀政策负有部分的责任。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通货膨胀。
50.“战后英国失业保险(这样的保险使得贸易工会可以坚持反对任何的工资削减)的确立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失业,
越护着越完蛋。
51.“英格兰,像美国一样,降低利率并扩大对欧洲大陆的贷款,这样可以促进英国业已衰退的出口市场,而英国出口市场的衰退是由于商品成本上强加了超额的工会工资率。
工会真是个危险的东西,好在咱们的工会都没有实权,哈哈。
52.“总之,在我们设想的民主中,如果让人民知道有些东西正以他们的名义进行交易,而他们随后又将被迫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准会愤然而起。所以最好让人民对一切一无所知。这就是掌权的官僚主义者惯有的做法。但是,对于民主自身而言,这里蕴涵的基本问题是:如果他们的代表坚持向他们隐瞒最重要的信息,人民该如何对问题做出自己的抉择,并在对他们的代表进行揣测时做出判断?
虽说是民主,但掌权者必须回避事事都让人民行使民主。就是说,不可能有彻底的民主。至少从这里可以看到,国家金融问题里,没有民主。我想这也是当然的。不过,也并不总是掌权者就总能比行使民主的人民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大萧条显然就是一个掌权者的一个错误选择。
53.“通货膨胀实际上在1928年末大致结束。从此开始,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即使上升也足可以忽略。之后,为了调整经济平衡,经济萧条不可避免。
增发货币等一系列扰乱自由市场的方法刺激出来的通货膨胀,在其结束时,迎来的必然是市场的自我修复——萧条。
54.“宏大的经济体系在瞬间不会对变化产生反应。所以,时间的流逝让我们走到了通货膨胀的尽头,这时我们才发现经济中普遍的不当投资,才发现资本品行业的发展过度了。
市场反馈的滞后性会导致问题的积累,最终集中爆发,这可以是对周期理论成因的一个简单理解吧。
55.“在市场中,股市的价格上升最快,按照理论,经济膨胀将致使生产资本品的行业过度扩张,这正符合这一论断。因为股票市场中我们看到的价格变动是对资本拥有权的价格变动。
房地产是关于资本所有权的另一个巨大市场。
所以萧条一来,最惨的就是两个交易资本所有权的市场——股市和房市。
56.“一旦宽松的货币政策损害了信贷体系,对一种特定信贷进行限制而对其他类型的信贷不管不问,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使不同类型的信贷截然分开,这是不可能的。意图使股票市场缺乏资金,而同时又将商业用途的贷款利率维持在相对较低的位置,这也是不可能的。准备金信贷产生后,一旦它通过商业银行进入到一般性的信贷流通活动中,我们就没有办法控制它,并将它导向特定的用途。
这是大萧条来临前美联储妄图想要控制的事情。只要资本进入了一般的信贷流通中,也就只受自由市场影响了,其它任何人为的操控,都必然失败并引发恶果。
57.“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生产能力的增加使生产成本降低,同时增加了商品供给,而20世纪20年代批发价格的稳定正是这种生产能力的增加和货币性通货膨胀间作用相互抵消的结果。而这种抵消只具有统计学意义;它并没有改变繁荣一衰退的周期模式,它只是掩饰了这种特点而已。
在自由和不受任何干预的市场中,生产能力的提高会降低物价并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广泛提高,而美联储的信贷扩张,无论是否故意如此,却使物价水平一直维持相对不变。通货膨胀扭曲了生产结构,随后因之而起的是一个萧条一调整的时期。通货膨胀同样阻碍了全体人民从价格降低中获利,而可以确定的是,只有那些享受着较高的货币工资和收入的人能够从生产能力的提高中受益。
菲利普斯、麦克马纳斯和尼尔森认为:这次稳定物价水平的活动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而它的结果只是一场最大规模的经济萧条。’”
这几段关于稳定物价的话让我想到了咱们中国古时候的三寸金莲,都是对生长的强行控制啊。
58.“如果政府希望减轻而不是加重萧条,它唯一可以采取的方法就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只要不对价格、工资率和商业清算进行干预,必要的调整过程就会平稳而迅速地进行。要支撑动荡的局面就会延长清算时间,并加剧恶性的经济环境。抬高工资率会造成大量失业,抬高价格会在带来商品滞销的同时,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此外,大幅度削减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开支,将会加速调整过程,因为这使社会的选择更倾向于储蓄和投资,而不是消费。由于无论给它贴上怎样的标签,政府开支只是在消费;所以削减预算会提高经济中的投资一消费比例,并加速对先前的浪费和错误的生产计划的修正。因此,在萧条时期政府要做的就是削减预算和让经济自行其道。
这是对前面几章内容的总结。道理说的很清楚,不过我想无论是不稳定物价、不抬高工资率还是削减政府预算,奥地利学派谈到的每一项要求,都不可能实现。没有政府会真的无为而治的,就算政府敢,老百姓也不会同意的。
59.“胡佛的失败应该被看作是政府计划的一场失败,而不是自由市场的失败。
因为胡佛想要控制市场,但做不到,所以就证明不应该干预市场。然而,更多人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认为这证明了自由市场的失败,说明干预不足。如果没看过这本书,确实容易得出这样错误的论断,还觉得有理有据。读这本书,虽然看起来只是让我们知道了一种正确却没有用经济理论,但更重要的,其实是让我们学习思考表象下的正确逻辑。
60.“实际上,公共工程建设只会延长萧条,加剧不当投资问题,由于更多的资本被浪费,储蓄的短缺将日益显现。由于工资率的提供,这也将耽搁失业问题的解决。
这是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不过,我想这段话不是说什么时候的公共工程建设都是有害的。而是指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不应该依靠公共工程拉动就业,稳定工资率。那样就会造成资本的错误投资,延长萧条期。
61.“它企图超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自然规律。
“1919-1925年,胡佛试图劝说私营企业为不能承担保险的未保险者交纳失业保险;1925年,他称颂美国劳工联盟在稳定工业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还支持强制性废除童工,这样,劳动成本和参与劳动竞争的成年工人的工资都提高了。胡佛在劳工领域最重要的活动是与美国钢铁公司主席埃尔伯特·H加里(Elbert H.Gary)的一场争斗,这场争斗被认为是针对钢铁行业野蛮的工时制度的一场充满技巧的公开战斗(胡佛赞美者这么评价),而胡佛在争斗中获得了胜利。这场争斗的胜利使得他在1929年萧条期间劝说商人赞同其劳工政策变得更加容易。胡佛已经决定钢铁行业12小时的工作制度必须被废除,并确立8小时工作制。他劝说哈定放弃固有的自由放任主义的观点,在1922年召开的钢铁制造商会议上,胡佛和哈定要求富豪们废除12小时工作制。
这个指的就是下一段话中,胡佛在大萧条来临前所进行的干预市场的行为。企图超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自然规律是对他的干预行为最准确的评价。
62.“但是美国钢铁公司的论断被人们遗忘了,比如钢铁工人更倾向于较长的12小时工作制,因为这样他们的收入将增加,而且生产也不会因为8小时工作制而受到不良影响。
工人接受12小时工时,因为那能挣到更多的钱,所以这就说明工人是自愿接受12小时工作制的。但是,更多的人都认为,工人是被迫的,如果发同样的工资,谁会愿意工作12个小时?这确实有道理,可是谁能做到做8个小时的工,却给发12个小时的工资啊?除非,让工人的工作强度提升一倍,就有可能弥补减少的那4个小时的工作了。这也就是最后一句为什么会说生产不会因为8小时工作制而受到不良影响了。说白了,这么一折腾,只是名义上好听了,实际上是工人遭罪了。
63.“《圣经》对道德做了性质上的约定,而他们要把数量问题也引入道德的性质中,他们毫不犹豫地宣称12小时工作制在道德上是邪恶的。但12小时工作制是突然间在道德上变得邪恶了,还是在19世纪以来它就一直充满邪恶,这些团体都没有进行详述。
12小时工作制是邪恶的,对一部分人来说是道德绑架,对一部分人来说是为获取利益(比如政治目的)的手段。
64.“实际上,高工资率是生产能力和资本投资扩大的结果,而这一理论认为高工资率是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的原因,这样就本末倒置了。它认为工资率应该维持,或者提高,这样可以避开灾难性的经济萧条。胡佛在1921年的失业问题会议上开始支持这一理论。而制造业委员会的雇主们都要求降低工资率以解决失业问题,但是胡佛成功而坚决地抵制了这一建议。
大生产的核心是高工资和低物价,因为它需要依靠扩大的……消费,而这只有通过高工资带来的较高购买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才能实现。
第二段话是胡佛宣称的观念:不是先创造财富从而获得更多的分享,而是先分享多了,大家就会去消费,于是生产就提高了。这真是一个奇葩的逻辑啊。无论是否创造了相应的价值,就非要高工资,结果就导致企业雇不起人,更多人失业了。
65.“20世纪20年代,胡佛利用商务部帮助各贸易协会形成规范,在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支持下,这些规范以减少不公平的贸易活动为名,阻碍了竞争。
交易应该公平,但公平不能干涉竞争。
66.“梅隆的主张恰恰是胡佛所藐视的不干预的清算论。梅隆希望清算劳工市场,清算股票市场,清算农业和清算房地产业,同时从经济中清除腐坏,降低高昂的生活费用,并鼓励人们努力工作,加强企业的效率。梅隆列举了19世纪70年代的萧条,这样的措施在那时取得了成效。尽管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确实是政府遵循的正确而合适的做法。
清除腐坏应该是被提倡的,但它的操作违反直觉,不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67.“美国棉花业协会在南方的卡特尔化尝试同样也失败了。实际上,在1920年底,由于棉花价格下跌,棉花种植者已经开始采用暴力——包括谋杀顽抗者,毁坏他们的棉花和轧棉机,这样就可以减少生产和销售的棉花数量。在种植者的压力下,路易斯安那州的帕克州长要求停止使用轧棉机,直到棉花价格达到可维持生活的价格水平。得克萨斯州的州农业部也这样劝告农民。但是当这些州的棉花买卖减少时,价格还是继续下跌。……
第二年,人们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充分组织一个棉花卡特尔。美国棉花业协会、《棉业新闻》以及其他团体呼吁减少50%的棉花种植面积,南加利福尼亚州官方还提出设立减少种棉面积日。种棉面积大幅度减少,加上农业歉收,棉花的供应量大量减少;但是棉花价格上升的幅度却与棉花产量的下跌并不相称,这样卡特尔主义者的计划又一次失败了。
我以为《阿特拉斯耸耸肩》里面的情节都是经过夸张处理过的,没想到当时的现实跟小说里的情节如出一辙,连谋杀都一样,太惊人,太讽刺了。相信读完这部《美国大萧条》,再回头去看《阿特拉斯耸耸肩》,理解的会更深刻,也会更过瘾,哈哈。
68.“卖空交易曾是——现在经常也是煽动者攻击的主要对象,这些人相信,从根本上说卖空交易要为股价下跌负责,但是他们忘记了每笔卖空交易都必然有其买家,同时卖空交易通过影响股票价格使必不可少的对萧条的调整得以迅速完成。
卖空对自由市场而言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69.“任何程度的通货膨胀都会增加金本位制度自身的危险性。
没太看懂这句话。通胀会给金本位制带来危险,我想大概是因为黄金总量的增加本来就赶不上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要是再赶上通胀,弊端就更凸显出来了。
70.“明尼苏达州努力扩大公共建设并以此创造就业,州政府保证无论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无论成本是否相同,工作都应由手工而不是机器承担,这样才能为大量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这就跟薛兆丰老师在他的经济学课里举过的例子一样——为了增加就业,开凿运河就不用机器,而是让工人用铁锹挖。再次感叹一下,有时现实世界里的荒唐,一点也不比小说里面逊色
71.“削减工资率的压力企业难以抗拒,一些建筑工人暗地里接受了工资下调以使自己不被解雇。1931年年底,企业的严重损失导致了工资削减,但由于害怕胡佛政府的责难,减薪只能悄悄进行。
违反自然规律,阻碍自由市场的运作,市场只好以更曲折的方式实现其作用。这不但使市场的调节滞后,还增加了无谓的成本。
72.“需要记住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购买力,购买力……决定于生活标准,所以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
实的购买力是一种基于生产的交易能力;如果某商品是一种急需品,或者说供应短缺,那么其购买力能转化成很多其他商品;反之,其购买力会降低。
第一句段话是错误观念。在萧条时期,故意维持生活标准,维持工资率,并不能维持购买力。因为人们对商品的实际需求不会因为手里有钱了就增加了。是人们的需求决定了商品的价值,而不是对商品的定价决定人们的需求。
73.“英国的萧条发生在美国之前,这与其实行的失业保险体系有关,这一点在美国已经为许多人接受。
即使是自愿救济,如果不加区别,也会因为减轻了给工资率造成的压力,阻止了市场的清算活动,而延长失业的时间。
许多商业领袖知道英国政府的失业救济金会造成长时间的失业,他们批评政府救济的想法。
要求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金,就是给企业用人增加成本。而一旦雇佣一个人的成本超过其能带来的收益,企业就不会雇佣这个人。所以,所谓的保险,反而是造成工人失业的原因。
74.“工资率必须根据商品价格的下跌按比例相应下跌,这样才能消除失业。他富有说服力地指出,政府以高工资率安排就业将使失业问题无法解决。
一旦一些特定行业可以像其他行业已经发生的那样进行价格下调,那么经济环境将得以稳定。大幅度拨款进行公共建设会阻止这样的调整,而对于私营工业为经济复兴所付出的努力来说,这是十分不利的。
为公共建设发债将严重蚕食投资基金的供给,这可能具有危险性,而私营企业则急需这些资金,只有他们才能使这个国家爬出萧条
也就是说,把资本交给企业,还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市场,他们就能最快恢复市场的活力。相反,做出上述其它干涉行为,就会阻碍企业正常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延长萧条。
75.“自由放任的方法将默认这个国家的银行趋于倒闭,如果没有政府干预,银行可能会确实倒闭。然后,破产的银行将转归其存款人所有,存款人将管理银行的投资或冻结资产。这样将迅速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通货紧缩,货币供给量将下降,其数量将降至这个国家黄金存量的100%。存款人将成为现有银行资产(贷款和投资)的强迫储蓄者。这一外科清理手术将毫不妥协地终结部分储备制度,这一制度正是银行破产的根本原因。从此,银行将根据人们的自愿储蓄,而不是用人为扩张获得的信贷进行贷款和投资,整个国家也将确立起真正健全的硬通货基础。通货膨胀和萧条的威胁将永远消除,人们开始从现在的危机走向复苏。
当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银行该倒闭也得倒闭。
76.“管理层所考虑的不是怎样削减工资才能最容易地达到效果,而是如何建立必要的工资发放体制,并尽量避免与此有关的工人面临困境。但这样的政策反而加剧了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而每当商业偏离了它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时,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
管理层改变体制,尽可能的保障工人不面临经济困境。这是多么有良心的商人啊!可是,当商人不再追求利益时,TA就不是商人了,那TA也就失去了对商业规律的判断能力。TA会失去TA的产业,工人会彻底失去他们的工作。面对经济规律,就像面对大自然,谁想无视自然规律,强行干预自然规律的发展,都将遭受自然规律无情的报复。
77.“经济学理论证明,只有政府的通货膨胀才能造成繁荣和萧条更替的商业周期,萧条会因为通货膨胀和其他干预性措施而被延长和加剧。
过度的货币性通货膨胀会造成商业周期,延长萧条。那咱们国家如此长期的经济增长,没有出现经济周期,是不是就说明咱们一直都没有违背自由经济规律,没有积累大量的不良资本,让不良资本都得到了清算,让自由市场完成了自身的新陈代谢呢?
78.“近代以后,经济行为越来越社会化,经济的复杂性也大大增强,经济研究的困难随之增强。简单地把经济兴衰的原因简单归咎于市场或是政府,其实都是教条思维的产物。
这是译者谢华育在其译后记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提醒我们,不能因为了解了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就变得教条。在读完本书的最后能看到这样一段话,非常有警示作用。
转自ZZz一家,作者 每天都在写作的Z先生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