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曰语云(Lzkj328)出品 宾语|文
一个被人啃了一口半的馒头,火了。
这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与我们平日里吃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馒头没啥两样并且是被啃人过的馒头,在“上海政企厨艺大赛”网络投票中,以144186的票数,在32名参赛选手中,占94.21的总得票率,以超越第二名142709票的绝对碾压优势,牢牢占据排行榜第一位。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有句著名的话:“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如今,一个被人过的馍,“'厨厨'动人”、“'厨'神入化”、“'厨'类拔萃”地从“色”、“味”两个维度征服了成千上万的投票者,成为本次厨艺大赛最有味道的菜品。
这是一个“馒生”的高光时刻,一个普通馒头“蒸口气”、“霸得'馒'”的励志故事。
馒头,又叫大馍、蒸馍、馍馍,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我小时候,因为细粮稀缺,长辈们就用一层玉米面、一层红薯面做成馒头,我们那儿叫花卷馍。家境好一点的,在花卷馍里抹点猪油,就成了油卷膜。
安徽阜阳有一种当地独有的“枕头馍”,每个长约1到1.5市尺,宽约0.5到0.8市尺,厚约0.3到0.5市尺,重约2-6斤。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 金兵攻破东京汴梁,将徽、钦两帝俘走后,还想一鼓作气拿下整个大宋。当时镇守顺昌(今阜阳)的是大将刘琦。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南宋军民为阻击金军进攻,在顺昌进行城邑守卫战。当时正值新麦登场,为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把用新麦做成的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人发一个,饿了啃两口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有了枕头馍,宋兵士气大增,以不满二万人的兵力,击溃金军十余万。从此以后,枕头馍名扬天下。
历史恒久远,一蒸数千年。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这个,喜欢吃豆腐的人很多都知道。但馒头是谁发明的,能说上来的还真不多。明万历十九年(1591),扬州人黄一正(字定父)在《事物绀珠》中记载,“秦昭王作蒸饼”。秦昭王生于公元前325年,比淮南王刘安年长146岁,这么看来,馒头的历史显然要比豆腐的历史久远。
馒头,原本就叫“蛮头”。明代学者郎瑛在嘉靖年间所著的笔记体著述 《七修类稿》中记载,“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馒头在被发明了2200多年后,迎来了光宗耀祖的“争气(蒸气)”时刻。
上周五,网友们无意中发现,网上正在组织一场“上海政企厨艺大赛”的网络投票活动。有选手在群内为自己拉票。
出于好奇,有群友点开了链接。发现参赛的作品丰富多彩。有红烧肉,有红烧小龙虾,有尖椒牛排,有西兰花炒虾仁,有椒盐猪手,
有基围虾炒西蓝花,有西红柿炒鸡蛋……
在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众多参赛菜品中,让人“烹”然心动的一幕出现了,23号参赛菜品以精湛的技艺,匠心的风采,引爆大家的味蕾。
拉着土豆进上海被困12天,一天两顿吃清水煮土豆的魏师傅,要是有馒头吃该多好!
被困高速9天的货车司机,要是有馒头吃该多好!

疫情下断粮的船员,要是有馒头吃该多好!
一个残缺的馒头,让人想起剪一窗光景的月牙儿之美,米洛斯的维纳斯的断臂之美。众里寻你千百度,“味”你流泪“味”你哭。大家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把这一票郑重地投给了23号——残缺的馒头。
事实上,拉票的17号的参赛作品鸭翅(鸡翅)拼盘,寓意乌(五)鸦变凤凰,也还说得过去,但大家更看中的是馒头所处的历史空间和文化内涵。
于是,把这一票投给自己内心喜欢的23号。
其他的投票者也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
一时间,残缺的馒头风头无二,票数直线飙升。
大家压倒性地把票投给了咬了一口半的馒头,也把一场活动给投翻车了。如今再打开活动链接,显示的是“该项目不存在”。
此前,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打了一场罕见的洋大人“丁丁保卫战”;食品饮料供应紧缺,华东师大给三个洋人留学生办了一场birthday  party。
疫情笼罩下的上海,一场“上海政企厨艺大赛”无疾而终。
“残缺的馒头”毫无悬念地夺冠,这奖,还发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