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产业的了解程度,取决于掌握了多少产业信息。然而,一个产业里涵盖着无数企业、组织、从业者等构成要素,要想快速掌握正确、重要的产业信息,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哈工汇宇将定期发布每月产业要闻,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产业,与大家共享相关产业动态。
以下为10月产业要闻:
01
人工智能
【10.11】
· 2021年我国AI产业规模将破2000亿
在2021中国人工智能年会暨中国AI金雁奖颁奖典礼上,国务院参事石勇提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606.9亿元,同比增长24.43%;预计到2021年末,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35.6亿元,增长率为26.68%。
【10.12】
· 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1)开幕
该盛会于成都举办,以“智启非凡”为主题,23位中外院士领衔、近百位学术技术精英齐聚,共同展现人工智能学术研究、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的最前沿进展。
【10.19】
· 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成
10月19日,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创新成果&计算中心发布仪式在晋城举行。这是全国煤炭行业首个科研创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着力将矿山行业知识和数据进行收集、研究,构建行业知识图谱,开展创新方案研发和应用试点示范。

【10.26】

· 最新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名发布,北京、杭州、深圳位居前三

2021人工智能计算大会(AICC 2021)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2021-2022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公布了最新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名榜单,TOP5城市依次为北京、杭州、深圳、南京、上海。
【10.28】
· 国务院:健全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国务院印发关于“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通知。通知提出,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0.29】

· 第三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在京启动

大赛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融新汇智,竞促发展”为主题,侧重于推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技术突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行业的应用落地。
02
机器人
【10.9】
· 首例国产自研机器人辅助冠心病介入手术完成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完成了一例特殊的手术,这是我国国产自主研发的血管介入机器人完成的首例由机器人辅助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ETcath血管介入机器人此次成功进入临床阶段并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PCI手术,意味着全国产、自主研发的微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将很快在临床应用。
· 中国研发的自主水下机器人完成北极海底科学考察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在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
【10.18】
· 工业机器人行业1-9月生产绝对量同比增长57.8%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数据显示,9月份规模上机器人的生产绝对量为29006套,同比增长19.5%,1—9月生产绝对量达到268694套,同比57.8%,整体依然保持了较好的上涨增速。
【10.26】
· 2021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39亿元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5.8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44.9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125.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65.7亿美元。
03
新一代信息技术
【10.2】
· 芯片生产关键性原材料“单晶纳米铜”实现国内量产
国内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在温州平阳投产。这标志着芯片制造关键材料——单晶纳米铜——实现国产化量产。这次单晶纳米铜的技术突破,在国内实现了用铜基新材料替代其他贵金属,价格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近五成。这个原材料主要应用在通信、汽车领域以及医疗和工控领域的芯片上。
【10.9】
· 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7个新职业国家标准颁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再次联合颁布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和数字化管理师等7个数字技术新职业的国家标准,为开展相关从业人员培训评价提供了基本依据。
【10.13】
· 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总体策划工作启动
近日,贵阳市大数据对外交流合作中心启动了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总体策划工作。本次策划按照“全球视野、国家高度、产业视角、企业立场”的办会理念,充分发挥“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的更大作用,促进全球大数据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
【10.25】
· 工信部:到2025年推动形成较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
工信部办公厅印发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建设指南指出,到2022年,初步建立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重点行业标准10项以上,明确物联网终端、网关、平台等关键基础环节安全要求。到2025年,推动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基础安全标准体系,研制行业标准30项以上。
【10.26】
· 《“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支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企业融资上市
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规划提出,支持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企业融资上市,推动电子商务技术产业化,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提供丰富电子商务应用场景。
【10.27】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成立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在临港新片区正式成立。集共体围绕国家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维护集成电路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等关键环节,通过产品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提供高质量、差异化、全流程的集成电路产业风险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中国集成电路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10.29】
· 最高法: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的司法规制,严惩大数据杀熟行为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意见》要求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依法妥善审理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加强对平台企业垄断的司法规制,依法严惩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04
高端装备
【10.13】
· 华为携产业伙伴进军5G智慧医疗领域
5G智慧医疗集成商产业合作圆桌会于上海召开。会上,华为与银江技术等企业签署5G智慧医疗系统集成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产业链发展和应用推广,促进5G+医疗商业应用落地。
【10.16】
· 理想汽车接手北京现代一工厂,预计2023年投产
10月16日上午,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北京市顺义区正式开工,这是利用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建设纯电动乘用车智能制造工厂,计划于2023年年底投产。北京现代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汽车企业之一,一工厂作为其第一家工厂,为北京现代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10.18】
· 2021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195个
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批准注册195个医疗器械产品的公告》(2021年9月)(2021年第125号)。《公告》明确,2021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195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32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6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36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1个。
【10.21】

· 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

为加强医疗器械注册管理,规范注册申请人注册自检工作,确保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注册自检管理规定》,于10月21日起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0.25】

· 信部:推动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以新材料领域为主要方向

近日,工信部在官微刊登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0963号提案答复的函》,向徐景坤委员提出的《关于化学化工行业健康发展的提案》进行答复并表示,工信部推动设立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发展改革委设立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基金,以新材料领域为主要方向进行资金支持。
05
科技创新
【10.14】
· 国发委:关于推广“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对“十三五”时期示范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并予以通报表扬。
【10.15】

· 工信部: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的通知

本次工作的任务是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等3类创新任务,发掘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势单位,突破一批人工智能标志性技术产品,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10.21】
· 工信部: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将围绕网络集成创新、平台集成创新、安全集成创新、园区集成创新4大类17个具体方向,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推荐阅读
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合作、产业落地……一家机器人企业的进阶之路
传统产业集群也可以“抄作业”: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开始运营 提供一流资源
传统产业转型难,哈工汇宇找到“产业集群升级”最优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