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 Liang

Profile
中国人无绿卡,加拿大高中。我申请的时候报了艺术史和社会学的专业,但是现在感觉我对经济,公共政策,和性别研究也感兴趣,所以一言以蔽之:作为一个社科生, 我非常undecided。
录取学校: Stanford University, Duke University, Pomona College, UC Berkeley, UCLA, UVA Echols Scholar
论标化

如果让我回到2021年的暑假,我估计不会做飞机报考团去新加坡考SAT。当时首考已经出了1510,而且我十月一定能在学校考试。八月新加坡考场的冷空气和考试前一天晚上喝的火龙果smoothie让我成功考出了700分数学。最后十月份考试我前一晚还在熬夜看剧,却很random地考出了1570。

真想告诉十一年级的自己:why are you doing this to yourself? 现在真的很后悔当时对于标化的莫名执念,因为真的是可以用那个时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takeaway:
  • 即使像我一样再喜欢火龙果蓝莓芒果smoothie, 考试前也不要喝,拜托了
  • stats 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我是真想摇醒当时因为1510崩溃的自己,毕竟再考的机会成本是真的不值得。申请也并不是这一单项指标的衡量。
论课外活动
我最主要的事情可能是做一些关于残障人士群体的工作和志愿活动,包括和同学在疫情期间发布了一本专门给brain injury survivors的Mindfullness涂色书,做了加拿大第一个也是唯一专门给他们设计的的电子杂志 (并且也有延伸做一些义工活动),以及暑假给disability advocacy相关的一个组织的东亚区实习 (今年春天在加拿大区开始实习)。
高中也有在local brain injury society volunteer了三年的艺术项目,虽然看起来不太起眼但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个组织的工作人员也有写我的推荐信。disability advocacy对我确实很重要,也是我从小到大成长的一部分。大学也会继续做相关的一些事情。
Mindfulness涂色书
最开始去brain injury society做志愿者也是出于偶然。最开始因为在加拿大很难找到归属感,所以很想去找到一些似乎“离心中的家更近”的群体,于是就想去local Autism society 或 Downs' Syndrome society做志愿者, 毕竟在国内对于这些社群也更了解。但是因为这些地方都不接受未成年的志愿者,所以我去了brain injury society,成为了他们唯一一个未成年的志愿者。最开始我做艺术项目的志愿者,后面也开始做一对一的志愿者。当时我也才十三岁,自己也是小孩,在那里比起一个志愿者更像是一个被接纳的人。听了很多故事,建立了很多纯粹的关系,互相支持,疗愈彼此。要是早几年没有去brain injury society,我可能已经回国了。
其余的就是我给学校创立了第一个visual art的电子杂志,led了三个关于civil discourse的社团,并创立了学校的第一次Model UN会议。其实起因都很简单,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听故事和聊天。
在MUN会议上
还有就是参加SSHI Revolution和YYGS, 虽然因为不太喜欢它的氛围,差点退掉了YYGS。在SSHI上了Revolutions, 好巧不巧就和我十年级做的一个关于韩国学生运动的研究连接上了。
我是真没啥太多奖项。有个international的女性award是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个获奖者, 但私以为只是因为这个奖项在国内知名度不太高, 所以没什么人申请。还有就是一些scholastics, 九年级的数学比赛奖...以及把ap distinct scholar都放上去了的那种,纯纯凑数。
论文书
文书现在看来挺喜欢,也改了挺多遍。Stanford的roommate essay改了有26遍,其他也改了几稿,因为有太多想讲的事情了。挺vulnerable也挺true to myself的。
和朋友们在浴室里写文书
主文书主要是讲了作为一个健全人士,我在一个二线城市的残障人士社群和家庭里长大的故事。写的时候确实有把自己像剥洋葱一样剥开,解构。我写了内心很多底层的思考和情感:对家庭的愧疚,对公众的恐惧,对生存和维权环境的无奈,对自己的愤怒,对亲人的感恩,一些小幸运,  爱与归属感... 写出来也感觉也像变成了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辅文书里我也写了一些相关的disability advocacy的事情,一个公共行为艺术的经历,一个在新加坡看博物馆的经历,还有一个类似于给我自己当devil's advocate的志愿者经历。其实我平时也喜欢写日记,所以我觉得文书是我的一个强项。
她文书讲到的partner in crime
论申请季
最开始其实很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学校申请美国学校的人很少,从19年以后也一直没有hypsm。于是狂申保底校,交了很多冤枉钱。后申请季开offer的时候,其实很平静。Stanford早申的deferral给了一颗小小定心丸,让我原本很焦躁不安的心平静了下来。特别是后面UVA Echols Scholar, Pomona, 和几个UCs 让我突然发现自己也许原来真的值得这些学校。
但Ivy day其实哭得很惨,虽然很喜欢Duke, 但是ivies都被拒了,所以4月1日压力也挺大的。当时那一天都很焦躁不安, 查看了星座运势, 线上老黄历,甚至去线上城隍庙去抽了个签。其实现在看来,真的都挺准的诶? 后申请季一直迷信的不行,去寺庙求了好几签,都还挺准的。真是感谢观音菩萨。
4月1日抽的签
四月一号那一天下午有了一整个大panic attack, 上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就躲到厕所去哭了,甚至喘气喘不过来。当时开的时候我穿了一件这几年被我快穿烂的斯坦福帽衫, 披着我一月特意染红的头发,以及带着一顶深红色上面还有几个树的beanie, 坐在电脑前大喘气。
最后开的时候把眼镜也摘了下来,因为我以为如果是拒信的话,模糊的话我会没有那么伤。然后捂住眼睛开了portal, 睁开时就看见confetti掉下来了。我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愣了十秒, 然后就开始尖叫,给妈妈打电话,给学校advisor发邮件, 然后哭。那天晚上九点, 好朋友跟我打电话告诉我她也进了... 于是开始尖叫,一整天都是眩晕着的。
斯坦福录取通知书
从九年级开始,我就一直在manifest斯坦福,一直把它当作我的梦校。从九年级去MUN 会议的时候告诉我的老师“我以后会去斯坦福”,到10年级加到学校网站选校名单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斯坦福,到11年级天天和我的学校advisor念叨我做的school research,到暑假和学姐吃饭的时候说“明年农场见!” 现在看来我当时确实对Stanford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梦想和执念却真的成真了。心中只有对自己和所有人的感恩。
ok guys I might be biased, but manifestation actually works. :)
但生活还在继续...明天我还要起床去海边来着。
采访 | Carl Guo - St. Mark's School '22
嘉宾 | Vivan Liang - St. Michael's University School '22
排版 | Linda Su - Culver Academies '24
北美留学故事
谢谢你,愿意来听我们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给公众号留言提问或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