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就发了关于统一大市场的文章,那很多人才理解这居然是从1992年就开始说了,只是一直没有做到,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他国家关于统一大市场的说法。

比如说美国。
美国人对于“统一大市场”的认识实际上非常深刻,且非常早,在美国独立之后,关于美国到底是搞“邦联”还是“联邦”有过激烈的争论,《联邦党人文集》在论述美国要建立联邦的时候,特别说明了统一市场的问题,但当时美国各州之间的经济联系还没有那么的紧密,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没有那么的突出。
南北战争之后,铁路在全美拓展,大大加强了美国各州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各州的贸易冲突越来越激烈,各州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搞起了贸易壁垒。
某些州政府订出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刁难来自本州以外的商贩,如故意订出一些有关等级和标签的规定,或制定一些为其他州不易达到的检验标准和规格等,以帮助本州的生产者。
举个例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汽车运输大发展,很多州就制定了通过本州公路卡车载重和尺寸标准,故意去卡外州的司机,阻碍公路交通,增加汽车运输成本。
这种事情在国内有没有?
说个简单例子,前几年搞新能源车补贴的时候,各地搞出来的新能源车的政策如下:
《福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本省配套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申请本省配套补助资金,需要提交“车辆安装使用省内企业生产的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凭证”。
厦门要求外地企业必须在厦门注册登记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汽车销售机构。
深圳规定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对象,其中非深圳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资销售子公司,且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
河南迟迟不出政策,但是本地企业就是可以卖车拿补贴。
杭州,南京,南通,常州没有按照补贴政策兑现,拖欠补贴。

西安表示,参与西安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工作的汽车生产企业,在其所在地政府必须出台新能源汽车补助政策,否则这家企业在西安无参与资格。
西安产的比亚迪在其他城市能拿多少补贴,那西安就会按照比例回补该城市的新能源车。

江苏表示,乘用车生产企业应该提供不低于10年或者15万公里的质保期限。轴距小于2.2米的小型车,只能享受省级补贴1万。
南昌表示,申请地方补贴同时要提交“国家补贴”证明。

这都是当年搞出来的事情,明明国家早就出台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屡打不止,一直到去年,在《人民资讯》上还明确提到地方保护主义问题:

那么美国怎么解决州和州之间的贸易保护的?
主要是靠司法。

这里面有一个代表性案子:吉本斯诉奥格登案。
1808年,纽约州授权汽船的投资商和发明者利文斯顿和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的30年的汽船经营特许权。
其他州一看:特许是吧,垄断是吧,30年是吧。那我也搞“特许垄断权”。
然后各州纷纷也搞这种特许垄断,各州各自为政、相互报复,不允许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
奥格登从本州获得了从事航运的执照,从事纽约至新泽西之间水域上的轮渡航运。
吉本斯从联邦政府那里获得许可证,以蒸汽船在纽约至新泽西的水域上从事航运,从而构成对奥格登的竞争对手。
奥格登向法院提起诉讼。纽约州法院以吉本斯没有获得纽约州的航运执照为由,发出禁令,禁止吉本斯在该水域上继续从事航运。
吉本斯也不是好惹的,一路官司打到了最高院,最高院认为吉本斯有权根据联邦政府的许可证从事该水域的航运。同时宣布纽约州试图垄断相邻水域航运权的法律违宪无效
从最高院的视角去看:任何看来会妨碍州际交通和货物自由流通的地方法律法规都会被判定违法,地方再也无法为了自己的局部利益而牺牲国家的前途。
之后美国在1887年通过了《州际商业法》、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以及后来的《克赖顿法》,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我国统一大市场问题

我是在武汉,武汉的出租车不是富康就是雪铁龙,因为富康和雪铁龙在武汉有工厂。我相信各位所在的地方,但凡有汽车厂,出租车必然是当地的公司,比如说上海出租车都是大众,广州出租车都是广汽。
滴滴打车之类的软件出来以后,各地依然还是搞这种倾向性政策,比如说要求网约车达到什么什么要求,基本上就是为当地的车企量身定做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这一套运用到所有领域,那会出现什么结果?

比如说网购之类的,不在武汉设点,我就让你做不成生意。
比如说手机,苹果在郑州有很大的代工厂,我是武汉的,如果你手机要进我湖北,那我也要求你必须在武汉建个工厂。
你不在武汉建工厂,我让你手机卖不成,不许入网。
如果各地都搞这种市场分割,那很多产业就没法玩了。

大市场有什么好处?有些产业只有大市场才能玩,比如说航空航天。
现在世界上基本上就是波音和空客两家公司玩大型客机,日本为什么玩不了?

日本不够大。
只有大市场才能提供公共服务产品
,比如说GPS,这就是美国搞出来的。

中国可以搞北斗。
很多小国家就不可以。

可能有人觉得:我们省很穷,如果不搞市场保护,那我们省的就业怎么办?我们省的老百姓靠什么活?

这个问题实际上必须是要进行搭配的,比如说户籍制度的改革,经济不发达的省的人口向经济发达省流动,不发达的省人均占有的资源就变得多了。
有些朋友可能对“移居”这个词不舒服,国人都是安土重迁的,觉得移居了就有漂泊感了,其实这种思想也一部分反映了我国国内的融合度还远远不够的缘故。
资源优化配置
如果能形成统一大市场,很多现在不能做的事情,就能做了,很多不能兼顾的东西,就能兼顾了,举个例子:土地。
我国有18亿亩红线,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显然,这个红线不能丢。
但是我国部分城市确实非常缺土地,比如说北京。
很多人不知道是,北京其实是有农地指标的,166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北京想要土地,但是又不能去占农地,怎么办?
能不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说土地置换?

比如说陕西某个农村,农民搬迁出来,宅基地可以推平复耕,这样宅基地就变成农地,北京拿耕地和陕西的农民进行置换。
北京把耕地变成工业用地或者商业用地,陕西的农民宅基推平变成耕地,按照土地产出多少粮食进行一定比例的置换,然后北京对陕西的农民进行宅基地的补贴。
多少钱可以讨论,这样耕地没有丢,搞不好还能扩大,因为比例可以调高,北京得到了更多的土地,而陕西的农民拿到了钱。
三全其美

如果要做到这个需要什么?

需要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统一大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
当然形成统一大市场文件其实出了很多年,困难在于需要改革的太多,比如说晋升机制,我国晋升机制是和GDP增速挂钩的,迄今为止也是如此,如果要形成统一大市场,就需要让地方官员不能阻碍,就必须对于目前的晋升机制进行改革。
再比如财政税收的分配,让地方有一定的财政支持,地方才不至于断了炊,否则地方不得不搞保护主义。
比如户籍制度,人力本身就是市场要素重要的一环。
比如社保制度,人走了,社保也得跟着走,否则人走不了。
比如互联网政务,要形成一个大市场,信息首先要打通。
比如司法,地方也有司法保护的问题,怎么改革司法?

等等等等,改革难度非常大,但是如果最后打通了,实现了,中国形成了一个统一大市场,它会直接提高中国的生产力。
统一大市场根本不是有些人想象的“搞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都搞这么多年了,某些人还是摆脱不掉自己的思想钢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