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概股的暴跌,屡屡登上新闻头条。在这个恐慌的市场里,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变得“贪婪”起来。不过,就在投资者们开始热烈地讨论,现在到底是抄底良机还是徒手接飞刀的时候,一些外国投资人已经开始布局了。
这些投资人里面,有大家不是很熟悉的,像柏基投资(Baillie Gifford,以下简称BG基金)。如果你对他们有所耳闻,一定是因为看过,他们在对特斯拉的投资中赚了200多亿美金的报道。其实去年,受监管政策影响,中概股刚刚开始下跌的时候,BG基金就把从特斯拉股票上套现的钱,转而加仓了中概股中的蔚来和美团。
而且,BG基金的合伙人们还多次通过采访,或者向媒体投稿的方式,向投资圈表示他们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比如BG基金中,因为特斯拉一战成名的合伙人James Anderson(以下为安德森)就在Financial Times上发表了「Don't Give Up On China」,呼吁大家要多关注中国企业的基本面
这篇文章,就是要为大家解释BG基金是谁?他们为什么看好中国资产?他们对中国的监管政策,又有怎样的观点?
01 | BG基金是谁?
YCCHUHAI
BG基金是目前英国最大的投资基金,他们管理着大约4550亿美元的资产,折合人民币约2.8万亿,相当于两个半的天弘基金,也是帮大家管零钱的余额宝背后的基金。
BG基金的资产规模|来源:Financial Times  (单位是英镑)
这“2.5个余额宝”创立于1908年,那时离辛亥革命还有3年。20世纪初,BG预见到汽车革命箭在弦上,作为第一笔投资,BG另辟蹊径地投了马来西亚一个橡胶种植。福特的T型车大规模量产后,制作轮胎的橡胶也跟着供不应求,BG也因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而最近几年,BG最出名的案例,就是合伙人安德森投资特斯拉。安德森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历史系,或许正是因为这个背景,他认为,从长历史角度看,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是历史趋势。而未来十年里,特斯拉都将是电动车领域的佼佼者。
所以在2013年,安德森耗资8900万美元建立了230万股的特斯拉头寸。随后三年里,他“无视”股价的起伏和外界的看空,持续加仓,直到2017年买了1400万股,成为特斯拉的第二大股东。
之后,特斯拉的股价也多次回调超过30%,但BG基金从未抛售。直到2020年特斯拉股票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他们才开始减持。在这7年里,他们浮盈至少200亿美元,获利超过10倍。
在巴伦周刊的圆桌讨论上,安德森说特斯拉是他见到的最谦虚的公司
除了特斯拉,BG在全球各个国家都有一些经典投资案例。
二战后,BG基金在1960年代开始投资日本,恰逢日本迎来了经济增长最快的20年。之后在80年代,随着“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金融松绑政策,BG基金又开始投资英国市场,又恰逢英国长达20年牛市之初。
擅长把握各个地区的发展红利,是BG能从清朝活到现在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中国的崛起,BG自然也把眼光投向了中国。
02 | BG基金看多中国的逻辑
YCCHUHAI
在2008年,BG基金就开始布局中国,在2008年和2012年就分别投资了腾讯与阿里巴巴。在过去的十数年间,他们就投资了100多家中国公司。数据显示,目前BG基金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已达到550亿美元。
而他们看多中国的的核心逻辑是,在未来50年内,中国人均GDP会接近美国,这就意味着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其实BG基金合伙人也亲眼见证过中国市场的张力。
2017年,安德森来中国实地考察时,被杭州的马老板邀请参加天猫双十一的晚会。当时,他虽然看不懂屏幕上写了啥,但对不断快速上涨的阿拉伯数字大吃一惊。回到苏格兰后,就写了篇小文章,在文章里再次表态21世纪是属于中国的。因为他觉得,夸张的不是双11的销售额,而是在未来5到10年后,这个数字会变成每日正常消费,而不是促销节的数据。
安德森在小作文中,提出西方要摒弃偏见,正视中国的崛起
当BG基金分析中国经济基本面时,喜欢从“增量”和“规模效应”这两个角度去分析。
增量主要体现在“全球资金低配”和“中产规模”上。
全球资金低配,是指中国的经济地位和其在国际指数中的权重不匹配。他们觉得,中国在全球GDP占比接近20%,但是却在MSCI全球指数中只有4%的权重。未来,随着中国金融制度的开放和完善,这个权重会更加接近20%,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国际资金来投资中国。
至于中产规模,BG基金认为,未来10年,中国中等收入的人数每年会增加3000万,从现在的4亿增长至7亿。这就意味着,中国每两年会增加一个英国人口规模左右的消费市场。
BG基金分析中国经济基本的第二个角度,就是规模效应。而且中国不仅仅是人口规模大,还有数据规模大。因此,很多商业模式有了机会。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一些投资案例中,看出点端倪。
比如,BG基金对美团的投资。BG基金觉得,美团的增长空间来源于中国城市的人口密集度,中国有160个人口规模超过1百万的城市。人口规模多不仅意味着美团外卖的增长空间大,也意味着平台的履约成本会低。现在,美团每天要送3000万份餐。5年内,他们预测这个数字可能会升至1亿份。而美国的同类公司GrubHub每天只送75万份餐。
还有,在医疗领域,BG基金投资了燃石医学,这家血液活检公司利用小血液样本和AI技术,来检测早期癌症和确定癌症的治疗方案。虽然这么说,不是很好。不过,中国有着全球最多的癌症患者,癌症发病率也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这些庞大的数据库,为燃石医学迭代升级自己的AI技术提供了基础。
BG基金另一位合伙人Mark Urquhart,曾在一场直播中表示,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领域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下一个阿里巴巴或腾讯很可能出现在A股市场。为此,BG基金也持续加码中国市场。去年9月,BG基金获证监会批准,发行了第一只人民币基金。
03 | BG基金对中国监管的看法
YCCHUHAI
但是,自从去年中国出台“双减”政策和反垄断法之后,很多海外投资者担心中国的市场监管政策会持续加码。在前景不透明的情况下,很多投资人都选择减仓中国股票。于是,很多“好事”的外媒,就纷纷开始起哄,唱衰中国。
到了今年2月份,掌管BG基金旗舰产品SMIT(Scottish Mortgage Investment Trust)的安德森接受采访时,重新讲述了他们对监管的理解,也澄清了很多西方媒体对中国政策的误解。
2020年中概股的下跌,始于“双减”政策的出台。不过,我们观察到BG基金在2020年第一季度就开始减仓好未来。他们在好未来上的投资损失,也要比其他同行少的多。这是为什么呢?
在采访中,安德森是这样说的。首先他觉得,在中国做投资的都英国知道,北京从不掩饰自己在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且在双减政策执行前,安德森的团队,曾多次从官员讲话和文件中,观察到了北京对校外培训的态度变化。
相比于其他只会用刻板印象抨击中国政策的同行,安德森很冷静地捕捉到了细微的变化,并开始减仓好未来。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政策会那么快的执行下去。最后他们在好未来上的投资,也只能割肉离场。
其次,他谈到了中国的反垄断法。他认为,中国的政策长期来看会是好政策,因为反垄断的政策并没有打击市场竞争和创新行为,只是在处理互联网平台无序扩张的情况。而且,互联网平台过于强势的问题,美国和欧洲也都在立法加强监管中。
最后,他觉得中国主要增强了对消费互联网的监管。背后是因为,中国是想鼓励资本更多地去追求硬科技的创新,像是芯片,AI技术等;而不是一味追求如何提高变现效率(杀熟)上。所以,长远的看,这些监管政策,对他们投资的很多公司影响不会很大。
总的来说,安德森认为市场的恐慌主要因为监管的出拳速度和力度均超出预期,但是长期来看,政策的规范会更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实,笔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发现安德森的其他观点,也相当有意思。所以,我们在下文,整理翻译了他之前的两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他对后疫情世界和ESG投资的理解。

以下为编译的「安德森的投资视界」
01 | 论后疫情世界和中国
YCCHUHAI
目前最好的问题是“疫情改变了什么?”,我现在就试探性地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就是,一个时代结束了。不管你是用里根时代、撒切尔时代,还是新自由主义去定义这过去的40年。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到2020年3月底,所有西方政府都选择了大规模的财政支持。在特朗普的帮助下,美国的债务与GDP之比,首次在二战之后突破了90%的红线。无论英国在言辞上有多么自由市场,也无论德国或荷兰在财政上有多么保守,都没有一个政府主张走一条不同的道路。
如果说财政支持是立竿见影的,那么美联储的反应就相当不同寻常。一个月前,市场流行的观点是,美联储没有更多弹药接近利率“零区间”。这种观点已经被推翻。3月下旬,美联储资产规模扩大了1.14万亿美元,即每秒100万美元。与此同时,还与财政部达成协议,规避了对贷款政策的限制。我以为,这些工具已经随着“安然事件”消失了。
更引人注目的是,美联储正在救助压力重重的国际美元借款人。互换额度被开放和扩大,抵押品规则被大幅放宽。这不是我所认为的美联储在MAGA时代该有的反应。而且,到目前为止,甚至没有一条抱怨的推文。这是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全球化。
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首先,这相当于故意将金融体系当作僵尸来运营。金融体系已经完全国有化。这与1990年以来的日本相相似。自4月初,欧洲和英国采取行动禁止银行分红以来,这种情况也开始在欧洲发生。
这场危机很可能会使全球经济的中心进一步向亚洲倾斜,包括向中国倾斜。
在疫情爆发之前,我们已经把注意力转向了亚洲,尤其是中国。在互联网领域,我们觉得曾经强势的美国企业正在面临新的危险。Facebook从希望进入中国,转而恳求国会制裁字节跳动的TikTok,这或许具有象征意义。
与此同时,亚洲,甚至欧洲和拉丁美洲新兴领域的基本商业模式似乎更贴近现实,更有可能持续盈利。当美团开始盈利时,为什么还要为Grubhub和Uber的困境烦恼呢?为什么蚂蚁金服、腾讯甚至Mercado对金融业的改变明显比美国任何同行都要大得多?
也许这些都将被证明是幻觉,但这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02 | 论ESG投资
YCCHUHAI
今天我要讲的是,定义不清的ESG评级会导致悲剧。对经济、社会和地球真正有益的长期影响,不能植根于ESG教条主义者的命令和刻板的衡量标准。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探索这一点。读者应该知道,我们一直是特斯拉的大股东和长期股东,通常是最大的外部股东。埃隆·马斯克说过,他选择建造特斯拉,因为这是解决世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的最佳方式。如果他只是想赚钱,那么他不必选制造汽车这条路。
到目前为止,即使是最短视的观察者也能看到,特斯拉已经让汽车行业,朝着越来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仅仅是特斯拉本身取代了内燃机,更重要的是,它迫使这个顽固的行业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特斯拉,目前的转型将会更加缓慢和致命——也许会超过气候临界点。
然而,ESG的指标告诉我,因为特斯拉生产本身会造成污染,而且未来的污染指标也在增加,所以对它的投资也让我们基金需要承担一部分碳敞口。我认为这就是危险的垃圾。
如果我们必须衡量碳排放的话,那么相关的数字不能只是特斯拉消耗的碳,甚至不只是它排放的碳与传统制造商排放的碳之间的差额,也不只是减少的汽油车碳排放,而是所有这些,加上它对行业转型的好处。
大众和通用汽车等其他汽车公司之所以生产电动汽车,都是因为特斯拉改变了世界。这就是真正的贡献。
我认为,ESG框架不能仅仅是一种姿态,不能是只是增加合规压力的衡量标准。不然,它们只会让企业界,甚至世界的未来蒙受深远的损害。
如果我们使用一个标准评分模版,让所有行业和所有国家的所有公司都严格遵守和执行,那么我们将拥有一个缺乏想象力,一个由恐惧和规则手册驱动的世界。
正如约翰•凯爵士几年前写道的那样:“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宣称,‘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但每个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然而,在商业生活中,情况正好相反。不幸福的企业彼此相似,但每个成功的企业都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商业成就取决于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令人惊讶的是,在妇女参政论者和玛丽·居里双双获得诺贝尔奖100多年后,尽管女性占英国人口的51%,但一些公司仍将女性员工定义为“多元化”。
重复并总结一下,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有勇气用自己的投资让社会进步,而不是消极地固守别人定下来的教条和刻板的指标。
参考资料:
[1] 远川投资评论 | Baillie Gifford 的战斗,不止于特斯拉
[2] 第一财经 | 柏基投资:如何早早地找到下一个“特斯拉”?
[3] James Anderson | Graham or Growth
[4] James Anderson | Some suspicions about the coming years
[5] James Anderson | Purpose not Governance
[6] James Anderson | Premonition or Aberration
[7] Citywire | The Big Broadcast: China’s compelling growth story has only just begun
[8] Barry Ritholtz | Masters in Business: James Anderson, Baillie Gifford
  作者 /  王怡
  编辑 /  奥特快
这是远川出海研究的第204
篇原创内容

谢谢阅读
如果你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
与我们进一步交流
推荐阅读:
俄乌打仗,中国氮肥的机遇?
美国“拼多多”,为什么跌的比中概股还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