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跟大家分享一下上面的这个视频,或许已经有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过了,那多看一次也不打紧,因为视频里的内容实在是令人感到振奋和解气。可以说,这是疫情这么久以来,我所看到的最让人感动和欣慰的视频之一,一解多日来因为看到太多痛苦而抑郁的心境。
视频的内容大家自己看视频,我便不再复述了。我想说的是,徐汇区的这些志愿者让我看到了人性之光,法治之光、理性之光。他们拒绝服从,但却讲法讲理,当对方拿上级和领导来压他们的时侯,他们发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质问:我们的法律难道还没有你们的领导大吗?这无疑是一句既有力量又有策略的质问。
是啊,疫情之下,有些人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还是个法治社会,一切都得照章办事,以法律为准绳,他们眼里只有上级的命令,只有执行命令的机械想法,哪怕他们在面对濒死的患者、病重的老人、无辜的妇乳、走投无路的求生者,他们依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完成他们所谓的任务。他们眼里哪里还有法律,哪有还有人性?

大局压倒了一切,压弯了许多人的脊梁,也压垮了许多人的良知。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下,这些志愿者敢于以法律为原则,以人性为基准,拒绝执行贴封条的命令,敢于对抗对来自权威的不合理的要求,是需要巨大勇气和道德支持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与他们一个大大的赞,也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借此对他们“秋后算账”。
这些勇士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即:当权威的命令与我们的良心相冲突,我们是否应该服从?

很多人也许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说:如果换作是我,肯定会遵守自己的良心,拒绝服从这样的命令。我不怀疑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坚守和向善的决心,但残酷的事实是,当我们面对权威的发号施令时,98%以上的人可能都会选择服从而不是拒绝。
这不是人的性格和人品的问题,而是情境的力量所造成的。通俗点来说,就是一个人会做出什么事,性格和所谓的价值观不是关键所在,而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我们现在知道,人性往往是靠不住的。就像诱惑,往往不是你抵御诱惑的毅力有多大,而是你所碰到的诱惑不够大。你或许可以拒绝100万、100万,但当1个亿,甚至10个亿的现金摆在你面前时,试问还有多少人能够抵抗得住?而接受这10个亿的条件,就是让你去杀一个人,试问谁还敢保证能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同样的道理,如果服从能够带来好处和利益,抗拒将遭受惩罚或者利益将受损,当好处和利益足够大,或者惩罚足够大的时候,在明知道结果会如此的情况下,试问又有几个人敢斩钉截铁地保证:我选择站在良性的一边呢?扪心自我,我恐怕也是会选择服从的。
而当绝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了的时候,这种先前被我们视之为“恶”的行为,就有了群体的合法性,我们也就是自我解除了道德防线,责任感就会消失,会将自己视为权威的代理人,而不再是一个以道德责任行动的个体。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听到,那些“执法如山”的人会信誓旦旦地辩称说,我哪里有错?我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你们有问题可以跟上级反映,我只负责......等等。
在哲学层面,阿伦特提出了“平庸的恶”这个概念,这个在以前的文章里我也多次引用了,说的是许多恶都是发生在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人身上的,而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恶才更具有杀伤力,因为它可能存在于每个人身上。

事实上,我们翻看历史也好,观察当下的许多事态发展也好,很多被我们视为“恶”的罪行,便是类似的“平庸的恶”。而这些罪行也几乎都是以服从的名义所犯下的。
如果你对此表示怀疑,不妨读一读威廉·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德国的军官们是用最严苛的服从规范培养起来的......以服从的名义,他们与、协助实施了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大规模行动。
而在科学层面,也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点。这里,我推荐大家去看一本非常经典心理学著作《对权威的服从》,作者是耶鲁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
这本书是如实记录了斯坦利一系列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的全景,探讨的问题便是:当上级的命令与自己的良心发生冲突时,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得出的结论便是:那些只是做着分内事、内心并不带有特别的敌意的普通人,可能会在可怕的毁灭性活动中充当帮凶。
这个实验其实也不复杂,斯坦利先是招募了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普通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

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表示出痛苦不堪,但还是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后来,斯坦利以不同的方式,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室,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此后,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也基本相同。
在实验后的采访中,当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受试者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回答说:如果就我自己,我是不会这么做的;我只是在做我被要求做的。也就是对权威的服从。而这些人也不是恶人,更不是社会中最残忍的极端分子,他们都是来自于社会上的普通员工、管理者和专业人士,过着安分守己的生活。
这就是上述所说的情境的力量,即便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情境之中,受周边因素,比如社会规则、权威的指令,甚至是旁人的影响,就有极大可能做出与自己良性违背的事情来。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个人道德的力量相比,社会让我们相信的那些规则更具效力;甚至是一个心理学实验,它的力量也足以让一个人远离道德的控制。
因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这些拒绝贴封条,坚守住法律和人性的底线的志愿者鼓与呼呢?他们坚持一寸,便会让我们的生活文明一分,如果大家都能如此,我们又何惧社会不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