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公布了 4 月 11 日的疫情数据:单日新增确诊病例 994 例,无症状感染 22348 例,共计新增感染 23342 例。
这已经是上海连续第 8 天报告新增感染者超过 1 万例了,社区传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但也能看到好的一面。
自 3 月 1 日疫情冒头以来,上海连续的单日新增感染日增趋势第一次被遏制,11 日新增比 10 日减少,疫情新增曲线首次「下降」了。
这是上海疫情进入拐点了吗?未来几天会出现我们熟悉的疫情快速下降曲线吗?能乐观预测上海社会面清零的时间吗?
上海不会出现感染者的骤然下降
过去两年,中国发生过很多次局部的新冠疫情,在实施大规模封控,打响清零攻坚战之后,都能很快得到控制。
之前最常见的疫情曲线是这样的:
从开始严密管控开始到病例高峰,不会长于新冠病毒大约 1 周的感染周期;然后快速下降,从出现病例到基本清零大约 1 个月。
但是从今年的吉林疫情开始,这个规律没有重现,疫情曲线走向不同于往常,指定封控区域连续 3 周检测都还有阳性被发现。
出现这样的变化,跟严密管控开始时间较晚、病毒变化导致原封控方式不能很好地遏制社区传播有关系。
今天的上海,管控区之外的确诊还有不少,未来并不会出现感染骤然下降。
如果要给上海找个新的参照,中国香港的第五波疫情曲线可能会有较大价值。
本轮疫情,香港、上海的同与不同
中国香港 1 月底开始的新冠第五波疫情,到近期终于逐渐平稳。
香港当时的情况是:
  • 之前的防疫政策相对于欧美各国比较严格,一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新冠病毒传播;
  • 骤然受到奥密克戎 BA.2 的袭击,疫情快速蔓延;
  • 严密管控开始较晚,直到 3 月份才在严重疫情的威胁之下,开始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和方舱建设;
  • 严密管控也是相对而言,并没有达到内地的力度。香港政府虽然努力在建设开放方舱医院,但入住率一直不高,多数感染者最终还是参照「居安抗疫」计划,在居所自行隔离。
居安抗疫在香港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网
高传染性的 BA.2 毒株、推进较晚且力度不够大的管控,造成了香港疫情控制相对较慢的局面,疫情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国内其他城市。
这种「妥协宽松」,让香港第五波疫情曲线出现了这样的走向:
从发现到封控、从封控到疫情高峰时间延长,发现到疫情高峰出现超过 6 周;高峰过后还有一段平台期;从开始到基本清零大约 3 个月。
今天我们看上海,很多地方类似于香港。
首先,面对的都是高传染性的奥密克戎 BA.2;
其次,上海在出现病例的初期,出于经济和民生等考虑,采用了局部核酸检测和封控的措施,一直到 3 月 28 日才正式开始了半城封控,统一方向严密执行动态清零政策。
时间线上跟香港从 3 月开始进行动作,进行全民检测和方舱建设基本一致。
再次,由于抗疫资源储备现实,尽管上海在封控方面的政策明显比香港严格,但最终执行也出现了事实上的「妥协」。
香港市民是不想去方舱等集中隔离点。而上海是隔离点储备不足,事实上存在诊断之后还要在家中等待转运的情况。
对比香港的疫情变化曲线,当前上海新增感染的增长和减少,在大趋势上是一致的。
前半程,上海已经复刻了香港变化。那么抗疫的后半程,如果要实现更快地动态清零,又能吸取香港的哪些经验教训呢?
大规模核酸检测要「科学谨慎」
如果以动态清零为目标,就一定需要全民的核酸检测,确保没有遗漏。
在新冠疫情的早期,早检测早隔离也一直是疫情控制的关键。
但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集体核酸检测实施不好,反而可能增加感染。
奥密克戎 BA.2 的传染性太强了,2 米内的近距离接触,病毒就有可能通过说话等产生的呼吸道颗粒传播。
不加管控的全民核酸检测,实际上在增加病毒社区传播的可能。
此外,大规模核酸检测也是极大地耗尽了医疗资源,大批专业医生护士重复取样工作,影响了正常接诊。
香港早期的全民核酸检测反而造成了防疫力量失衡,并且导致部分感染发生。后期进行调整,改为更多的抗原自测,医疗秩序得以逐渐恢复。
所以未来会减少大规模的集体核酸检测,并且强调检测排队时要严密注意预防感染,并且进一步提高抗原自测的地位和准确性、结果同步性。
根据上海静安公众号内容制图
抗原自测作为核酸检测的有益补充,已经逐步在上海推广。一些新的唾液核酸自测技术未来也有可能出现。
及时转运感染者到方舱医院
香港抗疫期间方舱医院入住率并不高,大量患者最终还是居家隔离直到痊愈。
在香港同心抗疫计划的指引下,这种居家隔离并没有带来严重的社区传播,六成以上的感染者没有传染给家人,同楼宇内的传播更是罕见。考虑到成本效益,实际上居家隔离也基本完成了防疫任务。
未来,随着病毒致病性进一步降低、疫苗接种更为广泛,以及公众对病毒认识更加清晰,完全可以讨论轻症患者居家隔离的可能性。
但今天的上海,以「尽快动态清零」为目的时,还是要推动更多的集中隔离。
严密防护下的居家隔离类似于新冠疫苗,只能减少但无法完全规避感染的发生和传播。着眼于感染数字时,让更多被检测出感染的人分类进入医院或者方舱医院,是更直接有效的做法。
图片来源:微博@新华社
当上海本地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方舱收治能力时,启动周边省区支援上海,将是未来上海尽收感染者集中隔离的关键举措。
感染者越早识别越早收治,疫情曲线越能看到明显的下降趋势。
上海疫情未来走向
上海疫情,经历了与香港疫情非常相似的前半程,今天终于出现了难得的下降趋势。
后半程,上海不太会像之前的城市一样出现确诊直线下降,但随着更科学地对待核酸检测、更及时的方舱收治,也不会像香港那样出现长期的平台期。
上海疫情将呈现出一种较慢下降的趋势。到底更为接近哪条曲线,主要取决于后续核酸检测调整和方舱医院转运方面执行的力度。
针对这些变量,兰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模型做出了如下预测:
上海市本轮疫情预计将于 2022 年 5 月 3 日左右得到控制,预计累计感染约 301740 人(221000~381000,蓝色虚线)。
兰州大学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
今天上海已经开始执行三区管控政策。这也是在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果后兼顾民生作出的平衡调整。
管控外感染占比明显减少,具备了分区放开的条件
希望看到未来的防范区越来越多,这波疫情更快一点儿平稳落地。让这座城市和人民尽快恢复活力。
我们还要看到,上海之外,当前还有很多地区、城市,同样正面临奥密克戎 BA.2 的压力。
在保障民众生活、就医等的前提下,总结吸取每一次的经验教训,推动落实更科学的防疫政策,才能真正为未来其他城市对抗奥密克戎 BA.2 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1] http://covid-19.lzu.edu.cn/tfxgyqyc.htm
[2]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chi/home-quarantine.html
策划制作
策划:Eric、维克羊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新华社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