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的朋友圈已经彻底撕裂了。
    大家刚为大毛二毛谁是谁非争得面红耳赤,又为疫情如何防控吵得欲仙欲死。一个群里,群主发出死亡警告:不同意大毛是侵略的,请退群!另一个群里,主发出最后通牒不坚决支持动态清零,发红包谢罪!
    论战的种子选手,个个如同泼妇一般,捋直了舌头作机关枪,一下就是一梭子。至于对方说的啥,那无关紧要——你啥时候看到机关枪还要设计挡子弹装置的?
双方辩友立场坚如磐石,是谋求世界和平,还是追逐社会公益经过观察与思考,我认为都不是。这一现象启迪我们,下面三条“哲理”:“不要屁股决定脑袋”、“不要双重标准”、“对事不对人”,都可以扔进垃圾箱了。先强调一下,我说的不是反话。
    这绝非哗众取宠,大家可以听听我的逻辑再骂街,骂完了,偷偷照做就是了。
成年人务必屁股决定脑袋
    罗素给千年后的人类留了一段话,大意是:多看事实,少活在想象中:听了太多的道理,可是仍然过不好人生,很可能因为那些都是假道理。而对照你听闻的事实,看看多数人是不是按“道理”出牌,真相也就水落石出了。
    运用罗素的事实照妖镜,我发现,在热点问题上每个辩手的立场,后面唯一真实可信的原因,就是他的“屁股”,也就是他的利益关系。
    说两个我身边的例子:
·    1. 某位群友因为孩子耽误了出国留学,对疫情防控政策天天破口大骂;直到最近,他的企业接到了大量长三角停摆工厂转来的订单,他又转而坚决支持上海彻底封禁。
    2. 另一位朋友,娶了个毛子媳妇,14年克里米亚事件时,比俄军喊的还响;后来跟媳妇离了,他乌克兰包了地种,这回冲突又开始痛斥俄军侵略了。
    所以,别看他们叫得响,其实只要屁股跑掉了,脑袋追得快着呢。只不过多数人的利益关系,一般来说外人很难得知,但是千万别以为他们是在坚守自己心中的真理。
    当然,有些人明明跟俄乌双方八杆子打不着,也要摆出一副坚决站队的嘴脸,这又怎么解释呢?其实,这有两种原因。
    一、观点从众,是保护个人利益的重要原则。这里说的“众”,是你身边那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群体:比方说,你在Google上班,公司都把毛子网站从搜索引擎里择掉了,同事也都是一派群情激愤,这时候你要跳出来质疑亚速营是不是纳粹,你丫还打算拿年终奖么?
    二、
每个人都会为自己选择的正确性做辩护。
比方说有位朋友,十几年前卖了上海的房子移民加拿大,就开始热衷于转发中国房价崩溃,甚至中国整体崩溃的各种文章。在热点事件中代入这条,很多人的立场也就好理解了。

    其实,读过我们上篇文章的朋友,这些都好理解:世界的本质是博弈性的,抛开自己的目标谈立场和原则,那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亲痛仇快。
成年人务必坚持双标
    坚持“屁股决定脑袋”,带来了一个直接问题:如果你的屁股挪了窝,该怎么办?
    答案是明摆着的:屁股搬了家,脑袋跟着搬啊!这事儿,在传统的话语体系中,叫“双重标准”,简称双标。比如说,北约在南联盟搞事和俄军在乌克兰搞事,算不算一回事?美军帮南朝鲜打北方,和志愿军帮北朝鲜打男方,谁才是正义使者?
    这些事,你要纠结于想清谁对谁错的一般道理,除了精神日渐分裂,迟早还会被现实打脸。出路何在呢?只有认清一个事实:一般来说,你没有资格以裁判员自居,思考规则的合理性,而是要做一名合格的韭菜,在具体问题上坚持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就好。

    这,自然就是双标了。

    实际上,在博弈视角下,双标是理性成年人的正常思考方式:在不同具体问题上,你的利益目标不一样,怎么可能采取同样的立场和策略?
    就拿乌克兰取消俄语这事来说:站在乌政府的立场上,维护有别于强大外邻的统一语言,是国家避免分裂的基础;站在俄政府的立场上,让俄族遗民扔掉母语,自然是无法接受的暴行。你问我支持谁?我支持在国内公共事务中,停用汉语外的所有语言,同时,我支持南洋华人的汉语体系独立和壮大!

    对,我就是双标的,也只能双标。

    如果无法接受这一观点,那么在面对你的精神偶像,特别是那些成功人士时,你一定会发现大量“拉屎往回坐”的言论和行为,那时候你会抓狂的。

    理性地看,双标才是真正的单标——永远以目标或利益为标准,将其余的约束抛诸脑后。学过最优化的朋友,对这事儿应该好理解:一个优化问题目标越明确、约束条件越少,越容易找到最优解!
    正如英国首相帕麦斯敦那句名言: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人家大号的政治家都不端着了,我们一介屁民天天沉溺于所谓真理与公义,而忘掉了家中老父少儿,是不是有点皇上不急太监急?
    顺便说个逸闻:同仁堂的乐家,在解放前就是只看西医的。注意:我可不是在讨论中西医有效性的问题。

成年人务必对人不对事
    关于这个观点,前些天正好有个新闻:某个英国媒体爆出猛料,说新冠病毒可能来源于美帝的实验室。这么专业的问题,我自然不懂。请教于某位方家,他说我也不懂,不过你看这家媒体,向来以炮制耸人听闻的消息闻于诸侯,有必要当真么?
    这个我们都不懂,可是根据谁说的,也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这个逻辑,我相信多数人是认可的。这不就是“对人不对事”么?

    从概率论的角度看,对某个人的经验判断,相当于是先验概率;这个人某件事上的变现,相当于是似然值。在正确的决策框架下,这两者要同时考虑,而且,当“事”只是一次孤立的观察时,“人”的因素要靠谱得多。
    之所以要对人不对事,根本原因还在“屁股决定脑袋”:你得明白,
某人在某件事上的的动机,本质上是由他的“屁股”决定的。
所以只要通过前面对他的观察摸清了他的立场,这次碰上的事儿,他的心思是佛是魔,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想不清坚持对事不对人有何后果的话,建议你们去复习一下小学学过的寓言——农夫与蛇。

    对事不对人,只在一种场景下是合理的策略——教孩子的时候。小孩子还没有形成成年人“屁股决定脑袋”的理性条件反射,做事往往看兴趣和热情,这时候事上怎么做,并不见得跟他理性的目标一致。

@请阅后即焚@
    如果您现在是某行业的执牛耳者,或者联合国总瓢把子,考虑的是在自己的大局掌控下如何共赢,那您就当我们是放屁就好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是地命海心,把自己代入了天降伟人的编制中,所以才会轻信了那些假道理。
    当然,我上面说的所有这些,诸君都要谨记一点:阅后即焚。
    之所以要阅后即焚,也是“屁股决定脑袋”原则下的自然策略:如果自己从利益目标出发行事,而其他人坚守一些僵化的原则,那你岂不是爽歪歪了?就像是宋襄公对面偷着乐的楚军。
    所以,请在把这篇文章转到朋友圈的同时,务必加上这样一段评论:此文真是满口胡言!知识分子有这样的荒唐言论,我感到深深的悲哀!

加入星球,探讨用户增长与变现专业话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