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老母鸡
作者按:
本来这样一篇文章并不在计划中,但是之前答应Nancy写一篇Memo,一篇Oral的经验贴。可自觉Oral经验还不足撑起一篇满是干货的文章。于是转而决定写一篇Legal Research的文章作为代替,那么既然落笔,这大概就是目前你能看到的最好的关于Jessup Research的中文介绍。
作者所撰其他文章,可见:
检索大部分时候似乎是一个看运气的活,一般的经验贴也往往是告诉你去xx数据库里搜一搜就好,但是你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当然还有更惨的,发现自己学校穷的连有些数据库都没买,直接access denied。比如Oxford系列数据库,我们只能在每年打比赛的时候蹭一蹭,但是北大的图书馆就直接买下来了(无奈脸,谁让人家有钱呢)。所以有些检索经验贴看起来很丰满,但你发现能用的就那些。所以,笔者这篇作为轻氪玩家所写的经验贴,绝对是居家旅行、打Jessup的必备文章。另外,对于大部人来讲,检索就是一门玄学,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时候就是靠时间和运气,但是笔者写文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你 “玄不救非,氪不改命” 的属性,让你的运气更可控。因此这篇文章会从互联网的本质属性开始,一点一点讲到检索的底层逻辑、常备思路、心态和材料的管理与阅读,让你能找到互联网上80%的法律电子资源并恰当处理它们(如果你愿意重氪,这个数字可以上升到90%),反正打Jessup是肯定够了。那咱们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一、信息时代的检索思维
(一)总论 
检索的本质就是:如何使用工具,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多的信息,来丰富你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体系。工具是不断变化的,在过去我们使用图书馆等纸质资料,现在我们用的最多的则是搜索引擎和数据库。信息时代的优劣有很多人讨论过,一方面就是我们能更容易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收获到的信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杂质,需要我们筛选,专业词叫“数据清洗”。那么要在信息时代做好法律检索,需要我们用好信息时代的 “工具”——搜索引擎、数据库和各种电子平台。
所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对你手里这把由数据算法汇成的宝剑了解多少?
一般来讲,认识一个工具有下述三个思路:
【过去】这个工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这个工具是怎么发展的?
【现在】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对我有何价值?
【未来】未来这个工具还会怎样发展?有没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以搜索引擎为例,首先普及一下,搜索引擎 ≠ 浏览器,360、搜狐和Google Chrome都是不同的浏览器,浏览器只是一个壳,搜索引擎才是核心的部分。对于这个壳,个人比较推荐Chrome和Edge这两款,相对美观且插件丰富。那搜索引擎是什么呢?就是你输入文字的这个栏。
一般来说,网页是一个HTML文件,你可以把它想想成一个个独立的word文档。各大公司会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派出爬虫(一种算法),去搜罗世界各地的HTML文件,放在自己的数据库里,并给这个HTML打上标签。然后大公司就开始设计算法,决定这个页面的权重,当你输入相关的关键词时,系统匹配HTML的标签,在把这些页面按照权重排序展现在你面前。
上面这一堆你要没看懂没关系,大概理解两件事:一是各个公司的数据库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存在有些页面你用Google可以搜到,但是百度搜不到;二是各个公司的推荐算法是不同的。上图你感受一下:
有了这个理解之后,我就要推荐你更靠谱的搜索引擎了。一般来说都是会推荐Google的,但是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陆是无法访问Google的。因为这篇文章会公开出来,所以我也没办法写明如何突破某些限制,大家自求多福。(犹记得当时参加我校Jessup面试时,航哥问我怎么检索。我脸部红心不跳的说用Google,实际上当时是完全不会用。然后第一次例会就问我怎么用的,幸好我在面试后迅速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Google的替代品,比较推荐Bing,在浏览器的设置里改下默认搜索引擎就行。
那么为什么推荐Google呢?当然是因为其强大的学术检索能力和欧美这么多年的学术积淀,百度学术真的不够看的……(吾辈当自强啊)
在讲检索之前,我岔开一笔介绍下如何优雅的使用Chrome(Edge)——插件
不知道插件是什么的就自己去百度吧,它就是能让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有了很多实用功能的小东西。大部分插件配置知乎都有教程,我就权当个引路人。以下是个人常用的插件的一句话介绍:
  • 沙拉查词:当你阅读英文网页时,快速、精准的查词和翻译;
  • Onetab:当你同时打开大量网页时,一键减轻浏览器和自己的负担;
  • crxMouse:让你的鼠标操作更自如;
  • print Friendly & PDF:Control+P的强化,高级打印网页;
  • AdBlock:拦截广告;
  • Tamper monkey油猴:通过安装脚本能完成很多功能,可以理解为插件的插件【强推】;
  • Sci-hub:免费下载Google学术上的论文。
既然说到Sci-hub,就多扯几句废话吧。其实在全球各大版权商的封杀下,Sci-hub已经不像我大一时用起来那么便捷了。现在用Sci-hub需要你去网站下载插件压缩包,通过Chorme设置里的开发者模式,添加已解压的压缩程序来使用,相对麻烦。但是你用了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大部分论文都可以从这个渠道解决。Sci-hub有两种检索方式,关键词和Doi,目前Doi检索更为全面。所谓的Doi就是论文的身份证号,所以你需要先Google找到你要找的论文的Doi,再通过它使用Sci-hub。
(二)高级检索——以Google为例 
1、Google界面
2、高级搜索
高级搜索一般涉及到逻辑关联词“与、或、非”的组合,“与”就是A and B;“或”就是 A or B;“非”就是A但是no B。(web of Science的逻辑组合更为复杂,需要专门学习下。但是由于其更偏理工科且为摘要型数据库,在此不多介绍)
此外,高级搜索术就是各个检索指令的组合。e.g.限定在特定网站中(site);限定文件类型
(filetype)。
本着less is more的原则,就重点介绍两个检索指令:

① 引号(“ ”):引号是用来阻隔搜索引擎的分词功能的。简而言之,你在搜素栏输入keyword,算法会将其处理成key+word;ke+yword等组合,然后某个文章涉及ke就会被推送出来。但是若你输入的是“keyword”,那么就只会找到涉及keyword的文章。

② 加号(+international law;+pdf):加号就是与的意思,当你找书的时候,输入“书名+pdf”,直接定位到资源的概率更大。或者你打jessup的时候,想找某个议题——如traditional knowledge——的时候。输入“traditional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law”,而非“traditional knowledge”,相信你会感谢我的。
二、“你知道你要找什么”
“你不知道你要找什么”
其实大部分时候人们理解的检索就是,我知道那里有一本文献or一本书,然后我要去找到它。但是还有一种情形就是,面对一个问题,你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你要找什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你都不知道这里有个问题需要你去找。作为一个自诩中文互联网最全的Jessup中文检索教程,我当然要帮你解决掉更高阶的问题,但是高阶也是需要基础作为支撑的,所以先从“你知道你要找什么”开始。
(一)你知道你要找什么 
1、一本书
书籍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全包式教材。
一般来说,在接触赛题的前两周你是需要教材的。教材是这样一种东西:能够帮你相对准确的了解一门学科的基本历史、人物、知识框架和结论。因而你可以更快捷地进入某领域展开研究,不容易走偏。例如,对于条约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先参阅朱文奇老师的《国际条约法》。尤其对于我们这种本科参赛的队伍,国际法底子相对薄弱,就需要大量阅读教材进行补充。否则在做具体的法律研究时,很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如,21年诉求一涉及compensation,就很容易照着国家责任草案的免责事由(自卫、不可抗力、紧急情况等)走下去了,但是ASR第27条里写的很明白 “The invocation of a circumstance precluding wrongfuln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is chapter is without prejudice to the question of compensation for any material loss caused by the act in question.”(免责事由不影响赔偿,也就是即使你被免责了,该赔还得赔。)所以,教材的作用是帮你搭起一个基本的体系,引你入门。但是只看教材肯定是不够的,借用我学长的一句话,你对Jessup某个点研究透的话,是指你在这一点上至少达到了博士的水准。
(2)条约评注 & 指南系手册
条约评注的重要性我在Memo写作里已经提过,但是如何找到资源呢?一般来讲,需要先确认一下该条约是否有评注,Google一下 “条约名+Commentary”即可。若有,则去搜集电子资源。下文有关于英文书的检索技巧可以关注,但是我一般尝试成功率比较高的都是在Jessup官方提供的Oxford系列的数据库里。由于这个数据库非常好用且及其重要,我在这里稍微展开一下使用Oxford数据库的小技巧:
① 首先是要积极的给ILSA官方汇款,因为只有汇款后ILSA才会给你发辅助资料的账号密码。所以你是一开始就付了,还是拖到截止日期前付款是有区别的(一般使用权限是从比赛开始时到全球赛结束);
② 然后你就会收到一封邮件,附上了账号密码和你可以访问的数据库(似乎可访问的数据库每年都会有调整),去年是这么几个,pdf为官方指导文件。标蓝的是比较常用的,这些数据库貌似隶属于牛津出版社,官方的账号也只有部分权限,并非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访问。(清北的同学自己的图书馆账号可直接访问,权限在个别文章上会有差别)
Available Databases:
  • Oxford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http://opil.ouplaw.com/
  • Oxford Constitutional Law
    http://oxcon.ouplaw.com/
  • Investment Claims
    www.investmentclaims.com
  • Oxford Competition Law
    www.oxfordcompetitionlaw.com
  • Oxford Legal Research Library
    http://olrl.ouplaw.com/
  • Max Planck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Law
    www.mpeccol.com
③ Investment Claims一般在涉及WTO的cases或者ICSID的仲裁裁决时会使用;
④ 而最常用的Public International Law界面如下所示。其涵盖了马克斯普朗克国际公法百科全书、牛津国际法报告、牛津学者的专著等重要子数据库。国际法报告(International Reports)大体类似于当年发生了哪些国际法议题的记录,一般重要案件会有case brief,重要讨论也会有记录。牛津和剑桥都会做这个工作,但是剑桥的就需要去剑桥那边找了……
⑤ Oxford数据库的检索算法虽然很智能,但是它存在一个可优化的地方。就是你在搜索栏直接输入专著名字不会给你匹配到那本书,例如你输入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 Commentary,它会自动给你分词检索UN charter相关的内容。所以很多时候,你用Oxford找专著、评注和手册(handbook)会比较麻烦。这时候的一个小trick是借助Google的搜素引擎,例如我要找联合国宪章的评注:
⑥ 而使用关键词检索时,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如下图,可在输入关键词后,重点浏览红框内的内容,Products会告诉你这个页面的来源是马克斯普朗克百科全书、某本专著还是Reports还是其他。那么你再考虑下,你检索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定义,就去百科全书;如果是为了案子,就去找reports;如果是找学者意见,就去找专著(下面那个Prat的From蓝色链接就是一整本书,你可以跳转该页面);以此类推……Subjects类似于论文里的关键词,会告诉你该页面涉及哪些问题。比如你对Killer robots使用的proportionality原则有兴趣,就可以按图索骥了。这样比一个个访问效率高点,“观其大略,有的放矢。”
(3)主题式教材
其比全包式教材更为具体,一般就某一国际法议题展开研究的书,更具深度。例如21年Jessup的赛题涉及难民,那么梁淑英老师的《国际难民法》就可以一读,这样你对难民的基本定义的演变和难民不推回原则都会有了基础的了解。找这类教材也很简单,你大体判断下Issue涉及的是国际法哪个领域,然后搜一下“国际xx法”就可以了,如国际难民法、国际责任法、国际投资法等。当然,Jessup一些较新的点你是找不到相关专著的,比如19年诉求四“传统知识”(我的血和泪……)随便举两个例子:
那么如何找到这些书呢?首先去你们学校图书馆找找有没有纸质版,其次分一下中文和英文吧。
  • 中文书
① 豆瓣+油猴脚本(豆瓣资源下载大师)+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油猴脚本(图书互助)
② 鸠摩搜书——这个基本上应该都知道,免费下载书籍。以此类推还有一大堆电子书免费下载网站,基本都是拿来给1的方法查漏补缺用的,留心点网上很多介绍,在此不赘述。
③ 对于某些书籍,出于某些原因,在大陆是找不到的。可以考虑翻过去,然后Google “书名+pdf”。一般这种书你的对手都会帮你保存的很好……可以拿来批判批判。
④ 还有些书,你实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去Amazon逛逛。注册个Amazon的账号,下载一个kindle阅读器和Amazon绑定,点击立即购买,可以用支付宝付款。一般来讲,中文书的价格都不是很贵。英文的书虽然很贵,但是可以找找代购渠道(某些人有低价购书的方式,一般求教于万能的淘宝)。此外,一些港台版书籍,不涉及敏感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淘宝找海淘店购买(就是物流很慢,因为一般是你下单,它们那边才开始印刷……)
p.s. 基本上面这些方法可涵盖掉所有的找书渠道,实在不行就去买吧……自己多尝试尝试也许会有新发现。
  • 英文书
①创世纪图书馆。和sci-hub一样,是古早互联网开源精神的遗产。虽然近年来也在被不断的围追堵截,但其活的更硬朗一点。网址:Library Genesis (libgen.is) 介绍其使用的一些小tips吧: 

A.首先由于创世纪日常被封禁,所以其有很多小号。例如:http://gen.lib.rus.ec; http://libgen.li; http://libgen.gs; http://libgen.lc等。其实也就是同一网站换了不同的域名而已,看你访问那个比较方便一点就用那个,如果平时收藏的网址突然登不上了,换一个试试或者过两天再试试,就又可以了。


B.一般来讲,其默认的是Sci-Tech搜索。关键词匹配算法个人觉得不是很智能,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中英文符号的问题检索不到,确保用对关键词。
C.创世纪图书馆是有中文书的!也支持中文检索,就是书籍量比较少。
②Zlibrary(感谢Nancy安利)同样也还有一些英文书籍免费分享网站,如https://oapen.org,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同小异。
③还有就是Google图书的预览功能,不过这个就是很看运气了。因为它只提供图书部分页面的预览……好处是它可以关键词全文检索,比较方便。
④还有就是跟着出版社找数据库了……第一是看你们学校有没有买;第二是想想怎么白嫖买了的学校的;第三是求助淘宝氪一氪别的学校的。一般来讲,下面几个数据库比较常用:
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剑桥大学出版社
B. Kluwer Arbitration(威科国际商事仲裁在线)
C.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牛津学术专著在线
以上数据库均支持在线阅读~ Oxford系列貌似不可以下载,但是插件解决一切。
2、论文 & 文件
中文论文就不单开了,不知知网也别来打Jessup了。而英文论文除了直接Google和上面介绍的Sci-hub外,还有下面这些东西需要熟练掌握和使用:
  • 马克斯·普朗克国际公法百科全书(The Max Planck Encyclopedias of International Law):不再赘述
  • Heinonline:这个数据库比较重要是因为它有一个Jessup的专属子库,里面会有历年Best Memo、Bench Memo、ILSA Journal等。此外其也有国际法委员会立法记录、国际法年鉴(International Yearbook)等一系列文件,国际法资源相当丰富。笔者也是在大三才开始使用该数据库,待熟悉后会完善对其的介绍。
注:Bench Memo又称为法官备忘录,就是一份记录着该年Jessup赛题的事实、ISSUE点、Authority和法官提问思路的文件,可以简要的理解为该年的官方答案。
如何检索?前往Heinonline——Philip C. Jessup Library子库——检索key words:(“Memorandum of Law and Authorities for Judges”)括号内内容全部复制(包括双引号)——点击Sort by: 选择New First,即可获取历年Bench Memo。
  • Westlaw/Lexisnexis。Westlaw收录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判例资料;Lexisnexis收录美国、欧盟、英联邦国家、WTO的相关案例。做国内法比较法研究用的比较多。个人用的不多,放一个官方指导文件,自己摸索吧。
  • 联合国条约集:官网https://treaties.un.org/Pages/UNTSOnline.aspx?id=2&clang=_en;虽然巨卡但是目前也没啥替代产品。
3、案子
不多介绍,参见Memo的Judicial Decisions部分。上面这些数据库也涵盖案例检索功能。
4、其他电子信息
这个其实是来源于平时的积累,比如我现在碰到国际刑法、国际人道法之类的问题就会先去知乎看看毛晓博士的专栏。赛题下来就会去 “法律竞赛” 公众号看看……大体而言用的比较多的就是知乎、微信公众号等,博客不多介绍,毕竟国内年轻一代似乎没有使用博客的习惯,但是“爱思想”这样的也不错。而关于公众号,推荐一个 “虫部落快搜”,或公众号自带的搜索功能。
一般我把知网、万方之类的中文数据库也是归于这一类。虽然很多人诟病检索资料的效力和准确性,但笔者认为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至于如何洗菜择菜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二)你不知道你要找什么 
如果把这篇文章分为上下册的话,那么就此进入了下册的内容。一般来讲,上册往往谈的是术,所谓术,即“江湖一点诀,说破不值钱”,知道了也就会了,就如上文关于网站和搜索方法的介绍;而下册往往涉及的是更抽象的道,就有些玄之又玄了,毕竟“道可道,非恒道”。笔者姑妄言之,不足之处,多多赐教。
如果我们把打比赛视为做菜的话,那么最后的Memo就是做好的菜,检索就是一个找菜和清洗的过程。站在这个维度看IRAC结构的话,I是你决定了要做什么菜,R是你买菜洗菜择菜的过程,A是你切菜做菜的过程,C就是你把菜端上了桌子。一般来讲,我知道菜名后,就大概知道了要用什么菜,比如ILSA点了西红柿炒鸡蛋,我就得去买西红柿和鸡蛋。但是我们会面临的情况很可能是:鸡蛋卖完了,只剩鸭蛋;或者西红柿买回来是青的;或者我看到有人在西红柿炒鸡蛋里面放青椒、放鸡丝,广受好评;主材料定了还要有各种各样的调料……总之,并不是总能安安心心炒完一盘菜的。这其中最烦的就是,万一客人(ILSA)点了个鱼香肉丝,你兴冲冲去买鱼了;或者点了个开水白菜,你又兴冲冲的烧开水去。这种情形,我们就将其称为你不知道你要找什么。对于新手来讲,由其如此,上文我们说检索的本质就是:如何使用工具,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多的信息,来丰富你对一个事物的认知体系。在这里我换一种更可操作的概念描述,即检索是“关键词+关联性”,下面这位就是此道中的高手,极擅长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真凶(正确的文献)。
关键词大家都有直接的感受,毕竟检索时你好歹也得向搜索引擎里输入点什么。但是我还是建议每个赛队在备赛过程中一定要建一个关键词库,方便你后期定框架。不过首先要明确的是,检索是贯彻比赛整个过程的,但是在不同时期检索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前半句是废话,但是后半句可以研究研究。
我个人会倾向于把检索分成这么几个过程:9月,百无禁忌,揽到篮子里就是菜;10月,挑挑拣拣,有的放矢;11月,见好就收。继续解释下,9月一般是刚拿到赛题的时候,这时候精力充沛,最适合做头脑风暴。拿21年赛题来说,观察赛题方向,大体可以判断诉求一是涉及行为侵权+赔偿;诉求二是移交V女士,大概会和人权、豁免引渡相关;诉求三是管辖权+反诉;诉求四是涉及航空法。然后往上会给出AR两国签订的条约,结合条约再判断,诉求一就可以细化到公共卫生领域(可能涉及人权)的侵权+赔偿,可以用到WHO宪章、IHR、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等。这时候回头去提炼相关的事实,一条条列出来和具体条文对照。同时去知网、公众号之类的观摩一下相关的讨论(其实知网这块的讨论是在当年下半年才开始,估计也是很多老师受到了jessup赛题的启发,开始写论文。所以一些热点问题记得反复检索,oral也可以用嘛),大体就可以确定我们在讨论哪几条,哪几部法律了。
那此时我们就开始检索之道的第二点了,积累关键词,因为检索往往就是关键词的不同组合。关键词可以直接来自于赛题,也可以来自论文、案例和二次检索。而积累就表明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比如你以IHR为核心去检索,发现好几篇文章都在讨论Scientific evidence,这和我们事实关注的点也一样,那么你就新建一个Word文档,列入IHR、scientific evidence、WHO、WTO。在用这些词去检索,发现大家又都在讨论一个Japan Apple case,于是继续列入,继续组合……一直到你的关键词库可以撑起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为止。或者比如ISSUE,赛题里直接告诉你关键词Jurisdiction和Counter-claim,思路指向很明确,你就先查查这两个词。再结合事实判断,加上关键词reservation。然后组合搜索一轮轮来……这时候你的法源基本也丰富了,于是就可以停下来先写一轮初稿了。
用我学长的话来说,Jessup就像一个黑洞,投入多少时间都会给你吞噬掉,所以要适可而止。而且思路不确定,写起来也和难受,就好像番茄炒蛋想做甜口,突然发现隔壁做辣的也不错,改成甜辣又听说评委喜欢酸,最后只能是一锅乱炖,所以队里也建议有一个最终拍板决定权的,可以省去内耗。
但很多时候事情也未必这么容易,你会发现检索到后期其实还是比较舒服,毕竟有个技巧叫文献蟑螂原理。也就是当你找到一篇相关文章时,数据库一定还有十几篇相关的文章。从作者的脚注里引用的文章,引用的案子,引用的案子里引用的案子,反复套娃,总归会有点用。难的其实是前期,毕竟这时候什么都不了解,容易走偏,也容易迈不出步。个人感觉这样的困境可以这样一步步去解决,先明晰自己是因为东西太多还是因为东西太少而卡壳。有些传统的议题,如self-defense一搜就是成百上千的文章,而有些新兴的议题,如diplomatic asylum找半天才一篇,反正多多少少,总是不太如意。
对于东西太多,稍微好办点,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关键词/限定词来控制检索范围,self-defense检索的结果是很多,但是针对no-State actor的self-defense就少了一大片,而如果no-State actor具体到terrorist的就更少了,不断限定下总是会找到一个适合本案的区间。
对于新兴议题稍微麻烦点,一方面我们可以退一步去找该议题的上位概念,比如diplomatic asylum不好找,我先找找asylum看看有没有什么启发,总之就是减少限定。这背后的法理就是,当实证法有漏洞时,我们需要去找法律原则和法的精神,因此可以往人权之类的去退一步。当然,这么做的风险就是写作容易出现大而空的情况,这就是Memo写作进阶部分要讨论的内容了,在此按下不表;另一方面,就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了。比如我看到诉求四相关的事实时,脑子里排了一下关键词,飞机+恐怖主义+撞大楼,是9·11!(此处应配上柯南bgm)于是顺着9·11后的国际法实践、联合国大会的讨论就查下去了。还有之前接触一个海上民间搜救志愿者立法的项目,想了想都是志愿行为的管理,那么献血也是志愿行为,找找献血法,就又可以触类旁通了。大部分Jessup赛题都有现实背景的,找到现实背景就会是成功的一小步。
还有一方面就是去补充背景知识,这也是我在Memo写作部分是说,拿到赛题前两周重点阅读各种专著补充背景知识,你会发现之前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可行的方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论述就会轻松许多。当然,这不是检索定位,而是把涉及到的书都过一遍。虽然是笨办法,但是有效的笨办法就不是一个笨办法。此外,这和你的法律功底也有关系,比如学会了民法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思考国际法侵权行为就会自动代入,损害事实、结果、因果关系、过错和免责事由。那么对于ISSUE1的compensation,去检索论证因果关系就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思路。上述就是对关键词做的关联性筛选(讲真这个用贝叶斯分析做一个定量研究应该会很好玩)。我们的关键词库肯定是越来越多,然后越来越少,你依靠你补充的背景知识、赛题关联度、来源权威性所敲定下来最后的关键词就是你整个Memo的核心框架了,其到Oral部分也会继续适用,Oral尤其适用这种碎片但深入的方式。
此外,为了限缩检索范围,ILSA每年也会发两批材料,给参赛者以引导。如果你发现你的检索思路,或者说已经找到的文献和第一二材料完全没有重合的话,那么恭喜你,走入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大部分情况下,ILSA的两批材料都会起指引和定心丸的作用,所以围绕第一二批材料下手对新手来说,最妥帖。
最后,检索是为写作服务的。这部分其实要和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说,比如说详略,许多人在论述国际法上的免责时,会提一句unclean hands原理。但是去看历年best memo,其对该点的处理往往真的就是一句话带过,因为国际法院其实并不承认该原则。因此,没有必要去把这个点展开成为一个习惯法之类的,检索也可以相应的带过,参考下以前的基础,完善下就可以。一个ISSUE多的时候会涉及四五个大点,十几个小点,每个深入挖掘费时且不必要。一般来讲,初期团队合作,敲定框架和重点;后期分工写作,具体难题具体检索比较好。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11月的时候发现之前的思路全部错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当断则断,不要恋恋不忘。你会发现十几轮稿改下来,最开始可能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是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试错,而不是让你写上去。总不能因为你顺手摸来一个榴莲,就非要放到番茄炒鸡蛋里。
三、文献阅读、管理及其他
(一)文献阅读 
其实很多时候,检索只是基础,检索完了不读也是白搭,读完了不会写照样白搭。大部分文章讲检索,或讲写作,会跳过阅读部分。但是这也是新手面临的最大问题,这动不动几百上千页的材料怎么办啊(读到现在你应该发现了,新手处处都是问题……)首先还是得端正态度,然后才能学如何偷懒。毕竟文献阅读速度一部分就是日复一日的阅读中练出来的,我大一才开始三天读一篇英文论文,寒假时就一天三篇了,所以苟下去就会有提升。
言归正传,文献阅读还是有一些高效tips的。首先需要明确,打jessup的文献阅读并不同于写论文和学习时的文献阅读,后者更侧重挑刺和批判,而比赛中更侧重获取信息(注意是“更侧重”),所以有的赛队会让新生队员提供检索报告,注意其写法与文献综述的差异。其次,就是阅读文献时,一定要保持“问题意识”,私以为大学里最需要锻炼的技能之一就是问题意识和批判能力了。所谓的问题意识,一定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献,或者是我们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才去检索的。比如我下载了十几篇有关《国际卫生条例》的文章,此时我可能有如下想法:1、我要找《国际卫生条例》在现实中被适用的情况;2、我要找《国际卫生条例》的立法目的;3、我要找《国际卫生条例》和《世卫宪章》之间的关系……那么有的人是,认认真真读一篇文章,把上述问题123一个个的去找结论。但我更推荐是,你先咬定问题1,然后十几篇文章,每篇只读和问题1有关的部分,这样你可以快速的知道,关于问题1涉及到哪些事实、观点和争议之处。读完,脑子里也就大体有一个框架图了。但是如果你一篇篇的啃,往往是记住前面的记不住后面的,毕竟人的脑容量有限,多线程工作并不适合大多数人。
所以,阅读时就是找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快速扫过该领域所有相关的文献就好了。在找到自己的问题后,还有以下问题要过一遍,作者所写的文章在多大程度上能被实证法所证实?这篇文章的这个点和我要写的东西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前者是为了预防有些作者提出一些学术上超前的但是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的构想,你要贸然用了Oral就等着被法官问死吧……一定要自己能有IRAC结构把学者的观点圆回来才行,否则那些观点就只能暂时搁置了。(这里我才疏学浅,大家可以去看毛晓博士在知乎写的有关“能否对非国家武装团体适用自卫”这一个议题的文章,大体结果就是你检索多了永远会发现正说、反说的对立)还有就是要明确作者写的东西和自己要用的东西之间的关联,别喧宾夺主了。你到底是把其作为二手渊源来用呢,还是把它作为你的思路框架来用呢,还是作为信息补充来用呢……这些都会影响到你对这篇文章的处理。比如WALL那年,我就想尝试从机器学习算法本身过拟合的特性来论证那个WALL不可靠的思路。这时候,检索的文章就变成了计算机领域的了,更像专家证言这样。
(二)文献管理 
其实对于很多第一次打比赛的人来说很难有文献管理的意识,所以后期往往会出现如下对话:
A:“亲,你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呀。”
B:“我忘了。”
A卒
B:“我想起来了,好像在这个文件夹里的。”
A打开发现三十多篇文献,A卒
B:“哦哦,是这篇文章里的,但是我改变了一下措辞。”
A看看了,143页,A卒
笔者第一年比赛后期也是,文件夹里乱七八糟,想找某个法源都是极其难受,更别提学者观点。还有各种下载下来没有重命名的论文,000238212的。都不知道里面是啥,这就叫淹死在文献的海洋里了。所以这时候需要借助工具了,文献管理类的软件就是起这个作用。这类软件有很多,如Endnote,Mendeley。个人比较推荐Zotero,相较来说更适合入门,同步更稳定,且开源(意味着支持插件,可玩性更高)。
具体用法我就不多说了,学完了检索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点到即可,大家自己去研究吧。简单指路:公众号“青柠学术”、关键词Zotero,下图为例:
顺便再提一嘴文献计量分析可视化这个领域,Citespace,不展开。
点亮 在看知识又增加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