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Jessup 2021国际赛落下帷幕。不少中国赛队在此届比赛中均有亮眼的表现,而其中最为瞩目者,当属清华大学代表队。这支队伍在Jessup 2021的舞台上异军突起、力压群雄,成为中国大陆唯一一支挺进32强的队伍,预赛(Preliminary Rounds)与高阶回合(Advanced Rounds)成绩位列全球第10名;两位辩手孙一榕、邓艺婧均斩获“世界百强最佳辩手”称号,分别位列全球第44名和第49名。
“法律竞赛”有幸邀请到清华大学代表队孙一榕(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队长/庭辩员)、邓艺婧(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本科生,庭辩员)、王佳琦(清华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员)三位成员,以及黄愉翔(北京大学2017级法学硕士)、柳新潮(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两位教练,分享他们的备赛经验与心路历程。
此外,清华大学赛队成员还包括,2017级本科生周士尊、周悦欣,2018级本科生郭凡郡、牛志恒。
图1: 世界排名第10
一、“向MOOT献祭”的赛队
32强淘汰赛(Elimination Rounds)是清华大学代表队的最后一场比赛。比赛中,主力辩手孙一榕自觉状态不是很好,因为过于紧张而在庭上狂扔legal authority,语速控制也欠佳,因而觉得留下了些许遗憾。但她并没有时间感伤,因为次日便将迎来一门经济学辅修的期中考试,她只能通宵复习,顶着黑眼圈走进第二天的考场。这似乎正是这支队伍的常态:从卡着申请学校的截止期限提交材料,到极限考完政经原转身继续肝Memo,再到发烧隔离期间还想着赶紧退烧肝比赛,主力队员们扛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以常人无法想象的速度轮轴运转,承担起了队内的绝大部分工作。
这种极速运转的状态亦体现在本次受访的三位成员的模拟法庭经历中。孙一榕自2019年起参与IHL模拟法庭,曾获二等奖和辩方最佳书状(2019年)、一等奖和初赛第五(2020年),更在本次Jessup赛程中作出了FDI(含Global Round)、IHL和Jessup三项moot并举的惊人选择,并均取得骄人战绩;另一位“百强辩手”邓艺婧则于2019年参加了ICC英文赛并获全国总冠军,2019年、2020年均与孙一榕同战IHL,2021年两人又同在Jessup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在赛队中担任研究员的王佳琦则同时有着国内外模拟法庭经验,曾在2019年“理律杯”中获最佳书状,在2020年John H. Jackson、IHL两模拟法庭中担任辩手,分获东亚-太平洋赛区选拔赛四强和一等奖。辗转理律杯、ICC、IHL、FDI等等赛场,三人终相会于Jessup的跑道,并肩向前奔跑。
这支赛队最为外人称奇者,正是她们这一multi-moot的选择。模拟法庭的备战周期往往较长,从法律检索、书状撰写到庭辩训练,工作量都极为惊人。对常人而言,在课业任务以外参加一个模拟法庭便已极耗精力,但清华大学Jessup赛队却在备赛周期内几乎全员同时参加了2020年IHL模拟法庭。客观上来讲,这些前期比赛经历积累了队员们的比赛经验,为她们在Jessup赛场中的发挥提供了助力;但孙一榕并不完全建议大家效仿这样的选择。她认为,当想认真打好比赛的时候,多线程可能会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挑战。比赛的本质是一份承诺,这个承诺是给自己的、更是给信赖自己的队或/工作伙伴的,因而要明白选择“加入”的分量;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该负责时要负责。王佳琦也表示,多个moot一定意味着上课等时间被压缩,或可通过选课选点平时任务轻、期末考试时间不撞车或者论文结课的课程,平时笔记互助、考前提纲互助来缓解一下。但是,对于moot之外的事务,要做好准备,放低期待:作出multi-moot的选择,有点像是向邪神献祭,你一定是得放弃了什么
她们放弃了什么?从招新、前期备赛到书状写作,她们的Jessup旅程绝不可谓顺遂,因而不得不一次次地展开极限操作,并最终在庭辩阶段将积攒的能量集中爆发。她们顶着巨大的焦虑和压力向前奔走,于是不得以放弃了法考、上课、工作、申请等等其他世俗意义上同样无比重要的事务。孙一榕坦言:“在光鲜的奖项背后是因熬夜颠倒的生物钟,因极度缺觉而日益增长的黑眼圈,报了名却没有参加的法考,历史以来最差的一门期末考试成绩,和偶尔半夜会发生的情绪崩溃。”她甚至已然做好gap一年的准备,只为了这“本科最后一次了,无论如何都得冲”的Jessup。
二、好辩手需自强不息
在国际赛的预赛与高阶回合中,清华大学Jessup赛队取得了8场全胜的成绩,以全球第10名的黑马之姿挺进32强,展现出了他们在庭辩场上的强大实力。队内三人中,孙一榕与邓艺婧均为Jessup“百强辩手”,王佳琦也在IHL庭辩场上展现了不俗的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好辩手?清华大学代表队给了我们一些经验与感悟。
图2: 两位“百强辩手”(左:孙一榕;右:邓艺婧)
首先需要一个好的oral稿。其一,推荐看往届决赛视频,挑选自己最喜爱的oralist,模仿其语言习惯——比如孙一榕就是Alice Zhou的大粉丝(注:Alice Zhou是Jessup2015年全球决赛最佳辩手);其二,复盘每次模拟庭辩,除诉诸教练与队友之外,也可以邀请身边学法/不学法的朋友、亲戚、老师、律师等共听庭辩录音,指出他们从各自角度所发现的问题;其三,口头稿的用语应以法律检索为基础,力求使用精准、专业的表达,不能自己想当然地自由发挥。
其次,在manners方面也要下功夫。孙一榕表示,首先注意礼貌,给予法庭和对手应有的尊重;其次在线上赛中布置好setting,调整自己在画面中的比例;最后直面自我,使用照镜子、看自己录像、听录音等方式自我纠正,从而发现一些奇怪的细节,剔除一些自己没有意识、但在视频里会非常不好的小动作/微表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对法律论点的研究,形成场上“问不倒”的自信。
图3、图4: 布置庭辩现场
邓艺婧则认为,看视频或许是最直接的练习方法。具体而言,可以看往届决赛视频模仿,并克服尴尬看自己练习的视频进行纠正。自己想象中的manner可能跟呈现在别人面前的完全不一样,因而需要一次次地自我纠正以及队友在场上的适时提醒。全球赛中的各国选手风格迥异,而在自己的英文oral还没有形成明确个人风格时,只需尽量做到又稳又自信便已足够。
图5: 庭辩训练趣图
而在脱稿和风格统一方面,两位辩手表示只要用心去记,脱稿并不是难事。当两个人在漫长的备赛期中时常磨合,以同一要求互相对比,风格也自然能够统一。
再次,在参加Jessup之前,不少队员曾有过英辩赛(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 简称“BP”)的经历。两者之间存在何种差异?BP经验是否能对Jessup提供帮助?邓艺婧认为,模拟法庭和BP差别较大,前者需要漫长的准备期,并以扎实的legal basis为庭上的每一句话提供支撑;而后者更注重说理方式本身,对临场反应要求更高。两者的唯一共通处或仅限于英语oral的表达。
王佳琦也概括了两点:一是在支撑论点时,BP易诉诸常识逻辑、生活心证,以及类比、归谬等即时话术;而在模拟法庭中,虽然common sense也是第一听感的决定性因素,但详实的实证法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在赛程上,由于POI的设置和交叉发言的议程,BP的交锋较为频繁,而且是纯粹的零和博弈;而模拟法庭更多是法官对庭辩人论点的仔细检验,说服法官、良好互动、展现己方检索成果,往往比“压对方一头”更加重要。
图6: 比赛现场
最后,几位队员均指出,与自己参与过的其他比赛相比,Jessup不管从长度、难度还是强度上都是大巫级别的存在。因此,不论有多少先期经验,在面对Jessup时,所有mooter们依然应当拿出十二万分的真诚与精力,去翻越这座最为巍峨的大山。
三、名教练可厚德载物
队员们的优秀表现背后,是教练们长期的付出与鞭策。本年度清华大学Jessup赛队教练由黄愉翔与柳新潮两位“大牛”出任。黄愉翔教练从本科时起便积累了丰富的Jessup参赛与执教经验,并曾亲身参与国际公法相关实践;柳新潮教练则曾在本科时期带领山东大学首次闯入国际赛(全球排名79),拿下“百强辩手”(全球排名68),并于知乎专栏独立撰写近5万字的《Jessup新手指南》一文,不少参赛队伍均曾从中受益良多。两位教练从各自角度分享了一些经验。
黄愉翔教练的分享主要着眼于对国际法院(ICJ)司法判例(judicail decisions)效力的理解。他提到,不少中国选手对于Jessup的理解易产生一个误区,即司法判例,特别是ICJ自身的司法判例,在法院实际运作中到底属于什么样的地位?不少同学会依照ICJ Statute第38条的字面意义去理解,把judicial decisions理解为subsidiary source,认为它的重要性不如其他主要法源。因此当oralists引用ICJ自身判例且被法官问至该判例的效力时,oralists基本只会引用ICJ Statute第59条回答说只对当事国有约束力。这样的理解往往不会让法官满意:既然司法判例只对当事国有约束力,那oralist为何要在场上引用这样一个判例呢?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ICJ有没有英美法概念上的the doctrine of stare decisis(遵循先例原则)?
理论上没有,但是ICJ在实际运作中,解决法律争议首要而且最重要的路径是去看法院过去对相关争议是如何解决的,这也是为什么学生在读法院判决常常会看到其在段落中引用过去的判例。那么,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还会有第59条的限制呢?简单地说,是因为在国际公法的框架下,国际法是国家同意的法,因而ICJ判例无法拘束当事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但是无法拘束并不等于不可以用,而是要理解为什么用。愉翔教练举了Jessup法官在Barcelona Traction案中个别意见的一段话做了诠释: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rt’s decisions is wider than their binding force. The ICJ has not hesitated to refer to and quote from its previous judgments and advisory opinions, and reveals a consistency in its judgments.”许多中国赛队在国际赛场上的缺陷之一就是没能理解好司法判例的重要性,没能掌握common law的风格,这也是国际赛场上中国赛队相较于英美法系国家略占下风的原因。
进一步追问该问题:除了ICJ自身判例外,如何运用其他国际司法判例?譬如在比赛中,法官会提问为什么国际法院在涉及国际人权问题时必然会引用到欧洲人权法院案例?为什么去年赛题涉及IHR时要引用大量WTO案例?事实上,这些问题国际法院已经在判决中作出解释。所以,愉翔教练给参赛选手的终极建议就是:要理解国际法背后运作的原理,要不断去追问为什么,渐渐发现国际法的乐趣,也就渐渐离理想成绩更近。唯有热爱,方抵岁月长!
柳新潮教练则谈到了自己的《Jessup新手指南》。他坦言,写作最开始的目的是把新鲜的体验记录下来,给自己留一个备份。更新第二版才是真正想做些事情的开始:一是因为打出了一点成绩,感觉有必要更新原来的一些观点;二是因为发现有很多赛队比了很多年,却一直在决赛圈外打转,其原因在于很多队员并不知道高分的标准是什么。即便有赛后点评和所谓的打分表的评论区,但很少有法官会认真地把自己打分的心路历程写给赛队。在此之前,国内决赛圈的队伍组成相对固化,而其他队伍却不清楚标准,也很难有努力的方向,一次失败就走掉了,所传达的经验也很难判断有效性。
事实上,很多赛队不是没有检索到位,而是没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是IRAC 没用好、乱塞脚注,还是在场上低头念稿子、说错了词喜欢慌张地重复,参赛队员并不知道这些中国法官比较在意的方面。新潮教练因而想要打破这种僵局,让那些没有“形式”方面经验的赛队可以在这些事情上尽可能获得与决赛圈队伍同样程度的信息。同时,国际法的基础知识也是“Jessup工具箱”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参赛时还没有上过国际公法的课,如果能对国际法有基础的理解,后续读赛题和检索便能更高效,否则真的很容易出现拿着联大决议和当事国没有批准的条约声嘶力竭地质问法官“为什么这个不能用”的情况。新潮教练表示,自从发布这份指南以后,看着每年出现的黑马赛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文章下向他表示感谢,他的心里是非常满足的。
针对比赛本身,柳新潮教练指出,通用的经验就是苦练听说,把英语变成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对象,以及在场上的心态是和法官交流而不是对抗。回答问题切勿钻牛角尖,合理性与合法性需要兼顾。针锋相对、快进快出和自然承接三个在指南里提到的小tips仍然奏效。而比起庭辩,新潮教练认为更重要的是夯实检索,这也是其在场上保持冷静的唯一武器。Manner练再多也会紧张,只有不管被问到什么问题都有得说才能气定神闲。因此,oralist可以对自己的临场发挥能力做一个评估:如果是面试小能手,则不需要担心被法官问到哑口无言;但如果是不敢瞎说的类型,就需要多花些时间把检索做得尽量牢靠。在备赛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最好能提前分配好检索和练习的时间比例,切勿顾此失彼。
四、冲击天花板的追光者
“我们真的很努力啊。”在比赛结束四个月后回望,清华Jessup赛队的成员们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大年初一的oral练习,来自教练的严厉鞭策,被舍弃的法考上课申请,以及“战友们”相互拉扯着的齐头并进......在Jessup的长赛程之下,诚然夜长梦多、心火会涣散,但他们终究还是在一次次的崩溃过后咬着牙继续向前,最终收获了一个令人“惊喜且如释重负”的结果。
对他们而言,Jessup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当时当日的收获,更可谓对他们的人生旅途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自Jessup以后,孙一榕确定了自己研究国际法的坚定志向,并希望有朝一日终能企及决赛的舞台;邓艺婧则坦言,Jessup真正让自己知道“自己学得有多少”。Jessup是发现自我的旅途,他们在国际法的浩瀚海洋中艰难前行,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激发出了他们向更高更远处奋进的勇气。
中国大陆的Jessuper们被形容为“玻璃天花板下的追光者”,国际赛的三十二强似乎是中国赛队所能达到的顶峰。在2021年的Jessup比赛中,清华大学已然触碰到了这一天花板,但尚未完全将其击碎。但是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所迸发出的能量,看到了他们对Jessup的尊重和热爱,看到了他们在自我反思和矫正后向天花板发起冲击的巨大潜力。
“国际法与Jessup的旅程绝非坦途,选择前请三思,选择后请全力以赴。”
希望所有参赛者,都能“从take the podium或submit memo那一刻的心潮澎湃中找到自己继续探索广袤法学世界的热情”
在冲击Jessup天花板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图7: 夜归,光打在队员身上
注:柳新潮教练正在更新第四版《Jessup新手指南》,但工作量较大,且会囊括更多实体层面内容,短期内无法完成,发布途径也可能有所变动。因此,若广大读者对于第三版有任何批评指正与不吝赐教,均可在知乎专栏评论区内提出,新潮教练将会按照高人们的指点进行修改并加以冠名(like cr. Falv Jingsai),在此提前感谢。
撰稿|老母鸡,看看
采访筹备|宁行,炸糕,柯宇,立木,怀瑜,老母鸡,看看
 近期推荐 
编辑Hepburn
喜欢就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