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沐晗,
北京师范大学ICC队助理教练,“法律竞赛”伙伴。
编者按
在模拟法庭备赛过程中,教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更好促进国内赛队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队伍中教练之作用,“法律竞赛”特推出“教练经验分享”系列文章,邀请国内各优秀赛队教练撰文分享心得体悟,敬请各位期待。
2021年ICC英文赛成绩公布时,我在敝校知名的邱季端体育馆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
阴雨天,金属灯架仿若收翼的鸟,向下诞出一团温吞的光,观察区蓝椅严格地将人头分隔如豇豆条上努力凑近的豆粒。我仰头为身后人读壁上一份“注射须知”,低语的人声远近在地面如海洋般颤动沉浮。那是雅各泰,曾把人类嗓音比拟忽红忽绿的天蝎星。
看过成绩,身后有人喊我的名字。于是豇豆条阵中气势如虹地炸裂出两粒奔我而来,我亲爱的两个师妹和我,三个人违和地在观察区对着原地蹦跶,嗯,摁着胳膊上的针眼。
2021年4月9日的那个小时,科兴疫苗一针针汇入城市的血源,抗体和希望自肉体开始量产。我的朋友暂时失去了手机,我得到了一个伤心欲绝的朋友和一个豇豆的想象。
而北师大ICC队,收获了英文赛参赛四年来的第三个总冠军。
这是一支崭新的队伍——这一年,我们六名队员由四名大二、两名大三同学组成,其中五位第一次接触模拟法庭,而作为助理教练,我在此前也只有一年的比赛经验。这也是一个能够克服一切的团队——我们拥有自己严格的训练计划与培训体系、努力负责的队长、富有创造力的队员、适时启发思路的良师,以及一批热心而优秀的老队员作为最坚强的后盾。一手蓄满风险,一手蓄满力量的境遇。于我,接任一事并不复杂,团队需要我就留下,事情自然而然。而是否是“好的教练”,这是他人的问题,我没有条件自我判定,百舸竞渡后能留予自己的唯有备忘录下条条自诫,以期在水到渠成的道别之时,使脱离任何人依然起效的道理永远属于我爱的队伍。准确来说,在此能贡献的体验,不一定是“好的教练”,更关于我作为“好团队的助理教练”。
以下是助理教练的职责内工作、个人心态调整、与队员相处问题三部分参考意见,大家按需阅读。
一、助理教练职责内工作
(一)队伍建设
1.备忘录体系
一套全面的备忘录,既是团队自身的经验典,也是队伍的章程。备忘录应是新队员入队必须研读、报告的首份材料,也是赛季收尾工作重中之重,需由每位队员检查、更新,确保事无遗漏且表义明晰,以使文本及解释准确延续。
参考类别:脚注书写备忘录;阅读与整理材料备忘录;法律检索方法备忘录;IRAC结构备忘录;技术问题备忘录;oral备赛备忘录;报销及签证备忘录;招新事宜备忘录;会议章程备忘录;队长注意事项备忘录,等。
2.培训模式
赛前培训:重视构建基础知识框架。筛选内容制作培训计划表,依时间安排灵活选取。参考内容及顺序:(罗马规约)法律渊源;习惯法;(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条约解释;(罗马规约)个人刑事责任;(罗马规约)心理要件;(罗马规约)管辖权;(ICC、ICTR、ICTY、ICJ)经典案例等。
书状阶段:依队员培训表现、个人特长确定各issue名负责人。依“事实研读—issue研究—框架构建—撰写书状初稿—教师评议及复盘—定稿”推进时间表,保证每一阶段研究充实深入且均经多次检验。计划最好依序执行,若某一阶段出现瓶颈,建议增加当周讨论次数,防止久拖不决、打乱计划致使后续进程研究单薄。
Oral阶段:邀请老队员共同参与模拟,讨论确定oralist及持方。Rehearsal初期可进行“猜题”,反复细究可能的争议点;队员熟练后,注重提升模拟的问题变化度、场景意外性,也可邀请老师、老队员甚至其余模拟法庭热心友人开展模拟。
3.划重点:全程严格格式要求
研究始末也是构建本赛季相关论题数据库的过程。所有时间内的所有文件,包括阅读评注、case briefs、会议记录、rehearsal清单,均需遵循各自严格的格式要求,如一份标准case brief应设计通用表格,明确显示时间、案号、起诉罪名、起诉阶段、重点rule、分析逻辑、与本案异同及启发点等,其中所有rule、analysis均需标明段落及引用源,脚注遵循比赛格式。格式是一段容易被宽容的地带,然而值得重视,理由在于:
(1)提高熟练度,减少后续书状撰写时格式失误;
(2)提高日后复查效率,避免除撰写人外无人可读的困窘;
(3)紧急时刻,任何人拿到文件,都能以最快速度准确捕获所需信息;
(4)一定的严肃感,是模拟法庭所必需,而严格格式是较好的仪式感来源。
4.资源
ICC组委会推荐书籍,B站赛事视频,各国际组织官网材料,图书馆,校内数据库,外网资料等,与各队无异。
(二)自身注意事项
1.对经验惯性保持警戒。
其实助理教练从知识到观点并无优越,只是存在经验盈余。出现老问题新争议之时,不可对自身学识观点盲目自信,最好先共同阅读了解队员新思路,并寻找经验印象来源处加以确认。警惕惯性依赖,防止团队被经验一锤定音而错失深掘或纠错机会。在材料、个人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竞赛中,过去任何曾“成功获取好名次”的观点,在未再次确认前都不值得留恋。换言之,经验最大的用处,是协助后来者提高效率,而非借以使团队或个人偷闲。
2.比队员更早、更广、更准确的学习要求。
众所周知,ICC赛题年年换罪,每年都有新罪需学习或巩固。成为教练的好处在于,勤恳的队员的检索成果将成为你高效的学习材料;相对要求则是,你需要比所有人更早将全部知识记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做队内第一个能与所有人高效讨论问题的锚点,再尽快帮助全体进入区块。此外,可以通过学习为大家多提供一些补充知识(如国内法对比,法理,相关科学知识),这可能是瓶颈期启发思考创新的良好切入点。
3.努力做一些队员来不及处理的工作,尤其一些可能白费功夫的探索。
赛题从喻体到地图每个词汇都值得发掘,而书状构建时,主框架外也必然存在诸多模糊。这类难且微小的问题,塞给期末季撰写书状的队员既不现实也很残忍,但却可能是点睛书状的关键。教练在书状撰写期相对空闲,可尝试开展部分基础工作,尽广地搜集数据作为储备(如今年冬天我在师大图书馆跳读过所有国际刑法书籍,经常到WHO官网游荡),偶尔可能发掘到一些惊艳之处。
4.去寻找无数可完善的细节。
本人可能是一个保姆式作风的助理教练,批改书状、rehearsal问题清单常超一页,内容从常规问题到仪态、发音、动宾搭配不当、形容词欠佳等一应俱全。回看记录有:“使用一个奇怪词汇‘更而’,疑似方言,提醒”;“特质读音为第四声,不是直”;“书状不该热爱使用动名词,动词短语为宜;……连续副词违背汉语习惯,形容词更好”;“对着镜头晃手指、伸下巴是不好看的习惯”等。
细节不单指书状讨论中每个小点全覆盖、偶尔使我队会议时间从傍晚七点延续至凌晨三点(我们队员的确吃苦耐劳)的集体研磨,许多其余方面的细节也可期待完善。几次熬夜讨论后,为保证夜间讨论能够精神更好,我周日的午休就调整到了下午四点后,在最临近熬夜的时间补觉的确是保持长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耳机选购、会议室取舍、机位设置、oral队员对面墙壁的状态(本队当时是“冷静”、“不要笑”传统口号,已通过环境检查),这些细节都可以追求更好。要打起精神。
5.学习一些即便有悖个人习惯的土方法。
(1)唠叨事实证明,一个复读机的折磨与幸福,往往比“这很重要”等短语表达更直击心脏。也许队员在紧张时会忘却“教练说过很重要”一事,却不容易抹除属于耳蜗的记忆。且唯有长期重复,才好纠正一些同学不熟悉“法言法语”专业词汇而创意造词的难题。
(2)假装生气(不是),学说些重话。逐渐学习外放表达,不再忍耐对糟糕检索的惊愕。穷尽方式后,好像只有重话才能打消异想天开的队员离大谱的观点。教训表明,不采取坚决打击,正赛恐有队员在紧张中对离谱念念不忘、重拾热爱、首当其冲之风险。
6.性别只是无关变量
还有一句多嘴(本队不存在此问题,只是见闻中一个小提醒):性别只是无关变量,实力才是自变量。不要让一些也许是无意识的性别观念影响任何决定。
二、助理教练个人的心态问题
1.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强队”,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捍卫所谓“传统强队的荣誉”。首先把“面子”这一累赘的负担从你这里剥离,万事迈步从头越。
2.为队伍制定的目标不要是一条线,最好是一个大致区域。心里只有“总冠军”那条线容易使大家孤注一掷,致使行事与心态起落过于凶险,对于意外及失败承纳度趋于脆弱,这并不利于队伍长期稳定。教练不能只去想“总冠军之后如何”,对初赛阶段可能的各个名次层级,甚至颗粒无收之后如何应对都应当提前进行适当规划,当然,不见得要告诉队员。我知道在努力未知阶段为痛苦的失利做准备很不容易似乎也不太吉利,但这是需要的。
3.思虑风险是为必须,毕竟考虑全部风险和机会才能让计划足够周全,但是,考虑风险时不要贷款焦虑,没必要把十二月尚未可知的压力通过想象提早到九月焦虑。假若拥有完整的应对机制,问题进入警戒线再启动并不迟。只要还有人,人还能努力,一切都有办法。教练和队长统管全队,整个赛程可操心的焦虑多如牛毛,没必要事事不分轻重时时处处挂于心头,那全无益处,不过增长痛苦。
4.越是慌乱时刻越要果断、坚定甚至盲目地相信你自己。实际上,我们队在书状提交的当晚与前晚都出现了极其打击心态的意外情况。彼时凌晨我举着手机站在楼梯间,鸡皮疙瘩在腿上阵阵发冷,仍然必须一条一条推论着乐观的情况,重复着“不会有事,去休息”。即便意外使你们只剩岌岌可危的八小时,没关系,只管去制定这八小时的进度;即便抱着电脑心疼文书的师妹看起来让人不忍,无暇纠结的时刻仍要抢过电脑,整段删掉她反对而你认为最值得牺牲的论点……我不能告诉他们我已经在微博转了十条锦鲤,即使理智中不利已经走向上风,仍然要放大自信和侥幸,以使自己充满哪怕羊质虎皮的鸡血。在没有人参考意见的时候,依靠自己足矣,那个时刻,你一定是对的。
5.如果总是焦虑,去拜佛吧。人事努力过,天上的努力也尽了,就不要再操心了。
三、助理教练与队内同学的相处
1.队长:看到最重的责任,也不要忽略最重的压力。
常同我环绕校内各建筑散步的前教练师姐有次告诉我,“队长其实是很孤独的”,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尤其在较为放养的队伍,队长既需开展研究,又要训练队员、联络老师,许多复杂事务只由一人完成,其中压力与辛苦难以言状。作为她的搭档,至少要留心多提供帮助,一定避免因队长过于能干或内敛反而使其负担过重。
2.老队员们:做决定的坚定后盾,提供启发的最佳拍档。
北师各界ICC队员都很注重团队联系,我们和过去的队长、教练、队友都维持了较好的赛事联系甚至个人友谊(如大家喜欢在学校遛弯吃寿喜锅),老队员们在招新、分配issue、选择oralist、开展rehearsal或舒缓氛围等方面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感谢他们。
3.队员们:耐心与狠心平衡之间。
我承认,角色定位是我成为教练以来最大的难题。我完全理解模拟法庭竞赛“长期缓慢痛苦,短暂剧烈幸福”模式所带来的压迫,也切身体会为团队可能需要部分牺牲个人成绩时的纠结。一方面,作为师姐,我从来希望模拟法庭能为师弟师妹增添更多快乐与成就感而非懊悔,对他们实现个人成绩的祝愿,一如当年我追求两全的心愿一样发自内心。而另一方面,作为教练,团队在上,集体需要什么要的成果,有些要求不言自喻。我自我检讨并非完全坚定的人,总容易被眼泪动摇,在一些抉择时刻,一个可怜的弟弟妹妹一定会让我方寸大乱(希望他们不要知道)。不过,出现此类为难并不能见怪他们,这种纠结反而是他们对集体的珍视的表现。而追求自身完善、为团队负责,两种心情本都无错,甚至值得褒扬。如何尽早发现问题、使进度合理以解决此种困局,这是我应该继续思考处理的问题。
而更多时候,年纪可以帮助我们在安抚他们这件事上发挥更大作用。现在想来,其实有很多很容易做到的事,比如,当时担心比赛前夜大家紧张失眠,我倒光了我的罐子又找朋友要了褪黑素塞给大家,后来确实有用;她们需要的时候,去操场散步、去食堂吃个锅,陪着说说话都好;大家都太累的时候,招呼开饭开一单外卖、下楼一趟拿外卖也不麻烦……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预设,有这个想尽心多照顾一点的念头,到时候下意识就会去做
很难描述我们队内感情的深厚程度。我偶尔想起,中文赛线上正赛那天,即使我多买了一只包子,仍然发现赛前熬夜不吃早餐的不止一人,某位年轻人甚至扬言空腹喝茶更清醒。在食堂和超市间奔跑,面包与牛奶在羽绒服口袋里冲撞,梧桐树下家属区门岗,带着耳罩的保安大哥在身后近十米处冲着风驰电掣的我伸头怒喊:“那个同学,回来刷卡!”
我不好意思地小跑回去,道歉说忘了。“跑什么呢,一下就溜了,有这么重要吗?”保安大哥又气又笑,白气一团团地扑出脸庞。
“很重要嘛。”我小声地说。
很重要,这个队非常重要。我们如此对待彼此,因为我们都是这么想的。
概而言之,无论是助理教练还是其余何种工作,虽然落实于各家行事各异,整体却大同小异,想做好无非都是直白俗气的“用心”二字。有心努力时,即便无借任何经验,也自有神通。
我很喜欢的诗人聂鲁达写过一首描述人生态度的诗,在论及挫败与平凡时他说:
“……惟有绝迹于驻足之处
而留住意之所钟,
只让一座金山
溶入一杯冬水。
如果要用一句话去总结助理教练的职责,我想,这是当下我能给予最恰如其分的叙述。也许追索的责任沉毅如金山,而意欲留住意之所钟的尽数理想或信条,唯以无限的忍耐与勇气,犹冬水浸润方寸巉崖,使金山渐收容于手奉杯盏。
各位共勉。感谢“法律竞赛”。祝各模拟法庭越来越好。
 近期推荐 
    编辑 | Jillian
点亮 在看知识又增加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