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视频号里发了个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和泽连斯基走在基辅大街上的视频,一下子引来了很多鹅粉的攻击。
还有人问我:你支持乌克兰还是俄罗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跟我认识几座乌克兰的城市。
#
以前我出去旅行,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临行前总是习惯打开谷歌地图辨认一下目的地城市的方位和城市布局,再到维基百科里大致了解一下它各方面的情况,地形人口、山川风物、历史文化都快速学习一下。
有时候我还会打开谷歌街景挑几条街道虚拟步行,感受一下从酒店到地铁公交车站旅游景点的路线。
这是旅游攻略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一个游客的自我修养,我总觉得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进入一个城市是一种冒犯,在到达之前建立初步的了解是最起码的尊重。
这段时间每天看乌克兰战争报道,我也在做着同样的功课。在新闻里看到陌生的地名,我会尽量去搜集了解关于它们的信息。
一座座乌克兰城市,利沃夫、哈尔科夫、敖德萨、尼古拉耶夫,慢慢地开始轮廓清晰起来。
#
像之前我写过的那个坐在几成废墟一地瓦砾的客厅里弹奏肖邦曲的钢琴家,她生活的城市叫Bila Tserkva
这座小城市距离基辅80公里,创建于1032年,再过十年就将迎来建城1000周年的重大纪念日。
在漫长的千年历史里,它曾经遭受蒙古人的入侵,又落入立陶宛和波兰的统治,波兰贵族在这里修建了夏宫和冬宫。
我查了下,Bila就是乌克兰语白色的意思,Tserkva则是教堂,直译就是“白色的教堂”,中文译名一般是白采尔科维,一半音译一半意译。
名字由来的那座中世纪教堂早已不复存在,但城中现在仍有座白色绿顶的教堂,简洁优雅。
再看整个城市的全景你就明白了,这是一座宁静美丽的古城,到处都是绿树环绕的古老建筑。
就像整个欧洲那些无数美丽的小城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难以复制的风格。
#
另一座让我印象深刻的乌克兰城市是基辅以西600公里的利沃夫(Lviv)。
虽然利沃夫也遭受了炮击和导弹袭击,但由于地处乌克兰西部,这里相对还算安全,成为战火中一片小小的净土。
《外交政策》上有一篇报道讲这里的人们仍然在努力维持着正常的生活节奏。
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不时响起,但人们如常去咖啡馆,去公园散步,街头音乐家们如常在广场上表演。
这样的景象让人动容。
当地人说,虽然战争还在继续,“但我们要生活,而不仅仅是生存,我们现在正是在努力生活。”

几百万乌克兰难民在前往欧洲的途中会在这里短暂地停歇几天再重新出发去几十公里以外的波兰,还有很多不愿意离开祖国的人则干脆在利沃夫住了下来,这座城市的人口因此急剧增长。
来自乌克兰各地的人们团结在利沃夫,不难想象这里会凝聚出全新的对乌克兰国家的认同。
又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利沃夫是赫赫有名的乌克兰名城,同样历史悠久,建城以来就没有改过名字。
这座城市里保留着大量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老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还有乌克兰最古老的大学、有众多的剧院和博物馆——
于是你就能大致感觉到,支撑着人们在战乱时仍然继续去咖啡馆和听音乐的那种力量来自何处。
#

还有从2月24日战争第一天起就被包围轰炸的尼古拉耶夫。
这是乌克兰南部的造船工业重镇,被中国买下来的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就出自这里的巨型船坞。
我喜欢这座城市的地形,整个城区被蜿蜒的河围成半岛,而俄军也正是在河的对岸、从三面发起进攻。
但我对尼古拉耶夫产生好奇,是因为我发现它的英文名字是M开头的Mykolaiv,按理说M的发音是“米”,而不应该是“尼”。
后来我在Facebook上偶然看到有人转发这张图,才知道原来很多乌克兰城市都有俄语和乌克兰语两个拼写略有差异的名字。
拿尼古拉耶夫来说,乌克兰语名字是Миколаїв,转译成英语是Mykolaiv。
但它还有一个俄语名字Николаев,转译成英语就是Nikolaev,这样一来中文译名也就能解释通了。
乌克兰语和俄语相通,但也有很多的差异。
比如月份,俄语对每个月的叫法和英语接近,但乌克兰语则有另一套体系,月份名称都和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月直译过来的意思是“伐树”,三月是“桦树抽芽”,五月是“野草生长”,十二月是“积雪的大地”。
很诗意,很美。
语言的选择,或许也是对自己文化身份的一点小小的坚持?
#
还有乌克兰南部亚述海边上的海港城市马里乌波尔(Mariupol)。
如果你一直关注战事,这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过去一个月里外界紧张地关注着这里的战况,因为马里乌波尔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这是孤悬在一片俄罗斯控制区里的孤岛,俄罗斯拿下这里,就能打通从顿涅茨克到克里米亚的通道。所以开战后不久,俄军就在这里重兵围困。
经过一个月的惨烈围城之后,马里乌波尔90%的建筑被炸毁,50万居民大部分已经出逃。
3月中,俄罗斯用爆破力巨大的炸弹持续轰炸马里乌波尔剧院,当时有上千人藏身在剧院底下的防空洞里避难,其中大部分是带着孩子的妈妈。

商业卫星公司随后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为了躲过袭击,马里乌波尔人在剧院外的空地用白色的大字写上了“
儿童
”(дети)字样,但这样无声的哀求并没有让杀红了眼的魔鬼们心慈手软。

到今天马里乌波尔的大部分区域已经被俄罗斯拿下,剩下几万人被困在两片小小的区域里苦苦坚守,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城中种种惨状,外界尚未一一亲见,但想来也必是人间地狱。
#
还有这几天频繁登上媒体报道的布查(Bucha),这里发生的一切震惊了世界。
这个位于基辅郊区的小镇被俄军占领数周,和马里乌波尔一样与外界中断联系。
直到3月31日俄军撤出,人们才发现这里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街道上横七竖八到处躺着平民的尸体。
很多人双手被反绑在身后,显示他们遭受的是行刑式的处决。

有人被射杀的时候正骑着自行车。

有人涂着鲜艳的红指甲。
俄罗斯污染信息、劫持事实的动作很快,这场屠杀被曝光后他们和以往一样第一时间就在网上放出了各种小道消息,什么尸体的手会动之类,想要误导外界认为一切都是乌克兰人在自导自演。
但这一次他们没有能骗到太多人,因为卫星拍到的照片视频显示大部分尸体从3月布查还被俄罗斯占领的时候就已经躺在路上,绝不可能是乌克兰演员扮演。
很多布查幸存者们也提供了证词,讲述自己看着亲人遇害的过程。
布查这个悲情城市的名字从此写进历史,相信在以后很多年都会被世人反复提起,更会被乌克兰人世代铭记,成为永恒的伤痛。
加缪在《鼠疫》里写,“
认识一个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那里的人们如何工作、如何相爱、如何死去
”。

很不幸的是,因为这场战争,那些大大小小的乌克兰城市被第一次推到世人的视线里时,我们就需要直面那些惨烈的死亡。
#
所以,当我们在关注战争的时候,我们在关注什么?
对我来说,就是关注这一个个城市,它们曾经拥有的或长或短的过去,它们那些曾经可以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无关紧要的小细节;
它们在这一个月里突然遭受的苦痛;
还有这些城市里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突然被打乱被颠覆、甚至是从此画下句点的生活。
只有用这样微观的视角去观察战争,你才不会被那些宏大的叙事所迷惑所绑架。
你才能透过无比喧嚣的舆论场,听到远方的哭声,也听到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你支持乌克兰还是俄罗斯?
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下子就能看出提问者的思维方式,那就是“立场先行”。
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从来不是事实对错,不是正义良心,而是站在哪个阵营,不站在自己阵营里的人屁股就是歪的。
抱歉,我从来不用这样的方式思考。
对我来说,支持哪个国家并不重要。
不要扯到北约、不要扯到美国、不要扯到地缘政治、甚至也不必扯到顿巴斯,如果要讨论那些问题,我另外可以写十篇文章批判你们漏洞百出的谬论,但我不想和这样的胡搅蛮缠浪费时间。
我们就事论事。
如果是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炮轰俄罗斯的城市,杀害俄罗斯的人民,那我支持俄罗斯。
如果是俄罗斯入侵了乌克兰,把一座座乌克兰城市炸成焦土,夺走一个个乌克兰平民的生命,那我支持乌克兰。
此时此刻是哪种情形,难道还不明显吗?
你问我支持谁?
我支持那些正在热爱生活、却被夺去所热爱的生活的,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小号也开始更新了,欢迎关注
—————
最近文章
看完请点在看 | 欢迎转发朋友圈 | 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