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重磅消息不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同时还有其他领域的重要消息,都是影响深远、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消息,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一、加快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什么信号?
内部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意义到底是什么?官媒的解读中,有这么一段:
我们国家拥有超大规模和整体市场的优势,这种优势在当前的时点下尤为重要,因为它在抗击外部风险,通过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还有自身国内市场的体量来抗击外部冲击和风险方面,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解读很官方。我来通俗的解读一下。
解读之前,请允许我小小得瑟一下,早在2019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山雨欲来:美国险恶用心暴露,中国已做好万全应对!见文章第5部分,我就提过加快构建“内部统一大市场”。
当时我是这么分析的(现在看来丝毫不过时):
这几年,为什么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纷纷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且每一个战略在官媒的表述中,都是大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谋划”的,可见战略意义之深远。
其实,这些国家级区域战略的终极意义,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一体化和区域合作,打通内部市场的障碍,形成内部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大国市场的红利和规模效应。
从长江之行,到东北之行,再到京津冀之行,大领导国内考察调研不同于前的一个特点,是跨多省市、着眼特定区域发展的新特点越来越鲜明。常常在几天时间内行程上千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充分表明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件事,在他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以重大区域战略为引领,联动东西南北,如果这盘棋能下活,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红利和规模效应将不断释放,为中国经济提供巨大战略回旋空间,并真正启动高质量的内需。届时,中国经济的出口依赖症将大大缓解,回到内需主导型的道路上来!到那时,中国将不再仰人鼻息!
以上就是当时的分析。
当时“双循环”战略还没有提出,“双循环”正式提出后,而且是以内循环为主后,我就意识到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将按下快进键。
特别是我身处长三角,一方面对一体化的红利深有感触,另一方面也发现,省与省之间、市与市之间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而人为设置的一些障碍阻隔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不符合大势。
这次关于内部统一大市场的文件,重点要破除的也是这些障碍和肠梗阻。
再来看外部环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